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当代欧美短篇小说的特点孙莉娜在欧美各国,短篇小说在经历大约一百五十年的发展历程后的今天已成为一种完美的、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究竟这种文学形式始于何时,研究者们其说不一。华盛顿、欧文、果戈里、霍桑和埃德加·受伦·坡都曾被称为第一个写短篇小说的人。...  相似文献   

2.
人性的罪恶--霍桑作品主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 1 9世纪影响力最大的小说家和心理小说的开创者 ,纳撒尼尔·霍桑 ,无论在其长篇小说 ,还是短篇小说 ,常常喜欢用一种抽象的“恶”来表现他的重大主题。其实 ,这种思想与他对自己家族的了解、对加尔文教道义的反叛以及对飞速变革的社会的不理解有着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霍桑的短篇小说《大红宝石》是一则带有宗教隐喻色彩的关于欲望的道德寓言。8位探险者齐聚水晶山,他们出于各自不同的动机均想将大红宝石据为己有。最终,新婚夫妇马修与汉娜在愿望即将实现的瞬间,放弃了触手可得的宝石,认为它的光芒对于他们的农舍来说太过耀眼。象征诱惑与欲望的大红宝石揭示了霍桑的清教思想,诠释了"知足常乐"的道德寓意,展现了人性的真实。  相似文献   

4.
在短篇小说《心底之蛇》中,霍桑一方面以蛇隐喻了人皆有罪,另一方面,又将蛇拓展为一种自我主义的隐喻。本文分析了其罪恶存在的根源是过分注重自我,丝毫不顾及他人,进一步提出其救赎方法,即忘记自我,心怀他人。最终反映霍桑的核心思想是:爱才是拯救人类的真正力量。  相似文献   

5.
寓言的形式和象征的手法是霍桑小说创作的重要特点,被作者称为“道德寓言”的短篇小说《教长的黑面纱》是展现霍桑艺术特色和人性哲思的经典之作,细微的心理刻画、环境衬托、象征隐喻,让小说神秘又真切,引人入胜。通过细读文本,总结出情节中的二元对立项,而这些对立项都呈现了罪恶与救赎的不平衡结构,恶总是处于压倒性的优势。运用“二元对立法”分析此文,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原罪、人性本恶的清教思想对当时人们的影响,探讨人性在消除“恶”及赎罪过程中的挣扎和迷惘。  相似文献   

6.
美国十九世纪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于1850年出版了他的代表作《红字》而一跃成为美国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红字》巨大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得到世界的公认.本文通过对霍桑的生平、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的介绍,进一步推介他的小说《红字》,分析主人公海丝特·白兰的心理活动.通过白兰的悲惨遭遇,揭露伪善的宗教对人们精神、心灵和道德的摧残.  相似文献   

7.
二元对立是文学结构主义批评理论中最基本的概念。在结构主义批评中,二元对立不仅被视为语言符号系统的规律,而且被视为人类文化活动的各个符号系统的规律。对于霍桑短篇小说的代表作《拉帕西尼的女儿》,评论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通过对小说中4位主人公人物性格的二元对立的分析,读者可以发现小说表层结构下凸显的人性善恶的主题及霍桑对人性的诠释。  相似文献   

8.
霍桑《红字》中女主人公海丝特 .白兰渴望并苦苦追求的个性解放 ,正是作者霍桑所要表达的浪漫主义思想 ,即人生而具有平等、自由和爱的权利。本文通过分析海丝特追求个性解放的矛盾心理揭示了霍桑清教思想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9.
李劼人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共写了三十来个短篇小说。本文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对李劼人的这些短篇小说作了综合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0.
自从《红字》于1850年问世以来,引起了人们对它一个多世纪的关注与批评.最近半个世纪以来,文艺界对它的文学成就的解读更是层出不穷,甚至超越了文学批评的范畴,把触角伸向了宗教的、伦理的、哲学的、甚至美学的领域.可是,评论家和研究者们多从象征、宗教或人物等单向度的视角对它进行解析,而没有注意到《红字》其实是霍桑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的真实映射,单维度的视角无以把握其全貌.事实上,霍桑的家庭社会环境中的清教和超验论思想使他形成了爱与恨、希望与失望并存的双重性格,他的清教情结与超验思想的纠结完全展现在了《红字》当中.通过分析故事中霍桑的清教与超验两种思想的纠葛,我们更能把握其主题的深刻内涵,更能理解新英格兰时期人们的心理以及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1.
霍桑的小说除了深刻的人性主题受评论界关注外,其艺术表现技巧也备受评论界关注,其中大量使用梦境描写构成其重要的表现技巧之一。梦境描写不仅构成其小说的特质内容,而且是霍桑结撰故事情节、深化作品的思想内涵、塑造和深化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这不仅是霍桑浪漫主义总体创作倾向的反映,而且也是他的创作方式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2.
<正>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高度的精神文明。这种文明有许多内容,其中,实现多数人的心灵美,亦即多数人的心灵“浸透社会主义意向”(斯大林语),就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一) 什么是心灵美?社会主义心灵美有哪些基本特征?这是我们首先需要研究的。关于“心灵”一词,若从词义考查,主要是指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上的思想和感情。若从史学的意义考查,“心灵美”一词因时代不同而差,有强烈的阶级性,有多种的含义和内容。在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们应该给予新的解释,赋于它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从威廉·福克纳作为美国南方作家所处的特殊历史时期思想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出发,分析其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中的两条主线所折射出来的福克纳对于旧南方爱恨交织的南方情结,为读者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相似文献   

14.
《霍桑探案》以情节作为创作的中心,既是对传统小说技法的继承也是对前代文学创作手法的逆转;与同类题材作品相比,程小青在师法《福尔摩斯探案》的基础上使《霍桑探案》具有自己的情节创作模式,其作品试图超越但又难以突破;与同时代的其它题材作品相比,《霍桑探案》的价值又是不能忽略的。  相似文献   

15.
霍桑的人物性格塑造极具特色.《红字》中,霍桑用隽永的文字向我们展现了4位中心人物,他们各具特点,紧紧围绕小说的主题慢慢展现在读者面前.海丝特的勇敢,迪明斯代尔的懦弱,赤羚沃斯的凶狠,珍珠的古怪,略显单一的性格特色更能给人以显赫的印象,使我们深陷于他们的命运故事中.通过对4位主人公的性格分析,我们能更透彻地理解清教思想对人物性格的形成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霍桑实验是管理科学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事件,在霍桑实验基础上创立的人际关系学说,不仅对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理论贡献,而且将管理科学推向一个新阶段。鉴于一股管理心理学教材列霍桑实验的介绍都极为简略,而且有的与实际小有出入,例如:苏东水编著的《管理心理学》认为霍桑工厂的前期实验是由梅奥主持的,后期实验是海约主持的,把梅奥、梅约当成两个人,其实是同一人,是EltoMayo的汉译名字,因翻译不同而造成的误会。俞文制的《管理心理学》则把梅奥主持的福利试验当成了前期照明试验的内容,现根据国外的有关资…  相似文献   

17.
<正> 霍桑实验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调查研究。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具有比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条件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仍然愤愤不平,生产成绩很不理想。为了寻找原因,由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了一个有各方面专家参加的研究小组,于1924年11月开始在这个厂进行试验。试验研究的中心课题是生产效率与工作物质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试验首先从变换照明条件着手,一个组的照明条件不变,另一个组则作种种变化。  相似文献   

18.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其作品最早于民国时期译介至中国,他作品中典型的清教文化特色和文学魅力成为国内了解和研究美国文化和文学的媒介。霍桑作品受到国内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表达的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人性善截然相反的西方文化“原罪”主题以及霍桑的象征创作手法。霍桑在中国的接受语境和研究状况表明,这一研究深度还有待开掘。  相似文献   

19.
作为美国19世纪最优秀的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是一位思想极为活跃,并且富有勇敢精神的浪漫主义作家。从霍桑的众多代表作品中可以看出,他能够将表现历史和道德的故事内容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呈现出来,并用其独到的思想和富有内涵的语言真实地呈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在他的作品《红字》中,就彰显女性追求自由和独立的理想与愿望。  相似文献   

20.
论思想政治工作科学的研究对象——思想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确确定研究对象,是建立一门学科的第一要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若不能准确确定其研究对象,其基本概念不能得到抽象,基本矛盾难以把握,基本规律不易揭示,理论框架无从构建,学科体系不可能建立,当然谈不上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的问题了。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少的专家、学者等都作了研究,提出了“人的思想发展规律”说;“人的思想和行为活动变化规律”说;“人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说等等。对思想政治工作科学的研究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