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解读农村老年人的"零消费"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笔者2006年5月所作的华北农村代际关系个案调查资料对农村老年人的消费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的日常开销非常小,甚至出现了"零消费"现象,本文分析了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及其带来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友华 《理论界》2004,(4):179-180
"考研热"已成为我国社会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人们对之看法各不相同,有人赞同,有人反对,莫衷一是.如何正确看待这个社会现象,如何才能扬长避短,是一个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运用社会学会析方法,作出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政府利用公共政策和法规,对经济和社会生活进行干预,而运用经济和社会管制是干预的重要手段.通过经济和社会管制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矫正市场失灵.但在经济体制转型期,政府在对某些行业实施管制的同时却出现了"管制失灵"现象.文章在比较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管制的基础上,探讨经济体制转型期"管制失灵"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从"先验结构"语境中求解"重建个人所有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家付 《学术论坛》2008,31(2):69-72
对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历来有着不同的理解.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两个基本原因:一个原因是思维逻辑上的错位;另一个原因是仅仅从经济领域去求解.要正确理解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论断.必须把握马克思所说的"先验结构"语境,即从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目标、阶级和国家消亡、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论述中去理解.同时,要正确把握"个人所有制"与"股份制"的关系,把两者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5.
我国"蚁族"之理性审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转型,高等教育的扩展,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当前我国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现象,"蚁族"就是其中之一.文章以目前所获得的蚁族的概况为阐述背景,寻找其存在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够引起各界对"蚁族"的关注,对改善"蚁族"的生存现状并最终解决问题有所助益,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知识的时代,知识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知识分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多,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为了获得更高的学历和更好的工作,他们不得不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研究生,纷纷加入考研大军,于是社会上出现了“考研热”现象。究其原因,既有个人因素又有深刻的社会因素,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因此,从理性选择理论的视角分析了考研热的动因并给出了一些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用人观念、管理制度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现实人才成长环境的弊端;提出要树立"人才本位"的人才环境理念,注重优化人才的社会环境与用人单位的内部环境,加快政治文明建设的步伐并改革人才管理模式,推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人才是管理之宝,有好的人才是治理好一个国家或管理好一个组织重要的要素.孔子亦高度的重视人才的重要性,然而在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学在官府"的时代.因此,孔子才创办了"私学",使平民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为社会培养一批优秀的人才.  相似文献   

9.
中国行政管理系统发展的专业化、服务化、法制化、民主化趋势,要求其管理的理念和实施的方式须与时俱进."博士官"在政府系统的大量出现,既是行政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博士们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主观愿望.时下,社会上对"博士官"现象存在非议.产生非议的主要原因是"惯性思维"积弊所致.行管系统中"博士官"选拔的关键在于政府管理理念的正确定位、就职岗位的合适度和人才选拔机制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中国历代"治世"的思想成因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几个社会比较安定,政治比较清明的"治世"时期.从思想上而言,能否正确地总结前王朝崩溃的原因和教训,能否对人民的力量有所认识,这是出现"治世"的思想基础.在当前,认真分析历代"治世" 的思想成因,以史为鉴,牢记并坚持两个"务必";加强"法治"和"德治"的建设,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关注并切实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这对于中国在现阶段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将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分化是一场"从身份到契约"的进步运动,"两栖人"现象是阶层分化中出现的身份 契约的失范现象;因身份的差异,"两栖人"分为"城乡两栖人"与"官商两栖人";原有身份制度下的政治权力结构及社会资源分配差异是"两栖人"现象产生并不断反复的深层次原因。在社会转型的深入阶段,应该进行"去身份化"改革,调整原有身份制度安排下的政治权力结构,促使"城乡两栖人"快速转化;同时规范政府权力在社会转型中的作用,压缩"官商两栖人"的生存空间,促进社会合理分化,寻求政治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现代家庭的孝道"错位"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孝"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孝"的思想经过了历朝历代的丰富和发展,至今仍成为调适父母与子女关系的行为规范.然而在现代的许多家庭中,孝道出现了"错位"现象.本文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对孝道的重新归位,并以法律形式给予孝道应有的地位,运用媒体进行大力宣传,利用道德评价作用来规范社会的敬老道德行为,以待重振社会孝道,构建家庭新型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13.
论当前我国"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产生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产生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五个方面:一些政府及其官员的失当作为;政府构造方面的缺陷;社会不公和贫富分化超过了人们的心理预期和社会心理承受力的阈限;不信任的政治心理;非政府组织的功能缺位等.我们要以理性的态度来看待当前我国社会出现的无直接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14.
李伯重 《社会科学》2007,(6):173-178
中国经济在19世纪出现重大逆转,从18世纪的长期繁荣转入19世纪中期以后的长期衰退,中国社会也出现了"19世纪的危机".这个逆转始于道光朝,因此被称为"道光萧条".导致这个萧条的原因很复杂,其中之一是19世纪初期全球气候变化所引起的农业生产条件的恶化.这一点,在以往关于19世纪危机的研究中一直被忽视,因此,本文以松江地区为例,具体地观察经济衰退、气候变化和社会危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段亚男 《东南学术》2005,(4):101-106
20世纪初,巴西出现了第一批日本移民,而在同一个世纪末,这些日本移民的后代则沿着祖辈的路线返回日本,在日本社会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日裔巴西移民群体".本文追溯巴西的"日侨日裔群体"及日本的"巴西日裔群体"形成的历史过程,探讨其跨国迁移的原因及途径,解读"日裔巴西人"伴随着在日本与巴西两国之间的迁移过程所形成的认同上的困惑,探讨认同建构的内外因素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史学工作者曾作过许多有益的探索,但美中不足的是他们大多从纯军事观点的角度来探讨其原因,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致败因素,那就是民初的社会心理对这次革命的制约.笔者从民初社会心理的三个方面,系统地加以分析,说明了影响"二次革命"失败的主导因素不是南北军事势力的强弱所致,而是当时尚未形成一种武力讨袁的社会氛围.当时社会弥漫着的"破坏告终、建设伊始"和厌弃战乱、渴求安宁的社会心理最终导致了这场革命的失败.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出现了几个为后人称道的"治世"、"盛世"时期,它们的产生与统治阶级所推行的思想与政策密切相关.因此,本文主要围绕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几个典型的"治世"、"盛世"时期,从统治者的治国思想、社会环境的形成和当时制订的经济政策等方面对历代"治世"、"盛世"的成因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探析,以便为当前的社会建设提供借鉴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转型期中国社会"泛功利化"倾向透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在改革深化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我国社会出现了把功利判断推向极至,用功利去泛化整个社会物质领域和人文精神领域的"泛功利化"倾向.这种倾向的实质是用功利来衡量一切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有一系列明显的表现."泛功利化"倾向的蔓延,引起社会道德的明显滑坡和社会人文精神的缺失,导致社会道德危机和公正危机以及社会行为的粗鄙化和非理性化,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强大冲击.必须以"以德治国"精神为指导,对"泛功利化"倾向进行认真分析,建立合理的功利评判机制,找出调适和消解这一倾向的良方,为我国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创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学,呈现出一种众声喧哗的格局。另类写作就是其中的一种。卫慧、棉棉等"七十年代后"作家的另类写作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学增添了一道新的风景线。这种现象的存在有其重要的现实原因。对此种另类写作姿态,我们既不能改变也无法回避,而只能正视和分析它。作者在对作品进行总体把握的基础上,探讨其出现的社会历史原因,并概括其具有创作视野极度狭窄、社会责任感严重丧失和审美低俗化等缺陷。  相似文献   

20.
"因教致贫"现象及其根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烨 《中州学刊》2005,(4):102-104
"因教致贫"现象的出现,对人力资本理论提出了挑战.教育高收费和乱收费、不合理的教育成本分担体制及"人力资本失灵"是原因所在.要规范学校收费制度,治理教育乱收费,改革和完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切实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就业教育和办学的市场导向,积极评估与合理规划个人教育投资,以切实解决好这一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