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对“自由个性”的理解首先是一种真正的“个人的独立性”,这种“个人的独立性”是一种基于“人本身”基础之上的独立性;“自由个性”还是一种基于“人本身”和“个人的独立性”基础之上的“个人的个性”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自由个性”更是一种基于“人本身”基础之上的“每一个个人”个性独立、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生存状态。“自由个性”这一内涵表明了追求“每一个个人”的个性独立,自由及解放优先性与真正意义上社会平等和谐的统一是马克思学说的真正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把自己的学说归结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揭示了人的自由本质。“现实的个人”是历史的主体,扮演了“剧中人物和剧作者”的双重角色。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现实的人的自我发展和解放的过程;现实的个人的自由个性和全面发展体现了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作为对象性的自由存在物,在个人的存在与本质、个人生命本质与人的类本质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分裂,这些分裂具体展现为人与自然界、人与他人以及个体生命活动与生命本质关系的异化,人的解放正是克服这些异化关系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因此,人的解放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解而实现人的类本质,建立理想社会作为个人本质与类本质真实关联的现实机制,克服个人存在与本质的矛盾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共产主义中人的解放就是其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4.
唯物史观创立的过程中,马克思以劳动活动为基点开辟了解析人本质的新视界。马克思借助费尔巴哈人本学中“现实个人”的概念,并吸收黑格尔在主奴辩证法中通过“劳动”将自我意识普遍化的辩证逻辑,建立起具有劳动生成性质的”现实个人“。劳动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重要逻辑起点,然而资本逻辑下的“异化劳动”扭曲了人的本质,使得人失去其本身。因此,想要复归具有全面自由的“现实的个人”,就必须通过对“异化劳动“的修复。个体获得”自由自觉“的劳动的过程,就是人获得其类本质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自由个性”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与灵魂,是马克思对人类发展远景的科学规划。这一体现对人的现实关切与终极关注相统一的思想具有丰富的哲学蕴涵,在唯物史观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可以通过该思想与“现实的个人”及“人的全面发展”的考察中得到证实。马克思所指称的“自由个性”的实现植根于社会现实,需要具备生产力的普遍发展、交往的普遍发展、共产主义革命的实现以及人的主体意识的增强等一系列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内在地包括着人的自由发展的含义。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以人的自由发展为基础,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地发展自己的丰富个性时,人的全面发展才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只有使个人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才能有人的自由发展,那种片面的个人,畸型化的个人是不可能有真正自由的。  相似文献   

7.
体育作为一种以身体活动为中介,实现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文化活动,完整而生动的展现了人性的本质。但现实体育的功利价值与工具理性倾向背离人性的本质,应当回归“为己之学”的价值传统和“original Olympic”的价值理性,努力践行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自由个性学说是关于“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思想的最终归宿,在整个马克思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从马克思自由个性学说的提出,对这一思想的正确理解,以及这一思想实现的客观必然性和现实价值与意义几个维度分析马克思的自由个性学说。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关于财富的对象性本质、社会性本质和主体性本质的三重规定中内含着财富本质的最高规定,即"社会个人"之"自由个性"的历史生成。从社会个人的规定理解财富的社会共享性和共同富裕,需要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坚持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从自由个性的规定理解财富的主体性自由和三次分配,需要我们从"补充形式"和"自愿行为"这两个基本定位入手,一方面正确把握三次分配同初次分配、再分配的关系,明确现阶段第三次分配只是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有益补充形式,而绝非实现共同富裕的主流分配方式;另一方面正确认识第三次分配中3种不同层次的自愿行为(基于现实功利、自我实现、自由实现的自愿行为)及其历史意义。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促进共同富裕统一起来,既是马克思财富哲学的理论旨归,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要求。它最好地诠释了马克思从财富的本质出发理解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历史哲学意蕴,为我们正确理解现阶段共同富裕和三次分配的历史性质与社会地位指明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异化思想源于柏拉图的世界模式理念,成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学说。马克思认为,异化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这意味着在异化劳动中,人的能动性丧失掉,受到异己的物质或精神力量的奴役,从而使人的个性不能全面而自由发展,只能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使人成为单向度的人,在笔者看来,异化本质上应当是人的一种自否定机制。  相似文献   

11.
在《1857-185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三大社会形态特征的剖析,展开了人的社会关系与个性发展的关系,揭示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既是现实应当趋向的理想,又是一种现实的运动.研究马克思的人的自由个性发展的思想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西方哲学对于人的自由的根源与表现问题,无论是从人的信仰的不彻底、感性的不全面抑或从人的理性的不完善、意识的不觉悟等出发,都以价值预设的逻辑理路从"应然之自由"指责了"实然之不自由"。这些先验的、形而上的自由主张,因远离了现实的人及其"能动的类生活",既不能探察出导致人之不自由的经济原因与制度根源,也没有把握住人的积极的存在意义及其求解放的正确路径。而马克思发动人学革命的真正意义则在于,以实践活动铲除导致人的异化所由产生的社会关系,为推进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确有“自由个性”思想,其“人的自由个性”思想的形成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时期。这三个阶段是:(1830.10—1835.9)是马克思激情理想主义阶段,这一阶段马克思在神学视野“人的本性”思想影响下表达了朴素的“个性”观念;(1835.10—1843.3)是马克思理性主义思考阶段,这一阶段马克思在理性主义视野下表达了对人的“本质”和“自我意识能动自由”的思考;(1843.3~1883.3)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思考阶段,这一阶段马克思在现实主义的情绪下对“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生存状态做了全面的思考,对“人的自由个性”的生成作了详尽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对“现实的个人”范畴的揭示,经历了从黑格尔主义的抽象的人转向费尔巴哈形式现实但内容抽象的人,进而转变为从事物质生产的现实的人,再发展到阶级逻辑中的具体的人,最终成为摆脱一切“非人”的束缚而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的现实化、历史化历程。这一揭示历程也是马克思不断超越自我,实现其思维方式和哲学世界观变革的过程:从实体思维方式向实践思维方式的转变;从“解释世界”向“改变世界”转变;从对人本质的抽象理解向实现人类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15.
全面发展的人具有完整的人、富有的人、个性的个人、全面发展的个人等性质与特点.全面发展的人具有自由劳动、自由时间、自由人联合体中的个人、艺术化等特点的生存方式.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文明建设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社会关系和个体素质诸方面的自由而又充分的发展。它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原则,体现着时代的要求,是社会进步的必然。阶级社会是以一部分人的自由发展为条件的社会,其统治阶级个人自由的实现,是以牺牲被统治阶级的个人自由为代价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本质上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人的全面发展是人自身发展的高级形态,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  相似文献   

17.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在 ,全面发展的实质内涵是个人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是导致工人片面发展的根源 ,其生产力的发展是以工人片面发展为代价的。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必须把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过程同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统一起来 ,促进二者协同发展。人的全面发展 ,最终只能在共产主义社会实现。江泽民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为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宪法是和谐的和关于和谐的艺术。宪法的和谐构造包括人物之间、人人之间以及人己之间三个层次,由此成就了宪法的绿色、和平以及自由特质,相应地也就有了宪法的绿色逻辑、和平逻辑以及自由逻辑。人己和谐的失衡,即人的异化是宪法自由逻辑的起点,宪法自由逻辑进程通过拯救人的异化,以终极性地保障和实现人自身的自由,从而让人成为“有个性的人”。  相似文献   

19.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手段性本质,追求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的目的性本质,离开发展生产力追求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只能是幻想,或导致以平均主义为特征的贫穷的社会主义。放弃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单纯搞市场经济发展生产力,就会使人成为物的奴隶而日趋异化。只有使社会主义的手段性本质与目的性本质辩证统一起来,才能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的重要命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研究中占有 重要的地位.劳动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与途径的过度阐释,遮蔽了游戏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在历史 进程中,劳动是一个由丰富逐渐走向异化和单面,对人的心身逐渐生发拘囿的过程,而游戏则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不断被丰富的过程,具有多重向度和丰富内蕴,包蕴着现实、想象、自由、创造、审美等诸多元素.我们在研 究游戏与劳动的过程中,要关注游戏自身内部的多样统一性,关注游戏对于人的完整、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与作用.在当下实存的“现实性劳动”难以完全超越异化的状态下,即使闲暇的游戏以及游戏与劳动共存共融依 旧是一个难以实现的乌托邦理想,我们也应该在理性、理念上更多关注作为劳动与游戏者——人的身体,更多关 注作为劳动工具或游戏工具的技术器具,更多关注作为劳动与游戏的对象的存在世界,在“平衡-动摇-平衡”或 者“紧张-松弛-紧张”这样无限运动的辩证关系中,延续人类爱的游戏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