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刑事和解     
刑事和解是西方三十多年来刑事司法领域的一种改革尝试,它一改传统刑事司法中以国家为本位,强调国家对犯罪人行使刑罚来对犯罪人进行矫正的刑事司法理论,主张对受害人权利的关注,它为刑事司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注入了一种全新的理念。通过刑事和解,能较好的使国家、加害人、受害人的利益得以均衡。刑事和解作为一种解决刑事案件的程序性机制,在尊重受害人,促使被告人认罪悔罪、改过自新等方面显示了其优势。但是, 刑事和解制度是否会影响刑事实体法价值的实现, 也是人们担忧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如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维护广大群众利益,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拆迁制度,是一个十分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需要迫切需要解决的实践问题。然而在现行法律制度框架下,从司法审判人员的角度如何把握有关城市房屋拆迁所产生的纠纷的审判工作,从而公正、合理而有效地保护人民的利益更显得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公正公平是司法活动的首要价值目标,但效率是司法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制约点,一个无效率的司法审判绝不能说是公正公平的。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借鉴和分析古代合议制审判制度来思考我国现今司法改革。  相似文献   

4.
现代刑事诉讼追求的是公平和正义两个基本价值目标。刑事制度的建构及司法职能的设置都应当有利于实现公正和效率。检察量刑建议权在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不仅是保障法官量刑公开、公正、透明,而且也是维护当事人的刑事诉讼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内在要求,是刑事检察工作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刑事和解是控辩双方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通过对话和协商,就刑事纠纷的解决达成一致意见,从而终结诉讼,不再将案件移交法庭审判的活动。国家与被追诉人之间的"刑事和解"和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的"刑事谅解"具有完全不同的法律意义。目前国际范围内的刑事和解主要包括宽宥型、合作型和妥协型三种类型。我国和谐司法语境下的刑事谅解与西方恢复性司法语境下的刑事谅解有着不同的产生背景,但都旨在促进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的协商。刑事司法环境的优化与刑事谅解机制的出现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们应当以刑事谅解为基础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6.
刑事诉讼法中针对刑事羁押期限问题有着诸多的规定。但是在当今社会,高智商犯罪给案件的侦查工作带来了困难,从而导致超期羁押屡见不鲜。但是,超期羁押显然不符合立法精神,也侵犯了犯罪嫌疑人的人权。本文旨在论述超期羁押的危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从制度的角度入手,在理论论述的基础上,结合实践,借鉴中外经验,提出解决方案。研究结果就是希望能从保护人权和维护司法结果的公正中寻求一个平衡点:一方面最大限度地保护犯罪嫌疑人的人权,另一方面有效地利用侦查羁押期限,维护司法结果的公正。本研究之结果可以为刑事办案人员合理有效地利用刑事羁押期限、解决超期羁押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期待可能性理论,在刑法中具有阻却或减轻刑事责任的功能。它起源于德国,该理论目前被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由于该理论充分理解人性脆弱的一面,也充分考虑到了人性意志的自由,因此,该理论能比较科学合理地指导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本文从期待可能性的概念、产生和发展以及判断标准等入手,结合我国目前的刑事立法和司法现状,来探讨我国刑法理论借鉴该理论的意义以及价值何在。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刑事诉讼实行二审终审制,诉讼中证据是认定事实的关键。在审判中出现二审新证据的情况在司法实践中屡见不鲜,本文就刑事二审的新证据进行分析并认定为在刑事一审中未举证的证据在二审中进行举证,都应属于刑事二审的新证据。同时本文对刑事二审新证据的价值理念进行梳理,通过禁止双重危险原则、保障人权原则、法律真实原则进行价值分析,并最终提出针对刑事二审期间的新证据的司法解释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进行了十数年审判方式改革之后,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突然回归,使现有的司法格局和未来走向又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但无论是马锡五审判方式的支持者还是反对者,以及主张对这种审判方式在进行一定改革的基础上融入现行诉讼模式的人士都不能忽视:马锡五审判方式产生时代背景和当代的境况有很大的差异。更须谨记的是,公正才是司法追求的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10.
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应当包括人民法院作为一个组织和法官作为个人独立于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之外行使审判权两方面的内容。审判独立是审判公正的基础与前提保障;审判公正是审判独立追求的最终目标与价值取向,实现审判独立是具有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11.
数罪并罚制度是刑罚具体适用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既是重要的刑法理论问题,也是刑事司法实践必然面临的问题之一。本文就关于数罪并罚适用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2.
江朔 《决策与信息》2011,(12):69-70
民意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大众诉求。随着民众法治意识的不断增强,尤其是网络的大众化,民意对刑事司法审判也有了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本文探讨民意对司法的渗透,以期通过制度化构建,努力形成司法正确引导民意,民意支持司法的和谐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一个社会中,司法的腐败属于最危险的腐败,因为司法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这道防线也被突破,那么受到伤害的就不仅仅是当事人,而且还有我们司法机关的形象、法律的尊严和人民对这个国家的信心。  相似文献   

14.
刑事审判方式由庭审过程中控辩审三方的关系体现。本文从控辩平衡的视角出发,挖掘该视角研讨问题的理论缘起,剖析我国刑事审判发展现状,积极探索中国特色体现控辨平衡理念的刑事审判方式。  相似文献   

15.
社会公正问题是当代社会发展理论的重大课题,也是始终贯穿于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也把积极促进社会公正诈为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之一。就这一背景而言,研究邓小平同志的社会公正现就并非只具有理论研究的价值,而且是面向未来的需要。一、把社会公正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道德基础,是邓小平社会公正观的出发点公正是正义、公道的同义语。社会公正作为一个社会伦理学范畴,它的实质表现为人们对…  相似文献   

16.
随着刑事审判制度的发展,简易诉讼审判程序也在逐渐发展和完善。如何在简易程序中充分赋予被告人的辩护权,以及审判人员权利的约束,都是在刑事审判实践中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英 《经营管理者》2011,(18):136+130
在中国刑事诉讼中,未决羁押与刑事拘留、逮捕无论在实体条件还是适用程序上都没有发生分离。同时,无论在审判之前还是审判阶段,羁押的适用几乎完全依附于刑事追诉活动,而没有形成独立的、封闭的司法控制系统。由此,未决羁押制度在启动、审查、期限、场所、救济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要完善对未决羁押的法律控制,就必须贯彻法治原则,引入针对未决羁押的司法审查机制,保障被羁押人合法的权利。  相似文献   

18.
国际商事仲裁的司法审查方式之中,存在着效率和公正两种价值的取舍问题。面对冲突并且必须同时存在的两个价值,最优的解决方法就是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满足被救济者价值追求,让追求效率者得效率,让追求公正者得公正。这种解决方法也有充分的依据和巨大的价值。通过对英国和美国法律实践的借鉴比较,美国出现的当事人通过仲裁协议扩张国际商事仲裁司法审查范围的方式,是意思自治运用于确定司法审查范围的最好方式,但是也要进行必要的限制。  相似文献   

19.
在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人民法院一般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城镇居民”等同于“非农业人口”,并据此采用相应的标准进行赔偿,从而引发社会各界对人权平等和司法审判公正的种种讨论。笔者从词语的定义出发,简要分析当前理论争议和司法实践的观点,并对“城镇居民”的认定提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是我国刑事立法上的一个空白,这一制度的缺失,带来了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中的诸多问题。建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实现刑事法律与民事法律的和谐运作,有利于更好地体现公平正义,维护刑事案件中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