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所谓大城市,是指那些拥有25万人以上的城市.1983年,在苏联这样的城市共有140个,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这些城市是行政中心,拥有生产、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巨大潜力,这些潜力能否得以发挥在许多方面取决于对这些大城市的管理.大城市是两个方面的统一体:一方面,城市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的一定"表现形式",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和思想的中心;另一方面,城市不仅仅决定于社会,它还以一定的方式脱离于社会,是一个"独立的机体".上述认识对确定城市作为管理客体的特点还仅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明确城市的社会职能,即  相似文献   

2.
据苏联《社会学研究》杂志1981年第1期报道,苏联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爱沙尼亚共和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苏联社会学协会将于今年10月份在塔林市举行全国学术讨论会,议题是"苏联社会结构的发展".会上将探讨社会学在研究苏联社会结构时的方法论问题;苏共和苏联国家为加强社会的单一性与进一步巩固苏联人民的一致性而制定的社会政策所起的作用.还要进一步  相似文献   

3.
大城市超先增长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无论人们的认识有怎样的分歧,大城市超先增长是事实,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大城市之所以超先增长是因为这种模式具有经济、社会和人口的聚集优势,在城市化进程中有辐射和扩散作用,有比较完整的城市化内涵。然而大城市在其增长过程中也有自身的矛盾和问题。研究城市化进程的客观规律,发现困扰大城市发展的矛盾焦点是城市人和城市区位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据苏联《社会学研究》杂志1991年第7期报道,1991年3月26日苏联科学院主席团决定在苏联科学院社会学所社会和社会政治发展研究室基础上成立苏联科学院社会政治研究所。该所的主要任务是:1.分析研究苏联社会的社会发展和社会政治发展理论问题;2.研究群众性运动、  相似文献   

5.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大城市圈又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居住功能日益现代化的必然结果。战后,日本的大城市圈是20世纪60年代后与社会经济日益高度发展同步协调开发建设起来的。目前,日本全国已开发建设起了东京、大阪和名古屋等一系列大城市圈。日本的大城市圈主要是以圈域结构为地域特征的社会综合活动的集合体,它有效地发挥出了城市设施主体布局合理化和循环经济体系化、内外联系有机化,而且实现行政管理圈、工业生产活动圈、流通集散营销圈、居民生活居住圈、文化娱乐活动圈等多结构并存,布局合理的城市结构体系。目前,我国也正在开发“长三角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等一系列大城市圈,因此,研究日本的大城市圈开发建设无疑对我国正在开发建设的“都市圈”有其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苏联学术界一直在广泛讨论"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学术界更加强了对于这方面问题的注意和研究,苏联科学院设立了"科学技术革命的社会经济问题和意识形态问题"学术委员会,苏联科学院一些主要研究  相似文献   

7.
据《苏联科学院通报》1978年第2期报道,跨学科综合研究的组织形式问题,是科学组织的最迫切的问题之一。为了综合解决社会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苏联于1975年年中成立了苏联科学院社会经济问题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据苏联《社会学研究》杂志1985年第1期报道,1984年秋,英国、匈矛利、意大利、波兰、苏联、美国、法国、捷克斯洛伐克八个国家的社会学家参加了国际社会学协会第21届研究委员会的工作,苏联科学院苏联建筑师协会和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经济和工业生产组织研究所负责上述国家座谈会的筹备工作。讨论会的议题为:“城市与城市住宅结构形式的发展:理论、实践经验、前景”。围绕这一中心议题,与会代表与研究委员会的来宾们还讨论了“城市的发展和社会调整的理论模型与结构”、“城市与邻区的社会经济关系”等题目。代表们通过了联合公报,规定了下列课题为目前城市社会学的研究方向:1)地区共同体、城市和国家:现状与前途,2)经济、社会和生态过程在地区发展中的相互关系,3)新技术对都市化和迁移过程的影响,4)城市改革与居民参加这一改革,5)人造(城市)环境的社会意义,6)城市和地区的规划及管理。  相似文献   

9.
据苏联《哲学问题》杂志1983年第4期报道,苏联科学院主席团哲学讨论会中央理事会、土库曼科学院哲学讨论会理事会和土库曼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于1982年11月在阿什哈巴德组织召开了题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与历史学和考古学方法论问题”的学术会议。莫斯科等城市的科研所和高等学校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会前出版了研究以下主要问题的题纲汇编:历史学和考古学的一般方法论问题;物质生产、自然界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社会关系和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意识及其  相似文献   

10.
二元社会结构与城市化(续)——四、城市病与城市规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发展小集镇的指导方针有一个重要依据,认为城市规模大了就会带来一系列无法解决的城市病。城市病是指大城市在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诸如住宅紧张、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犯罪率高等等。我国大城市不仅存在这些问题,而且还相当严重,那么城市病是不是一切大城市都注定要存在?我们认为答案应当是否定的。退一步说,即使要患病也有轻重之分。如同没有绝对健康的人一样,有轻微病症的人照常工作,有轻微病症的大城市照常运转,创造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泛泛地笼统地强调城市病,认为我国大城市存在的种种严重问题就是城市本身应有之义,似乎是“天灾”而不是“人祸”,以此作为控制城市发展的根据是相当片面的。  相似文献   

11.
据苏联《社会科学》1985年5期报道,苏联科学院和苏联医学科学院于1980年11月举行联席会议通过的"基础科学为医学服务"综合纲要提出,要用跨学科的方法研究人的健康,因为它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自然现象.这个纲要的基本思想是:联合不同专业科学家的力量来加强对苏联医学和卫生发展的迫切问题进行研究.科学院各研究机关的社会科学家参与研究纲要中与社会主义社会医学和卫生的经济、社会哲学、法学、心理学、生态学问题有关的11个方面.协调这  相似文献   

12.
简讯     
苏联《国外社会科学文摘(哲学与社会学类)》1982年第4期刊载G.帕科西介绍2000年匈牙利的城市与农村规划问题的文章。他指出,目前匈牙利共拥有3,156个农村和市镇、76个城市,这些城市在全国范围内所起的作用是极为不同的。例如布达佩斯居住着全国居民的20%和工业工人的43%。为了减轻布达佩斯目前所承受的压力,在国家制定的计划中一是要求发展新城市,并使这些城市成为该地区的中心;二是在城市较少的地区,可将市镇改建为城市,从而减少大城市在交通运输、经济和管理方面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深入研究大城市的社会发展和社会问题,上海市社会学学会经过一个阶段的筹备,已正式成立城市社会学研究组并开始活动。城市社会学研究组承担的城市社会问题研究最近已被列为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的  相似文献   

14.
据苏联《经济问题》杂志1984年第1期报道,苏联高教部、俄罗斯联邦高教部和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等机构于1983年5月在列宁格勒组织召开了题为“社会主义再生产集约化规律性”的全苏科学会议。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各加盟共和国科学院和各专业科研所、高等院校的学者以及各政府  相似文献   

15.
据苏联《哲学问题》杂志1980年第10期报道,苏联科学院于1980年2月成立了一个新的学术机构——科学技术的哲学问题和社会问题学术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任务是:协调各科研机构在科学技术的哲学问题和社会问题方面的研究活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列宁关于哲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的思想;提供综合的、系统的方法;把科研工作同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地阐述全球性问题;分析国内外有关科学技术的哲学问题和社会问题的研究现状,确定研究的基本方面和任务,准备有关这个题目的材料和报告,并向苏联科学院主席团提出建议;听取领导人关于研究科学技术的哲学—社会问题的工作报告及其实际运用这些成果的工作报告;评价这些工作和成果;加强同苏联科学院、各加盟共和国科学院的其他专门委员会的相互联系;协调苏联学者在国际组织和机构的范围内的研  相似文献   

16.
苏联《哲学科学》杂志1978年第2期报道,1977年6月,苏联科学院哲学方法论讲习班在奥布宁斯克市举行科学理论会议,讨论"科学的结构和新知识产生的机制"问题.参加会议的有来自莫斯科、基辅、诺沃西比尔斯克、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等城市的数学家、  相似文献   

17.
据《苏联教育学》杂志1981年第12期报道,1981年9月在格罗德诺市举行了有关家庭与个性问题的学术讨论会,会议由苏联教育科学院、苏联心理学会、莫斯科大学和格罗德诺大学共同组织。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心理学博士A.A.鲍达列夫和莫斯科心理学家B.B.斯托林在报告中阐述了从心理学方面开展家庭问题研究的迫切性以及今后如何组织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他们认为,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都应当揭示发生在家庭中各个过程的客观画面,积极地协助社会建立起管理这些过程的可靠手段,从而促进家庭的发展、提高家庭对儿童个性的教育作用。首要的是深  相似文献   

18.
据苏联《经济问题》杂志1989年第12期报道,苏联著名学者、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经济问题国际研究所所长Ю.C.希里亚耶夫于1989年10月28日近世。希里亚耶夫是社会主义国际劳动分工理论的创建人之一,提出了许多关于发展苏联外经联系的富有成效的思想,提出了至今仍未丧失现实意义的关于苏联外经联系机制改革的建议,建立了国际经济联系的苏联学派,培养了几百名苏联和外国经济学家。希里亚耶夫生于1931年。1956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经济系。历任大学教员、出版社编辑、苏联科学院世  相似文献   

19.
苏联科学院哲学和法学部于1981年4月在莫斯科召开了题为“苏共二十六大与成熟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的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莫斯科、列宁格勒、各加盟共和国科学中心的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法律学家及其他学者。与会者讨论了以下问题: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社会主义建设的一般规律性;苏联各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精神生活发展水平的拉平问题;成熟社会主义社会政治制度的完善问题;保证个人全面和谐发展等问题。苏联科学院副院长П.Н.费多谢耶夫院士致开幕词。他指出,深入研究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概念在苏联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科学  相似文献   

20.
重庆是我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是一个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西部(经济文化不发达)现象”和“东北(国有老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现象”叠加的大城市,是一个承担了前所未有的百万移民这一世界级难题的大城市,同时也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省级大市,社会救助任务十分繁重。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