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李贽经学思想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贽的经学思想大抵归于自得,呈现出其独有的特征。他一方面主张"经史相为表里"、"六经皆史",力求还原儒家经典和孔子的本来面目,重新解读经典本义和领悟圣人本意;另一方面又重视《易经》和"四书";融合三教,以儒为宗,援引佛老以注儒经;主张"不求甚解"、"六经注我"的注经方式,借圣人经典以阐发己意。李贽的经学思想是一个对汉宋经学思想既有批判又有继承与发展的复杂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世纪以来,"底层文学"研究成为当下文学研究一个新的课题。其中,关于"底层文学"的发生与定位、"底层文学"的道德评判、"底层文学"接受研究等问题的讨论和争议为当下文学批评注入了新的文化张力。肯定"底层文学"对"人民文学"传统的继承,同时也从现代性角度发掘"底层文学"的先锋性,从而为"底层文学"创作确立了历史的承接点,这对于"底层文学"创作和研究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发现"问题意识"在法学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导向功能"。意识所具有的能动性作用是"问题意识"产生导向功能的根本原因和理论基础。"问题是一切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①,毋庸置疑,问题和问题意识必然亦是法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的研究路径是组织、引领法学研究的总体逻辑路径,发现真问题并通过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理论和现实路径及其方案是整个研究的核心任务和最终目的。问题意识的导向性功能具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控制、支配人们思维方向的作用,所以沿着"问题意识"所导向的研究进路和方向展开法学研究活动,便当然具有一定的方法论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接受史料的整理与研究中存在着如何辑与如何用的问题,它们直接影响着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接受视野的生成与深化。在如何辑与辑录什么中,存在着辑录者"偏"、"漏"、"瞒"的现象;在如何用与用什么中,存在着创作者(也偶含辑录者)的"添"、"改"、"删"问题。没有竭泽而渔的精神、全面客观的态度,史料的权威性必然会受到质疑;而"穷尽"了相应的史料却又进行了"必要的"删改,史料的真实性就会受到质疑,接受视野的生成也会产生偏差。如何辑与如何用史料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接受研究中一个亟待探讨和解决的棘手问题。  相似文献   

5.
从1978年开始的"美学复兴"到而今的"再次复兴",中国美学"基础研究"的成就首先体现在从西方美学史到中国美学史的专业研究方面。在这三十年间,美学界出现的重要学术热点渐次为:"共同美"论争、解读"手稿热"、"主体性"问题及其大讨论、对"实践美学"的广泛认同、"实践与后实践"之争、"审美文化"研究与"大众文化"批判、"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新思路、"日常生活审美化"与"艺术终结"难题。亟待反思的遗留问题主要是:首先,美学原理的建构如何走出"实践—后实践模式";其次,西方美学史研究如何补上"分析美学史"的缺失;再次,中国美学史研究如何寻求到新的写作范式;最后,美学如何直面"生活和艺术"的问题并加以解答。  相似文献   

6.
回归十年来,"澳门研究"在经济、政治、法律、社会、文化、历史、宗教、中外关系等领域均有了一定的突破,其中历史研究方面的成果尤为丰硕。本文以澳门历史研究为中心,回顾十年所走过的学术历程,并就其相关领域的部分中文文献资料为主要依据进行回顾,试图探寻十年澳门研究的学术特点,为今后的拓展研究与"澳门学"的学科构建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谭好哲 《文史哲》2012,(5):132-141
学术研究有大道理大问题与小道理小问题之分,治学者当先思考和解决大道理大问题。新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创新也必须首先着眼于其大者,这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守正创新有关的"理论边界"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什么是非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弄清这个"是"与"非"的界线或曰边界究竟何在,是继承守正的前提,也是创新发展的基础。确立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边界"意识,首先要强调文论研究必须回到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本精神、原则和主要观念上来。在此前提下,还应将守护边界与拓展边界有机统一起来,在内聚性的守持与开放性的外拓之间建立起一种既守护住"主义"又使"主义"获得新的时代内蕴的创新机制;二、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有关的"中国问题"。中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的历史无不表明,有没有问题意识,能否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之中发现和找到属于自己的问题,从问题入手展开理论之思,是理论研究能否取得成就产生影响的关键。强调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要树立问题意识,与学界普遍强调的现实关怀意识和中国化,实质上是一致的;三、推进思想创新不可或缺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本来具有方法论上的巨大优势,然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许多时期,研究方法甚至成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最为薄弱的一环。基于此种状况,必须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两大基本原则:其一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相统一的原则,其二是逻辑与历史或者说是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相一致的原则。在遵循这两大原则的同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还有一些更加切近文艺特性的研究方法,也应予以发扬光大,这主要有三个具体方法:一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而形成的意识形态分析方法;二是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并汲取了各种现代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历史地发展起来的辩证思维方法;三是基于对象感性存在特殊性之艺术的或美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简要介绍"认同"的特性和"认同"发展的历史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认同实践研究中的分层现象,经过分析,认为认同实践研究中在研究范式和心理路径上都存在着分层现象。这些都给我们以社会学实践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现代新儒家重镇牟宗三与唐君毅同宗"心性"儒学以研究荀子。他们在肯认荀子思想的儒家立场、梳理荀子"天生人成"的思想建构理路及论述荀子思想的客观性特点方面有相同之处,亦在解读荀子"天生人成"理路的具体涵义、阐释荀子的"心性"概念以及评价荀子思想方面有不小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他们不同的解读立场与不同的解读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根本要求。主要就高校"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和培养路径进行研究,为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1998—2020年中国知网收录的1234篇"工程训练"或"工程实训"为关键词的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计量分析与知识图谱的方法对我国工程训练的研究脉络、内涵与发展趋势进行了梳理,并绘制出演化路径图。研究发现:我国工程训练研究的成果呈稳步增长趋势,研究的开展广泛和积极,其内涵也愈发丰富与多元,同时也存在学术力量比较薄弱,尚未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集群效应等不足。未来应加强与"四新"建设、"大工程观""大文科观"等多学科及新时代育人元素的融合发展;构建"多层次+多学科+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因材施教,尤其是通识教育的下沉式普及;结合虚拟教研室等技术,积极搭建青年教师学习、成长成才的交流平台,形成一定的研究力量梯队。  相似文献   

12.
李鹏连 《船山学刊》2014,(1):165-168
郭嵩焘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更是一位著述丰富的经学大师。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大量研究郭嵩焘经学学术的相关论著,对学界关于郭嵩焘经学文献成就的研究以及研究动向进行归纳与分析,并对学界有关郭氏经学研究之不足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3.
桑兵 《学术研究》2022,(1):111-118
厘清经、经学与经学史的联系及分别,是认识经学之于今日中国乃至人类未来命运的关键所在。而在王朝制度崩溃之后,如何承继道教的真精神和新儒家的旧途径,吸收输入外来学说与不忘本来民族地位相辅相成,借鉴韩愈到朱熹构建天竺为体、华夏为用的新儒学的取径做法,延续近代国人融合中外创建新学的努力,构建西学为体、中华为用,能够亘万古、横九垓而不变,凡时凡地均可用之的天理人事之学,作为中国长治久安和屹立世界巅峰保障的崭新文化,是研究的要旨和用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郑鹤声是我国20世纪一位史学大家。他深受柳诒?的影响,治学严谨扎实,在许多史学领域均有精深造诣。《史记》研究是他史学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成就卓著,具有三方面特点:注重"会通","不固执一说",重视史料。他的研究成果至今仍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5.
训诂学与现代词汇学在词汇词义研究方面的差异与互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端志 《文史哲》2003,(6):52-57
训诂学是我国古代学者从认知方面研究汉语语义的传统学科,词汇词义是其核心。词汇学是近百年来在西方语言学影响下形成的新学科,其研究中心也是词汇词义。但是,这两个学科产生的条件不同,哲学基础不同,研究汉语的历史阶段也不同。因此,对词汇词义的认识无论在理论体系上还是在研究方法上,都有很大差别。但是,由于研究的都是词汇词义,它们又有一定的内同性。差别和内同都反映了这两个学科的互补性,而互补性当中就包含了汉语词汇词义研究的原创性。其重点在于汉语语言单位、汉"字"的性质、汉语词汇的单位、结构和理据以及词汇系统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对立逐渐淡化的今天,经学对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正面意义得以去蔽。在关键问题上,学术界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尤其是在经与儒学的关系上,没有认识到不是经而只是传才可为儒家所专;在经学的主题上,没有认识到是使人成为文明人基础上的王道理想与成人理想的统一;以往的经学研究往往注目于历史、训诂等方面,而对经学的哲学意义重视不足。这些模糊认识的清理,对经学与现代化的研究确实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以儒学为主体,儒学以经学为根本。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清理中国文化发展的过程,不能不研究经学。  相似文献   

18.
严正 《晋阳学刊》2013,(2):64-69
自20世纪初经学的神圣地位被取代,经学研究被西方所创立的学科系统所分割,传统儒学研究成为哲学史和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其结果导致一部具有丰富内涵和独特传统的儒学史呈现出支离破碎的景象。其实不论先秦子学形态的儒学,还是宋明理学,都可以解释为经学发展的不同时期和存在形态。今天我们将经学史与儒学史统一起来,作为现代儒学研究的新视野和新方法,对于把握儒学的本质,探讨儒学复兴之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9.
当代西方斯巴达研究的明显特点可以概括为"反思",这种反思起源于欧洲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兴起之时,战后进一步强化。当代的反思一是用更为细致研究批判传统的作为军国主义、极权主义的斯巴达;二是用新的史料证明斯巴达并不是军国主义、国家主义、极权主义的国家。但是,人们在反思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简单处理古典史料等问题。这股反思思潮对我国学者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斯巴达研究。  相似文献   

20.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研究型教学的重要保障.针对高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教学培养特色,主要研究了提高高校研究型教学教师素质的途径和方法.主要以开展"主题教研",实施"主观努力,外部压力",加强"提升培养,注重实践"等要素为研究对象,提出实施研究型教学要有一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做支撑,教师个人素质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根本,是有效实施研究型教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