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古代西域宗教种类繁多 ,内涵极为丰富 ,对古代西域及中原地区都产生过重大影响。关于西域的地理范围 ,历来都是许多学者进行争论的问题。丝绸之路成为西域文化顺利传播的主要通道 ,同时由于西域定居民族与游牧民族的角逐 ,给西域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和渗透提供了历史契机。西域历史上 ,曾出现过许多民族及许多宗教。西域的一些民族 ,如粟特人 ,曾经先后信仰过祆教、佛教、摩尼教、景教和伊斯兰教。正是由于他们 ,许多宗教才传入古代的新疆。  相似文献   

2.
随着汉代大一统政权的稳固,中原汉文化与边疆少数民族文化得到进一步的交融。在北方草原地区,对汉朝构成最大威胁的是匈奴,但是在外贝加尔地区的伊沃尔加城址和墓地,以及在宁夏同心县倒墩子墓地、陕西神木县大保当东汉画像石墓葬群,可以看到汉匈文化融合的踪迹。位于内蒙古中南部的和林格尔画像墓展现了一个汉族护乌桓校尉的仕途经历,以及他在民族地区进行管理时,不同民族杂居和文化交融的基本情况。西域大漠中的尼雅遗址和楼兰遗址则反映了两汉时期西域文化与中原汉文化的交融情况,尤其是在大漠古墓中出土的带有吉祥语的锦和各种丝织品,反映了汉朝丝绸之路上文化交融的盛况。当然从乌孙墓出土的情况看,汉文化影响的痕迹较为微弱,说明汉文化对西域各国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在南方,南越王墓、罗泊湾汉墓、古滇国遗址的发掘,让我们认识到岭南百越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质,以及不同民族部落与汉文化交融的基本情况,并对两汉时期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结构有了更为具体和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在新疆与祖国中原的关系史上,元代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当时已成为新疆主要民族的维吾尔族(元代典籍中一般称回鹘或畏吾儿),早在元朝建立之前便已归附蒙古统治者,并在元朝建立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蒙古统治者吸收了大量维吾尔人加入上层统治集团。在近百年的时期内,元朝统治者虽然基本推行了民族歧视和文化专制的政策,但却无法完全改变各民族间的正常交往,无法磨灭先进的汉族文化的巨大影响。在那些统治者的后代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精通汉文化的专家、学者。元代是维吾尔族人才辈出的时期,西域人(包括畏尔儿以外的各民族)的“汉化”为一时之盛。薛昂夫就是其中的一位重要  相似文献   

4.
晋唐时期是西域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历史阶段.本文依据文献及新疆出土的简牍、文书资料,就晋唐时期西域的立法、婚姻家庭、民事诉讼以及晋唐西域法律体系这四个问题展开论述。从而得出晋唐西域法律体系是包括了中原汉法、北方少数民族习惯法及当地部分民族习俗法在内的多元联合体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新疆地方史》教学中应注意国家与国度概念的区别、民族与国家概念的区别、历史上西域各民族对中国文化的贡献等问题 ,通过教师的精细分析和讲解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新疆历史上的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都为中国历史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新疆兵团戏曲艺术在新疆特定的多元文化语境中发展、衍变,独特的地域文化使得新疆戏曲艺术具有区别于内地戏曲艺术的鲜明个性,在剧作思想上注重展现边疆各民族的善良淳朴个性以及独特的文化生活,进而宣扬维护边疆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理念;在音乐、表演程式、舞蹈、舞美等艺术表现方式上对少数民族音乐、舞蹈等方面的兼容并蓄,传统戏曲艺术在文化认同理念的导引下,对西域文化及风情展示亦成为戏曲艺术在实现新疆化过程中与时俱进的革新和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7.
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导致在语际转换中的限制翻译的可译性。以英汉文化差异为视角,从语言的民族意识、民族声像化、民族社会化、民族地域化和民族物质化等五个方面相互联系的信息符号入手,探讨了母语文化障碍对翻译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8.
西域同内地的文化联系源远流长,汉文化在西域传播,自先秦经两汉、魏晋南北朝至唐达到高潮,丰富和发展了西域文化.本文运用文献史料和考古发现,对先秦至唐汉文化在西域的传播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9.
雷虹霁 《南都学坛》2009,29(4):11-17
汉文化是世界上最为悠久和富于特色的民族文化。秦汉时期,汉民族在先秦称华曰夏的基础上在分布地域的统一、共同的经济生活、文化的统一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为统一的汉人,成为统一多民族中国的主体民族,以汉族为核心所创造的"汉文化"也成为中国的主体文化。但汉文化的多样性与区域性特点并未因帝国的统一而消失或者减弱。秦汉时期出现的记录各地风俗、经济社会生活和方言的官方文献充分表明区域性差异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多元文化共同发展是历史上新疆文化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在新疆多元文化格局发展过程中,自西汉以来的屯垦,既为新疆多元文化发展注入了丰富的内涵,也为多元文化在差异中交流、整合创造了条件。屯垦的长期实施,使内地汉、锡伯等民族向新疆迁移,各民族、各地域文化因屯垦在新疆而汇聚;促进了内地农业技术向新疆的传播,游牧民族向定居农耕或农牧兼营转变,各民族生活方式产生了交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