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学术期刊的风格与编辑的品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期刊的风格是期刊特色和个性的体现,而学术期刊的风格是决定学术期刊生存、发展乃至凸显在期刊界、学术界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确立期刊的思想创新性与期刊的主体性这一个性与特色是形成学术期刊风格的关键所在.期刊的活动主体--主编和编辑的素质、品味对于学术期刊的风格,尤其对于学术期刊保持思想创新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银娥 《唐都学刊》2008,24(5):70-72
作为精神产品的学术期刊,是编辑主体和科研主体共同劳动的结晶,二者的沟通与融合是刊物质量提升的基本前提,二者的互动互进是推动学术期刊发展的基础.同时,高质量的学术成果也必将影响和敦促读者,启迪其科学思维,陶冶其学术素养,铸造其良好人格.编辑、作者、读者三者具有趋同性,这表征着科学研究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以对社会的文明进步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人类文明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法治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在约束自身精神与行为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是人类文明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文明程度如何,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文明水平.从法治理念、社会成员的满意度、民主标准、法治行为、法治形式等五个方面明晰法治文明的标准,能更好地判断一个国家与社会的法治文明程度,为社会实现法治目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人行为环境     
从人、行为、环境是社会文明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角度,探讨了做一个富有科学精神、理性精神以及人道主义的人对社会文明与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指出了人的行为文明是社会文明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揭示了环境建设是社会文明与社会进步不可缺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道德体现的是人口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互助关系;文明体现的是物质生产中人对自然改造的标志性成果,科学技术是文明的核心和标志.道德维系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文明既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标志,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只有实现道德与文明的和谐,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才能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社会条件.道德与文明的冲突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因而必须深入分析道德、文明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探寻社会发展中道德与文明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这样才能在实现道德与文明和谐的过程中促进社会的发展、道德的进步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学术期刊的编辑含量与评价尺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麾 《浙江学刊》2005,18(3):5-9
邓正来以知识社会学为基础,提出并连续论证了如何建构"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的问题,①这的确是中国社会科学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其实质不仅直接拷问了知识生产与知识来源的合法性,而且深层地指向了中国现行的学术制度.毫无疑问,这两者都与学术期刊密切相关,要使学术成果纳入科学发展的规范系统,建构学术信誉机制,首要的是学术论文的发表机制.然而,承担学术成果发表的学术期刊却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学术发展的规律,学术期刊尤其是综合类学术期刊缺乏编辑含量、趋于同质化的问题就是一个典型症状.学术期刊同质化不仅是出版资源的巨大浪费,在学术评价体系或缺的情况下,编辑方针与办刊模式的这种放逐式的无意识,也强化了学术期刊乃至学术成果"劣币驱除良币"的态势,这对推进学术研究正规化发展非常不利.  相似文献   

7.
社科学术期刊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徐世杰社科学术期刊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但是,它不同于一般商品,它的本质方面在精神不在物质,它的主要生产目的是促进理论繁荣和社会文明进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即为了实现社会效益。时代的发展不断对学术期刊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社会...  相似文献   

8.
史学是民族文化之魂,是构建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础.史学的有无直接决定着一个民族文明的发达程度.在地中海周围的众多文明中,惟有希腊人和罗马人创建的文明才进入了有史学的文明这一行列.而希罗多德与修昔底德显然是这一精神家园建设的先行者,是开史学之源的标志性人物.那么,他们所开创的史学是同源一流,还是两源两流?它们发展的方向和...  相似文献   

9.
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是众多期刊中的一类,它的主要任务是反映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是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载体,具有学术性。这是它与宣传性政治理论期刊不同的一个特点。由于社会科学研究直接涉及各阶级、阶层及政治集团的利害关系,因此,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有着较强的政治性。这是它与自然科学学术期刊不同的另一个特点。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这种政治性和学术性,要求在办刊过程中,必须更加强调党性原则。党性是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灵魂,只有始终坚持党性原则,才能办好期刊,更好地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10.
许恒  马晓媛 《社科纵横》2008,23(10):137-139
生态文明是十七大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本文以一种全新的观点向读者昭示生态文明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观点,围绕生态文明的内涵,论述了生态文明的四个层次,论述了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的理论依据以及实现生态文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制度文明建设与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制度文明是存在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第三种文明形态.它包括社会基本制度的文明,也包含一定社会形态下具体政治、经济、文化、法律体制的文明.其实质是法治文明,因而具有民主、制度权威、平等与公正、宽容与大度的内在规定性.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制度文明建设的核心是,通过制度创新,实现由人治文明向法治文明、由政治灌输文明向政治制度文明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强调西方文明的整体性、优越性和普世性.虽然美国与西欧在文明上同根同源,但是当代西方文明逐步形成新的“分裂”.研究数据研究显示,当代美国和西欧在价值观和宗教信仰方面差异显著,此结果表明西方文明并非铁板一块.本研究认为当代西方文明仍可视为欧美文明的集合,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已形成的明显分歧和当代发展的多样性趋势.对于西方文明必须从世界文明多样性角度考量,以寻求不同文明之间共有意义空间为目标,而不是简单的将西方文明视为一个文明整体面对待.  相似文献   

13.
在本世纪剩下的时间里,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舞台的主要形势,将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鸿沟日益增大,甚至可以说正在形成"两种文明".第一种文明的基础是作为主要知识生产活动的科学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技术与生产同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文化鉴赏形式的出现.第二种文明的特征是缺乏大规模地创造科学知识的能力,只是消极地接受第一种文明创造的科学成果;它有一个传统技术其实、进口技术其表的技术基础,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生产体系;第二种文明的另一个特征是它的互相脱节甚至矛盾重重的文化形式共存于一体.  相似文献   

14.
文明存不存在优与劣、先进与落后之区分,是当前世界文明交往与对话中较为敏感的话题.但在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视野中,不同的文明之间是存在优与劣之分、先进与落后之别的.因此,历史地辩证地看待与分析文明是否存在优与劣、先进与落后之区分,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与演进中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对自身文明作历史的考察与分析,客观地评价与认识其他文明的优与劣、先进与落后,既有利于促进自身文明的发展,也有利于促进世界范围内的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与融合.  相似文献   

15.
孙慧明 《社科纵横》2008,23(12):19-20
十七大报告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生态文明"首次写入中央文件,这是我们党继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建设生态文明需要从哲学上进行反思,转变传统的自然观、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16.
《探求》2020,(4)
"中华文明主体性"是一个创造的概念,之所以提出这一概念,一方面是为了标识出中国道路的演进是一个不断强化文化认同与文明复归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说明中国道路所展现出来的文明特质。通过对"中华文明主体性"概念的解读,阐释了中国道路的历史文化渊源,比较了由中国道路开启的中华新文明与现代西方文明之间的差异,进而论证了中华新文明的优越之处。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人与人的和谐一直是社会学所追寻的主要内容.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生态文明既是区域间关系和谐的文明,也是城乡间关系和谐的文明,同时还是社会阶层间关系和谐的文明.因此,有必要建立完善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政策机制,促进生态文明的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逐渐在丧失其确定性的基础,而受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影响确立起来的社会科学亦是不确定的.不确定性绽放出了社会科学恒久的生命力,这也是文明社会进步的源泉.而文明需要对人类本性最大限度地进行社会控制.社会控制在当下主要依存于法律来维系,它是通向文明社会的必经之路,法律在社会控制中又是不确定的.传统的国家与社会二元划分已不足以涵盖文明社会控制的全部内容,国家秩序与社会秩序之间存在着不确定性.单纯依靠其中某一个因素来调节控制法律秩序都是不可能的,需要依赖于个人主动精神和组织活动之间互动的社会控制效果.因此,不确定性是调节社会科学内部关系的一种张力,根源于这样一种张力能够生成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学术期刊的网络化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文明的发展在不同的理论坐标系中可以表述为不同的文明形态,如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如果我们用"网"概念来考察与梳理人类文明形态的话,可以将文明进程分为三个时代:以灌溉网(水网)为标志的农业文明时代,以公路、铁路、机器网为标志的工业文明时代,以因特网为标志的信息时代[1].互联网使人类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实践维度上,网络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倍增了实践主体认识、征服与改造自然的能力,张扬了人类主体求索、应对挑战的智慧;创造了理想与可能性的实验场域.  相似文献   

20.
略论文明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真正全面、准确地理解当代世界与中国发生的变化,需要引入一个新的概念——文明转型。人类最初出现的文明是农耕文明。自公元16世纪始,在西欧逐渐产生商工文明。商工文明与农耕文明相比,有着完全不同的特点。由于商工文明优于农耕文明,所以,其逐步地挤压、排斥农耕文明,从而出现世界范围的文明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