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以做鞋起家的双星,在制鞋工艺和款式上技艺独到,在全国创造了众多第一。20世纪90年代中期,双星鞋就超越了对国外名牌模仿的阶段,走向了创新超越,继而成为被别人追随模仿的对象。然而双星并没有停下创新的脚步,汪海有言:"今天不创新、明天就落后,明天不创新、后天就淘汰"。1999年前后,在全国兴起的"高科技风潮"中,汪海避开了当时最热门的高科技产业,,他盯上了与傲鞋都属于橡胶行业的轮胎业。从"给人做鞋"跨越到"给车做鞋",实现了产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汪海三十年     
担任企业一把手30多年来.他一直以一成不变的形象出现在大众的视线里:头戴红色双星帽,身穿红色双星运动服,脚踩双星鞋,一脸的阳光灿烂,他是双星的形象代言人,他就是汪海. 不能不说汪海是个传奇人物,30多年的企业生涯中,他是一个敢吃螃蟹的人,总是走在市场改革的风口浪尖,他确立了中国特色,市场导向的双星发展路线,带领双星集团(原青岛橡胶九厂),摆脱了计划经济的束缚,变"等着别人给饭吃"为"自己主动找饭吃"最终走完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全过程,创出了双星名牌.  相似文献   

3.
双星集团总裁汪海是全国首届优秀企业家中目前唯一一位仍然活跃在国企改革市场一线的幸存者.近些年来,凡见过他的人,都会被他独特的"双星包装"所吸引.一年四季,他从上到下、从衣服到鞋子都是"双星名牌",他自然就是"双星名人".而在这身"双星包装"中,最打眼、最具特色的就是他头上的"红帽子"了.那是一顶红色的双星运动帽,对汪海来说,这顶红帽子象征着他带领的双星事业一直红红火火.而双星,也正像他所期望的那样,在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问不断发展壮大起来,成为母体鞋业的"一枝独秀";成为产业延伸,向轮胎、机械等行业成功跨越的后来居上者;成为中国国有企业摆脱计划经济的桎梏,走上市场的成功者.  相似文献   

4.
正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在改革开放的影响下,迎来了一拨高潮。尤其是,中国女排创造了"五连冠"的辉煌战绩,举国欢腾。全民健身活动也空前繁荣,运动成为一种时尚。霹雳舞、健美操都是那个年代的年轻人追逐的时尚。而那个时代的中老年人群也不甘示弱,掀起了一股太极拳、气功等健身活动的热潮。作为一家制鞋企业,双星名人前身——青岛橡胶九厂在果断地叫停了解放鞋的生产后,也步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个时期,企业紧跟时代步伐,完全打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大胆闯市场,建立了"运动鞋分厂",田径123、老年健身鞋、排球鞋、红头舞蹈鞋、霹雳舞鞋、高档运动鞋等运动功  相似文献   

5.
正头戴红帽子,脚穿双星鞋,挥斥方遒,指点江山……2017年11月25日双星鞋服品牌的缔造者、首届全国优秀企业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管理专家、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汪海总裁,亮相中国制造2025高峰论坛,与业内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制造业的复兴和发展之路,并提出了"实现制造业复兴必须有三支队伍"的真知灼见,为"中国制造"提供了"双星方案"。  相似文献   

6.
双星近40年的发展就是创造性地运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进行企业管理的历程.中国第一代优秀企业家汪海在企业管理方面的贡献主要有三点:一是带领双星人拼搏奉献、创新进取,缔造了双星民族品牌;二是坚持"继承传统优秀的,借鉴外来先进的,创造双星特色的"创新理念,创造了符合市场经济、符合现代竞争、符合当今时代、符合信息化社会要求、独树一帜的双星新文化——汪海的ABW理论;三是把企业文化提升到了企业信仰这一更高的层次. 双星始终坚持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始终坚持创造和培育双星特色企业文化,始终坚持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双星特色企业文化管理企业、教育员工,总结形成了双星 "三大文化"——感恩文化、道德文化、品牌文化.这不仅是汪海搏击市场近40年来智慧的结晶,更是双星人在传统文化理论上的升华.  相似文献   

7.
正双星,这一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名牌企业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从当年央视春晚上的"doublestar"广告,到响彻大江南北的"穿上双星鞋、潇洒走世界",再到足球场上一双标配的足球鞋,在时间长河的滚滚洪流中,深深地烙印着"双星"的足迹。双星始于1921年,在这个长寿的企业里,有一位长寿企业家,他说自己把一辈子都献给了事业,44年就做了一件事:误入"鞋途",不能自拔。他身上有太多的光环:首届全国优秀企业家、世界风云人物、  相似文献   

8.
《青岛画报》2011,(8):86-89
双星集团是中国最早的制鞋企业,已有90年的发展历程。90年风雨砥砺,90年风雨兼程,90年跋涉奋进,中国最早的民族制鞋企业——双星集团历经变迁,顽强地生存、发展、壮大起来。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双星集团总裁汪海以一个民族企业家的精神和志气,带领双星人冲破计划经济束缚,创造了中国企业界一个又一个奇迹。最早提出名牌战略,并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呼吁"创中国人自己的民族品牌";1996年,双星作为中国鞋业第一只股票挂牌上市,标志着双星进入产业资本与金融  相似文献   

9.
双星闪耀     
一提起双星,就感觉有几分神奇. 从80多年前的几问破草屋,发展到今天拥有鞋业、轮胎、机械、服装、热电五大支柱产业以及包括印刷、绣品、三产配套在内横跨23个行业的特大型企业集团,资产总额从80年代初不足1000万元,增长到60亿元;出口创汇从175万美元增长到2亿美元:销售收入从3000万元增长到100亿元,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正2020年9月9日,双星名人集团鞋业工业园区内彩旗招展,"首届优秀传统企业文化比武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这次庆典活动以企业文化为主题,把双星多年来始终坚持的"文化治企、文化兴企、文化强企"用比武的形式进行了一次集中展现。  相似文献   

11.
从私营小作坊、到“戴上红帽子”转制为集体企业,再到“摘帽”转为民营,以及正在进行的股份制改造,青岛享达集团几乎穿越了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所有阶段,领军人王吉力说:人生就是一次次的选择,他的成功之处就是能够在一次次的选择面前准确定位、稳固把握。享达鞋业也才得以从一个做鞋的材办小作坊成为一个国际鞋业巨头。  相似文献   

12.
百色芒果栽培历史悠久,是芒果起源地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起,作为地方支柱产业,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芒果生产基地."百色芒果"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从地方特产变成全国名品,从国内市场迈进国际高端市场.1999年百色市芒果协会应运而生,至今已有...  相似文献   

13.
【编前语】中国企业文化能不能成为有效的企业文化?这个让管理学家争论不休的问题,由双星的成功给出了最有力的证明。汲取传统优秀文化精粹的中国企业文化不仅是可以成功的,而且是最具生命力的。中国企业完全可以创造出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文化和管理模式。双星近40年的发展就是创造性地运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进行企业管理的历程。中国第一代优秀企业家汪海在企业管理方面的贡献主要有三点:一是带领双星人拼搏奉献、创新进取,缔造了双星民族品牌;二是坚持"继承传统优秀的,借鉴外来先进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企业的成功之道,大多是一个企业家成就了一个企业,双星也不例外。作为中国最早的制鞋企业,“双星”虽然已有83年的建厂历史,但真正壮大发展却是1984年以来的这20年,而这20年,正是在著名企业家汪海的指挥下,双星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相似文献   

15.
澳门是一个社团社会。澳门无政党,任何领域的事情都在社团这个层面沟通。崔世安的社团经验丰富,有着其他人难以比拟的优势。上世纪80年代,崔世安的哥哥崔世昌创立了澳门国际青年商会,他把弟弟介绍到商会中担任理事,并苦心栽培。在成功组织了1988年国际  相似文献   

16.
正双星鞋服有着近百年的辉煌发展历史,作为中国人自己的民族品牌,是国内最早生产运动鞋的企业,也是最早和体育结缘,始终关注和支持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企业。承办首届全国女子足球赛,不远千里为女排送鞋,组建CBA篮球俱乐部,组建中国第一家专业羽毛球俱乐部,闪耀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助力青岛国际帆船赛、赞助亚洲洲际重量级拳击冠军赛……双星鞋服不仅在运动鞋领域精工细作,愈加专业,而且在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史上留下了闪光的足迹。  相似文献   

17.
正国内外经济形势不景气,导致奢侈品市场业绩下滑严重。然而,尽管零售市场困难重重,奢侈品却正在拍卖市场上风生水起。北京保利、北京匡时等拍卖行都初涉奢侈品拍卖,且斩获不小,让人不禁感叹内地买家的买买买功力的确不容小觑。女士手袋成新贵在国际拍卖市场上,奢侈品是拍卖领域的一块重头戏,传统类目如腕表、珠宝、古董车、高端酒、雪茄等,收藏受众成熟,市场也渐趋冷静。然而,2015年,"爱马仕"不断出现在传统拍卖领域,成为一匹闪亮的"黑马",  相似文献   

18.
《青岛画报》2013,(9):88-89
8月18日,双星"珍牛"绿色牛筋轿车胎上市仪式暨"珍牛之旅"用户体验启动仪式在青岛奥帆基地举行。双星绿色牛筋轿车轮胎的海外品牌为"Genew",中文音译为"珍牛",是中国第一款绿色牛筋轮胎,第一家通过国家轮胎道路磨耗试验,实现了耐磨、节油、环保的完美结合。权威专家鉴定,这款轮胎攻克了绿色轮胎世界范围内"耐磨、静电"两大技术难题,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双星为什么首先投放出租车市场呢?双星有关负责人介绍:"出租车对轮胎要求非常苛刻,出租车司机既要求轮胎耐磨舒适,刹车距离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领域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新现象是,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以咄咄逼人的态势,大举挺进美国市场,对美国经济和国际经济产生着越来越明显的影响。本文拟就80年代以来日本对美国直接投资的发展及特点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0.
董敏 《社会福利》2010,(11):29-30
全面质量管理应用于养老机构的价值 全面质量管理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商业部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随着美国大量社会服务质量丑闻的曝光,人们对质量的日益关注和社会服务领域竞争的激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