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吕碧城的近百首诗歌内容丰富,涉及闺怨、平权、参佛等多个方面。闺怨诗多作于早期,主要表现吕碧城早期客居外家时的闺怨愁思,伤感中透露出"不因清苦减芬芳"的气节。平权诗主要表现吕碧城呼吁男女平权的思想,表现了"深闺有愿作新民"的独立愿望。参佛诗主要表现吕碧城晚年主张和平护生的思想。她的诗歌艺术风格独特,拒绝模仿男性口吻,主张女性本色创作,强调真性情写作。女性文人天生的"女子气",恰恰具有很强的创造力,呈现出强烈的女性独立意识。这种独立意识也是二十世纪初期,处于动荡和变革社会中的女性寻求解放和谋求独立愿望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与红色经典叙事相比,姜安的创作表现出一些新的因素,比如对人性复杂性的关注,对女性压迫、女性苦难的揭示,对极"左"政治的反思,对革命者及其组织封建性的批判等,但总体看来,其创作仍没有超越红色经典叙事的正史意识、英雄传统、国家主义框架和暴力美学范型,而这些又使反思和批判显得苍白无力。她的文学创造表现出权威历史话语与现代政治理念之间的矛盾、充当社会历史家的意识与建构文学审美价值的背离。  相似文献   

3.
作为五四后的第一代女作家 ,女性视角的选择建构了庐隐独特的文学世界 ,反映出五四时代知识女性的复杂心理 ,也勾画出了女性眼中的异性形象。同时女性视角的选择还制约了其叙事方法的选择。第一人称叙事方法的使用 ,幻觉描写的凸现以及自叙传手法的运用等 ,使其作品具有了浪漫主义的异彩  相似文献   

4.
吕碧城及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碧城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位重要的皖籍女作家。在被历史遗忘多年之后,近年来国内学术界有关吕碧城的研究正在启动。本文在进行深入研究与考证之后,就吕碧城生平及有关评述文章发表意见,强调女性文学研究特别需要具备平静科学的眼光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简·爱》中的“女性声音”品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运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唯我独尊"的叙事主体形象--简·爱.其叙事颠覆了男权叙事传统,建构了女性叙述声音和叙事权威.同时,小说成功地在读者与叙事者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使读者能够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从而加强了叙述声音的女性权威.然而,夏洛蒂·勃朗特作为殖民地中产阶级白人妇女的文化身份使她在女性权威的建构过程中带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唐人除了在拓宽创作题材、丰富思想内容等方面促进小说文体趋于成熟外,还着力在叙事艺术上使小说文体逐步完善.为反映较前代更为繁杂丰富的社会内容,唐传奇作家刻意经营了小说中的叙事时间.唐写梦小说的叙事时间更有着自己突出的个性特征善于通过将梦事时间与现实时间进行对照、融合,从而在一种差距效果中透露出小说蕴涵的创作观念和主旨.  相似文献   

7.
结构主义和形式主义是认识经典"叙事"概念的重要理论资源。由于不同叙事学家"聚焦"的不同,他们对"叙事"内涵的界定也显示出差别。概括起来,经典叙事学家对"叙事"内涵的界定主要有三种方式:其一,从外部确定"叙事"的边界,可以将其称为外延定义。这种外部界定主要通过探讨"叙事"与其他表现方式的不同,进而界定何为"叙事";其二,以"叙事"的内部构成要素确定其内涵,故将其称为内涵定义。这种内部界定主要着眼于故事以及讲述故事的方式来界定"叙事"的内涵。不同叙事学家因理论视界的差异又有二分法与三分法两种不同看法;其三,试图给出一个透明性的综合定义,以概括"叙事"的全面内涵。这种定义方式主要体现在经典叙事学的后期研究中,并显示出向后经典叙事研究转变的痕迹。  相似文献   

8.
作为从福建移民到香港的小说家,陈娟的创作因其经历和性别的特点而带来了小说创作的别具一格。她以香港的女性为主要描写对象,描写她们的生存状态和心理世界,特别是注意结合香港社会的特点来写,以表现女作家、女移民和本地女性心理状态的差异。在她的笔下,形形色色的女性构成了香港社会的一些特殊群体。移民视角始终贯穿在陈娟小说创作的全过程,能见人所未见,感人所未感。陈娟的小说叙事从容,心理描写细腻真切,笔端充满感情,在香港小说界是不可忽略的一家。  相似文献   

9.
当代学者和作家林非在其20余年间散文理论研究和散文创作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富有个性特征的完整、系统的散文理论观和艺术创作观。他的散文本质特征论使散文由一般“文章学”意义上的概念复归于文艺创作的范畴;他的散文艺术创作论丰富而全面;他的散文审美鉴赏论透出了恢复治中国古代文论的某种气息;他的散文使命论则显示了当代散文创作与时代、与生活、与建构新文化的关联  相似文献   

10.
《水浒传》的女性描写 ,既可从其作者或人物角度进行解读 ,也可从叙事建构角度予以观照。本文指出《水浒》女性之所以多被贬损或丑化 ,虽然与作者妇女观落后及小说所写人物的特殊性有关 ,但也是因为她们在很大程度上被作者当成了叙事建构物。作为叙事建构物 ,其主要功能就是诱使英雄犯罪 ,使英雄流落江湖 ,聚向梁山。因此其思想性格及行事逻辑等 ,也可以说是根据故事情节建构和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只有注意到这一点 ,才能对《水浒》的女性描写作出较为全面的审美评价。  相似文献   

11.
吴藻是清代四大才女之一,是和顾春,徐灿,吕碧城齐名的传奇女子。她们在诗词创作上各有千秋,人生经历虽也同样曲折离奇,然独吴藻是那个时代最难得的奇女子,她的词,画,杂剧《乔影读骚》,女扮男装,交游唱和,她的丝丝才情和对婚姻和自身的反叛都显示了她作为一个女性文人独立觉醒的伟大之处,在中国女性词史上占有非同寻常的地位。本文通过对这个奇特的才女曲折的叛逆之路,离经叛道的交游方式和诵读离骚体现出的士人情怀的描写表现这位奇女子的心灵世界,最后进一步指出了吴藻回归理性实际上是整个古代女性共同的悲剧,是时代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女性主义叙事学主要研究叙事话语与性别及身份的关联,是西方后经典叙事学发展的前沿理论。《刺猬的优雅》通过看门人荷妮和富家少女帕洛玛的交替视角,展示了巴黎一栋高级公寓里发生的故事,揭露她们的经历和心路演变。以女性主义叙事学为理论依据,围绕小说的叙事声音、叙事视角及叙事结构特点对小说文本进行分析,探讨芭贝里身为女性作家在写作中如何通过女性叙事策略,建构起女性叙事声音和女性话语权威。其写作尝试也对中国的女性主义小说创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弗吉尼亚·伍尔夫一直在其小说理论和叙事实践中,竭力呈现其独特的女性主义思想。伍尔夫一方面在小说叙事内容上以"以小见大"的方式,透过女性日常生活的狭窄视角呈现人类共同理想的宏大主题;以"杀死房中的天使"的反思精神,批驳男权意识形态对人物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小说叙述形式上,用写作散文的方式创作小说,实践"雌雄同体"的叙事观,并有意减少文本的叙述者干预,让作者退出小说,引领了现代派文学发展的潮流。在社会习俗、文本常规、作者个性的交互作用中,伍尔夫在叙事实践中实现了女性作者的叙述权威,但在文本的诗意抒写中却走向了反面,消解了这种建构女性主义小说理念的企图。  相似文献   

14.
从女性主义立场纵观当代女作家陈染的小说创作,正是性别精神立场使她创制了一套个人化女性叙事法则,以对于女性心理和感知的深度开掘构成奇特审美世界;想象的丰富奇诡跨越时空幻觉与意识流动,把女性心理情节的曲折复杂敞亮于语言。女性主体反抗与自救的冒险足迹,构成陈染“自叙传”或“自画像”式写妇女的文本序列。这些自我连续整体的文本序列,又体现出一个自觉的、有使命意识的女性作家为提取女性语言、保留女性独特经验感受,获得与妇女深度存在本相对应的话语形式所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杨盛龙是当代土家族著名散文作家,他创作的民族风情散文不仅以描写各少数民族的民族地域风情、挖掘各民族文化精神而凸显民族地域特色与民族文化内涵,而且以绘画美和意境美、诗歌美和小说美、象征美和哲理美等多种审美品格显示自己散文艺术的独特个性,并在一定程度上为丰富散文艺术表现技巧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散文是理解文学家和哲学家废名的桥梁,是其创作整体性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散文以"隔"为特色,一定程度上造成研究难度,但可从废名和周作人师生之间"隔"的异同,窥其一脉相承的文学趣味。从散文形式上剖析,废名从六朝散文中提炼出"乱写"的观念,其实质是重灵感的创作心理。二者共同形成其散文独特的"乱写"之"隔"的美学风格,有助于理解废名后期创作走向。  相似文献   

17.
吕碧城是南社女作家的翘楚。她早年积极投身女权运动,鼓吹女学,提倡教育改革,创办了北洋女子公学,亲自实现了经济独立,并且留学国外,环游欧美,以自身的实践经历为近代妇女解放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独立的背后,吕碧城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后世女性在享受与男性平等的权力时,不应忘记这位早期女性先觉者为此所付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择取沈亚之创作中有关写梦的传奇作品进行探析,即在整理分析唐代梦小说整体创作情况的背景参照下,对沈亚之的梦作品进行梳理,探讨"沈下贤体"即其梦作品的特点与风格。  相似文献   

19.
用后经典叙事学理论考察麦家小说,可见其叙事话语中体现出较鲜明的男性性别模式,主要表现在:一,塑造男性威权形象,强化男性叙事权威;二,将女性叙事设置为男性主体叙事的补充,使女性叙事边缘化,弱化女性叙事权威;三,用男性叙事解构女性叙事,降低女性叙事的可靠性。另外,麦家小说中女性的叙事声音总是表现出情绪化、非理性、个人性、私密性的特征;而男性叙事声音则更多与宏大叙事相关联,体现出社会性、公共性色彩,并且对与男权社会规范不相符的女性进行批判。通过这种男性中心的叙事策略,麦家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多沉稳、理性、智慧、伟岸,而女性形象则基本与之相反,从而或隐或显地传达出麦家男性至上的性别观念。  相似文献   

20.
作家刘震云在其《我不是潘金莲》这一力作中,采用反讽叙事的手法描写官场心态,运用近乎游戏的叙事,揶揄社会中普通人"寻正义"之艰难、某些官员"枉公道"之本相。文章从叙事策略、叙述话语及创作心理三个层面入手,剖析叙述话语的谐谑和反讽意味,并由此揭示出此种叙事策略与话语风格形成的作家创作的深层心理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