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7 毫秒
1.
一叶 《老年人》2014,(9):25-25
正人人都有母亲,可是我的母亲不一般,她一生受苦受难,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母亲死得早,也死得突然,让我心底烙下了悲伤印记,几十年都无法抹去。母亲身材高大,可脚长不到三寸,这是外婆给她的摧残,也是旧社会给她的摧残。母亲告诉我,在她身体正发育时,外婆由于受"男尊女卑"封建思想的影响,不顾她的死活,用一条裹脚布把她的双脚残忍地裹起来,直到  相似文献   

2.
陈勇 《老年世界》2013,(10):29-29
一位儿子在战场上死了,消息传到母亲那里,她十分痛心,向主祈祷:“要是我能见到他,即使只见5分钟,我也心满意足了。”  相似文献   

3.
小时候,一场怪病夺去了我的双眼.在那个连吃饭都很困难的年代,已有八个孩子的母亲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再养个累赘.一天,她把我带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扔下走了.我疯了似地大哭,摸索着抓住任何一个能抓住的人,然后趴到地上摸他的鞋,我知道母亲穿的是一双家做的条绒布底鞋.条绒鞋,是我寻找母亲的唯一依据.我边哭边摸,边摸边哭,我想只要找不到母亲,我大概会一直哭下去,直到哭死累死.没等到我哭死累死,母亲便从隐藏的地方跑了出来,她一句话没说,抱起我就走.整个回家的路上她都把我紧紧地抱在怀里.  相似文献   

4.
母亲的有一句话我永远记得:"我不死!"母亲今年已有85岁了。想起今年没有回去看她,心里总有些愧得慌。85岁,身体已经大不如前。她的腰越来越弯得厉害,走路也越来越慢,和她出  相似文献   

5.
小云 《老年人》2013,(10):34-34
从广东回老家湖南参加侄女的婚礼,看到一年未见的母亲似乎苍老了不少,想着独居的母亲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孤寂生活,心里就非常难过。回广东前我提出让母亲跟我去广东生活,母亲未有同意,她说":我这般年龄怎么敢出远门,死在外头都没人收尸。"母亲身体不好,她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于是我便宽慰她说:"妈,你心好命大,活到百岁没问题。"不曾想,我这话不说还好,一说却把母亲惹哭了:"我哪里说得上命好,崽女都不在身边,连个伴都没有,哪天要是发急病死了,谁也不会晓得……"母亲情绪失控,我知道她常年独居,缺少亲情的抚慰,一分孤独占据着她的心灵。说起来母亲一辈子是被我们几个崽女拖累了。父亲去世那年母亲才四十多岁,母亲害怕自己再婚我们做儿女的心无定所,一次次与幸福擦肩而过,  相似文献   

6.
自母亲因操劳过度而去世后,琳达一直很伤心。更让她伤心的是,没过几个月,父亲便又娶了一个叫菲莉的女人。让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对新过门的继母产生好感,并友好热情地对她,这无疑难于登天。看着菲莉整天在家里指手画脚,俨然一副女主人的样子,琳达对她更不满了,并将这种不满转移到父亲身上。琳达开始觉得,母亲的死跟父亲有很大关系。如果他不是只知道在外忙着工作挣钱,丝毫不顾家里,母亲也就不会死了。  相似文献   

7.
王晓  浏泓 《现代妇女》2008,(3):26-26
我待她最好,她对我最凶。十岁刚出头的小人儿,敢对我发脾气,可以提一箩筐要求,倘若一时没有满足她,就与我分道扬镳,不欢而散。常常弄得我很伤心,觉得上辈子欠了她。我得承认,我这个作家母亲和天下所有母亲无二样,希望她争分夺秒学习,希望她出类拔萃,希望父母优秀的基因在她身上遗传。做过教师的经历使我甚至比其他母亲的要求更苛刻,愿望更迫切。  相似文献   

8.
周业贵 《老年人》2008,(5):34-34
母亲生前好想照张相,可是她到死,也未了却心愿。母亲一辈子生活在偏僻的山村,在她生活的那个年代,照相是城里有钱人的事情。直到解放后,我的家乡才偶然出现走村串户的照相师傅。但对于靠卖鸡蛋换油盐的农民来说,见到照相师傅来了,不过是围上去看看西洋把戏而已。当然也会有几个堂客们禁不住好奇与诱惑,实在想照的。  相似文献   

9.
穷家难舍     
母亲刚被我接进城里住了两天,使老是叨念着要回乡下去。母亲要回乡下的理由十分简单:在城里住不惯。母亲一辈子为我们、为生计而长年累月地操劳奔波,从没有过过一天安生的日子,从没享过一天清福。我的内心充满歉疚,总觉得太对不住母亲。我这一生,欠她的太多太多。把她接进城来,本想让她清情闹闹地安度晚年,也好让我尽尽做儿子的孝道。可母亲刚刚进城,便又闹着要回乡下。这让我心里十分难受,极力进行劝阻和挽留。可母亲仿佛是铁了心似的,一定要我把她送回老家。拗不过母亲,我只好开车将她又送回了乡下。在那间母亲任了大半辈子的…  相似文献   

10.
为母亲征婚     
夏爱华 《老年世界》2014,(23):29-29
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人独居。我让她搬到我家里住,她不肯,说住惯了老房子,不想挪地方。我想给她安装电话,这样方便联系。可母亲说听不惯电话铃声。她嫌吵,想安静地生活。  相似文献   

11.
《老人世界》2013,(4):10-12
和梅云认识完全是偶然。2005年夏天,我退休以后在社区里帮忙,当电工。她呢,是社区请来的钟点工,我们年纪相当。有时擦玻璃要爬很高的梯子,我就过去帮她扶着梯子,时间长了,彼此有了了解。梅云的丈夫工伤死得早。一个女儿下岗在家没工作,还离了婚,带一个年幼的孩子。她退休后工资低.只好出来当钟点工补贴女儿。梅云的经历很平淡,和大多数母亲一样,生活里唯一的希望似乎就是儿女。我离婚很多年,儿子因为我离婚和我吵了一架,  相似文献   

12.
我的外婆     
我出生那年,外婆46岁。我16岁时,外婆就死了,年仅62岁。死得很惨,震惊了所有熟悉她的人,她曾经达观爽快的性格与她的最终归宿,颇让人迷惑不解。 外婆的模样酷似高尔基《童年》里慈祥的外祖母,胖胖的,做饭或走路时有一点喘,一对大眼总是眯缝着微笑。母亲带我第一次来乡下见外婆时,她就眯缝着眼,只是冲我笑,笑得眼睛成了一条线。 以后外婆就爱把手放在我头顶上,说一些欣赏我的话。稍大一点后,每接受她热手的抚摸,我便沉浸在无限的温暖和幸福中,一个孩子最初的幸福是从他被欣赏中获得的。我喜欢外婆。 可能是伙食太素,…  相似文献   

13.
廖静仁 《老年人》2008,(2):30-31
我始终都会记得那一片葵花地。 那时候,我跟随着母亲在她任教的田庄乡小学。母亲教两个班,一年级在楼下,二年级在楼上,每每上课或者下课,我总能从杂乱的脚步声中听得出母亲与众不同的脚步声来。母亲那时才三十多岁,热情与敬业让她充满了朝气,走起路来风风火火,做起事来果断干脆,而唯一令母亲小心翼翼的,是她跟学生讲解课文,  相似文献   

14.
母亲在病中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是从不住医院的。这一点她特别像外婆,一听说要住医院,要做检查,病仿佛就要加重三分。姐姐打来电话告诉我,母亲患胆结石引起急性胆囊炎,非住院动手术不可,但她顾虑重重,要我做做工作。我急急地赶回家,未进母亲房门,就听见她大着声问:“是晓牧回来了吗?他忙,你们要他回来干什么!”晓牧是我的乳名,母亲能凭我的脚步声一猜就准。母亲憔悴不堪,脸蜡黄,看得出刚刚和剧烈的阵痛搏斗过,虚汗浸湿了衣被枕巾。我说:“母亲,您别固执了,不住医院会危险的。”母亲望着我,没吱声。一会儿,她突然问:“瑜子这次考…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1999,(3)
快半年没回家看母亲了。这期间,母亲倒是进城来看过我两次。我不是没时间,而是与母亲之间的共同语言愈来愈少了。几年前,妻子说很希望母亲来给我们带孩子,而我并不希望她老人家来,我的内心深处对她有一种排斥。表面看来,我是一个孝子。父亲在世时,每次回家,都有一...  相似文献   

16.
母亲前年因为脑梗导致了偏瘫,本来上了年纪,腿脚就不灵便,如今摊上这种难缠的病,一下子让母亲不知道该怎么生活下去。劳碌了一辈子的母亲突然什么活儿也不让做也不能做了,就像一列被逼停了的火车,对猝然而至的空闲感觉无所适从,整日唉声叹气的她更因为成了儿女的累赘而郁郁寡欢。望着母亲落寞的样子,我想尽各种办法来逗她开心,还和她讲起来我小时候的开心事。哪知道一提起当年,母亲倒泪水涟涟起来,我弄巧成拙,不仅没安慰好母亲反倒刺激了她,母亲甚至产生了想要结束生命的念头。  相似文献   

17.
桂林医院奇猝死 不止一次为了母亲的死因不明,我和孝慈相对唏嘘。 最初感受到母亲并非自然死亡,是在外婆告诉我们身世的那晚。 我流着泪追问外婆,母亲是怎么死的?外婆难过得直摇头,只重复地哭着说:“……你们娘死得好惨哟!死得好惨哟……”  相似文献   

18.
古色 《老年世界》2011,(5):23-23
母亲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把她收藏的那一吊铜钱拿出来晒一晒。前天,初冬出现难得一见的暖阳,我见母亲早饭后不久,便从她卧房柜子里把她的宝贝拿到了三楼的阳台上。  相似文献   

19.
李笙清 《老年世界》2008,(14):21-21
今年母亲节,我收到外地文友寄来的样报,上面刊登了我的一篇关于母亲节题材的文章,还配了一张母亲的照片。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很想将这个消息告诉母亲,但怎样才能让她看到自己印在报纸上的照片呢?冥思苦想中,我灵机一动,在老家做教师的堂姐家里不是装了宽带吗?于是,我给堂姐打了一个电话,要她将母亲接去。  相似文献   

20.
康逊 《现代交际》2009,(5):44-45
我16岁那年,出落成跟母亲一样妖娆的女子。 女人的美貌是资源,母亲常常告诉我这样的话。我吃的每一口饭,穿的每一寸衣,都是她用身体换来的,我懂事起,就记得她化着浓艳的妆,经常整夜整夜地将我一个人丢在家里,出去鬼混。她给了我美貌的资源,但她也让我从小学会了面对黑暗与孤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