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将粮食安全及相关农业问题之于现代社会的整体性意义再一次凸显在公众视野之中。202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第四届农业社会学论坛以“疫情影响下的农业安全与乡村振兴”为主题,设置多个相关议题,旨在不断丰富农业社会学研究内容,拓宽学科视野,为理解“三农”问题、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新的视角和解释路径。论坛还对农业社会学学科发展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2.
韦伯的早期社会理论聚焦于农业问题,他将农业研究的议题直接关联到国家与文明:一方面,韦伯将国家理性视为农业问题的终极价值判断,形成了“农业 国家”的问题视野;而另一方面韦伯又从农业出发,围绕社会结构、经济形态与政治结构构建起了关于文明研究的一般性分析框架,这构成了“农业 文明”的分析脉络。韦伯农业研究向国家与文明议题的延展使其理论具有鲜明的农业社会学色彩,而与马克思主义传统以及恰亚诺夫传统的农业社会学理论相比,韦伯的农业社会学研究又突显出了不同的问题景观,因而对于拓展农业社会学的学科视域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3.
10月 1 1日— 1 3日 ,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与中国人民大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法律与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举行。这次研讨会得到美国福特基金会的赞助。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著名法社会学家silbey教授等四名外国学者、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张静教授等二十余名国内学者与会。本次研讨会的主要议题有 :法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中国法社会学的实证研究、比较法社会学等。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郑杭生教授作了题为“在交流与合作中促进中国法社会学的学科建设”的主题发言。中国的法社会…  相似文献   

4.
中国环境社会学自创立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多个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步形成了制度化的交流平台。在此基础上,第六届中国环境社会学学术研讨会围绕“美丽中国与环境社会学研究”的主题召开,参会者采用多元的研究方法以及不同的理论视角,从不同层次和维度探讨了绿色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的呈现机制、环境公正、环境治理和“美丽中国”建设等议题,并且对此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会者的研究成果既有扎根本土的分析,又有全球的理论视野,体现了跨学科的交叉融合,进一步凸显了环境社会学研究的政策应用性,为我国社会发展中的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机制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正处于建设农业强国、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阶段。2022年、2023年的中国社会学年会第六届、第七届农业社会学论坛分别以“城乡融合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强国与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主题,从农业社会学视角出发,直面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小农户与现代大市场、作物特性与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农业生态、粮食安全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民主体性与乡村建设发展、家庭经营与乡土社会底蕴等议题,回应理论与实践呼唤,展现农业社会学的品格、知识与关怀。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学理论发展出发,认为现在已具备了建立一门作为"转型学"分支学科的"中国转型社会学"或社会转型学的条件,指出建立这一学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科意义.文章继而对"中国转型社会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进行了学术梳理和定位,还对"中国转型社会学"的研究与发展的技术、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作了学理分析和前景展望.最后,提出了中国社会学家应抓住转型期社会创新所提供的学术创新的机会,发挥社会学家的想像力与社会观察力,以实现社会学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门新兴分支学科,中国农业社会学的发展方兴未艾。通过对农业社会学发展现状的考察,本文认为,“生产视角”下的农业转型研究,虽然使农业社会学初步得到了学界的认可,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业社会学尚未形成自己的核心问题、理论框架和概念体系。针对这一状况,农业社会学应当推动研究视角的转变,即从“生产视角”迈向“生产—消费视角”。在新的研究视角下,研究者应当以“食物体系”为核心概念,推动相关研究的整合和学科地位的进一步确立,最终通过回应社会现实问题,迈向有机公共社会学。  相似文献   

8.
青年韦伯从对西方农业社会转型与农业资本主义的分析入手,试图寻见他毕生追溯的资本主义起源。《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是目前少有的介绍青年韦伯农业社会学的汉译作品,文集收录的四篇讲稿分别触及了西方文明的“农村化”、农业工人与农业资本家、农业转型中的国家干预及农业资本主义的风险等议题。韦伯的农业社会学论述既有学理价值又有时代价值,农业社会转型与农业资本化议题极强地观照了中国今日之农业发展方向。回顾近二十年的“韦伯研究”进路,突破既有认知框架,重新走向韦伯的研究起点亦即“韦伯研究”的起点——农业社会学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第四届农业社会学论坛"于2020年9月26-27日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举办。这次论坛主要围绕农业转型的社会基础、农业转型中的农户行为、农业治理中的政府行为、农业农村发展中的环境治理、农业治理中的地权关系等相关议题展开讨论交流以期为疫情影响下的农业安全与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学会、天津社会科学院和天津社会学会研究决定,将于今年5月在天津举行全国社会学学术年会和中国社会学会全体理事会议。这次全国社会学学术年会的中心议题是:“社会学:社会稳定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1.
“2012年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重庆工商大学主办,《马克思主义研究》、《科学与无神论》、《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等学术期刊协办。研讨会拟于2012年儿月下旬在重庆市举办,将邀请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家学者到会作专题报告,与会代表交流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新规律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实践运用的研究成果。研讨会将围绕“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展开研讨。主要议题为:马克思主义诸学科(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国际关系学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当前高校、党政、企业等社会各界思想政治教育突出问题分析;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新形势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实践运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改革等。  相似文献   

12.
以往农业问题主要是经济学和农学的研究对象,农业社会学可以为这一问题的解析提供独特视角。201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农业社会学论坛"聚焦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主题,分别就"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与脱贫攻坚""农村土地制度土地保护与土地流转""农业转型与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生态、农耕文明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四个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对我国农业社会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当代社会实践发生了结构性的巨变,也显示了它具有的两股巨大力量———现代性全球化的长波进程的力量和本土社会转型的特殊脉动的力量。当今世界每一项重大的动态变化也都包含着这两股力量的共同作用。我们把研究这种结构性巨变及其二维效应的理论称之为“实践结构的社会学理论及其二维视野和双侧分析”(简称实践结构论)。从社会学研究“中国经验”的“全球”与“本土”话语之争的再度激活,到“广义转型论”与“狭义转型论”实质性分野的明朗化;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生命力的再发现,到现代性彰显以来新兴社会科学(如经济学和社会学)研究的共性和个性的侧重差异,再到当前我国政学两界共同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都需要一种更为开阔的社会学理论视野。通过这一视野,我们不仅能够更深入地把握现代性全球化和本土社会转型的一体两面性,而且可以重新认识在中国新型现代性实践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不懈追求和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门学科,文艺社会学 1930年代在中国创建, 1970年代末开始“重建”;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文艺社会学有不同的理论形态、学术范式、学科定位。“文艺社会学”和“社会文艺学”,类似于“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由于文艺社会学的根本特点在于“关系”研究,因此,无论定位于文艺学,偏重于“文艺 -社会”研究,还是定位于社会学,偏重于“社会-文艺”研究,都可统称为文艺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关系”与“非关系”性,构成“文艺社会学”与“社会文艺学”的根本区别。文艺社会学理论形态,有“传统”与“现代”之别。“中介论”与“传播论”,同属文艺社会学现代形态。在多元对话语境中,应该倡导建设“多维论”形态的文艺社会学。  相似文献   

15.
“大社会观”之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具有元理论层面的决定性意义。基于大社会观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一要在历史维度接续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中国化的历史传统,二要在实践维度确立面向中国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发展目标,三要在学科维度明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学科内涵,由此方能建构基于大社会观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范式。建构基于大社会观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范式,需要推进“学科发展史—基础理论—交叉应用”三个维度的研究,从而推动形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6.
网络社会学的基本议题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互联网的崛起,不仅广泛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而且也是社会科学面临的一次重大挑战与机遇.作为一种回应互联网技术革命所导致的社会结构转型与社会行为模式重构的新知识形态,网络社会学不仅仅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而是社会学的一个崭新的理论范式,其基本议题,包括网络空间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行为、网络空间的社会问题,以及网络生活世界与现实生活世界的交互影响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17.
2001年教育部“全国高校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暨社会学系系主任会议”于7月27日至31日在兰州大学召开。来自全国34所高校社会学系(专业)、社会工作系(专业)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62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本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由第一届高校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持编写的《社会学概论》、《国外社会学理论》、《中国社会思想史》(或《中国社会学史》)、《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经济统计学》、《发展社会学》、《社会工作概论》、《社区概论》、《社会心理学》等10门社会学专业主干课程…  相似文献   

18.
我国快速的农业转型现实迫切要求农业转型研究的跟进,而农业转型动力机制研究无疑在其中居于基础性地位。梳理既有研究有利于找准当前研究的位置和进一步拓展的路径。研究发现,“社会中心范式”和“国家中心范式”下的研究虽然为我们搭建了基本的理论框架,但却存在着“只有社会没有国家”或“只有国家没有社会”、“只有国家没有地方”的不足。结合我国的农业转型实践,可从丰富国家视角、构建综合解释框架和关联相关研究等路径进一步拓展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一、学科:农业社会学的拓疆之作在欧美地区,作为学科建制的农业社会学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为挽救农村社会学的“迷惘”与“危机”而诞生的。当时,农业社会学的倡导者喜欢称农业社会学为“新农村社会学”(NewRuralSociology)。可见,农业社会学在西方是农村社会学自身发展的一个阶段性产物。  相似文献   

20.
以晚清和"五四"为代表的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和文学系统的转型相呼应,民族危机的现实与强国富民的政治理想激发了知识分子对强势西方他者的学习兴趣,结合"启蒙"、"救亡"的目标,翻译当仁不让地成为再现民族文化身份,建构中国形象主体性的思想选择.其中主要以严复和鲁迅为例,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人本实践和社会分析来阐述严译文本的社会需求及其启蒙意义,严复选择西学的"精髓"来翻译,主要是"癒愚"、启蒙,消除国人头脑中落后的意识形态,努力改造中国愚昧、落后的国民形象,同样也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中的人本实践和社会分析来阐释鲁迅对改造"国民性"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