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张伯苓是著名爱国教育家,是被胡适先生称为"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位创造者"。早在青年时代就投身教育,先后创办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和重庆南开中学。张伯苓也是近代中国一位有代表性的体育活动家,历任天津体育协进会会长,华北体育联合会会长,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会长、理事长,华北、全国及远东运动会总裁判长等职。早在一百年前,他就提出中国应当加入奥林匹克大家庭,并为这一理想不懈奋斗近半个世纪,堪称中国奥林匹克  相似文献   

2.
南开大学哲学系逻辑学学科由我国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温公颐教授创办。1959年,温公颐受教育部委派到南开,恢复重建哲学系。1962年哲学系成立,温公颐教授任系主任。南开逻辑学科点经过几代学  相似文献   

3.
严修,官至学部左侍郎,在晚清,是中国兴办学校的重要主持者.在清末民国初年,严修参与缔造共和与反袁复辟帝制,尽管严修与北洋系军政集团关系非常密切,但他弃官办学,创办南开私立系列学校,被尊称为“南开校父”,成为中国近代新式“私学”教育的探路者和奠基人.  相似文献   

4.
1919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近代著名爱国教育家严范孙、张伯苓先生同心协力创办了南开大学.历经80年的风风雨雨,经过一代又一代南开人的奋发图强、开拓进取,南开大学已经从一所较小规模的私立大学发展成为享誉中外的中国学术重镇.  相似文献   

5.
著名学者、教育家、前南开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主任李何林于1988年11月9日不幸病逝。为了对他一生的业绩与精神作一个系统的回顾与研讨,1990年8月16日至18日,“纪念李何林先生学术讨论会”在天津南开大学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李何林生前亲友,来自全国各地的南开中文系历届学生,现代文学的研究、教学人员共二百余人。与会者充满深情地回忆何林先生的言行风采,追思他为南开中文系的发展作出的开拓性贡献,特别集中探讨了他的教育思想、学术成就和人格风范。 1.李何林先生数十年从事教育工作,特别在中年以后,执教南开大学中文系二十余年,为中文系、为南开的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凡的贡献,是具有鲜明个性、独特风格的教育家。在教育工作中,他兢兢业业,  相似文献   

6.
王希 《社会科学论坛》2010,(13):126-130
今天,我们在南开大学举行这个追思会,追思杨生茂先生,是非常恰当的,因为杨先生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南开大学。杨先生不是一位普通的学者,而是一位伟大的学者。他从1947年起就在南开大学任教,直到1995年退休,他九十三岁生命历程的一大半是在南开度过的。在南开的半个多世纪里,  相似文献   

7.
张君劢 《学术界》2012,(3):256+294
西南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高校。学校坐落在天府之国成都,前身由1925年创办的上海光华大学内迁成都而来,由光华、柳林两个校区组成,总占地面积2300余亩。  相似文献   

8.
国立中正大学是抗日战争时期在江西创办的综合性大学.熊武辉在大学创办过程中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中正大学的创办,填补了江西高等教育的空白,改善了我国战时教育的布局,在高等教育发展史和江西近代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严修、张伯苓与南开大学的创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修、张伯蓄是南开大学的创办人,也是中国教育由传统教育向近代新式教育转化演变过程中的代表人物。他们作为跨越19世纪进入20世纪的爱国教育家,把南开大学办成中国人以自己的力量创办现代大学最成功的范例之一。严修、张伯冬不只是属于南开,而且属于中国。严修(1860-1929),字范孙,是著名学者,作过清朝翰林院编修、贵州学政、学部待郎,晚年弃官回天津倡办新式教育和地方公益事业,与南通张春向有“南张北严”之称。蔡元培说他“于旧道德素称高贵”,周恩来赞扬严修是“封建社会一个好人”。张伯警(1876-1951),字寿春,比严修…  相似文献   

10.
井上圆了在明治时代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占支配地位的情况下,通过艰辛的努力,创办了私立东洋大学。圆了既致力于学校教育,又重视社会教育。其教育思想的特质在于:以"哲学"为最高理念,统帅所有的教育行为;开放主义;以育人为根本,重视人才培养与国民素质教育;以自由开发主义为方针,凝聚私立学校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郑国庆 《理论界》2012,(12):186-188
创办民族特色大学,应以民族团结和睦为基础,构建民族认同与共识;以科学研究为动力,保护、开发与传承民族文化;以课程教学为主渠道,努力创办民族特色大学;以学生活动为载体,进行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教育;为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2.
姜立夫(1890-1978),原名姜蒋佐,浙江平阳人。他是现代数学在中国最早和最富有成效的播种人之一,是南开数学学科的开创者和奠基人。近百年来南开数学研究之所以能薪火相传、赓续不衰,实与姜立夫当年的努力开创和精心培育密切相联。 1919年5月,姜立夫完成博士论文《非欧几里得空间直线球面变换法》, 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同年10月回国,1920年初受聘南开大学,创办算学系,任教授兼系主任。1926至1927年赴厦门大学讲学。1934年赴德进修, 1935年当选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评议员。抗日战争爆发后,随南开大学南迁,并任教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期间主持“新中国数学会”活动,并积极参  相似文献   

13.
曾维君 《船山学刊》2009,(1):194-197
蒋廷黻在南开、清华从教12年期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目标上,他提倡通才教育,强调学以致用,主张培养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在教研理念和方法上,他严谨治学,倡导创新史学,重视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实践上,他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他的教育思想、教学主张及其治学态度,至今仍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琼州学院学报》2019,(6):123-128
圣约翰大学开阔了林语堂的知识视野,培养了他良好的学科基础、学习语言的兴趣和能力、独立思考的意识和科学严谨的精神,四年圣约翰的教育,林语堂的"文武全才"已现端倪。圣约翰大学这种教会学校的排他性教育,不准中国学生接触中国文化特别是民间文化的规定,造成了林语堂在中国文化学习方面的"断层",这也是教会学校——其中包括圣约翰大学欠林语堂的一笔"债"。  相似文献   

15.
论梁启超的女子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在维新运动期间,十分关注女子问题,特别是女子教育问题.他提出女子要接受教育,有接受教育的能力,要接受新式的学校教育的女子教育思想.在他和一批关心女子教育的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才开始有了自己创办的女子学校,女子教育才开始了新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6.
刘子凌 《东岳论丛》2019,40(1):86-95
作为民国大学里新文学教育的积极推动者,杨振声对"文学"持有一种独特的理解,其内在理路非常接近阿尔都塞意义上的"意识形态"。这构成了他从事新文学教育的理论基础,也使其新文学教育的体制化实践遭遇到激烈的对抗。通过杨振声的个案,可以察知民国大学里新文学受众的某种激进面向。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张学良与张伯苓有过很深的交往和友谊。张伯苓(1876~1951),天津人,先后创办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重庆南开中学,是倡办私立教育卓著功绩的教育家。周恩来、马骏、于方舟,以及著名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著名物理学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吴大猷,著名戏剧家曹禺等,都是他的学生。张学良最初认识张伯苓,是1916年在沈阳的一次讲演会上。那时,张学良还是个风流倜  相似文献   

18.
试论端方的教育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端方是晚清新式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力主废除科举制度,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他的“知本原所在,教育为先”的教育思想,富有进步意义,理应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9.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不仅在哲学、美学、词曲、史学、考古学等领域有较深的造诣,而且在教育学方面亦有不凡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探究和借鉴.王国维教育思想的三大精髓为: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完全之人物";知识教育提高到"皆有裨于人类之生存福祉"的高度;大学是自由研究学术之场所.王国维对"四育"相互关系的阐述以及他关于知识教育的论述表现出超越时代的先进性,为中国近现代基础教育的兴起做了理论奠基.当代教育改革中的素质教育与和谐教育思想亦吸取了他教育理念的精华.  相似文献   

20.
调研组 《江汉论坛》2003,(10):116-1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在执政为民,落实到学校,则是执教为民.长江职业学院坚持"四个面向"、"六个服务"的办学方向,创办"平民大学",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平民化闯出了一条新路,对教育观念更新、教育结构调整、教育体系完善特别是民办高校的发展富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