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当代心灵哲学中的意识问题在延续物理主义还原论以外,还出现了自然主义的非还原性。查莫斯认为意识是一种自然现象,具有不同于物理事实的独立存在地位,对此他提出了自然主义二元论的猜想,并试图以这种理论解决意识的"困难"问题。与查默斯相比,塞尔也主张意识不可以被还原的解释,通过比较他和查默斯的两种意识理论,为我们客观地看待意识问题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
心灵哲学家们围绕心身问题提出了多种理论,但在心灵本质问题上并未取得关键性突破。麦金认为,心灵之神秘根源于人类认知结构的封闭性,解决心灵问题必须在弄清意识自相的基础上进行激进的概念革命,而把以前水火不相容的自然主义与二元论结合起来则是他倡导的“革命”的主要操作,其结果就是“新神秘主义”这一新型的充满科学情趣的心灵哲学理论的诞生。毫无疑问,这种理论深刻触及了科学成果的心灵哲学解读、心灵的理解方式、认知能力的界限及概念图式的作用等复杂问题,具有重要的心灵-认知哲学意蕴,值得我们在破解意识之谜的过程中予以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心物二元论"或者"心物区分"学说可以说是笛卡尔哲学中影响最大、最受争议同时也是遭到最多误解的理论之一。它并没有简单地宣称心灵与物体是不同的,而是主张这两者之间是"实在的区分"的。什么是笛卡尔的"实在的区分"?"实在的区分"这一概念给心物区分证明带来了什么样的困难?笛卡尔为什么要提出并且坚持心灵与物体之间的"实在的区分"?本文将集中回答上述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摩尔的"自然主义的谬误"所指涉的是祛魅化后的自然与心灵属于两个性质不同的领域,因此,不能用自然的性质来说明和定义属于另一个领域的善。如果将规范性混淆于或还原于事实性,那就是犯了"自然主义的谬误"。但摩尔在提出"自然主义的谬误"时,错误地将不属于"自然主义的谬误"的形而上学伦理学也归入了"自然主义的谬误"范围。在事实与规范之间确实存在着差异,这是摩尔"自然主义的谬误"的意义所在,但事实与规范又不能没有联系。为了克服这一割裂,麦金泰尔和麦克道尔分别提出了他们自己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自然主义谬误"的核心是"事实"与"价值"之间的逻辑矛盾,环境伦理学"模糊"了这个界限,所以遭到非议,并陷入困境.透过机械二元论的遮蔽,我们发现环境伦理学并不是简单地把"事实"等同于"价值".在"主体间性"等过渡路线的平台上,"事实"与"价值"有了"沟通理性","自然主义谬误"不仅得以消解,而且使环境伦理彰显出更深层次的生存内涵.  相似文献   

6.
意识既属于哲学范畴,又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意识是心理学基本理论中不可回避的根本问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我们的意识和思维”是"物质的,肉体的器官即人脑的产物", "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  相似文献   

7.
大卫·查默斯在区分意识难易问题的基础上,主张一种自然随附的属性二元论。他认为感受性质不是实体,而是根源于物理实体原现象性质的一种根本属性。感受性质源于原现象性质,物理属性基于物理实体之间的关系,因此感受性质并非在逻辑上随附于物理性质,而是一种独立存在的属性。连接物理和感受性质或现象意识之间的桥梁就是心理物理学定律。从维特根斯坦对语言批判的维度看,查默斯的原现象概念、现象概念与物理概念分别属于不同的哲学范畴,它们不可能遵循同样的科学原则和精神,因此自然主义二元论有其内在的语言学困境。  相似文献   

8.
二元论世界观源于人类主体意识的确立,也是人类精神需求的内在倾向。但二元论所确立的心身对立的世界图景使得意识或者以一种独立的形态存在,或被完全否定而消失于无形。具身现象学通过考察"行为"的性质而揭示出的心身同一论,不仅超越了二元论及其结果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元论,而且代表了一种以有机生命为着眼点的意识研究的趋势。从二元论到具身概念兴起的过程,是人们对意识范畴的否定之否定的重构之路。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哲学思考,是从"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开始的,这就既有自然性,又有人类性,从而为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的态度奠定了基础。马克思强调要从"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把握世界,由此形成了马克思的人类学生态学的双重一体的哲学立场。马克思强调人类学的自然界和自然界的人类学,并由此把人与自然界视为同一个生态整体,这就形成了马克思的人与自然界的辩证生态整体论世界观,从而既超越了导致生态危机的机械论二元论世界观,又为今天解决生态问题奠定了世界观基础。这三个方面为解救当代世界的生态危机奠定了哲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问题缘起     
正20世纪后半叶以来,哲学界发生的大事是"新自然主义"兴盛。这一波自然主义主要依托一系列生物学科:演化论、基因工程、神经科学、人工智能。由于这些学科的对象正是"人"(心灵)本身,所以新自然主义直接挑战一直以"人之为人、自我、主体、灵性、意识、意义"等为主题的传统人文科学。由于这些生物学科本身出现了日新月异的技术突破,挑战不仅显得来势汹汹,而且可能会绕过理论层面,直接从实践层面发动根本性的范式革命。当代人文科学乃至整个人类有可能发生巨变,变化之  相似文献   

11.
几乎世界上的一切都可以通过物理术语进行还原解释,因此人们很自然地希望意识也不例外.但是,通过例示意识的几种还原策略(包括认知模型、神经生物学解释、新物理学和进化解释),不难发现任何物理主义解释都不能说明意识经验出现的原因,即意识并不逻辑随附于物理之上,物理事实与意识知识之间的联系是无理性的.因此,对意识的解释而言,我们必须跳出还原论的窠臼,着眼于意识的非还原解释,查尔莫斯的自然主义二元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相似文献   

12.
语言、事实与心灵的关系问题一直都是语言哲学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困扰着语言哲学家们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罗素提出了原子论,维特根斯坦提出了图象论,奎因提出了观察句理论.他们都是在理性主义二元论的层面上,力图在事实和语言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但在现象学构成论或者超二元论观念看来,语言、事实与心灵是相通的--它们之间本来就有一条先验的通道.因此,关于这一问题,维特根斯坦与部分现象学者看到的是它们的内在关联,奎因看到的是它们的外在关联.而麦克道威尔因为看到的只是内在的关联,于是就打算取消这些哲学问题;但是他忽略了还有外在关联这一重要的事实.本文试图从问题的内、外关联两个方面阐述原初句理论,并证明它就是语言、事实与心灵的联结点.  相似文献   

13.
为了考察塞尔的心灵哲学对日常语言哲学的突破,从4个方面分析“意向性”概念在立场转变中的核心意义,即对塞尔意向性概念的建设性意义作重点分析; 讨论其不同于胡塞尔思想的地方; 批判地讨论从这种概念出发对一些基本哲学问题的回答效力。研究认为,塞尔的意向性概念为其心灵哲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自然主义基础,然而同时也无法避免自然主义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在心灵哲学的两大领域,即本体论和认识论中,身心关系和他心知问题历来争论不休,产生了哲学行为主义、同一理论、功能主义以及属性二元论、实体二元论或身心平行论、方面二元论等身心理论形态以及众多假说。本文站在唯物主义反映论立场上,认为对他心的认知具有现实可行性,他心知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5.
但丁《神曲》中有奥古斯丁两城说的痕迹,但又有所修正,这是但丁研究界长期以来的共识.但丁思想中其实有两组二元,因而其政治哲学中有并行的四座城.善恶二元论与心物二元论,是西方思想传统中既有关联又不完全相同的两种二元论.《神曲》中天堂(含炼狱)与地狱的二元区分,是善恶二元论的体现,代表着心灵秩序中的二分.然而,在尘世政治中,还有罗马帝国与堕落的尘世政治的区分,后者以古代的忒拜和当时的佛罗伦萨为代表,这是世界历史中的二分.两种二分之间的差异,即心灵秩序与世界历史之间的差异,构成了心物二元.并行的两组二城之分有交叉,但并不完全相同.通过对但丁这四座城的分析,可以对西方思想中这两组二元论有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讲授哲学都要提到二元论.但是,将二元论作为专题来深入研究的却并不多,在理解上存在一些混乱;对二元论的评价也颇失公允.本文力图从欧洲哲学史上几种典型的二元论出发,对二元论哲学的理解和评价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一、二元论哲学是在一定意义上割裂思维与存在关系的哲学学说关于二元论哲学,我国哲学界一般都根据苏联的罗森塔尔和尤金编著的《简明哲学辞典》,将其定义为:“认为世界有两个不分先后,互不相关,平行存在和发展的本原的学说”,并把笛卡儿认作这种哲学的典型代表.我认为,这种理解是大可质疑的.笛卡儿哲学,是一个以上帝、心灵和物质实体为对象的完整的形而上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有三个实体.从构成体系的逻辑顺序看,他在普遍怀疑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命题,并以此作为他所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伦理学起始于摩尔直觉主义对自然主义的批判。自然主义坚持道德判断可以还原为事实判断,直觉主义则声称"善"不可定义。情感主义反过来把道德判断看作主要是一种情感判断,力图从价值方面而不是经验方面来理解道德判断的性质问题。非认知主义进一步发展了情感主义的命令性语句样武,并由此揭示出造成传统伦理学谬误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在自然主义的思潮下,人们更倾向于将心身之间关系问题纳入到自然主义的研究视角,持着一种自然主义的本体论。而戴维森的心身随附性观点的发展既可以为物理主义服务,同时也可能会滑入到二元论的深渊,其心身随附性的观点只是体现了心物之间的协变性关系,并没有形而上学的依赖性,无法保证其物理主义的本体论前提。金在权通过重新诠释随附性概念,重新利用因果排除论证和帕皮诺的物理因果闭合论证,他认为,随附性单向蕴含物理因果闭合原则,物理因果闭合原则又蕴含着物理主义,所以随附性必然化物理主义。  相似文献   

19.
身心关系是西方哲学家长期关注的重要问题,解决身心二元论也是包括现象学在内的现代西方哲学家们所致力的共同目标之一。德国新现象学家施密茨在考察身心二元论理论根源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极富启发的新尝试:身体性理论和身体动力学观点,以此来说明意识、体验、情感,解释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和社会接触,并消除对它们的传统理解。  相似文献   

20.
达尔文基于自然选择的进化论在科学和哲学领域引起了深刻的变化。进化论思想作为否定目的论和有神论的根据,从而发展物质一元论的本体论。但这种物质一元论面对着无法为进化论提供本体论支撑的困难。创造进化论和突创进化论则试图通过突出生命和心灵的地位,从而解决进化论的困难,为自然选择提供可以进行选择的实体。但创造进化论和突创进化论利用的却是二元论的本体论,这样也面对着矛盾。最终,怀特海的有机体哲学将物质和心灵统一为机体,从而在本体论层面上为进化论提供了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