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3月下旬.深圳龙新派出所悬挂“歧视河南条幅”引起争议后.全国各地参与讨论的人十一致认为“此举不妥”、“带有明显的地域歧视”一但也有学者认为:河南人要反思自强。作为一个河南人,笔者除了不能接受深圳龙新派出所歧视河南人的做法外.也认为河南人应该反思,应该自强自立,才能不被人歧视。这是因为:河南形象不好的历史由来已久.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不尽快解决,将直接影响河南今后长远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2.
李薇 《经理人》2007,(10):52-54
“过去各地曾经一度‘妖魔化’河南人,其实并不了解今天真正的河南和河南企业家。其实,豫商代表一种坚韧的勤奋,现在渐成气候。” 日前,在河南洛阳举行的第二届豫商大会上,《经理人》专访了三全食品董事长陈泽民,这位国内冷冻食品行业的开创者。作为中国食品制造、河南制造的代表,他身上凝结了一种刚中带韧的豫商精神。  相似文献   

3.
杨秋意 《决策探索》2008,(17):24-25
上海河南商会是河南人在世界上第一个发起的商会组织。它的创建,改变了河南人的观念,为河南人搭建了一个共赢的平台,使河南人在上海也有了家。  相似文献   

4.
全国政协副主席、河南省委原书记卢展工,曾对在外务工的河南人给予高度评价--普普通通河南人、踏踏实实河南人、不畏艰难河南人、侠肝义胆河南人,以自己的点滴行动,充分体现了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三平”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既是一种品质修养、情操风范、思想境界,也是对每一个共产党员和每一个公民的基本要求。“平凡、平静、平常”,看似普通,却包含着一种务实执着的精神气质;“追求、激情、责任”,说起来容易,却意味着要付出勇气和智慧。“三平”精神突出的是求真务实,倡导的是持之不懈的奋斗。  相似文献   

5.
王广厚 《决策探索》2014,(12):78-78
如何才能采写出一篇好新闻来,可能大家各有各的方法。但是,作为一位在新闻战线工作25年的“老兵”,笔者共计在《人民日报》《河南日报》《东方今报》《河南经济报》《济源日报》《焦作日报》《老年报》《教育时报》及河南电台等新闻媒体刊播新闻稿件1000余篇。笔者从亲身感受出发,谈一谈如何采写好新闻。  相似文献   

6.
比名 《决策探索》2011,(17):88-88
有朋自远方来,本应在较好酒店略尽地主之谊,无奈朋友执意品尝河南特色小吃,于是只好到附近一家烩面馆用餐。席间,朋友的爱子颇为不解地问“叔叔,烩面又宽又厚,为什么河南人这么喜欢?”未及多想,我脱口而出:“因为河南人也又宽又厚,刚好与烩面品性相近、格调相融。”敷衍孩童的一句应景之语,过后想想,还真有几分道理。  相似文献   

7.
王石 《经理人》2010,(3):82-82
在布鲁塞尔至哥本哈根的“气候特快”上,欧洲的记者反复问一个问题:“作为一位中国企业家,是什么原因让你关注全球变暖,公司采用环保绿色产品的呢?”“why?”  相似文献   

8.
2009年11月,卢展工任职河南省委书记,这位极具魅力的个性官员,在中国人口大省河南,掀起了一场让人耳目一新的给力河南大行动。包括河南在内的众媒体称卢展工是河南的执政品牌。最具价值的品牌人物2011年春节,一亿河南人得到了一份丰厚的年货:中央对中原  相似文献   

9.
刘红霞 《决策探索》2007,(16):34-35
近年来,河南省民办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已成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化教育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繁荣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河南民办高等教育,是曾经让河南人为之骄傲的一个领域: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和中期,全国曾出现民办高等教育看河南现象.  相似文献   

10.
编读往来     
《管理与财富》杂志编辑部老师:您好!我是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在学校阅览室里看到《管理与财富》杂志。我想请教一下第七期中《程序创新:中国物流的缺失》一文提到的未来物流效率的关键在于“吨·公里数“,那么,“吨·公里数“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河南/陈哲)  相似文献   

11.
袁浩 《办公室业务》2010,(11):38-38
全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县级官署衙门河南内乡县衙,悬有一副匾额“琴治堂”。“琴治”这个词出自《吕氏春秋·察贤》中的一个故事,“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后世多用此形容领导者知人善任,政简刑清。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关注学生的知识起点,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在“做”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及时巩固练习,在应用中发展学生的能力;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在自我总结中得到发展。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这样的话“一个好的教师不是自己能传授得多么好,而是有本事让学生进入一种琢磨的学习状态。不是你教给学生什么,而是让学生自己琢磨什么。学生在琢磨,他就会进步,就会提高。”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反复品味这几句话,朴实中带着哲理,简单中透着先进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标准》中明确要求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现谈一谈自己对关注学生发展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办”——是办公室的简称。“馒头办”——就是指颁发馒头生产许可证的办公室。读者诸君万不可误以为这是笔者瞎编出来的一个“办”。今年初,河南爆发了一个“馒头办事件”,由于让人觉得新鲜,各种传媒纷纷跟踪报道,于是沸沸扬扬地便炒成了轰动全国的新闻。请看《大河报》的报道:“今年年初,郑州市‘馒头办’从各区‘馒头办’收回办理馒头生产许可证的权力,引发各区‘馒头办’的不满。市‘馒头办’便根据《郑州市馒头生产销售暂行管理办法》,大规模整顿验收馒头生产厂点,发现不少被市‘馒头办’认定为非法的馒头厂点,原来都是在区…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真的会“崩溃”吗?主持人:前一段时间,西方一些国家对中国经济颇为“关注”,一位名叫罗斯基的美国教授发表了《中国 GDP(国内生产总值)统计发生了什么》一文,对中国GDP 统计数字产生了怀疑,而后有一个华裔的美国人章家敦出了一本书叫《中国即将崩溃》,他预测说,在未来5年内中  相似文献   

15.
林语堂猜想     
王青 《领导文萃》2008,(1):141-146
差不多80年前,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在《吾国吾民》一书中,向他的欧美读者提出了一道有趣的问题:假如中国北方和南方各出了一个不肖之子,假如都被父母一顿棍棒逐出家门;再假如浪子回头,都在20年后衣锦还乡。那么,北方回来一个什么人,南方回来一个什么人?他自己给出的正确答案是:北方回来一位骑着高头大马的将军,而南方回来一位腰缠万贯的商人!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从统计学上看的确存在着这一现象。中国古代帝王将相大多出在北方,而名商巨贾大多出在南方。也就是说,中国北方人更有政治军事秉赋,南方人更有商业经营才能。由此,我们可以推出一条“逆定律”:北人经商略输文采,南人从政稍逊风骚。这就是林老先生80年前的结论,我们姑且把它称为“林语堂定律”,或者叫——“林语堂猜想”。  相似文献   

16.
近日,河南省委八届十一次全委会审议通过的河南省“十二五”规划《建议》通篇贯穿中原经济区建设。提出要以建设中原经济区为龙头。促进河南崛起和河南振兴,会议还审议并原则同意《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地区之间的产业转移不断加速。这对于安徽这个居中靠东的省份,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利好。  相似文献   

17.
当你接到一大堆邮件,最想先打开的是什么? ——是信。 在一大堆信里最想先看的是什么? ——跟自己关系最亲近的人的来信,特别是情书、家书。 但是,你可知,信——为什么会有如此魅力?世界上有多少奇奇怪怪的信?因为信又发生了多少奇奇怪怪的事情? 仇润喜的新著《邮人说信》,就回答了这些问题。此书资料详实,情趣盎然,既能让人享受阅读的愉悦,又可从中获取到许多知识。 仇润喜,亦信人也。 《说文解字》上说:“信,诚也。”儒家的五字道德箴言在“仁义礼智”之外还有一个“信”,孔老夫子在《论语》里格外强调,“与朋友应交而…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实践     
《领导决策信息》2011,(15):22-22
河南发文推动农村基层便民服务 日前,河南省纪委、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联席会议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基层便民服务工作的意见》。大力推行在乡镇、街道办事处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在行政村、社区建立便民服务站的做法.对农民需要办理的事项实行“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  相似文献   

19.
宝丰模式     
王长河 《决策》2006,(12):18-20
是什么因素让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连续8次对“宝丰文化现象”做出批示?为什么“宝丰模式”被写入了河南省文化强省建设规划纲要?  相似文献   

20.
某杂志2000年第14期刊登了朱华贤先生撰写的《“状元”不如“探花”》一文,其内容大致如下:某重点中学一位姓孔的历史教师,三十六、七岁,因教学能力强,工作成效显著,最近被该县一位分管文教的副县长相中,准备让其当秘书。派人去征求意见,孔老师非常愿意,校长十分支持,同事们也为之高兴。只是有一位上了年纪的教师稍有些不同看法:“到县里好是好,只是特级老师可不能再评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