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作为无产阶级新闻宣传家 ,邓拓一生致力于积极宣传毛泽东思想。他于 194 4年主持编辑的《毛泽东选集》是中国现代史上最早的一部 ;早在抗战时期 ,他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历史地位及指导意义做了系统而独创的阐述。邓拓不仅热情宣传毛泽东思想 ,而且主张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维护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2.
这批藏品中文人画的比重极大,以文人画为主线,宋元以降的重要流派和代表性的地域画家几乎都在邓拓的收藏之列。邓拓藏品一个显而易见的特征是,其收藏极具针对性,不仅按时间顺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画作还大多极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3.
高志义为青海省武警总队离休干部、青海省观赏石协会名誉会长、青海“江河源奇石馆” 馆长、青海“源石斋”斋主、《三江源奇石集》主编。爱石藏石多年,离休后更加热爱石文化,多次跋涉江河源头和昆仑山麓寻觅、搜寻江河源奇石与各类奇石,所藏江河源奇石与柴达木风砾石数量之多、品位之高,在青海首屈一指,国内也不多见。 高老的“源石斋” 和“江河源奇石馆”藏石先後经《中华当代艺术家名品大典》、《观赏石宝典》、《中国当代藏石名家名品大典》、《一九九八年青海年鉴》、《黄河奇石》、《中国赏石大典》、首都《地球》杂志、《中国…  相似文献   

4.
平常,人们以为《毛泽东选集》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其实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出版过第一部《毛泽东选集》了。这部“毛选”出版于抗日战争时期,印刷地点是太行山上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河北省阜平县马兰村,编辑出版人是邓拓。  相似文献   

5.
谁写了“三声三事”联?张永清“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对联,在六十年代初,由邓拓《燕山夜话·事事关心》篇认定为明末东林党首领顾宪成所撰。邓拓所依据的,无疑是长期流传于顾宪成家乡无锡(张径桥)的一个民间口头传说...  相似文献   

6.
邓拓在开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拓同志在开封市住过三年。邓拓的侄儿邓应增在题为《邓拓叔在开封三年》① 的回忆录中说邓拓“1 934年从上海带着简单的行李来到开封”。1 937年秋 ,邓拓从开封砖桥三号舍下“去西北” ,在开封住了三年。家父在开封创办“平民医院”时 ,曾延聘邓拓大嫂郑中硕为妇产科主任 ,并借住邓家砖桥街三号住宅前院 ,过从甚密 ,邓拓还介绍我加入“民先” ,引导我走向革命。因此 ,我对邓拓当年在开封的生活 ,有些了解 ,近年读邓应增文和其他一些邓拓传记及回忆文章 ,不时想起旧事 ,现作些补充与商讨。邓拓在河南大学经济系插班学习邓拓学名邓子健 ,常…  相似文献   

7.
媒介批评实践构成了邓拓新闻生活的一部分。从主编《抗敌报》始,他就不断对报纸的缺点进行分析。批评过时落后的报刊观念、及时总结和评述群众通讯运动以推动该运动的发展、具体分析通讯和新闻报道工作中的缺点,是邓拓媒介批评的主要内容。具有哲学色彩和思想理论深度、从新闻报道与现实生活内容的一致性程度来评价新闻传播质量、善于将新闻传播现象提升到思想的高度去认识和评价,是邓拓媒介批评的主要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8.
李恺心,原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兼党组书记,现为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青岛市收藏家协会会长,青岛市对外文化友人联谊会会长,青岛市散文学会会长。他六十年代末开始学习国画、收藏和文学创作,是国内著名收藏家。藏品以中外奇石为主,多次在国家级展览中获大奖。国画作品在注重传统的同时,又溶入了时代精神,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作品多次在省以上报刊发表。《寒香图》入选2001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鹊之恋》获“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六十周年全国美展”银奖。水墨梅花被世界多…  相似文献   

9.
1951年邓拓同志提出,《红楼梦》是“代表18世纪上半期的中国未成熟的资本主义关系的市民文学作品”,曹雪芹“基本上是站在新兴的市民立场上来反封建的”。这就是所谓“市民说”的起源。30多年以来,上述基本论点流传甚广,并得到了许多同志的补充和发展。其实,如果把“市民说”称作“资本主义萌芽说”,也许更恰当。因为邓拓等同志所用的“市民”一词,专指代表资本主义萌芽的“新兴”市民,而不是  相似文献   

10.
散文最好写,写好最难。首先,它面临着高悬在我们头上的中国散文之最——《古文观止》,以及现代散文大家,如《燕山夜话》的邓拓,还有久负盛名的梁实秋、林语堂、郁达夫、朱自清等等。其次,是散文的界线——中国古代只区别于韵文,骈文;现在,又剔除了小说,杂文、游记等类,但是,它的概念仍显模糊。再次,当代读者的审美层次不断提高,其  相似文献   

11.
补白两则     
邓拓同志曾于1960年来镇江,与了《古京口吟》十二首,原载《镇江日报》,《邓拓诗词选》中收了六首,文字也略有改动.其中有一首《咏东坡玉带》:“坡公玉带古如新,睹物难忘舌辩人.佛印设题奚足道,何妨空处坐空身.”诗中有个故事原来是这样的;苏轼有一次去杭州途经镇江,到金山寺方丈室看佛印,说要暂借和尚的“四大”作坐处.佛印问他:我和尚“四大本无,五蕴非有”,你何处去坐?东坡一时语塞,答不上  相似文献   

12.
竹雕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最早的品类之一。虽然竹雕多为小器,但一器之微,往往穷工极巧,精雕细琢,所以竹雕历来是收藏者的珍爱之物。赵汝珍在《古玩指南·竹刻》中这样概括:“竹刻者,刻竹也。其作品与书画同,不过以刀代笔,以竹为纸耳。”言简意赅,却颇为精妙。  相似文献   

13.
第一部《毛泽东选集》是哪年哪月、在哪里、由谁编辑出版的,知之者恐怕不多。因为,第一部《毛泽东选集》出版于炮火连天的抗日战争中太行山上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在省级地图上都找不见的阜平县马兰村,编辑出版人是邓拓。 1944年初,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为了让晋  相似文献   

14.
收藏中国古典家具是近二三十年兴起来的,前不久逝世的收藏家王世襄先生所著的《明式家具珍赏》一书在上世纪80年代出版发行,使许多人恍然大悟,原来明清家具是站立着的、活生生的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15.
艾里香 《社区》2009,(11):59-59
这几年.收藏日渐成为老百姓的热议话题.但是有关收藏界的猫腻很多人都不得而知。有着文物收藏圈“老江湖”之称的吴树,在其新书《谁在收藏中国》(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中,将矛头对准了收藏界的黑幕,揭开许多鲜为人知的文物交易内幕,以便给人带来更多深刻的警醒。  相似文献   

16.
读时下某些时评作品,不禁想起邓拓《燕山夜话》里那篇《多学少评》。如果用几个字概括,时下某些时评作品,我看就是“旧”、“凑”、“瘦”、“陋”。“旧”,  相似文献   

17.
谢伏 《老友》2012,(3):57-57
人们都知道纪晓岚是清代著名学者和文学家,殊不知他还是一位大收藏家。纪公在做学问的闲暇,十分喜欢收藏。他一生嗜砚成癖,其书斋也有“九十九砚斋”之称,所以在流传至今的遗物中,大部分是砚石。在《阅微草堂砚谱》中可以看到他藏砚的拓片,除了乾隆帝御赐的一方之外,其余都是他自己多年收存或友人赠送的。  相似文献   

18.
元尚 《北京纪事》2013,(2):104-106
机智“巧取”心仪已久之物 钟叔河,1931年生,湖南平江人,编辑、学者、散文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49年参加工作,曾任《新湖南报》编辑、记者,1957年被划为右派,1970年又因“污蔑攻击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相似文献   

19.
六十年代初,我国首都的《北京晚报》上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专栏——《燕山夜话》.它一问世,就以其鲜明独特的风格引起强烈的反响,在我国当代文学的杂文领域独树一帜.它的意义甚至超出了文学的范畴.众所周知,《燕山夜话》是林彪、江青、康生等人在“文革”初期首先“批判”的文学作品之一,《燕山夜话》的作者马南邨即邓拓,是这一“史无前例”的浩劫中第一个文字狱的牺牲者.“血沃中原肥劲草”,《燕山夜话》的作者以自己的热血润泽了新中国的文苑,当寒凝过后发春华的时候,我国的当代文学重新给予了《燕山夜话》以应有的重要地位.这里,仅对《燕山夜话》的取材特点做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马南邨即邓拓的《事事关心》,1961年秋发表于《北京晚报》的《燕山夜话》专栏。这篇短文,以明代东林党人的一副对联为题,总结古人读书治学的宝贵经验,提倡 努力读书和关心政治“这两方面紧密结合”。涉古论今,寓理于史。在写作手法上,以其严谨的结构和精辟的分析而引人注目,同时,也以它端庄从容,娓娓而谈的语言而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