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翠瑶  黄传崎  汪寅 《广西社会科学》2003,(6):189-190,F003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越来越依靠知识的作用。知识和信息成为生产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作为专门培养人才和创造、传播、应用知识的高等教育如何应对这一要求 ,如何培养能适应这一社会趋势的人才 ,成为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心问题。本文试图在总结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所取得成绩的基础上 ,借鉴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经验 ,反思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马江 《兰州学刊》2001,(1):76-77
过去的十几年 ,成人高等教育对提高全民族素质 ,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它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和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大。但 2 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知识经济对劳动者的素质自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我们的教育应当而且必须围绕这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面对知识经济的教育 ,其核心已不再是知识 ,而是获取知识、运用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发展以培养获取、运用和创新知识的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也就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导教育思想。成人高等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作为传递高级文化,探究高深学问、培养高级人才,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高等教育,要不断适应社会变革的现实.21世纪的高等教育应当注重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教育学生学会求知与做人,学会学习与创造、学会生存与合作、做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分析知识经济的特征出发 ,考察发展知识经济的关键所在 ,探讨成人高等教育在知识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人才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强化,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高等学校作为现代知识创造、传播和应用的场所,必须站在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审视知识经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将我国人口大国的劣势变成人力资源强国的优势,促进我国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6.
程静 《学术探索》2012,(2):167-170
在当前知识经济的发展大潮之下,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之间的相互联系正在变得愈来愈密切。两者之间不仅相互促进,而且相互影响。为了能够实现两者的共同发展,高等教育一定要树立起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大局意识,而区域经济在发展中也需要为当地的高等教育发展创造出良好的条件,切实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宇 《云梦学刊》2004,25(4):95-98
创新教育是通过批判思维的教育理念,激发受教育者不断进行自我反省,向人类已经获得的现成物或结论不断地提出新挑战,展现新的世界,从而提升人自己所拥有的创造意识,并把创造意识变成现实的能力的教育过程。面向当代高等教育的创新教育,作为创新教育内涵的拓展与深化,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为其成为创造性人才奠定全面素质基础,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实施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代高等教育新的生长点和制高点。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创造教育与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是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必须改革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高等教育模式,在高等学校中实施以开发学生创造力为主的创造教育。面对以创新为本质特征的知识经济文明的到来,我们必须抓住历史机遇,实行全民创新,重铸民族进步之魂,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9.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智能经济时代)。正如江总书记所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是在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以知识的生产、处理、传播和应用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和智业为支柱,这就决定了知识创新的水平和速度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掌握和应用知识、信息的能力是经济竞争的核心。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教学过程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知识信息的传播,大学所进行的科学研究本身就是知识信息的创造和加工,而大学所利用其人力资源和社会技术方面的优势所进行的各种各样的社会服务则是知识信息的共享与应用。高等教育在发展知识经济的过程中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的历史使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迎接知识经济大潮的冲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开创对培养和知识创新的新局面,是摆在我国高等教育面前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临近,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世界的政治、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高等教育要围绕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这个核心,加快各个方面的改革,实施战略变革,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良好条件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提条件。其一,要进一步学习和领会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精神实质,不断提高各级政府及高校领导适应发展知识经济、加快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步伐的自觉性,变“等等看”为“靠前站”、变“被动…  相似文献   

11.
李淑梅 《兰州学刊》2002,(5):37-38,54
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及知识经济的兴起 ,知识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有人提出用“知识价值论”取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此 ,我们必须面对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新情况 ,正确认识知识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 ,科学地坚持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强调知识传播、素质提高、能力发展并重.青年教师要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要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着重从"成人"、"成才"两方面来做好学生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一、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一)知识经济对智力资源及其无形资产的占有和反置.实际上是指对各类人才、知识以及各种信息、技术、发明和创造的拥有和配置。(二)知识经济对知识产品的生产,既包括对理论类和经验类知识产品的生产,也包括对技术类知识产品的生产。(三)知识经济对知识产品的消费(使用),实际上就是指对以上各类知识产品的消费或使用。二、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的挑战知识经济对于高等教育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对“知识边缘说”的影响;(二)对知识创新”的影响;(三月J高等教育0社会经济功能”的影响;(四)…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北大百年校庆的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这一时代特征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在知识经济中,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创新密切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一个拥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才资源的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高等学校处于知识和创新的最前沿,又是未来知识的创造地和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受到的影响最深、挑战最大,这使各国高等教育的竞争更加激烈,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成功,他就必须占领高等教育的制高点。转变教育思想,更新…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知识经济是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的经济 ,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我国必须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 ,尽早进入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阶段。  相似文献   

16.
论知识经济的兴起与高校教育的改革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既是不断更新的资源、资本 ,更是财富。知识经济竞争的基点将移到获得知识的能力 ,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知识能力的竞争上。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挑战 ,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转变观念 ,变革目前高校的精英教育、应试教育、标准化教育、一次性教育和封闭式校园教育的“工业社会”的教育模式 ,对高等教育进行创新。也即必须朝着教学、科研与生产结合为一体方向发展 ,高校不仅要进行智能教育 ,还要实施通才教育、管理教育 ,终极教育 ,把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放在首位 ,使高校成为同经济建设密切联系的、开放性的、社会化的、大众化的教育和终身再教育机构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已悄然而至 ,知识经济需要创造性人才 ,创造性人才培养靠教育。高等教育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明确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特点 ,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学校制约因素 ,注重学生创新认知能力和创新情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呼唤高等教育变革与创新 ,知识经济需要高等教育大众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对现今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提高的需要 ,是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 ,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开拓创新,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重点阐述了创新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及高等教育的新机遇、新任务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崭新的要求。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如何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今高等教育发展问题中的重中之重。反思高等教育现状,检视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弊病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运用反思性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