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茨阿波夫《现代化、福利发展与体制转型》一书介绍陈黎茨阿波夫教授所著《现代化、福利发展与体制转型》一书于1994年由德国柏林西格马(Sigma)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一本论文集,收入了茨阿波夫教授从1987年至1994年所写的社会学和社会哲学论文共计12篇...  相似文献   

2.
茨阿波夫现代化理论研究的意义和启迪李鹏程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沃尔夫冈·茨阿波夫教授1995年秋天访问中国社会科学院回国之后,在第二年冬天给我寄来了他当年在德国的社会科学杂志《利维坦》第24卷第1分册(由西德意志出版社出版)上发表的题为《现代化理论与社会发...  相似文献   

3.
正德国国际管理项目"国际管理——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开发及其对国际政治形态的影响"获得研究联合会(Deutsche Forschungsgemeinschaft)资助。该项目共分八个子项目,由康茨坦茨大学比较政策研究与管理学教授克里斯托夫·尼尔(Christoph Knill)主持,课题组由来自柏林、法兰克福、慕尼黑、康茨坦茨、波茨坦等大学的十名国际公共管理领域专家组成。项目从2014年4月开始正式启动,计划历时六年,资助额度达280万欧元。  相似文献   

4.
法兰克福与德国社会学的发展丁智勇德国社会学协会于1909年建立。次年10月在法兰克福召开了首届德国社会学研讨会。新协会的代表大会在当时的商业和社会科学研究院,即现在的法兰克福大学主楼内举行。德国社会学协会首先制订了第一部章程和明确了《纯科学著作的出版...  相似文献   

5.
用批判目光审视历史的范例——艺术史家E.H.贡布里希荣获法兰克福歌德奖〔德〕D.巴尔-褒根叙茨朱光译王滨滨校法兰克福歌德奖的获得者,首次是一个艺术史家。维也纳人恩斯特·H.贡布里希在法兰克福的保罗大教堂得到50000马克奖金的嘉奖——前一天是诗人(指...  相似文献   

6.
在批判理论的道路上——关于德国著名学者彼得·比格尔周宪在当代德国思想界,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批判理论仍是一个很有生命力和吸引力的思想派别。霍克海姆、阿多尔诺、马尔库塞这些法兰克福学派的创立者的思想,不断被后人重新解释、批判和反思;而哈贝马斯作为第二...  相似文献   

7.
D.科什科,A.达茨克维奇:《毒品新王国》,狄茨,1995,192页。据德国《新社会》杂志1995年第6期报道,狄茨出版社从法文翻译出版《毒品新王国》一书,作者是两位俄罗斯新闻记者迪米特里·科什科和亚历山大·这茨克维奇.他们接受法国反吸毒组织的委托,...  相似文献   

8.
正业界闻名的一年一度的法兰克福展是光影的盛宴,是众多行业内人士和对家居、灯具感兴趣的人士的视觉狂欢。图为正在棕榈园举行的法兰克福声光影艺术秀,该活动将持续至1月20日。这是2018年12月17日在德国法兰克福棕榈园拍摄的部分声光影艺术喷泉和声光影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9.
于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是当代西德哲学家和社会学家,1929年6月18日出生在德国的杜塞多夫.他是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属该派第二代),是一位多产的著作家.虽然从表面上看,哈贝马斯不是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培养出来的,但是,当他初露头角时,就表明了他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信徒.他在1957年发表了《关于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0.
拥有最著名的德国思想家的法兰克福大学完全遇到了哲学教育的危机。然而,在法兰克福大学始终发生着一些引人注目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2005年11月,两个德国人飞赴朝鲜。他们此行是督察一项雕塑外包工程的进展——法兰克福的神话喷泉雕像群的重建工程,被承包给了平壤的万寿台创造社。神话喷泉由一组天真孩童、巨型喷水青蛙、大鱼的雕像组成,充满天然童趣。它原建于1910年,在金属材料稀缺的二战时期被熔作他用。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广州市行政学院代表团访问了德国法兰克福市政府、法国里昂市政府和大里昂城市共同体办公厅,了解了他们的政府机构运作情况;访问了德国法兰克福市的维斯巴登行政学院分校,法国里昂市的诺纳阿尔卑斯区行政学院,巴黎市的法国国家行政学院和香港政府的公务员训练处,了解了他们培训公务员的经验和做法;访问了德国法兰克福的市政管理局和电网管理中心、热电厂、证券交易所,法国的标致汽车厂,参观了巴黎的交通、文化设施,了解了他们在市政管理、城市交通、环境保护、历史文物管理和企业现代化管理方面的经验;此外,还访问了四所大学(里昂第一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一个职业培训中心(法兰克福工商会职业培训中心)。在出访过程中,结识了不少外国朋友、港澳人士和中国在德、法的留学生,也访问了广州市的一些驻外企业和外派干部,考察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实际情况,既看到它们先进发达的一面,又看到它们一些腐朽的现象,增长了许多见识。  相似文献   

13.
法兰克福学派的哲学家K.O.阿佩尔反对当前存在的贬低规范的、合乎逻辑的或伦理学的思想倾向,试图建立一个新学科:从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分析思想中得到启发的“先验的实用主义力。K.O.阿佩尔1922年生于杜塞尔多夫,曾任美因兹大学、基尔大学和萨尔布吕肯大学教授,后来在法兰克福大学任教。他在1973年出版了《哲学的变革》(上、下卷)一书,该书1976年以袖珍本再版,这部作品不仅想要起一种总结的作用,而且也期望建立一个新的学科——“先验的实用主义”。K.O.阿佩尔所走的道路代表了德国当代的哲学运动,德国当代哲学果断地对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分析思想产生了兴趣,以便拯救和实现摆脱了羁绊的理性主义灵感。  相似文献   

14.
爱德华·克罗克(Eduard Kroker,汉名罗度华)教授,1913年生于德国弗莱堡,现任德国著名的《法兰克福总汇报》主办的《奎尼希施坦因论坛》的主编,同时在法兰克福大学及美菌兹大学任教。本文是作者在1991年2月底为《奎尼希施坦因论坛》创刊10周年纪念会而写的讲演稿,经作者修改后,刊于1992年的《奎尼希施坦因论坛》上,该期的论题是:“进步——人性的指令”。作为一个有世界眼光的西方哲学家,作者谈了对当代世界大势的哲学看法,为我们提供了西方当代思想界对现实世界进行深层思考的一些十分重要的信息。现将主要内容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5.
《探求》2020,(1)
当代德国既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也是文化产业强国。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作为世界文化产业概念的源头,为研究文化产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而德国文化产业的实践、国家品牌的打造,为塑造德国良好的国家形象提供了有力支撑。德国文化产业发展之路和德国品牌塑造的实践过程,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以打造文化品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以跨文化传播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正确处理外来文化与本国大众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杜维明,1940年生于云南省昆明市,1961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后获哈佛-燕京奖学金赴美留学,1968年获哈佛哲学博士学位。曾先后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和柏克莱加州大学。1981年始任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和哲学教授,曾担任该校宗教委员会主席及东亚语文与文明...  相似文献   

17.
李震寰教授与经济学应用研究李震寰、1929年11月生,北京市人。现任兰州大学教授。1952年西北师范学院毕业,1954年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研究班研究生毕业后,任教于西北师范学院,1961年调兰州大学任教,1992年评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曾兼任...  相似文献   

18.
据西德《世界报》、《法兰克福汇报》和《明镜》周刊报道,东德现政权的批评者、德国统一社会党的经济干部鲁道夫·巴罗因悄悄地让西德《明镜》周刊公布了他的名为《抉择——对现存社会主义的批判》一书,于1979年8月23日被捕,东德当局以向外国提供情报罪,判处他八年徒刑,1979年10月,当局实行大赦,巴罗从包岑监狱释放,并于10月17日流亡到西德.巴罗的《抉择》一书分析和批判东德现存社会主义,着重批判德国统一社会党政权的官僚  相似文献   

19.
美国著名作家、记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于1929年作为德国《法兰克福日报》记者来到中国,就一直为中国的解放事业献出自己的力量。为我们做了许多工作。在我国抗日战争之初,曾向印度国大党主席尼赫鲁先生发出呼吁,要求给予八路军以物质支援,并建议朱德  相似文献   

20.
埃里希·弗罗姆是著名的德国心理分析学家、新弗洛伊德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元老之一.在六十年的研究生涯中他所涉猎的范围甚广,他研究过心理学、人本学、社会学和宗教神学,也研究过马克思主义.他一生著述颇多,影响也很大,被誉为"为新社会的建立奠定了精神基础".著名的德国作家O. F. 瓦尔特曾根据他的理论写成了一部要求改变现今生活方式的小说《野蛮化》.中学的教师们也教导他们的学生"要读弗罗姆的书和按时读报".弗罗姆在西方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可见一斑.1900年3月23日,埃里希·弗罗姆出生于一个犹太商人家庭.1922年,他在德国海德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