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列维-斯特劳斯的亲属制度理论及布迪厄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亲属制度理论是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的核心内容;这一问题的理论基石是以女人为中介的交换,列维-斯特劳斯区分了交换的两种基本形式:即限定性交换和一般性交换;基于这一理论的局限性,法国著名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布迪厄对此进行了深刻批判。  相似文献   

2.
达哇 《西藏研究》2016,(2):43-48
"八门二益"逻辑理论是印度因明特有的逻辑术语和逻辑思想,它从总体上归纳总结了因明逻辑的两个基本功效和达到这两个基本功效的四个有效方法及不能达到这个功效的四个无效方法。两个基本功效就是指利益自我生发正确之认识和利益他人生发正确之认识二种。本文所要探讨的就是因明逻辑利益他人生发正确认识的四范畴或四个方法,即能立、似能立、能破、似能破。  相似文献   

3.
系统功能语言学派是语言学界最主要的也是影响最大的语言学流派之一,该学派以韩礼德为代表,继承伦敦学派弗斯的系统理论观点,强调语言系统性和语言的功能性。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大致经过两个阶段:第一,系统理论发展阶段,其中包括阶和范畴语法阶段和系统语法阶段;第二,功能理论发展阶段。系统功能语言学不仅有一套完整的理论框架,更注重语言的实用性和操作性。系统功能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语言怎么表达其意义潜势,以及为什么和怎样发挥这些作用。  相似文献   

4.
系统功能语言学派是语言学界最主要的也是影响最大的语言学流派之一,该学派以韩礼德为代表,继承伦敦学派弗斯的系统理论观点,强调语言系统性和语言的功能性.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大致经过两个阶段:第一,系统理论发展阶段,其中包括阶和范畴语法阶段和系统语法阶段;第二,功能理论发展阶段.系统功能语言学不仅有一套完整的理论框架,更注重语言的实用性和操作性.系统功能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语言怎么表达其意义潜势,以及为什么和怎样发挥这些作用.  相似文献   

5.
京族和毛南族是广西的两个特有民族 ,其中京族是我国唯一从事海洋产业的少数民族 ,而毛南族则是南方山地民族的代表。新中国成立后 ,这两个民族的人口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 ,人口数量有计划地增长 ,人口素质大为提高 ,人口结构趋于合理 ,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建国以来 ,一些人口学研究人员深入京族、毛南族聚居地区 ,对这两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基本状况进行了研究 ,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从人口学角度对这两个民族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还未见到。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校央吉教授主持撰著、中国人…  相似文献   

6.
此文从哲学视角来思考民族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即民族教育的出发点——逻辑起点与终极目标——逻辑终点的问题,这是建构民族教育学理论的基础.我们认为民族教育学的出发点即逻辑起点是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的发展是其中介范畴,核心范畴则是民族教育;逻辑终点是民族教育实践,包括少数民族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及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政策制定与政策实施.  相似文献   

7.
民族融合,当前促进还是将来实现?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拟在梳理引发这一问题争鸣的背景和过程的基础上,呈现各方观点,并站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立场和观点上,对这一争鸣进行理论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8.
付蓓 《民族论坛》2006,(12):52-53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一直困扰着学生的一个问题就是英语写作,即使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在系统学习英语一、两年的情况下还是很难写出一篇较好的两百字左右的文章。本文尝试从认知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出发,以明示——推理模式为基本框架,分别考察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和读者双方如何进行相互合作,并结合课堂实践,试图找到英语写作教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20世纪50年代开展的民族识别工作,最终确定我国的民族结构框架是56个民族。公民民族身份的确认、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立、各项民族优惠政策的设计与实施都以这一结构框架为基础,因此,民族识别工作是新中国一切民族工作的基石。这篇序言回顾了苏联的民族理论和实践对新中国民族理论的影响,提出了关于民族识别工作的口述史调查是我们今天从基础理论和政策设计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新中国民族关系的重要切入点的观点。近年来西方学者已经在我国国内开始了相关的口述史调查,并发表了研究成果。及时加强国内学者的相关口述史研究并开展国际对话,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通过系统深入的口述史调查,也许我们能够对当年识别出来的中国民族框架获得更为客观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郭锡良先生曾说过,"近体诗最本质的特点是讲究平仄。"但是,对近体诗平仄基本格式的陈述,至今仍存在争议。学界一般赞同王力先生的观点,认为"||——|(a),——||—(A),———||(b),|||——(B)"四种平仄格式为基本句式,但是笔者在分析了唐代诗人的具体诗作后发现,"———||"和"|||——"两种句式经常以"|——||"和"—||——"的形式出现,甚至这种格式出现的频率更多,因此,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用初唐几位代表性诗人的近体诗作的平仄情况,对近体诗平仄的基本格式进行再探讨。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民族和民族问题上的反映,是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的纲领和原则.十年来,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较好地认识和把握了以下几个基本观点: 一是历史的观点.坚持把民族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来完成.这是因为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朱炳祥 《民族研究》2012,(3):55-64,109
施坚雅的基层市场理论有一个重要观点,即认为中国农民生活的自给自足的社会不是村庄而是基层市场社区。本文以摩哈苴彝族村和周城白族村的市场结构为例来检验这一理论,提出了"核心市场"与"外围市场"、"村内市场"与"村外市场"的区分概念,认为市场是促进中国农村基层社会构成与发育的重要因素,但不一定是必要的因素,更不是唯一的因素,施坚雅的"作为社会体系的市场结构"的基层市场理论似有修正的必要。  相似文献   

13.
文化生态学的概念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世纪和20世纪初,有一股浪潮横扫了科学领域,冲击了过去的基本概念之一——单纯的因果关系观点,即事物或事件直接由前在的特定事物或事件所决定。然而这一势不可当的理论变化并没有清除宿命论,但它引导科学家在一切分析水平上去寻求多方面的关系和相互作用的领域。  相似文献   

14.
<正>民族法学的研究既要有针对具体问题而做的调研和分析,又要有宏观的理论探讨和研究。本期民族法学专栏所刊发的四篇文章,既有具体问题的研究,又有宏观理论的研究。这也从一个方面表明了我国当前民族法学研究的发展和进步。《从扶贫资金的分配管窥村落内部秩序生成——以宁夏泾源县某回族村为例》一文通过实地调查,向我们展示了扶贫资金在当前农村社会中的分配规则。文章围绕谁来分、分配的依据和结果这两个基本事实问题,在此基础上来透视村落政治、利益和秩序生态。文章认为,乡村秩序得以维持和持续稳定的基础,乃是源于这样的模式,即:仰仗权威和利益平衡,辅之以政治色彩的秩序构架。  相似文献   

15.
民族语文问题是整个民族问题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对民族语文问题同样有着指导意义。一、坚持民族平等和国际主义。列宁说:“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在民族问题上有两个历史趋向。第一个趋向是民族生活和民族运动的觉醒,反对一切民族压迫的斗争,民族国家的建立。第二个趋向是民族之间各种联系的发展和日益频繁,民族壁垒的破坏,资本、一般经济生活、政治、科学等等的国际统一的形成……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纲领考虑到这两个趋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6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中,在民族问题理论上有理论突破,即"一个发展、三个关系",把发展引入了民族问题概念,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符合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实际的创新理论,表明中国共产党对民族问题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17.
论贝塔朗菲"机体论"的系统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塔朗菲的"机体论"包含三个主要观点:生物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的观点;等级观点;动态的开放系统观点.这三个观点为其后来创立一般系统论奠定了基础.有机体生物学中所阐释的许多基本原则和范畴,后来推广成了一般系统论的基本原理和范畴.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论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对有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进行探索的另一项理论成果.这一研究形成了关于中国社会正处在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型过程的基本判断,构成了新型现代化理论的基础.根据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加速期特点的分析,提出了"社会转型度"和"社会转型势"两个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19.
巴赫金在他的著作《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提出了狂欢化理论,即文学的狂欢化和双重性,这在当时引起很大轰动,这一理论也被称为世界文学领域的重大发现。英国作家戴维·洛奇曾深入研究巴赫金的理论,并运用在自己的创作中;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的作品也是黑色幽默加狂欢化风格。这两位作家都是英美文学领域的带头人物,以巴赫金的狂欢化文学存在论解读两位带头人物的作品,就可以理解狂欢化文学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20.
陈永碧 《民族论坛》2008,(10):28-29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策,是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典范。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述了这一主题: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二、确立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