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扩散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陈旭 《管理学报》2005,2(3):333-336
对产业集群内技术创新扩散特征进行了分析,揭示了产业集群促进技术创新扩散的本质;同时对产业集群内技术创新扩散的动态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参数变化对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为企业正确认识产业集群内技术创新扩散规律并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IPTV目前还处于试点阶段,用户规模仍然较小,但发展前景乐观.本文采用Bass扩散模型并进行扩展,首次将价格因素、广告因素等融入,研究我国某地IPTV产业的扩散型态.研究结论表明,加入价格因素和广告因素后,本研究模型在模型的解释能力上优于基本Bass扩散模型,为我国IPTV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策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研究复杂性问题的研究思路,从微观机制着手分析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演化过程.文章建立了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演化的CA模型,并结合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对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演化进行计算机模拟实验.  相似文献   

4.
技术创新扩散速度模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徐玖平  廖志高 《管理学报》2004,1(3):330-340
在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技术创新扩散速度模型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针对Bass模型族的基本假设,运用微分动力学理论与方法构建了4个微分动力学模型,并以中国移动通信技术、彩电产品和旱育秧推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了一些技术创新扩散规律,并提出几个相关的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5.
林渝晟 《中国管理科学》2005,13(Z1):517-520
本文基于合作博弈思想,建立产业集群技术扩散的元胞自动机(CA)模型,研究了集群中企业个体依据博弈收益的决策行为对产业集群技术扩散的影响,并且进行了仿真实验.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广告变量会对创新者和效仿者具有不同的影响,对经典的新产品扩散的Bass模型加入广告变量改进Bass模型创建引入广告因素的新产品扩散模型.并依据中国手机市场的数据,研究了广告因素对于中国手机市场新产品扩散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企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扩散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企业集群内部技术创新扩散的特征和活动进行分析,揭示了企业集群在保持创新扩散持续性过程中所存在的障碍,利用激励理论中的委托--代理理论,搭建起企业集群内部技术创新扩散激励机制框架,借鉴"锦标机制"方法构建了企业集群技术创新扩散激励机制模型并对其加以分析,得出相关激励制度为企业集群整体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技术创新扩散激励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研究集群内企业间相互作用对企业采用决策行为的影响,并从企业采用行为过程的感知、认知和认同三个阶段进行深入分析,从而进一步深化理解技术创新在集群内企业间的扩散状况,为促进集群内技术创新扩散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9.
段宏波  朱磊  范英 《管理科学》2013,(4):113-120
基于广义Bass模型,对比中国与世界其他风能先进国家在技术创新水平和模仿水平上的差异,考察外生政策冲击对中国风能技术扩散的影响。利用常规Bass模型、广义Bass模型、Logistic模型和Gompertz模型等多个预测模型对中国未来风能技术的扩散趋势进行短期预测,并对其预测精度和结果差异进行对比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风能技术市场的创新水平显著低于其他风能技术较为先进的欧美国家,甚至低于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模仿水平在所有考察国家中最高;中国风能技术扩散过程受指数冲击和矩形冲击的影响,但两种外部冲击的影响程度均较弱;中国风能技术急速增长的阶段已经过去,且于2010年达到增长的阶段性峰值点,未来的增速将显著放缓。针对上述结论给出促进中国风能长效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附随扩散模型及其对移动上网用户扩散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敬辉  武春友 《管理评论》2006,18(10):18-22,17
各种新技术或产品的扩散往往是相互联系的,附随扩散现象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情况.但是反映这种附随关系的扩散模型却很少被提及。论文在传统Bass模型基础上,进行了扩展,构建了体现产品之间附随扩散关系的附随扩散模型,并以移动用户与移动上网用户的附随扩散关系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将结果与传统Bass模型、Logistic模型的拟合结果进行了对比,得出了附随扩散模型拟和效果更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利用动态外溢模型测算了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然后从理论上分析了产业集群内部外商直接投资影响技术创新能力的机制,提出了溢出效应、吸收效应和产业集群效应这三个中间传导环节,并对该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作为第一环节的溢出效应,没有对技术创新能力起到显著的影响,而吸收效应和产业集群效应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总体上却是显著的。这说明苏州地区技术创新能力没有随着外资的进入而提高的真正原因在于技术溢出环节。最后本文从负的溢出效应、溢出效应被抑制、溢出效应需求的非迫切性和技术溢出的机会稀缺性这四个方面解释了技术溢出环节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供应链式产业集群具备集群和供应链特性,这类集群的技术创新活动存在两种类型: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创新活动和供应链间企业创新活动。从技术创新视角出发,将集群创新过程分成研发阶段和产出阶段,并引入技术溢出系数、研发资金、技术创新成功概率等变量,用动态博弈方法分别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及供应链间企业的技术创新进行分析,推导出企业利润均衡函数,最后得出如下结论:①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不创新或同时创新的情况下,双方将共享利润;②由于存在技术溢出现象,供应链内某一企业进行创新,该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利润都将提高;③供应链内上下游企业采取合作创新的利润大于未创新和独立创新情况下的利润;④供应链核心企业间的竞争激烈,链间技术溢出程度变小,不创新的企业市场份额将降低,利润减少。  相似文献   

13.
基于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过程中所具有的特点,并考虑非管理性因素对技术创新效率产生的影响,运用广义三阶段DEA模型评价和比较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整体及产业链各环节技术创新效率及差异,并进行投入要素的投影分析,在此基础上借助Tobit回归模型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整体技术创新效率呈上升态势,而产业链各环节除封测业因技术换挡而呈现“N”型发展态势外,其余环节与产业整体情况相同;产业链各环节技术创新的投入冗余情况则各有不同,但制造业和装备业是投入冗余较为集中的环节;产业结构升级加速使得当前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效率呈现出负相关性,而企业R&D人员投入和人才密集性对技术创新效率分别存在消极和积极影响,可见效率提升的关键在于R&D人员的“质”而非“量”,政府支持程度则对技术创新效率有明显积极作用,但企业R&D经费投入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在当前产业发展阶段,高投入并不一定会产生高效率。  相似文献   

14.
以知识流动为研究视角,将集群创新过程中的知识溢出、吸收能力内生化,构建包含三种创新模式下的产业集群演化模型,重点分析集群知识分布和知识衰减程度与集群创新模式的内在机制及其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并进行仿真实验。研究表明:不同知识分布下,混合创新模式的创新产出表现最好,外部吸收创新模式与内部自主创新模式呈现出不同的创新产出演化路径;在外部吸收创新和混合创新模式下,均匀分布型产业集群的创新产出表现最好,集中分布型表现次之,异质分布型表现最差,而在内部自主创新模式下,集中分布型则表现最好;不同创新模式对知识衰减的敏感程度呈现阶段性差异特征。这些结论对产业集群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好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常态下,高端装备制造业在推动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加快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先导性和战略性作用日益凸出,但其技术创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却成为产业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本文从投入产出角度出发,基于价值链理论,将技术创新活动分为技术研发和技术转化两个阶段,并构建两阶段StoNED模型,采用2011-2014年的行业面板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对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测度和比较;以产业组织为视角,利用Tobit模型分析影响效率的关键因素。实证研究表明,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的整体和阶段效率在子行业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波动和差异,技术研发阶段效率偏低制约着整体效率的最优化;甄别影响因素发现,企业规模对技术研发阶段效率具有负向作用,对整体和技术转化阶段效率具有正向作用;市场垄断不利于整体和技术转化阶段效率的提升;政府支持对整体和两阶段效率均具有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应对产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现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产品扩散模型在Internet采用者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8  
利用Bass创新扩散模型描述Internet的扩散过程,有利于分析Internet的市场前景,确保其有效扩散并占领市场。论文首先对影响产品扩散的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及对其扩散过程进行定量分析,然后应用Bass扩散模型对Internet进行扩散模型实例分析。论文根据所统计的Internet上网用户数,对Internet采用者扩散过程进行了模型参数的估计,建立了Internet采用者扩散模型,并对今后几年Internet产品扩散过程进行了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国外新产品扩散模型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何应龙  周宗放 《管理学报》2007,4(4):529-536
总结回顾了1990年以后国外新产品扩散模型的主要研究进展,其成果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①在Bass模型基础上的改进扩展模型,主要是引入营销组合变量、供给约束、竞争、补充性产品及产品更新换代的影响,并考虑成倍购买和“试用—再买”的情况;②脱离Bass模型的研究平台,开创全新架构的模型,包括购买力驱动、战略驱动、异质性驱动扩散模型,以及空间扩散和娱乐品扩散模型。比照1990年MAHA JAN等指出的11个未来的研究方向,可见1990年以来新产品扩散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一些方面的发展是突破性的,在另一些方面则严重不足。尤其是近年来新兴技术及其产品的迅猛增长应该成为未来研究关注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8.
在考虑集群内企业拥有不同的技术创新效率的情形下,建立两阶段非合作博弈模型,讨论当集群企业在不同时机创新时,技术溢出对其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分析出随着技术溢出的提高,领先企业和跟随企业创新投入的不同变化情形,推导出由此产生的企业集群整体技术创新能力的演化方式,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种子顾客的网络分布对创新扩散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Bass模型,创新扩散可以分为种子顾客的出现和基于种子顾客的后续扩散两个阶段,种子顾客在社会网络中的分布是左右创新扩散结果的重要因素。以3G手机在某企业员工中的扩散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调查,获取社会网络的关键参数;以网络仿真软件为平台,设定种子顾客的不同网络分布以及网络平均节点度数,进而模拟创新扩散的过程和结果。网络仿真和统计检验的结果表明,种子顾客在社会网络中的分布越分散,创新扩散获得市场成功所需要的时间就越短,网络平均节点度数的增加能够加速创新在社会网络中的扩散过程。分散化的种子顾客策略往往意味着较高的营销成本,因此创新扩散的最优营销策略应兼顾种子顾客的网络分布以及企业的资源和能力等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