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古代汉语语法里,根据词的意义和词的语法特点,把词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类别,叫作词类。不同词类的词,有着不同的语法功能。象名词,一般都能充当句中的主语、宾语,可以受数量词、形容词修饰。象动词,一般都能充当句中的谓语,可以受副词修饰,有些动词作谓语还能带宾语。象形容词,一般都能充当句中的谓语和定语,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象副词,主要是充当句中的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别的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在古代汉语里,某一个词一般都属于一个比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在古代汉语里,名词作动词充当谓语是普遍的语法现象。许多古汉语语法著作都认为这种现象属于词类活用,如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郭锡良等先生编的《古代汉语》、张之强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等。词类活用是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原来的意义或增加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汉语中,词类和句子之间不存在一种平行的对应关系,充当宾语的不限于体词性成分,也可以是谓词性成分.本文所指的O_A——形容词性宾语,就是由形容词和以形容词为中心语的短语所充任的宾语.现代汉语形容词的语法功能在各类实词中是最广泛的.与形容词做定语、补语、谓语的情况相比,我们对形容词性宾语尚未进行深入的研究.而形容词性宾语是相当复杂的,这不仅与宾语相联有关,还受到不同类型的述语动词的制约.本文从形容词性宾语的外部联系入手,对能带O_A的动词进行分类描写,探讨其语义、语法特点、试图建立一种动词与形容词性宾语的同现与选择关系.  相似文献   

4.
二、支配被支配的关系“词类活用”说,名词用为使动词和意动词“必定带宾语”,但这个使动名词或意动名词跟宾语“不构成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又说使动用法的动词跟它的宾语也“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这种提法,从语法理论来讲,似乎欠当。  相似文献   

5.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一种重要的语法概念。但这一概念的外延仍然模湖不清 ,不少语法著作把一些不属于词类活用的问题看成“词类活用” ,如词类的兼用、动词形容词的代用、谓语宾语之间特殊的语义关系等等。本文对这三方面的语法特征进行分析 ,指出它们不属于“词类活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一些古汉语教材将“衣”字带宾语或受副词修饰作谓语中心的用法视为“词类活用”的问题,文章引用了大量例证来说明“衣” 字这种用法在古汉语中绝不是临时的、个别的现象,因此,“衣” 字在古汉语中应当是一个兼有名词和动词语法特点的兼类词。文章还分析了“衣” 字活用说产生的原因,提出严格界定活用与兼美的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四、名词使动用法的类型“词类活用”说,名词活用为使动词,“使这个宾语产生某种动作或发生某种变化,而这种动作的对象或变化的结果,就是那个表使动的名词”。这是说名词的使动用法引起宾语的意义变化有两种情况,即两个类型,这一点也是一些语法论著中承认的。但“词类活用”没有讲清楚,本来易明、易懂的现象,反而用词含糊,给人以“深奥难测”之感,且未用例证来说明两个类型的区别。这就很不便于理解、掌握使动用法之要领。笔者引用课本中的文言为例再较为简明的分述于下(课本注释随录):  相似文献   

8.
使动(原名“致动)、意动用法是古汉语语法学界的“传统剧目”,谈述论著不胜其数,本来无甚可谈;可读了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1988年4月第2版)一个“单元知识和训练·基础知识”——“词类活用”(385—393)及各册(包括高初中)文言文注释,感到其中有几个提法可商榷。一、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个旧的说法。我国自第一部科学语法著作《马氏文通》创立字(词)类通假说以来,在汉语语法学史上关于词的转类问题有种种说法,概括起来,不外有三,即依义定类、随义(用)辨类、词类活用。三说主张各异,但理论基础是一,即均依据西方语言特点,认为词类跟句法结构成分有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如名词跟主语、宾语对  相似文献   

9.
汉、苗语言里几类词的语法特点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汉藏语系中的汉语族。苗语,汉藏语系苗瑶语族中的苗语文。汉语和苗语是亲属语言。由于发生学上的共同来源,两者在语法构造上固然有许多共同之处。例如,汉语苗语的词都有变化和词类的区别,词的分类大同小异。汉语的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11类;苗语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指示词、代名词、状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13类。两种语言的句子成分都能分析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提示成分、独立成分等。在句子分类上都有单句、复句之分,有主谓句非主谓句之分,有无主句、省略句等句型。可以说  相似文献   

10.
汉语中“词的表类”是个相当复杂、争论较多的问民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最难办的是保“研究、分析、影响、保障、限制、准备、调查、锻炼、打击、批评”这类同算不算兼类词,它是一个至今还悬而未决的老大难的问巴这类词有名词的语法功能:1.能作主语、宾语、定语,2.能受数量词的修饰,3能受名词直接修饰,4能直接修饰名词,5、能作介词的宾语,6能受“名十的”的修饰,7在一定的场合(如受名词直接修饰,数量词修饰,作形式动词宾语)不能受到同修饰.又有动词的语法功能:1.能受到调修饰,2.能带其语.还不同于“锁、…  相似文献   

11.
使动用法是古代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它指的是某些词用於宾语之前,可以使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产生某一种行为,或者具有一种性质状态,或者成为某一种事物。古代汉语中,动词、形容词与名词等都可以用如使动。 动词、形容词与名词用如使动以后,就具备了及物动词的性质,都可以带有宾语。使动用法的动词与宾语之间多数是一对一的的关系,即一个动词带有一个宾语。例如:  相似文献   

12.
《左传》中的动词使动用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词使动为什么会放在活用中讲,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并来说明,而且对及物动词使动的解释也很模糊。其实,《左传》中的使动用法具有下列特征1.古汉语中常用为使动的及物动词的一般形式,宾语常省去。2.及物动词用作使动后增加一个使动宾语。3.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后也增加一个宾语。4.不及物动词增加一个宾语,即活用为能带宾语的及物动词;原单宾语动词用作使动后,增加一个宾语,即活用为可带双宾语的及物动词,而原双宾语动词因宾语位置已处饱和状态,故没有使动用法。5.动词使动属于动词内部小类间的活用。  相似文献   

13.
动词不定式     
《阅读与作文》2008,(7):65-71
一、动词不定式的语法功能 不定式属于非谓语形式,它不随主语的人称、数和时态变化而变化。其基本形式为tc+动词原形,有时可以不带to,在句中不能作谓语,但可以作句子的主语、表语、宾语、定语、状语和宾语补语。动词不定式仍保留动词的很多特征,可带有自己的宾语、状语、逻辑主语等。  相似文献   

14.
蒙汉语的一些词在词组或句子里的先后次序,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不同的。例如,一个句子里作主语的词,无论在蒙古语还是汉语里,一般都位于句首。定语一般在主语、宾语之前,状语在谓语之前。这些现象说明蒙汉语语序有许多相同方面。本文是就蒙汉语语序的一些不同方面作比较。讨论的内容是汉语的“谓宾”、“谓补”、“谓补宾”、“谓宾补”和“谓补宾补”等语序在蒙古语中的主要表示方法。为了比较方便,文中的“主、谓、宾、定、状、补”沿用过去句子成分的术语。一、蒙汉语的基本语序在汉语的句子里,一个词与另一个词的关系,句中甲成分与乙成分的关系,主要是靠词的排列顺序和虚词来表明。语序对汉语来说是重要的语法手段。如“我从北京来”不可以用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中,能进入"V成"结构的动词主要有他变动词、自变动词、主观动词、自动动词、心理动词、感受动词、性状形容词;"V成"结构的句法特点主要有不能重叠、不能用肯定或否定方式提问、不能用"不"修饰:能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等句法成分.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的实词(主要是名、动、形三大类)在其外部结构的反通制约下,可以临时转类。实词转类大致有名词转为形空词、动词、以及形容词转为名词和动词这几类。动词充当句子主语、宾语、修饰语看作转类。实词非常规语法环境是形成转类的条件。转类能使表达生动、简练、幽默,具有临时性和随意性。现代汉语实调转类是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发展,“转类”是发展兼并类词的重要途径,使用的要和“词性误用”区分开。运用实词转类要有一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新闻标题与正文中的句子相比,一般都会显得更简短精练。新闻标题中最容易采用简约形式的成分依次是述语、状语、定语、主语、补语和宾语。其中,谓语部分采用简约形式的标题占大多数,其简约形式的类型主要有:采用词或短语的缩写形式、文言或方言替换、单音节形容词作谓语、指称性词语陈述化、词类转指、不及物动词直接带宾语、隐去介词、隐去趋向动词以及隐去宾语中心语等9种。标题成分采用简约形式会对汉语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推动汉语的"返祖"、促进新词的产生、使某些不及物动词可以直接带宾语等。  相似文献   

18.
《老子》五千言 ,使用动词较多 ,其中单音动词占大多数 ,复音动词较少。单音动词大多使用本义 ,其中单义词多 ,多义词少。词义发展途径主要是引申。单音动词主要作谓语 ,此外还可作主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为基础 ,对现代汉语助词“所”语法功能、语法意义进行全面的分类描写与分析 ,并以语法意义为标准 ,把现代汉语助词“所”分成四类 :所1 ,表转指 ;所2 ,表被动 ;所3,表量 ;所4 ,作动词或含动词的短语作定语的标记。以期准确揭示现代汉语中助词“所”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古汉语里,动词和宾语之间一般都是支配与被支配关系。但是,也有不是这种关系的,动词所发出的动作行为并没有落在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身上,而是含有“为了(替、给)宾语怎么样”或“因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也就是说,动词和宾语之间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