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9 毫秒
1.
作为晚明公安派的重要领军人物,袁宏道力倡文学革新论,在诗文创作上成就斐然,声名卓著,影响甚大。并且,他与当时思想界人士有广泛交游,尤与泰州学派学者接触较多,受李贽影响最深。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袁宏道的文学革新论及力倡个性的文学主张是在泰州王学、尤其是李贽影响下形成发展起来的。袁宏道的文学革新论与泰州学派的平民儒学交相辉映,构成晚明思想文化史上靓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文学的辉煌,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晚明李贽的“童心说”和明末袁宏道的“性灵说”,他们文学思想的核心就是强调创作中的真情和自然人性。中国新文学大师们的创作都直接和间接地接受了这些影响。这是一种必然,也是艺术的一种至境。  相似文献   

3.
“童心说”的极端色彩及其对文学的影响龙慧萍在明代历史上,李贽是以一种极其惹人注目的“异端”的形象出现的。他的“童心说”及相关理论,对当时及后世的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袁宏道、汤显祖、冯梦龙等人的思想与之一脉相承,明以后的文学家,亦有展“童心说”...  相似文献   

4.
孟祥荣 《云梦学刊》2001,22(4):59-63
晚明文学革新的主将袁宏道的思想一直处于不断的变迁之中.他思想的自我转变,主要是受制于他禅学趣向的转移以及生命态度的改变和政治环境的恶化.由于袁宏道在晚明学界和文界的特殊地位,因而他的思想变迁就显现出很充分的文化意义,成为我们考察晚明文人士大夫思想和生活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5.
明朝末年,佛教显现出复兴之势,其世俗化倾向愈益明显,主要表现为居士佛教大为兴盛,当时众多文人士子皆为之倾迷不已。作为晚明文人居士的杰出代表,袁宏道对佛学十分热衷,总体来看,其佛教情缘经历了从习禅到修净的变化。前期主要受李贽“狂禅”思想的影响,个性张扬,随性而为,诗歌多取法自然,任情而发;后期修习净土,思想趋于“稳实”,随缘任运,诗风也变得平淡质实,意蕴深厚。  相似文献   

6.
晚明张岱说:"古人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时则袁中郎.读注中遒劲苍老,以郦为骨;深远淡泊,以柳为肤;灵动俊快,以袁为修眉灿目."(<琅嫘文集·跋寓山注二>)这是以北魏郦道元、唐代柳宗元、和晚明袁宏道,作为我国山水游记发展的代表作家,并概括他们的风格特点,是很有见地的.  相似文献   

7.
论公安派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明中叶以后,在中国美学史上曾掀起了一股浪漫主义美学思潮,如果说前驱的骁将当推李贽的话,那么摇旗呐喊的殿军则是汤显祖。而与李贽、汤显祖同时汇入这股浪漫思潮的,还有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首的公安派。三袁与李贽、汤显祖在高扬美学主体性的大旗之下,结成了讨伐古典主义美学的同盟军。  相似文献   

8.
袁小修明万历间与兄宗道 (伯修 )、宏道 (中郎 )排诋“复古”,激扬“性灵”,名重一时。他久困场屋 ,依傍袁中郎 ,以影自居 ,理论和实践上均为“公安派”主帅袁中郎之辅翼 ,是中郎《叙小修诗》所树“独抒性灵 ,不拘格套”的典范 ;在“三袁”中享寿最久 ,辞世最晚 ,于中郎等人身后总结反思整个流派 ,是“公安派”之殿军大将 ;又是晚明文学思想剧变关节性人物 ,不仅与万历以后文学思潮递变密切关联 ,且因钱谦益 ,影响延及清代诗文理论唐宋之争  相似文献   

9.
晚明士夫祥学作为禅学的世俗化形态对于晚明文化研究具有特殊的价值,但是至今很少有人对这种禅学形态加以认真的探讨,因而对它的较之于宗门禅学的特点也就一向缺乏明晰而深入的认识。考察晚明士夫禅学,袁宏道的禅学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典型个案,因为袁宏道作为晚明文人居士的突出代表,其禅学思想强烈地表现出晚明士夫禅学的普遍特征。他把祥学思维贯彻到以性情自适为主要方式的自身存在之中①,他的禅学是佛理的彻底存在化和宗教的完全世俗化的产物,是最为典型的士夫祥学。然而袁宏道禅学并非表现为一个凝固不变的形态,潜动于其心灵深处…  相似文献   

10.
雷建平 《兰州学刊》2004,(3):233-234
明代是我国文学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 ,由于中期以前在文坛上形成的以拟古主义为代表的创作 ,使文学的发展出现了种种弊端。晚明文人袁宏道以自己的创作和文学主张 ,从形式到内容 ,对前明以来文坛形成的陈规陋习进行了坚决全面的批判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中始终充斥着归隐思想 ,表明了作者对黑暗社会和腐败政局的强烈的不满和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11.
试论晚明作家对张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岱是明代成就卓著的作家,他受晚明作家徐渭、袁宏道、钟惺、谭元春等人影响最大。从思想观念和生活追求上看,张岱也与晚明作家,特别是徐渭及公安派的袁宏道、袁中道等人多有相承相似之处。张岱的文家成就主要表现在小品文创作方面,他把这种文体推向了完美与纯熟的境界,这跟他继承晚明公安派、竟陵派作家小品文创作传统,学习他们的优长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晚明时期,小品散文勃然兴起。撰写小品,在当时文坛上成了一种风气,作者之盛,作品之多,前所未有。袁宏道和张岱的成就尤为卓著。可以这样说,在晚明小品文发展史上,袁宏道开风气于万历年间,张岱振余韵于明清之际,两人一前一后地做了诸多小品散文作家的杰出代表。张岱博采众长,自铸伟词。他的散文,于活泼幽默之中,含忧  相似文献   

13.
在晚明人文思潮的影响下,泰州王门学派的革新者李贽等人对传统儒家的名教偶像给予新的诠释,提出自由开放的思想理念。这虽为传统儒学所不容,但这种追求人格独立的人文主义思想与时代进步合拍,并与批判摹古文风的公安三袁相呼应,担负起了冲击传统儒学和反对拟古文风的历史责任。嘉靖以后的几个重要的文学流派中,公安派追求思辨的“内省”和“领悟”,受泰州诸儒影响很大;汤显祖等临川派人士等也推尊李贽。在学术上,泰州学者的传承有“一代高似一代”的豪侠气概,他们以王心斋为鼻祖,但门人多宗龙溪之现成良知说,泰州之学渐至走入疏狂之境。晚明“禅儒相杂”,禅学与王学互激互荡,这与泰州学派的影响也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4.
作者对袁宏道的性情自适论中的三个概念"性灵"、"真"、"趣"进行了深入阐发,从而揭示其自然性灵论的本质,认为它是袁宏道士夫狂禅在文论领域的全面推衍及其一己性情自适的文学理论化表现,其旨趣只在支持本然性情的文学自适,因而具有本然性、非理性与反理性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5.
明朝中晚期,意识形态领域呈现错综复杂的状况.一方面,程朱理学猖獗,“存天理,灭人欲”被视为伦理道德的准则,复古主义文学回流掀起……;另一方面,反映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与中国固有的民主思想相结合,孕育出了一些异端之说,王学左派泰州学派的哲学观点、袁宏道的“性灵”说、李贽的“童心”说、汤显祖的“言情”说汇成了一股反  相似文献   

16.
儒学的禅学虚化--袁宗道的心学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宗道的“心学诠释”完全按照心学套路而彻底消解儒学本体、全盘拆解入门矩 ,卒归禅学“随缘任运”的“生死解脱”之旨 ,它以晚明士人心性之学的典型个案反映着作为时代之学的阳阳心学对士人“学问”的深刻影响和对士人精神的深度渗透 ,并以弃儒之禅显发了心学一门的佛禅本质  相似文献   

17.
袁宏道是公安派领袖和晚明文人居士的突出代表,采用“活的文化还原法”对其进行历史文化语境中的人格特征、心理结构和心态历程的动态描述,必将有助于把握晚明士人的整体精神风貌。本文描述拟以其性情的自适为轴心而以其话语的自相悖异为切入点。一、自是自非的悖异话语“独抒性灵”的言谈态度使袁宏道的话语具有高度的真实性,但综合起来看,其前后之言却常常相互抵触,究其原因,我们以为他的性情自适乃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袁宏道的一生,是不停地追求自适的一生。他时时难禁“好适之心”,屡屡激赏“适世”之人,频频称道“闲适”为“世间第一便…  相似文献   

18.
徐渭以其倡求抒写真我、本色而被视为晚明文学思潮的先驱,袁宏道对徐渭的推尊强化了二人同道的印象。但徐渭的文艺观及学术思想尚有孜求中道的一面,“真我说”与李贽的“童心说”、公安派的“性灵说”有本质的区别,徐渭所论之“我”不是一己之“我”,而是“周天地所”的“大我”。与李贽、汤显祖、公安派论文时扬情抑理不同,徐渭论文主张情与理的统一。徐渭为文有“法严”的一面而有别于“不拘格套”的公安派。《论中》七篇是徐渭孜求中道的文艺观的学理基础,对“师类”“自然”与“警惕”的态度体现了其为学孜求中道的取向。  相似文献   

19.
吴根友 《船山学刊》2012,(3):133-140
晚明以降,中国哲学出现了以"求真"、"贵我"为主要价值取向的新哲学精神。受这一新哲学精神的影响,中国艺术领域、学术领域分别出现了提倡"性灵"的美学主张与学术主张。其中既有袁宏道、袁枚在文学领域里的"性灵"说,又有焦循、章学诚在经学与史学领域里的"性灵"说,从而体现了尊重个性的新思想在文艺与学术两个领域展开的思想历程,体现了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想"在深度与广度的展开。  相似文献   

20.
周群 《文史哲》2002,(1):103-106
袁宏道虽然前期习禅宗,后期入净土宗,且其禅宗思想不如净土宗思想具体赅备,但就二者对宏道文学思想的影响而言,却以禅宗为主。宏道无论前期还是后期,都一直推崇禅宗居士庞蕴;后期虽然贬斥“默照禅”,但仍推崇“看话禅”。宏道文学思想受禅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他反对拟古的文学思想受到“禅无定法”的影响。二是他崇尚“趣”、“理”的文学思想充满了佛理禅意。三是他后期主张学习古人“真法”的文学思想受到“看话禅”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