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是基本国情,如何处理好中国的民族问题,实现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繁荣、进步,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认真分析现阶段中国民族问题的现状,找出解央民族问题,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方法路径,对于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公平,是人类进步的一种价值尺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发展的目标追求,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的支柱,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公平.本文阐述了社会公平的科学内涵,分析了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社会公平,社会公平是政治关系和谐的保障,是经济关系和谐的基础,文化关系和谐的支柱,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前提.我们要积极探索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途径,加强制度建设,营造公平环境;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先富与后富的关系;实现文化公平,开创和谐文化;协调利益关系,正确化解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云南边境60年来的和谐与稳定是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民族关系不断巩固与发展的辉煌成果,也是云南边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促进云南边境民族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就要因地制宜、因族举措,坚持和实践民族平等团结原则,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才能实现民族团结、边疆稳定、边境安宁、国防巩固、睦邻安邦的和谐边疆.  相似文献   

4.
民族区域自治必须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坚持党的领导是实践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本保障,发展生产力是实践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本任务,而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是实践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基础,培养民族干部是实践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在普遍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同时,注意处理好构建和谐民族关系中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自治民族与非自治民族的关系、自治民族之间的关系。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要注意民族内部各支系的协调发展,这样才能打牢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社会和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没有各民族关系的和谐,就没有社会主义社会真正的和谐。要深刻认识当前我国民族关系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依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结合民族工作实际,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力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巩固和发展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6.
新疆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是新疆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和谐民族关系的核心在于建立与当下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适应的政治民主秩序,以制度建设、制度安排作为解决民族矛盾、协调民族分歧的制度保证.协商民主为新疆和谐民族关系构建提供了体制机制的创新思路,提供了政治协调的秩序保证和化解矛盾达成共识的民主机制.  相似文献   

7.
和谐民族关系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谐民族关系主要包括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以及建设和谐民族经济关系、和谐民族政治关系、和谐民族文化关系等。民族平等是民族关系和谐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和谐民族关系的标志;经济关系和谐是民族关系和谐的经济基础,政治关系和谐是民族关系和谐的政治保障,文化关系和谐是民族关系和谐的思想根基和文化源泉。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改善和发展我国的民族关系乃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缩小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是改善民族关系,构建社会和谐的根本因素。民主政治、民族文化的同步发展是改善民族关系,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方面。因此,搞好西部大开发战略,坚持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实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证。  相似文献   

9.
如何在我国各民族中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问题,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内容之一。要在我国各民族中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必须在充分认识中华民族整体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构建有关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观念体系,坚持民族平等原则,正确认识民族与国家的关系,正确处理国内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0.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的基本现状,也是它发展的应然状态。改革开放以来,新型民族关系运行正常,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民族平等不够全面,民族团结不够紧密,民族互助不够充分,民族和谐不够真实,这些问题既有自然成因,也受社会经济环境所累,更是相关的制度性障碍所致。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新型民族关系的良性运行,国家必须运用官方控制方式着力解决。民族平等问题,宜采取民族分殊策略;民族团结问题,宜采取民族共生策略;民族互助问题,宜采取民族均衡策略;民族和谐问题,宜采取民族整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