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场内并购问题:目前大批中小企业积极争取在创业板市场上市融资,为企业扩大发展创造条件。但是许多中小企业家也许并没有意识到,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公司盘子小,属於全流通概念,这就为场内并购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有些中小企业家千辛万苦地创业,又千方百计地争取上市,但一旦上市後,就有可能被市场主力机构通过场内并购的方式吃掉。因此,在创业板市场上,兼并与反兼并就成为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从总的方面讲,市场中的兼并活动有利於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於给企业增加合理的外部压力,促使企业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但在创业板市场上…  相似文献   

2.
4月20日,深交所正式发布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12年修订),并自2012年5月1日起施行。这也意味着备受关注的创业板退市制度终于正式出台。  相似文献   

3.
<正>5月10日,证监会创业板发审委审核通过了来自我市平阳的佩蒂动物营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IPO申请。作为一家专门做动物咬胶和食品的新三板公司,"佩蒂股份"即将在创业板上市,意味着温州将迎来第21家上市公司。然而"佩蒂股份"的成功过会仍难以掩饰温州企业上市现状的尴尬。从温州市金融办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温州主板上市企业仅20家,融资额累积323.13亿元、总市值1800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2009年在创业板上市的36家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四个方面分析了其上市前1年到上市后3年的经营业绩的变化,检验了其IPO效应的存在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募集资金比例、控股股东控股比例、风险投资和保荐机构声誉对创业板上市公司IPO效应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并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2010年2月26日,蓝色光标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成为中国公关行业首家上市的公关公司。这意味我国公关行业开始利用资本的手段进行加速整合,对于提升行业的整体水平和运营效率无疑是有利的;但也引发行业内多家公司盲目的跟风潮。公关公司谋求发展的方式有很多,把上市作为唯一的选择或者独木桥不现实也不可取,容易引发行业中的躁动,影响对专业价值的坚守。  相似文献   

6.
我国创业板市场存在着明显的IPO抑价现象,并且在其上市的公司背后大都有创业投资机构支持,他们通过协助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实现企业和自身投资活动的增值,创业资本对创业板市场IPO现象存在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话题。以2009年10月23日至2010年12月31日间在我国创业板上市的153家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创业板IPO抑价度的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创业板上市的58家公司样本和中小板上市的58家公司样本,对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发行中的抑价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公司治理来看,独立董事比例越高,创业板IPO抑价程度越高;高管薪酬越高的公司,创业板IPO抑价程度越高。从发行特征来看,发行市盈率越低,中签率越低,每中一签需要的资金量越小,创业板IPO抑价程度越高。分析结果没有发现风险投资的持股会影响创业板抑价程度。  相似文献   

8.
对於创业板,我国尚未制定具体的政策规定,但大致的政策倾向已比较清晰。主要有以下几条相关政策: 实行注册制。高科技企业包括中小型、新兴和具有发展潜力的高科技企业,只要符合上市条件均可申请上市,上市标准在股本规模、业绩要求、发行人要求等方面均不同於主板市场。 放宽上市要求。在创业板市场上,发行人发行前的股本可降至2000万圆。无形资产出资入股的比例可高达70%,并且对企业不作盈利记录要求,取消高科技企业的论证。 实行全流通。在创业板市场上所发行股票实行全流通制度。为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其主要股东所持股份将会…  相似文献   

9.
创业板是专门为高科技和具有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能够利用证券市场筹集资金而设立的,所以创业板对拟上市的非公司制原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的连续经营年限、赢利记录、资产规模的要求比主板要低得多。虽然创业板的门槛较低,并不意味着大部分中小企业目前都具备上创业板的条件,恰恰相反可能只有小部分企业才有机会在创业板上市,从美国NASDAQ(纳斯达克)市场来看,全美国也只有1000多家上市公司。抛开拟上市的非公司制原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前後运作是否规范、财务指标是否达标不说,只有那些真正是高科技企业和具有高成长…  相似文献   

10.
技术效率是评价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指标,该指标在创业板上市公司应用的意义重大。文章以AHP法选取评价指标,以DEA法作为评价方法,对2009年在创业板上市的36家公司2010年的技术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创业板公司总体的技术效率值得肯定,但同行业内不同企业间技术效率差距较大,未达到技术效率有效的公司的资源利用程度不高;要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需要提高企业高素质人员和研发费用的利用效率,也需要完善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退市机制。  相似文献   

11.
作为第一只从海外资本市场退市的中国概念股公司,TOM在线为重整旗下业务可谓用心良苦当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试图在海外资本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时,李嘉诚旗下的TOM在线却选择了离开。9月3日上午,TOM在线正式从香港创业板退市,并将于9月6日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撤销上市地位。TOM由此也成为第一家在海外上市并退市的中国概念股公司。  相似文献   

12.
创业板市场历时5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创业板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一支举足轻重的生力军。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成长性研究,有利于提高创业板上市公司自身的成长性,进一步保证我国创业板市场上的优质上市资源,促进创业板整体市场的健康发展。选取了2010年12月31日前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153家公司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目前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总体成长性相比初期有所提升,但仍需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之间成长性存在明显差异,信息技术业、商务服务、科研服务行业具备较高成长性,表现突出,农林牧渔业成长性明显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提高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  相似文献   

13.
以首批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Z-Score模型对其财务风险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Z-Score模型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风险评估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如能进一步考虑宏观经济状况、行业特点、股本规模等因素,这一模型将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09年10月-2012年9月间创业板首批28家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和修正的F-O模型,基于有效市场假说对创业板IPO股票的价格行为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创业板IPO股票在上市后36个月内存在明显的弱势现象,新股发行定价偏高是导致长期弱势的主要原因,这表明创业板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定价效率偏低.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提高我国创业板市场的IPO定价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创业板市场IPO融资成本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创业板频繁"破发",使其IPO备受关注。本文参考Ritter J.R.融资成本分类方法,以创业板177家公司为样本,从直接和间接融资成本两方面,考察影响创业板IPO成本因素。研究发现:创业板IPO直接成本与公司发行规模、上市前负债率负相关;间接成本与信息不对称程度显著正相关,与公司发行规模、中签率、发行后市盈率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宋宁 《国际公关》2010,(1):39-39
据业内人士透露,28家首批创业板上市企业基本上都聘用了财经公关公司,随着创业板上市企业的日益增多,其公关需求也将快速增长,对于财经公关而言,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相似文献   

17.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的355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二元 logistic 模型及多元回归模型研究私募持股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私募持股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存在显著影响,私募持股会提高创业板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的支付倾向。进一步实证表明,私募持股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水平也具有影响,上市公司私募持股占比越大,每股现金股利支付的越多。本文认为私募股权投资存在监督及激励效应,对改善持股公司的股利政策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香港联交所设立“第二板”想法由来已久。要发展高科技产业.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和风险股票市场三者缺一不可酝酿多年、倍受关注的香港创业案板市场于去年11月正式启动,有13家公司,即香港5家、台湾4家、澳门1家、内地3家企业成为首批幸运儿,在创业板市场上闪亮登场。这引发了海内外企业家、证券商、投资者对创业板市场的极大兴趣和热情,内地许多企业新锐更是跃跃欲试、积极筹划,以期尽早到香港创业板市场发行上市、募股融资,搭上这一极具诱惑力的“特别快车”,走上跨世纪发展的扩张之路。面对着全球经济结构的大调整,作为东南亚金融…  相似文献   

19.
10月30日,创业板迎来两周岁的生日。两年来,创业板的规模不断扩张,从最初挂牌的首批28家公司到两周年时的272家公司,见证着中国创业板市场发展的历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初头顶着“创新型、高科技”桂冠的创业板“光环”正逐渐褪色却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20.
外刊导读     
私人股本在华“掘金” 2010年12月7日,中国现代牧业在香港上市后,这意味着它的投资方——美国私人股本公司KKR在2008-2009年间对该公司1.5亿美元的投资获得了2.3倍的收益。KKR计划在获得高额盈利后退出这笔投资,而这样做的不只KKR一家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