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消极修辞的研究一直是修辞学的薄弱环节。20世纪80年代开始,著名修辞学家吴士文教授提出了“辞规”理论,倡导消极修辞的研究应从“要求”向“方法”转向。本文概括了“辞规”理论的出发点、辞规理论的修辞观、哲学基础、修辞理论基础,提出了自己对“辞规”的特征及与“辞格”差别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李维奇等先生编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古汉语同义修辞》是一部富有特色修辞学著作。与其他修辞学著作相比较,就可以明显地看出,该书至少具有以下几个方而的特色: 一、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以往的修辞学著作,有的只谈“消极修辞”,即词语锤炼和句式的选择,有的则只谈“积极修辞”,即辞格的运用。即使是比较全面的修辞学著作,也只是把“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个方面分别加以论述罢了。由于所谈的内容总超不出以上几方面,作者的思路、著作的格局等也有限。所以有些修辞学著作之  相似文献   

3.
尊敬的吴教授:问候您身体好!由于宗廷虎教授的帮助,我终于借到了《营口师专学报》1989年第2期。我认真地学习了您的《建立辞规,完善修辞方式的系统》。您在“一般性修辞”(消极修辞)领域首创性地提出了辞规和辞风两个类聚性新概念,以跟“特定修辞”(积极修辞)领域的辞格和辞趣相对应构成完整的修辞方式的新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修辞学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即进入新的繁荣期,这一点已成为学界的共识。新的繁荣之所以能出现,乃是新时期的一批修辞学研究者锐意创新、团结奋进的结果。而吴士文先生是其中非常突出的一位。他在1983年即查出患有癌症,在与病魔作斗争的同时,却以惊人的毅力,多方推动了中国修辞学繁荣的进程。今年是吴士文先生诞辰80周年,又是他逝世10周年。作为他生前的至交,我特地翻箱倒柜地找出他十多年来给我的103封信函,正是这批信函,驱动我写了这篇纪念文章,也启示我必须宣告这一事实:他用生命之火,点燃了中国修辞学的繁荣!创建中国修辞学的功臣…  相似文献   

5.
辞规“排名有序”再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著名修辞学家吴士文先生提出了排名有序等一系列的辞规理论,之后胡习之先生撰写了《辞规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对排名有序等辞规进行了阐发,使辞规理论提升到一个新高度。笔者在学习二位先生的辞规理论的同时,发现二位先生给辞规"排名有序"所下的定义的内涵和外延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进而提出新的看法,同时对排名有序的修辞作用做了分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6.
修辞学史研究和修辞史研究是修辞学研究中的两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宗廷虎先生在这两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就修辞史研究而言,在理论探索中,指明了修辞史研究的性质、对象和范围,阐明了修辞史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明了修辞史研究的方法,阐述了辞格史研究的理论;在实践研究中,具体研究了借代、引用、避讳、回文、镶嵌、顶真这六个辞格的历史演变,进而研究了诗歌体中连珠格、顶真辞格连环体、药名嵌字格的历史演变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引用辞格,系统研究了中国集句史;在方向引领中,组织撰写《中国修辞史》和《中国辞格审美史》。这些成就,对修辞学研究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朱祖延先生《古汉语修辞例话》在中国修辞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建国以来首部文言修辞著作,也是“文革”后中国修辞学再度繁荣时期最早的著作之一.该书深受清代乾嘉考据学派的影响,采用了适宜于文言修辞的“例话”式体裁,学术上可谓是渊源有自.在辞格范畴分类与研究上,该书也颇有创见,对于修辞学、语言学、文学研究以及古籍整理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怀念士文     
2005年11月,中国修辞学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召开成立2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我在题为《中国修辞学会的发展》的开幕词中说:“中国修辞学会于1980年在武汉成立,我们戏称为‘武昌起义’。当时一些修辞爱好者,各大学的一些修辞老师,如王希杰、郑远汉、吴士文等积极发起,全国响应,终  相似文献   

9.
文章写作要取得良好的表达效果,必须讲究篇章修辞,篇章修辞研究的是文章篇章方面的修辞问题,按理也是作为研究语言应用效果的修辞学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在我国实际的修辞学理论系统建构中,明确提出篇章修辞,却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其中,尤以宗廷虎先生和李金苓先生的成就最为突出:他们倡导篇章修辞学研究,有力地促进了篇章修辞学的建立;在修辞学史的研究中,精选篇章修辞学史料,多角度呈现了篇章修辞学的发展轨迹,并且还率先对古代评点中的篇章修辞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张志公先生80年代以来对修辞学研究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几个理论问题有了深入的阐释。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评析:(一)论"修辞学是一门边缘学科";(二)论修辞的"得体性原则";(三)论"汉民族文化传统与汉语修辞";(四)篇章论。  相似文献   

11.
出于对传统形而上学的反叛,尼采用修辞学观念批判柏拉图的辩证法,同时也在语言中用修辞的形式取代严密的逻辑论证。尼采运用了“双重修辞”:他一方面要不断地破坏,另一方面又要用创造和重新评价的修辞加以伪装,于是他给自己带上了“面具”。“面具”的存在本身便是一种虚无,这是作为修辞学家的尼采的话语策略,他要用生成的修辞游戏破解意识形态中修辞的诡计。  相似文献   

12.
从亚理士多德创立系统的古典修辞学理论以来,修辞学作为劝说交际的艺术,长期以来备受人们的关注。20世纪以来,美国修辞学家们在古典修辞学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提出了众多的新修辞学理论,丰富了修辞学的定义,拓展了修辞学的范围,重新振兴了这门古老的学问。  相似文献   

13.
对比修辞是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应用语言学新兴研究领域,通过对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语篇规约和修辞模式的对比研究来启示第二语言的写作实践。受诸多相关学科的影响,对比修辞不断拓宽研究领域、修正理论框架。近年来,对比修辞研究将认知及社会文化因素纳入其理论体系,从跨文化修辞的新视角探索各种社会文化因素在母语及二语写作中的重要作用,对修辞研究及二语写作的教学与实践具有直接、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Antithesis(对照)对文章的写作与欣赏有很大的帮助,这种修辞格可以从音位、词法、句法、语义和语篇等层面进行对比语言学分析,在阅读理解时能分别体会出不同的含义以及antithesis在中西宗教、政治、社会和教育等领域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谚语是祖国语言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句式简短,用词简约,易诵易记,这同它使用的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是分不开的.比喻、对照、对偶、白描、联珠等多种修辞格的综合运用,使谚语既言简意赅,又活泼有趣,读来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具有极强的语言表现力.  相似文献   

16.
诠释学与修辞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像逻辑学一样,修辞学在古代曾经是一门"显学"。但是,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逻辑学在科学中占据显赫位置,而修辞学则渐次失去昔日的重要性。诠释学的兴起,使得修辞学恢复了真理要求辩护者的身份。修辞学不仅谈论美,而且有益于真理的探求和善的获得。修辞学因此正在经历着一场盛况空前的复兴。科学逻辑独霸学术的地位受到了威胁,修辞学在当代已从哲学的辅助性学科上升为主导性学科。  相似文献   

17.
修辞与实践     
修辞是美化语言表达、强化语言信息、提升语言感染力的特殊语言手段 ,它有助于认识语言的深层内涵、激活语言的表达能力、提高分析欣赏能力、增强理解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8.
第一届变音符号学研讨会在康奈尔召开,会议的主题为“文本,前文本及语境”。保罗·德·曼在此会议上讲演了符号学与修辞,其中提出很多有见解的思想,如在文学内部的法则和规律被严格遵循的前提下,我们现在可以自信地专注于外部问题研究,即文学的外部策略,并对此研究趋势作简要探讨;同时以美、法、英国文学个案为例讨论文学修辞与语言学的关系,提出语义符号学的修辞语法化观点。  相似文献   

19.
《老子》是一部文道并茂的哲理散文诗集 ,其简古清秀、绚烂多彩的语言风格的形成 ,标志着古人对诸多修辞方式的自觉运用在先秦时期已达到成熟阶段 ,现代修辞学意义上的各种辞格几乎都能在《老子》中找到实例  相似文献   

20.
从当代修辞学家宗廷虎、李金苓等的学术研究的发展与深化研讨汉语修辞学的现代化进程,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确定了修辞学的学科性质.修辞学属于言语语言学,又具有多边性.第二,辩证地对待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修辞学的研究范围和修辞的最高原则的确定都源自对形式、内容的科学思考.第三,修辞学史的系统研究.包括系统发掘修辞学史,系统把握历代修辞理论,系统发展学科本身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