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政府危机管理中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实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舆论在保障公共安全、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完善政府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已从国家部委推广到地方区级政府部门.政府危机管理中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实效性可从法律保障、新闻发言人在行政体系中的位置、新闻发言人的材料采信度、新闻发言人的传媒形象和公众信任指数等几个方面进行衡量.  相似文献   

2.
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自20世纪80年代建立以来,已经走过了近30个年头。我国新闻发言人常常因为发布词组织的结构、词语的选用、表情体态语等方面的低级错误把自己推到风口浪尖,遭受质疑。本文从修辞学的角度研究新闻发言人举行发布会时如何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选取“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事故”新闻发布会,铁道部部长王勇平通报事故进展情况的主发布词作为研究案例,进行话语分析。  相似文献   

3.
刘荣华 《理论界》2007,(4):132-133
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推动政务公开和透明,增进政府部门与民众之间联系的重要手段。从政府立场看,实施这项制度实质就是要政府部门在媒体环境中主动控制舆论,这就要求新闻发言人必须说服民众接受其传播的立场、观点。本文运用传播学效果理论,从信源、方式及对象三个方面分析当前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说服效果,发现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滕婧 《南方论刊》2007,(2):59-60
本文撷取责任政府这一视角,在简要界定责任政府和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含义的基础上,论述两者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结合构建责任政府进程中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存在的问题,探讨责任政府视角下完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从系统论来看,新闻发布会是一个由新闻发言人、媒体记者及社会公众三要素组成的系统,三者之间互动的平衡与和谐度,决定着新闻发布会呈现的效果.新闻发盲人发布的信息是记者和公众“激励”的“响应”,激励和响应体现出新闻发言人与公众、与记者之间的多重关系——和谐或协商甚至争锋,最佳效果应是达到多方共赢,形成正和博弈.因此,组建优化的新闻发言人团队与公众及记者形成良性互动,才能使新闻发布会取得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曹艳 《南方论刊》2012,(11):34-37
我国政府新闻发布重现场轻效果,重发布轻反馈。通过对2010年广东省新闻办公室召开的九场亚运系列新闻发布会进行传播效果评估,发现以下问题:一、新闻发言人准备不充分、套话多;二、新闻发布稿官样化、专业化、篇幅不定、主题不明。有关部门需在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新闻发言人的话语表达要形象化、事例化;新闻发言人应该有备而来,在发布会前做好资料储备,提前记者进行沟通并准备问答口径;新闻发布稿的写作要尊重新闻发布的规律、及时切入主题、尽量避免内容术语过多,根据发布会的内容把握发布稿的时长。只有这样,政府新闻发布才能够收到满意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政府管理理念及模式不断发生着新的变化。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我国逐渐建立起电子政务体系,而"网络发言人"正是电子政务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迫切需要加快政府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正是这种新的要求使我国的政府改革最终选择了服务型政府,而信息时代,电子政府是服务型政府的最好工作方式,"网络发言人"制度是电子政府发展的必然结果。适应新环境的需要,政府发言人的角色从现实走进虚拟,这是现实的选择。为使"网络发言人"的角色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明确其合法的身份,使网络发言人的角色更稳定;确定网络发言人的工作程序,明确其职能是强调终极答复而非中间转告;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加强网络发言人队伍的人才培养,使网络发言人成为现代政府的服务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8.
危机传播管理中的新闻发布具有不确定性、不可控性、高关注性和非常规性等特征,具有其它新闻事件新闻发布达不到的强大社会影响力.新闻发言人在危机传播管理中及时、准确、全面、权威地发布信息,有助于公众了解真相,避免相信传言和谣言,进而拥护、支持和配合政府处置危机;有益于媒体在危机事件和公众间发挥正确的桥梁作用,避免恶意炒作,进而站在政府和危机真相的一边引导舆论;有利于政府驾驭舆论,稳定局势,避免危机事件还没有妥善处置,又冒出新的“传播危机”,进而迅速、妥善地处置危机.本文从功能、原则、策略、步骤四个维度,对危机传播管理中的新闻发布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必然产物,在各省公安机关已得到全面落实。但对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作用和新闻发言人应具备的条件还需我们很好地认识和把握,该制度的实施范围、形式、机构设置等方面需要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一问世立刻引发了不同意见的激烈交锋,有较多的公众对其大加赞许,但也不乏有人对其深表疑虑.从学理分析可知,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工作方式、工作效能、社会效益等方面具有传统新闻发言人制度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是,这一制度在管理意识、管理机制、制度保障等方面和传统新闻发言人制度一样存在较多的缺陷,这无疑是此种新生的发言人制度存在的隐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我国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演进过程,指出了当前各地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实施中普遍存在的三个问题,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完善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从对策层面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不仅是实现党务公开、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制度化保证,也是在新形势下提高党委传播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举措。如何认识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意义,在制度设计上加以完善,是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同时,通过提高新闻发言人的素养,细化党委新闻发布会的组织与实施,是保证这一制度取得实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论政府推行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勇 《江淮论坛》2003,54(6):19-23
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政府和公众之间沟通的渠道,是政府公关的重要形式。它是随着政治民主化进程和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和社会的发展,大力推行这一在现代社会广泛通行的制度,对于促进政府的政务公开、信息透明,规范信息发布渠道、扩大民众的知情权、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有着积极的国内、国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闻作为知识,在“知晓类知识”和“理解类知识”组成的“连续集”上位置并不固定,早期传统新闻阶段偏向于“知晓类知识”,随着传播技术发展以及新新闻形态出现,新闻开始逐渐向“理解类知识”偏移。从“知晓类知识”到“理解类知识”的新闻知识转向,为新的新闻模式生成创造了条件。本研究尝试在传统信息模式和故事模式之外,基于新闻知识形态演变提出一种新模式——“知识模式”。该模式以传递偏实践的“理解类知识”为主要功能,试图把新闻报道从庞杂的现象罗列中解放出来,赋予新闻构建“认知权威”的新角色。“知识模式”发展路径包括:从记者作为“被动连接者”到“知识创造者”的新闻理念创新,以解决“认知危机”“交往危机”为面向的新闻实践创新,从“准确记录社会”到“准确报道社会”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5.
政府新闻发布是积极公共关系实践的基本形式。本研究从公共关系和新闻发布的历史渊源出发,以积极公共关系连续体和太极模式为理论基础,对广东省69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在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地方政府新闻发布会中,新闻发布理念越倾向于以公众为中心,发布方式越倾向于对话,发布内容越倾向于情感性信息;对话的发布方式与发布内容中的情感性信息正相关;发言人的信息分享意愿可能是影响公众关注度的正向因子。地方政府新闻发布的积极公共关系实践应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闻发布理念;建立常态化多元对话的沟通机制;提升新闻发布内容的叙事共情力;增进新闻发布队伍的积极人格和文化共享性;构建跨媒介多层级的新闻发布生态。本研究既是对现有新闻发布机制的检视和反思,也是对积极公共关系太极模型的检验和优化。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最有影响的报人、新闻理论家梁启超,于1902年在中国新闻史上最早提出了新闻舆论监督思想。梁启超从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内涵、理论依据与必要条件三个方面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新闻舆论监督思想。梁启超指出,新闻舆论监督就是对政府实行“名誉监督”;实施新闻舆论监督的理论依据是新闻自由理论,但不是绝对的新闻自由,而是承担一定道德义务,并遵循一定法律规范的有限制的新闻自由;为了确保新闻舆论监督的正确实施,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五本”、“八德”的职业品格,必须“健全舆论”。如今,重温梁启超的新闻舆论监督思想,对新闻学理论探讨与新闻舆论监督实践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主动适应媒体时代对新闻发言人的责任要求,明确党委新闻发言人的具体职责,建立和完善党委新闻发言人的工作问责机制,提高党委新闻发言人的履责能力,一方面满足广大党员和社会公众对党的工作知情和监督的客观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提高党委新闻发布水平和传播效果,进而赢得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的内在诉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信息公开理念在我国得以提出和形成法律概念的历程,以及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应遵循的若干基本原则。作者认为,要树立有限政府的观念,信息公开,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解决危机;新闻发言制度应该看作是社会公仆向社会主人——人民报告工作的一种日常形式。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作为新兴的“新闻执政”媒介,已经参与到政府的“新闻执政”战略中,提高了党和政府的执政水平和绩效.党和政府对互联网的重视推动了网络技术在我国“新闻执政”领域的应用,当前,应当在吸取国外利用网络进行“新闻执政”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以互联网为媒介的舆论引导模式、危机传播模式、舆情监管模式、政府公关模式等问题进行研究,以推进新时代的“新闻执政”工作.  相似文献   

20.
网络时代新闻传播的“把关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关人”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进入网络时代,传播技术的进展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把受众从传统大众传播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新闻传播的方式及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促成了“把关人”的观念转变、凸现了“把关人”的专业优势、放大了“把关人”的长效功能。要维护新闻传播的公信力,“把关人”角色不能缺失,“把关人”的社会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