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改革以来我国农民组织化程度的系统考察赵昌文一般认为,农民组织化至少应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指农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分工和协作的程度,它体现了农民与农民之间、农民与其它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其二是指农民作为劳动者和集体经济主人的社会化组织水平,它反映...  相似文献   

2.
兼职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非典型用工模式,而我国现行立法对兼职劳动的立场比较暧昧,兼职在促进灵活就业同时,由于其缺乏相关的法律规制,也给劳资双方带来了有关兼职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专利权、商业秘密、竞业禁止等法律风险。为了扬长避短,我国应不断完善兼职劳动关系的相关立法,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也应采取措施防范兼职的法律风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正确看待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的行为周德章怎样看待和评价当今市场波涛中农民的社会经济行为,已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按照传统的说法,农民是居住在农村,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然而,这个定理已被事实所打破。尽人皆知,经过十几年改革的发展,尤其是...  相似文献   

4.
农民阶级是指和土地等农业生产资料结合起来并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劳动者。通常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农民阶级,是指和土地等农业生产资料结合起来从事农、林、牧、渔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劳动者。狭义的农民阶级,是指和土地等农业生产资料结合起来只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劳动者。二者的区别仅仅在于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范围有所不同,其他内容则是相同的。农民和农村居民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农民既是一个阶级概念,又是一个职业概念,是二者的统一和综合。农村居民则主要是一个户籍概念和居住社区概念,是指户口在农村,吃自产粮的人群,其中也包括了一部分已经转到非农产业,但户口仍在农村,仍吃自产粮的非农业劳动者,它是和城市居民相区别而言的。可见,农民阶级概念和农村居民概念相比要狭窄一些,农民只是农村居民的一部分,是农村居民的主体。通常所说的我国总人口有80%是农民,实际上是指农村居民,即“农业人口”,而并非单指农民阶级。  相似文献   

5.
在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趋势下,迫切需要分析高校专业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作者概述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结构层次,总结了其开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兼职辅导员工作中,存在胜任力与职业能力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一面,兼职辅导员既有优势,也存在劣势。针对兼职辅导员工作,有针对性的提出与时俱进,注重科研能力的提高、提升综合素质,构建兼职辅导员职业能力体系、建立兼职辅导员教育培训体系,推行奖惩体制几点建设兼职辅导员队伍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周永坤 《河北学刊》2012,32(1):99-103
"农民"一词产生很早,在古汉语中,它的基本含义是以耕种为生的人。在以农为本的古代,农民受到尊重。民国时期,农民的基本含义未变,但是它被严重地政治化了。在前改革时代,农民的传统含义被颠覆,农民成了为国家生产粮食、为现代化提供积累的不可改变的身份,且农民本身被政治上层级化。改革开放以后,农民的权利保障有所提高,农民自身的等级被取消,但是城乡二元这一歧视农民的社会结构仍然存在。解决当代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权利保障,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农民的财产权、平等权和迁徙权的保障,使农民成为一种自由选择的职业,而不是身份。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绝对抽象劳动是指劳动者在其劳动过程中与其它有关的具体劳动发生和保持关系的过程;绝对抽象劳动力是由劳动者在进行一种具体劳动过程中所处的绝对自我限定程度来决定的;相对抽象劳动是指劳动者在其劳动的过程中遵守与他所从事的具体劳动直接有关的劳动规则的过程;劳动者在进行一种具体劳动过程中所处的相对自我限定程度是由该劳动者在进行该具体劳动过程中本人所要直接遵守的劳动规则和所要直接知道的科学技术知识等因素的数量来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正> 孙祚民,山东龙口市人.1923年生.195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先后在山东师范学院、山东省历史研究所等单位任教和从事研究工作.现任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史学会理事、山东省历史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副理事长、山东省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理事长、山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等职务.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阶层的现状、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向对整个国家的繁荣稳定至关重要。本文认为,农民的生产方式或职业,决定着农民阶层的经济状况;农民阶层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中,日益与整个社会结成一体并形成统一的文化价值观与市场价值观;农业产业化、商品化、专业化和现代化将极大地影响农民阶层的发展趋向;目前中国农村及农民阶层各方面比较落后的状况,只有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相协调才可能有根本性的改观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 我是一所高中的物理老师。为了多赚点钱,我利用业余时间凭自己的技术在一家企业从事兼职劳动。半年后这家企业换了领导,在对企业整顿过程中把我辞  相似文献   

11.
农民发展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克强 《河北学刊》2007,27(3):78-83
本文以黑格尔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为分析农民发展问题的切入点与逻辑起点,分别探讨农民的本质、农民发展的内涵、农民发展的矛盾体,进而研究农民发展的路径、农民发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农民问题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如何解决农民问题是中国走向社会和谐的关键。鉴于在农民问题上还存在着诸多不和谐因素,因此,政府在农民问题上的制度安排、城市对农民的政策与心态调整、农民文化技术素质的提高和心理素质的适应是构建和谐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但减少农民不能超越现实,而现实是一方面我国精耕细作的传统小农经济需要一定量的农民,另一方面城市的经济发展容纳不了那么多农民,这就要求我们在减少农民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兼顾农村和城市二者的协调发展,要最终解决“三农”问题只有在现阶段善待农民、缓释农民。  相似文献   

14.
陈俊 《兰州学刊》2006,(2):156-157,196
文章在制度演进论的框架下分析了农民失地的制度变迁过程,重新分析了被我国学者忽视的失地农民和城市居民作为行为主体的参与博弈过程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提到了要关注制度执行的效率与结果,提出了失地农民得到补偿后会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最后要求加强制度的执行监管,提出建立一种平衡机制,达到社会的和谐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刘禹宏 《河北学刊》2002,22(6):80-83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农民负担问题 ,为农民减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但由于农民负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现实工作中对农民负担内涵的理解认识不足 ,农民负担过重的界定不清 ,严重影响了实际减负的成效。本文对农民负担的内涵、负担过重的界定及其成因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并提出了实施减负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民是一种职业,永远没有退休,农民又是一种身份,没有任何保险或福利.中国农民60年,从分到田地、互助组、农业社、人民公社、再到包产到户责任田、征地、移民、进城打工等等.农民这60年的生存图景是一部守土和离土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公正视野中的中国农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是,中国农民阶层在公正对待方面如机会平等、按贡献分配及社会调剂等方面却往往处在十分不利的境地。中国农民在公正对待问题方面的主要特征是:农村现行的土地制度对于保征中国农民的公正底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农民的自致性取向往往会陷入复杂的困境;地位分化程度甚于职业分化程度;弱势地位很有可能会进一步加深。解决中国农民公正对待问题的基本路径在于:确立起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基本理念;在政策及社会层面上使农民得到基本的公正对待;建立农村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农民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国家农业政策的负面影响,二是农业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三是农民负担过重。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做到:完善农业政策制定的机制;深化农村的各项体制改革;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  相似文献   

19.
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得不到充分就业,是造成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减缓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农业比较效益日益低下、我国人口的城市化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很高的水平,无论是现在还是在将来较长的时期内,农民外出务工都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劳务经济发展对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其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