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九七九年四月八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郊外的华侨义山、巍然矗立起一座“菲律宾华侨抗日烈士纪念碑”、并建有抗日华人烈士纪念堂这是为表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150多名华人烈士, 碑座的大理石上镌刻差碑志,记录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成为日寇沦陷区的菲律宾华侨与当地人民同仇敌忾、打击敌寇、英勇无畏、前仆后继的壮烈事迹。该碑志精辟地记述了菲律商广大华侨波澜壮阔的斗令历程,是一仄珍贵的历史文献、永为后人瞻仰和忿吊。 “菲律有华侨抗日烈士纪念碑志”如下: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日本帝国主义者、为欲解除在华泥足深…  相似文献   

2.
“菲律宾华侨善举总会”,初初一听,以为就是个群众组织,大家聚在一起,折腾点事儿。况且,菲律宾的华侨组织有2000多个。可今年6月,我们有幸应邀前往菲律宾访问,才发现这个“群众组织”好生了得!在中国,人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在菲律宾,人说“不看华侨义山,等于没到菲律宾”什么叫“义山”?到了菲律宾,我们才知道。义山,坟墓也。旧时将埋葬无主尸骸的墓地称为“义冢”。千百年来,因为那片44公顷的土地掩埋了许多漂洋过海而无法叶落归根的孤苦华人,这块由专做善事的菲律宾华侨善举总会管辖的墓地又颇具规模,人们就把它称为…  相似文献   

3.
一位华侨在郊外的大湖边买了一幢小房子,想在这安宁、清静、优雅的环境中安度晚年。但好景不长,便有三四个年轻人每天下午四点多钟就到他的住房周围踢足球。今天踢破了他的门窗玻璃,明天又踢破了他的花盆,还把绿地踩踏得不成样子——老华侨受不了这样的干扰,直接制止他们,怕诱发他们的逆反心理,适得其反,使得他们更加放肆。老华侨决定用"减码弱欲"的心理学原理去做好年轻人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蝈蝈的佛性     
老方丈的禅房里,有一只蝈蝈经常鸣叫不止。有一天,前来向老方丈讨教的一个小和尚听到了蝈蝈的叫声,就对老方丈说:“清净之地怎容下这小生灵扰乱,我把它捉了放到山上去。”老方丈就说:“这是我请来的颇具佛性的贵客,它为我伴读、陪我诵经,不分昼夜、永无懈怠,是我的同道、知音和良师益友,哪能捉了去呢。”  相似文献   

5.
一个老华侨回中国大陆过猴年春节,当他下了飞机,走到一个报刊亭前,想买当月的杂志时,一下子糊涂了:现在明明是1月, 怎么一眼望去尽是2月的杂志呢?难道大陆的历法有变?他便小心翼翼地询问卖报刊的摊主,摊主道:“没听说历法有变呀!”这位老华侨一听,顿足道:“你看我都老糊涂了,本来想回来过年的,这都2月份了,年不早都过完了!”  相似文献   

6.
[题目]后生从家里到一座禅院去,在路上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他想以此考考禅院里的老禅者。来到禅院,他与老禅者一边品茗,一边闲扯,冷不防地问了一句:“什么是团团转?”“皆因绳未断。”老禅者随口答道。后生听了顿时目瞪口呆。“你怎么知道的呢?”后生说,“我在来的路上,看到一头牛被绳子穿了鼻子,拴在树上,这头牛想离开这棵树,到草地上去吃草,谁知它转过来转过去都不得脱身。我以为师父既然没看见,肯定答不出来,哪知师父出口就答对了。”老禅者微笑着说:“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问的是牛被绳缚而不得脱,我答的是心被俗物纠缠而不得超脱,…  相似文献   

7.
为儿子活着     
相濡以沫的妻突然间撒手人寰,对我来说犹如天塌地陷。我痛苦到了极点。那些天,我胡子不刮,衣服也懒得换,邋遢得像个乞丐。整天除抱头睡觉外,就是到酒馆喝酒。儿子也不管,就像放羊,给他点钱,让他自己买方便面吃。一天,我在酒馆喝得晕晕乎乎往回走,被在单位门口修自行车的老马拦住“:兄弟,人死不能复生,你不能这样糟蹋自己啊。”“去去去!别管我!”我一扬手,差点把他推倒。我心想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痛,换成你试试?又一天,我到酒馆要了一瓶“白云边”,点了一盘蒜苔炒肉丝。酒喝到一半时,老马来了,上前就夺酒瓶。我火了“:你算我什么人?你管我?”…  相似文献   

8.
陈碧妮 《社区》2013,(13):45-45
2月18日,我像往常一样打开电脑登录QQ,“嘀嘀”……桂中社区“优质服务QQ群”在闪动着,“怎么办准生证呀”“我家一楼麻将室吵死了,谁帮我去管管”……我对居民发出的信息逐一进行回复,这时,一条“我妈就是个老封建,她再阻止我结婚,我就离家出走了”的信息引起了我的注意,他的妈妈为什么要阻止他结婚呢?他真的会离家出走吗?一连串的问题围绕着我。  相似文献   

9.
邻居     
县工商局刘局长生气地对着哭哭啼啼的外甥问:“什么?他挂‘老党员米店’的牌子?这种牌子也可以乱挂吗?”“可不是么,他这牌子一挂,外地车一停,就进他店里买米去了,我那店里已10天没卖一袋米了。”局长外甥二癞子说。“你回去吧。”局长对外甥  相似文献   

10.
白明 《北京纪事》2009,(11):56-58
我写过一本小书——《片面之瓷》。不承想,这本书被一位“高手”看到了。这位“高手”人称“老D”,久居京师的中州人氏,既是个制瓷高手,也是个“作旧”高手。您看,我就不说他是“造假”高手,因为人家老D一开始就明说了,他手里鼓捣的玩意儿是假的!  相似文献   

11.
山的那边     
诗意空间 山外的世界很精彩,每个人都想到“山的那边”观看美丽的风景,体验新鲜的事物,爷爷也是如此。他或许也想和自己的儿孙们一样去“山的那边”走走,开阔眼界,闯荡世界。但是,岁月不饶人,爷爷老了,“夕阳”‘秋风”很好地点缀了爷爷现在的处境,  相似文献   

12.
航行中最大的障碍是看不见方向船上新来一批水手,经过一段简单的培训就上船工作了。其中有一个小水手,性格很内向,平时也不大言语,水手们平时有事没事也都习惯拿他开涮。老水手长似乎也看不上他,让他与别人干一样的活,值一样的班不说,一些份外的活总是让他去干。比如说敲铁锈中间休息了,老水手长把一串钥匙一丢:“去,把我房间的大茶壶拿来。”别的水手晕船了,船进运河狭窄水道了,老水手长总是让小水手顶上。就连老木匠病了,那些打补丁的活也跑不了小水手。有一天,小水手与弟兄们在一起聊天,他发现别人过得都很清闲,只有他一个人整天忙忙碌碌…  相似文献   

13.
小时候,我喜欢画画儿、下棋、练武术……可哪样都没持久。大人们说:“这孩子,挺聪明的,就是没长性。”有一年,院里搬来一位邻居,在根雕厂工作。他右手只有三根手指,另两根传说是在挖一个老树根时,被一种不知名的毒虫咬伤后坏掉的。我便叫他“三指叔叔”,他也不生气。他人挺和善,却不爱说话。因为好奇,我总爱到他那儿玩。每次去都看到他在做同一件事:用各种各样的小刀在削穴其实是雕刻雪一块足有一米来高、小水桶一样粗、又老又旧的大木头。三指叔叔告诉我,这是一块黄花梨木老料,很珍贵的,他要雕一尊“观音大士”像。一天傍晚,我又来到他家。…  相似文献   

14.
著名大学问家于光远,今年已88岁高龄,到了生命的暮年。他的身体不好,但他的思想创造力仍然像年轻人一样。他有这么两枚印章,一枚是“无时不思,无日不写”,另一枚是“服务万岁,创造万岁”,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解释说:“这不是警句,更不是格言,只是本人的习惯。人各有特点,我的特点就是思考和写作。我感到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学问值得去思考。思考了就想留个记录,就去写,多年如此,养成了这个习惯。自己体会到,这种思与写有助于自己对世界认识的深入。”正是这样的思与写,使他思想年轻,与时俱进,生活充满欢乐。他说:“我并不觉得自己老了…  相似文献   

15.
前些日子,我随浙江省生物考察队去浙南九龙山地区考察。进入九龙山原始森林,真有点虎啸猿啼、令人毛骨悚然之感。我们的向导是一位年过半百、身经百战的老猎人,他有丰富的山区生活经验,不仅不会在茫茫林海里转向迷路,就是各种鸟兽虫鱼,只要他一搭眼,就能说出个八九不离十。有这样的人给我们当向导,大  相似文献   

16.
我六岁那年的秋天,当小学校长的爸爸送我到一年级去试读。和我坐头排的同桌叫海斌,个子比我还矮,别人嫌他淘气,都不叫他的名字,而叫他“矬(cuo)巴子”。独有我呼喊他的名字,算题、认字还能帮他一些忙,很快就成了他的好朋友。海斌家在台子沟,离学校三里地,那里山更高,沟更深,林更密。他不时给我带几个捂熟了的、  相似文献   

17.
当澳门回归的曙光即将在天际闪现,全世界华人都在拭目以待,以喜悦激情迎接澳门新的篇章。正如吴智雄先生所说:“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华侨非常支持,会永远记住这个日子。” 吴智雄先生1972年从香港到德国,在其间,他一直与当地华侨联系、交流、探讨祖国发展和建设,他谦虚地说:“尽管我个人力量小,但我有激情,而且华侨都愿意到国内投资建业。”1995年他在连云港  相似文献   

18.
限定副词“只”和“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只”和“就”都可以限定范围和数量。如: (1a)她只去过天津。(1b)书就买了一本。 “就”还可以表示时间(我明天就走),关联(他去我就去),语气(他要我去,我就不去)。本文不讨论表示这些意义的“就”。此外,作为单词使用的“只有、只要、只得、只好、只是、只见、就算”等也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表限定的“只”“就”有时可以互换。如(1a)和(1b)的“只”“就”对换,基本不影响句义。但“只”和“就”并不是对等词。如下面两句话的“就”和“只”就不能互换:  相似文献   

19.
老父九十     
都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可我的老父亲今年90岁了岁月荏苒。90年的风霜染白了父亲的头发和胡须。他的背佝偻了,腿也弯了,走路不再大步流星。但他一点儿也不服老,偏要做出一些让我们又好气又好笑的事儿来。比如说,他听力差了,却偏爱接电话。一次学校的一位老师打电话找我,父亲抢着接电话问:“你是谁﹖”对方答:“我是中学。”父亲便唤我说:“一个姓宗的人找你”还有一次有人打电话找我,我明明就坐在房间里,父亲却说我不在。我从房里跑到客厅接电话时,他已经把电话挂了。原来他听错了名字,以为别人找我妹妹。这样的事多了,我们就不让他去接电话,他…  相似文献   

20.
《社区》2010,(5):9-9
我前段时间爬了庐山——带着30年来对苏东坡及其作品的理解,寻着他的足迹,我用心去看、去听庐山。置身其中,我对苏东坡有了一种新的阅读体验:原来他的作品中蕴藏禅悟!比如我们都熟知的他写庐山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以前我只会告诉我的学生.苏东坡从不同的角度看了这座山;但其实,苏东坡还从不同的高度观摩了这座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