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避开了对信用合作社的规范原则是否适合中国环境的直接讨论,而是通过对此一个肯定的假设,并结合其他相关的假设,以信用合作社的本质特点-自愿、互助性、非赢利性、与先天效率-为尺度,从我国农信社的实践出发,对信用合作社的规范原则与政府干预是否存在本质的冲突进行了探讨,指出我国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在本质上已背离了合作制,成为具有合作特点的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2.
在运行机制上,集体所有制性质的信用合作社与国有商业银行一样,存在着一系列弊端。能否对信用合作社进行彻底的改革,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问题。对于信用合作社的改革,在主体型态的选择上,应摈弃“股份合作制”的模式,而据情选择股份制商业银行或本色的信用合作社作为主体型态;在信用合作社的组建方式上,应尊重社员自身的选择;在在功能上,应突出信用合作社的地域性、互助性、非营利性特点;在产权结构上,应放弃缺乏归属性的“集体”的股权成分,以社员的股权为基础。惟此,信用合作社的本质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信用合作社是社员以互助互利为目的、以合作方式共同联合组成的自有、自营、自享的资金互助组织,是经济弱者按照合作制原则在金融领域的自助联合。信用合作社发源于德国,其制度经由知识分子的广泛传播和民间组织的深入实践,成为民国政府发展合作事业、挽救农村经济的基本路径。德国综合统一的《合作社法》直接影响着民国合作社立法,并构成了民国《合作社法》的蓝本。对德国信用合作社思想、制度以及立法技术在我国的传播和运用进行系统的梳理、检讨,正本清源,有助于正确认识信用合作社的本质属性,彰显信用合作社机能,完善我国合作社立法并有效落实国家惠农政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校英汉双语教学本质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将双语教学本质的探讨限定在我国高校的英汉双语教学范围内,从“目标”的角度研究双语教学的本质。揭示与分析了双语教学的两个教学目标———提高英语教育水平、维持与提高专业教育水平,结论是:我国高校英汉双语教学本质是试图通过大量运用英语这一非母语教学语言进行学科教学以达到培养双语人才目标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以现象———本质—现象为主干 ,其中包括矛盾分析、质量分析、“排除法”、层次分析、由抽象到具体以及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等方法在内的方法论体系进行了探讨。进行这种探讨 ,对于学习、借鉴马克思从现象———本质—现象的方法论 ,提高人们的理性思维能力 ,会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6.
近年闽西永定县发现一张"信用合作社流通票",闽省泉界有人认定此乃"永定第三区(今湖雷、堂堡乡)信用合作社流通票"。据纸币实物参照文献史料相关记载并结合实地调查访问,初步考证出所谓"永定第三区信用合作社流通票"并非永定湖雷区信用合作社流通票,实乃永定太平区信用合作社流通票。该纸币实物的发现,再次填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西苏区这一段金融货币历史的空白。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早期人学思想受到了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抽象劳动的能动性和费尔巴哈人本学的影响,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人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出发,论证了人的类存在和对象性存在,强调了人的自然本性和社会本质的统一,由于对异化劳动的考察规定和结果,马克思最终将社会实践与人的类本质联系起来,认为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生产、劳动或实践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它构成了马克思早期人学思想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相似文献   

8.
几种主要性观念之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对性本质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由此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性价值观念。由性本能论———性生育论———性情爱论———性娱乐论———性自我实现论,构成了人类性价值观念发展相互连接的链条,标志着全人类对性本质认识的逐步深化和人们性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
网络社会的本质:一种数字化社会关系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网络社会本质上是一种数字化社会关系结构。这是由网络社会的技术本质———以数字化交互方式实现互联,由网络社会结构相对于现实社会结构而言具有中观的技术特质,由网络社会功能———提供现实社会结构变迁与社会发展的共同基础等决定。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农村金融改革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金融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金融组织的角度,对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战略进行了初步的思考,提出了在农村金融改革中,信用合作社、国有及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民间金融和政策性金融的定位及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1.
制约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合作制与产权,近几年大家争论颇多。从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的概念考察,我国农村信用社"股金"不具有完整的产权意义。目前农村信用社仍是集体所有制,共有产权占主体,处于"股份合作制"的过渡形态,其发展方向只能是股份制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12.
在阐述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的内容及模式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的制度绩效,指出在法人治理层面存在股东名不符实、"三会"制度有名无实、经营者职业角色失范、法人地位不明确等问题,难以形成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提出应从完善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入手,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完善"三会"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培育职业经理人,理顺外部治理,以建立科学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3.
论农村信用社持续经营的科技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科技能力是实现农村信用社发展能力提升的根本保证,归纳分析农村信用社科技创新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展开农村信用社科技创新的供给和需求分析,并提出建立和提高农村信用社科技能力水平的有效机制选择。  相似文献   

14.
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信任结构呈现出以"信任链"与"信任圈"相结合的结构状态,具体表现为以人际信任为主的差序格局特征、"横向"场域结构特征和传递弹性与结构不稳定性特征。社员复杂的信任需求、所处的社会关系以及不同程度的信任确认诱导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信任结构的形成、实施以及稳定性。优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信任结构,必须大力加强合作社内部制度信任与人际信任建设、谨慎推进合作社横向与纵向发展、强化合作社内部信任核心。  相似文献   

15.
农村信用社是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力军。近年来,随着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农村信用社在农村的主体地位愈发突出,肩负的任务巨大。如何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是摆在农村信用社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对农村信用支农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分析,提出一条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得与失:基于实证和制度分析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信用社新管理体制框架的全面建立和第一阶段改革试点的基本完成,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迎来新的起点。本文基于历年统计数据,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对1996年尤其是2003年深化改革试点以来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进程进行实证性反思。研究发现,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效的形式大于实质,基本上没有取得重大的突破性进展;而农村信用社改革难的最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在改革思路上的严重路径依赖。鉴于此,本文提出了继续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分析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其推广过程中所产生的绩效,阐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一种有效方式,充分肯定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从理论上确立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地位及其权利义务,在合作社的基础上,从法理学角度就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等问题进行分析。分析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指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经依法登记取得法人资格。同时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其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处分的权利,有权享受国家规定的相应税收优惠政策等;同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承担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规等若干义务。  相似文献   

19.
农民合作组织已被视为中国农村经营制度改革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路径.在全球化背景和市场竞争环境下,合作社面临着多元的挑战和机遇.就国际经验而言,合作社发展的深层问题在于,如何实现对合作社本质规定的尊重和改革的平衡.而目前我国农民合作组织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当务之急是通过加强合作社内部建设和加快立法进程以促进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