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封建”一词的泛化使用,无疑是20世纪中国的一大景观。一件事物,无论好坏,只要扣上一顶“封建”帽子,即代表落后、腐朽。封建习俗、封建迷信、封建思想……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封建”一词如何陷入泛化使用泥淖?哪些入、事为这一路向的推手?泛化使用的惯性及日用不知,又如何将我们五花大绑?时至今日,我们又该如何认识“封建”?为此,樊良树博士专访了《“封建”考论》的作者、著名历史学家冯天瑜教授。  相似文献   

2.
对于生活在大陆的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没有不知道和未使用过"封建"一词的,如称秦汉至明清的两千多年社会为"封建社会",称各种落后、腐朽、反动的制度、思想、习惯乃至人物为"封建专制""封建阶级""封建帝王""封建官僚""封建军阀""封建文人""封建思想""封建意识""封建迷信""封建愚昧""封建糟粕""封建头脑""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封建习俗"……然而武汉大学冯天瑜教授在其新著《"封建"考论》一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中对此提出了质疑,他指出:"封建"本义为"封土建国""封爵建藩",古来汉字文化圈诸国如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等都在此义上使用"封建"一词,并展开"封建论".  相似文献   

3.
史学术语“封建”误植考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封建”本义“封土建国”、“封邦建藩”,原指殷周实行的分封制,与秦以降实行的郡县制相对应。近代中日两国学人皆以“封建”翻译西方史学术语feudalism(意为领主、采邑制),遂成一重要汉字史学术语。自20世纪20年代初期始,共产国际译词在中国传播(如称现实中国为“半封建”),尤其是1929年前后中国社会性质论战中的一派,将“封建”泛化,把秦汉至明清这一颇不“封建”的两千余年历史纳入“封建时代”。由于特定的社会历史原因,此一论说在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中国通行。而负荷新义的“封建”,脱离了中外古今概念坐标系的正轨,既未求得古今义流变的合理性,也没有达成中西义对接的准确性,故其效用不佳。笔者从语义学与历史学的结合部,追踪术语“封建”误植的过程,并建议恢复“封建”古典义,又与英文术语feudalism相通约,将殷周称“封建时代”,秦汉至明清的社会,不宜冠以“封建”,从政制角度可称“郡县制时代”,从较宽泛的历史学言之,可称“宗法专制帝制时代”。  相似文献   

4.
论封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这里讨论的“封建”,是关于社会性质的研究。“社会性质”是由占主导地位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中,生产方式(Produktionweise)的经济学意义指特殊的生产资料与特殊的劳动力的结合关系。本文试图讨论关于“封建”意义的历史发展及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我国古代历史的研究应当是有意义的事情。对于这样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这里提出一些初步看法供专家参考。 一、“封建”意义的历史发展 作为社会性质的“封建”,与中国古史上的“封建”一词的意义有一定的区别,这可以说是学界的共识。然而,西方的“封建…  相似文献   

5.
浅谈“well”的话语指示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well”是英语中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多义词。它既可用作实义词,又可以充当功能词。用作实义词时,它可以作:1.名词,如:anoilwell;2.动词,如:Bloodwelledout from the wound;3.副词如:well-done.作功能词时,它就是感叹词,可用作话语指示语(菲尔墨,1971)。“well”的这种用法在话语中极其普遍,如:Well,youmayberight.本文旨在介绍“well”一词的后一种功能,即其在话语中的各种指示功能deitic function)…  相似文献   

6.
“唐宋词”是唐宋时“曲子”这一音乐艺术形式的一部分。换句话说,以文案形式流传至今的“唐宋词”,是当时词曲一体的曲牌体声乐作品中的歌词。唐五代时,文人往往称“词”为“曲子词”,或简称为“曲子”。至宋代,词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曲子词”有了不同的称谓,如“诗余”“长短句”“乐府”“乐章”“琴趣”“笛谱”等,有的干脆将其简称为“词”。这些称谓,有的是词人对“曲子词”来源、性质的一种认识,有的则为词人的一时之兴。但是,曲子词是一种声乐艺术,其词体由音乐所规范,在唐宋是无疑的。所以,若从明确性质的角度出发,用“曲子词…  相似文献   

7.
在魏源的著作中 ,他对基督新教、天主教、东正教等的概念区分得甚为明晰。如称基督新教为“波罗士特”( Protestant) ,称天主教为“加特力”( Catholic) ,称东正教为希腊教。由于魏源使用“天主教”一词最为频繁 ,且专著有《天主教考》,所以笔者在行文过程中 ,除引文之外 ,以使用“天主教”概念为主。魏源之于天主教 ,虽在具体知识方面超过前人 ,而其认识和态度则完全与他们保持一致。亦即一味的否定和批判 ,在很多方面 ,都丧失了儒家优良传统 ,不自觉地与其士大夫角色产生了背离。魏源的思想在近代中国确实超前 ,他在天主教方面的许多思考…  相似文献   

8.
释词二则     
在现代汉语中“早晚”一词,口语中常用,意为最终、最后、迟早、终归,表不定时。如:“你早晚得倒霉。”“他早晚会提升为教授。” 然考“早晚”一词并非产生于近代。在《红楼梦》这部小说中已大量使用,并用来表达不同的意义。如:  相似文献   

9.
几十年来,“封建”这个词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社会中常用,文章里常见,口头上常说——例如“封建主义”“封建制度”“封建思想”“封建头脑”“封建道德”“封建残余”“封建势力”“封建习惯”“封建文化”“封建本位”“封建意识”“封建割据”“封建政治”“封建地主”“封建文人”“封建官僚”“封建家庭”“封建传统”“封建士大夫”  相似文献   

10.
康熙十七年“博学鸿词”科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熙十七年“博学鸿词”科略论尹彤云一博学鸿词科,作为“天子亲诏以待异等之才”的一种特殊制科形式,早在唐代就已出现。它一方面为封建统治者网罗“学问淹通,文藻瑰丽”的硕彦奇才提供了手段,另一方面也给更多期冀在宦海中得以升迁的士子拓宽了道路。有清一代将近3...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史分期与秦至清社会形态命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分期是从总体上把握历史体系的有效方法,近代以来史学界围绕中国历史分期作过长期探讨,而至今仍聚讼纷纭。当下流行的历史分期,将以君主集权为特征的秦至清两千余年称“封建社会”,有悖“封建”本义,且与社会性状全然不同的西欧中世纪封建制、日本中世及近世幕藩制混为一谈。而在此种泛化封建观出现以前及之后,曾有中国学人将这一历史阶段称“君主专制全盛之时代”、“霸朝”、“统一的郡县帝国时期”等等;欧美日本学者也多将先秦称“封建社会”,将秦至清称“家产官僚制”社会、“官僚主义”社会等,均不赞成以“封建社会”指称秦至清两千多年。其实,秦汉至明清去封建渐远,称“封建社会”名不副实。这两千年间贯穿性三制度是:宗法制、地主制、专制帝制。故宜以“宗法地主专制社会”称之。  相似文献   

12.
清真词概论     
清真词向有集大成之称,历代词论家把人们称颂杜甫的话,又一字不改地用在周邦彦身上,如王国维在《清真先生遗事》中就将他喻为“词中老杜”,陈匪石在《宋词举》中也说:“周邦彦集词学之大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过,这仅指他在艺术技巧上综合前人之长而言,并不是指其词的内容像杜甫那样负海涵天,博大深厚。与他那精工的艺术技巧相比,清真词的意境与情感要显得贫乏单调得多,连王国维也惋惜他“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人间词话》)。清真词在创作方法上是北宋与南宋之间的转折点。他以前的词人,不论是豪放如苏轼还是婉约…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特勤”为突厥语tεgin一词的音译,意为“王子”,但却未必了解该词的本义。麻赫穆德·喀什噶尔曾对该词进行过解释,谓其“王子”义系由谦称转义而来: tεgin——此词的本义为“奴隶”,“奴仆”。由此引申,称肤色如白银般纯正的奴隶(白种人?)为kymy(?)tεgin(白银奴隶),称骁勇的奴隶为alp tεgin(勇士奴隶),称给人带来幸福的奴隶为qutlu(?) tεgin(吉祥的奴  相似文献   

14.
怀疑《列子》为伪书的人,其着眼点,大都集中在这部书所记述的内容,编录的体系,反映的思想倾向,及其引述的史实上,从汉语史及词汇角度来研究这一问题却非常薄弱。如《列子》中出现的“兰”、“住”、“憾”三个字所使用的词义,实乃晋代以后才出现的词义,足证《列子》乃东晋的伪作,而非先秦典籍。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对意识形态理论的重大贡献─—纪念恩格斯逝世一百周年赵守智意识形态理论是国内外学术界争议颇大的一个问题.西方学者称“意识形态”一词是一种“虚幻的”、“颠倒的”观念,马克思主义就是这种意识形态。前苏联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是在否定意义上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一、黄宗智“过密化”假设———中国小农经济的一个分析框架美国学者黄宗智在研究中国小农经济时提出了“过密化”假设,也有人称其为“过密化”模式。黄宗智最初使用的词是“内卷化”(Involution),借用了C.吉尔茨在AgriculturalInvolution:TheProcess ofEcologicalChangeinInd  相似文献   

17.
商代“分封”说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商代有无“分封”,这在史学界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认为:商代的所谓“侯国”,是商王朝对其四周“方国”进行武力征服的直接产物,名副其实的称谓应是“服国”,它同西周王朝在对其四周进行武力征服之后通过“分封”的方式所建立起来的“封国”,有着本质的不同。在中国历史上,分封实始自西周,商代并无分封之事。一、西周的“分封”与“封国”分封一词,源于《左传》定公四年的“分鲁公以……,封于少(?)之墟。分康叔以……,封于殷墟。分唐叔以……,封于夏墟”,指的是周初的“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如细加区分,分封一词的“分”字,是说受封的诸侯国是由西周中央王朝分出去的(即派生出去的),强调的是诸侯国对周王室的隶属关系;封建一词中的“建”字,是说由周王室派出的受封者  相似文献   

18.
从“别种”看高句丽族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别种”一词的含义,最初是指从原部族中分出后独立发展的子孙后代,称“别种”的部族与基本种之间族源相同。最早使用“别种”一词的正史是《三国志》,称高句丽是夫余别种,证明高句丽从族源上讲当出自夫余。但高句丽族在南下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民族融合过程,已成为不同于夫余人的新的民族。  相似文献   

19.
王梵志,卫州黎阳人,唐初著名的白话诗人。他的诗,“爱使用接近口语的平易语句”,“直言时事,不浪虚谈”,因此,从他的诗中往往可以透视到更多的当时“活的语言”。本文拟对《王梵志诗》中唐代新兴的词法现象作一初步的探讨。工作用书为上海古籍出版社版项楚先生著《王梵志诗校注》。引例后数字为该诗在《校注》中的编号。一、连词《王梵志诗》中的单音节连词,大多承袭前代已有的用法,如“虽”、“若”、“且”等,此可不赘。但也出现了一些新兴的单音节连词,如“饶”等。“饶”,《世说新语》中有二义:(1)多;(2)多余之物。…  相似文献   

20.
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创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先河 最早使用“实事求是”一词的是东汉的班固。他编著《汉书·河间献王传》,对河间献王刘德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做总体评价时说“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唐人颜师古注解说:“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即根据实证,求索真知。自班固以后,“实事求是”一词逐步演化为一个成语流传下来,用来指一种求真务实的态度和作风。到了近代,一些思想家们用它来称西方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而一些学者则把实事求是看作是中国固有的治学方法,梁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