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历史”、“文化”、“名”三方面论证了广州可谓千年海上丝绸之路的世界商埠文化名城,拥有海丝文化、华侨文化、革命文化、改革文化、岭南文化等个性特色,是当代中国海洋文化中最为活跃的部分。当代海洋文化必将对中国文化母体本身的发展与创新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广州依靠商埠文化城市的优势,跻身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之列,应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文化外交是一种民心相通工程,不仅可以为一国外交战略的实施提供社会和民意基础,也是国家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太平洋岛国是中国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南线的重要区域,因此也成为中国文化外交的重要目标国。中国的太平洋岛国文化外交目标在于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打造岛国民意基础,塑造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进而提升中国在岛国地区的影响力。目前,中国文化外交通过文艺展演、文化教育交流、侨务外交、孔子学院等路径,增进了岛国对中国的了解,也增强了中国在岛国的软实力。不过,受异质文化因素及中国传统文化外交路径缺陷的影响,中国在太平洋岛国地区文化外交的成效还比较有限。今后,中国文化外交需要增强双向度交流平台、交流方式、智库和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
正为深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挖掘海洋历史文化,服务国家海洋战略,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海南大学法学院、海南省南海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于2018年5月11日至13日在海南文昌联合举办第四届"南海《更路簿》与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是以《更路簿》和海洋文化为主题的一次盛会,这两个主题契合当下南海理论和南海现实发展的大势,与建设海洋强国和建设21世纪海上  相似文献   

4.
《探求》2015,(3)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就是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日本作为中国的近邻,拥有强大的海上军事实力,而且其已把中国视为其首要战略对手,其以外向型、进攻性为突出特点的海权战略已对我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构成了严重威胁和重大挑战。我们必须对此保持清醒认识和高度警惕,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惟其如是,才能确保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重任的顺利完成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9月16日,由中国太平洋学会、中国海洋学会和象山县人民政府等共同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海洋论坛在浙江象山举行。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以和谐海洋为愿景,以合作共赢为目标,以开放创新为路径,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互联互通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本届海洋论坛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行动"为主题,紧扣国家战略大局,关注海洋经济发展,搭建高端交流平台,分享专家思想和智慧  相似文献   

6.
研究妈祖文化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对推进中日合作经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具有重要的意义。妈祖文化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使者,从明清时期起,通过册封使往来、海上走私贸易、中国移民、进香交流等路径传播至日本,并与日本佛教、神道教等本土宗教文化融合,成为日本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受各种因素影响其在日本影响力逐渐下降,今后可以通过挖掘妈祖文化在日本传播交流历史和现今遗存,提升其在日本的影响力;通过推进妈祖文化产业合作开发、重塑其的桥梁纽带作用等措施,推动妈祖文化为中日源远流长的友好往来继续担当民间文化交流的先行者,从而推动两国的"民心相通"进程,实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见证了友好合作,造就了跨越东西方文化的传奇。福建,自古以来就是联系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关键节点,而源自闽浙一带的福船,更是古“海丝路”的友好信使,它不仅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见证着海洋文明的发展,也承载着“海丝文化”的内涵。为感受先辈们穿越惊涛骇浪的历程,同时体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独特风光.一艘按照当年核心技艺复原建造的古福船,即将从曾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赞誉为“东方第一大港”的福建泉州港出发,去寻访“海丝路”沿线国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技艺。  相似文献   

8.
《探求》2015,(4)
"海上丝路"是广州面向世界的窗口。海洋文化体现的是一种开放、包容的思想,广州有着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蕴,是"因海而兴"的千年港市。历史悠久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对广州的城市发展和广府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广府文化烙上了深深的海洋性。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背景下,做好岭南文化的传播工作,对于广州城市形象而言,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9.
曾经对世界经济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丝绸之路",正在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海上互联互通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因素,东盟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优先方向。因此,通过海运机构、行动计划和海运便利化机制了解东盟海上互联互通的战略措施;从海上贸易、海港运营、海洋航运以及海运辅助性服务分析东盟海上互联互通的现状及挑战,剖析东盟港口互联互通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东盟与中国海上互联互通的合作体系和问题,提出构建中国—东盟海上互联互通的建议,对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并丰富其战略构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6,(11):47-49
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创新之路,是传播交流科技文明的重要渠道。福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和驱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要加强与沿线国家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多渠道多形式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创新网络;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拓展海洋科技合作,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12.
韩国海洋战略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战略规划,其战略举措的提出与实施旨在推进海洋发展战略与安全战略,实现世界一流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作为中国的海上邻国,韩国海洋战略实施会对中国产生诸多影响。客观认识这些影响对制定我国海洋战略及其政策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并有助于倡导海洋合作、建设和谐海洋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试析印度的海洋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孆 《太平洋学报》2010,18(6):74-80
近年来对印度洋的研究成为我国国际关系学界的热点之一,印度洋沿岸最大国家印度的海洋战略也由此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拟从目标、布局和谋略这些方面出发,对印度的海洋战略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日本海洋战略研究的动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修斌 《日本学刊》2005,(2):37-52
以国际形势的变化、日本作为岛国和“资源小国”的地理条件和“大国化”倾向为背景,日本统治阶层及学术界近年明显加强了对海洋战略的研究。这些研究对“海洋国家”的内涵做了重新定义,具有官民并举、历史研究与现实研究相结合、注重参与海洋事务方式的研究以及内容广泛等特点,并与日本的国家战略和对华政策有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人口、环境、资源是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问题。环境问题是这三个问题中非常现实和突出的问题,经济的无序发展影响和破坏了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地威胁到人类和其它各类生物的生存环境。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如果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恶化,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如果不能有效保护环境,不仅无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民群众也无法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由此,必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必须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海洋环境污染的治理,建设碧海生…  相似文献   

16.
传统渔民利用海域谋生的"习惯性"权利,长期以来既得到社会共同体的尊重、认同,又得到国家政策的许可。不过,我国立法并未采纳渔业权渔业的制度安排,也没有对生计渔业和商业渔业做出区别性规定,致使传统渔民用海权处于一种"准法定权利"的尴尬状态。本文从审视传统渔民用海权的诉求出发,界定传统渔民及其用海权的内涵,进而尝试从公法角度阐释其独立性、财产性、人权性和人身性特征,准确定位其法律性质,为保障传统渔民用海权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李兵 《南亚研究》2006,(2):16-20
印度把控制印度洋,扼守相关海上运输通道,作为追求大国地位的必要环节和步骤,转变了“大陆防御观”,重视海军的地位与作用。海军战略也相应地由近海防御向远洋作战转变。印度还凭借地理上的有利位置,介入马六甲海峡防务,将影响范围扩展至南海。印度的海上通道战略思想将对中国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对此,中国应未雨绸缪,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海洋战略的基本问题是:大陆性国家如何发展和利用海权实现国家战略的问题。从沙俄到苏联,再到当代俄罗斯,俄罗斯海洋战略的矛盾焦点始终集中于这一基本问题,具体体现为克服大陆地缘局限、调和东西方冲突、统一海权在军事和经济方面的需求,以及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四方面内容。从俄罗斯历史实践来看,其海洋战略基本问题的实现程度直接决定了俄罗斯海洋事业的命运,并进而影响到整个国家战略的发展。经过历史实践的扬弃和发展,当代俄罗斯已确立了解决以上问题的基本立场,海洋战略正在成为其打破现有发展困境,实现俄罗斯国家全面复兴的重要推手。  相似文献   

19.
1978年《汉堡规则》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确立了海运实际承运人制度。在借鉴该公约实际承运人制度基础上,1992年中国《海商法》也确立了海上货物运输实际承运人制度。但由于当时的局限性,该制度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着一些较为混乱的情况或者说还有诸多不完善之处,因而需要在立法上作进一步的修改以适应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发展的客观需求。  相似文献   

20.
中国海权内涵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西方和中国对“海权”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特点以及中国自身海洋状况,对中国“海权”的内涵做了进一步探讨。从而得出,由于建立在法权基础上的海洋权益存在着现实困境,仅认为中国海权等于海洋权益是不够的,分析中国“海权”应有中国视角。中国特色的“海权”应是一个综合概念,是海洋实力(海洋硬实力和海洋软实力)、海洋权益(海洋权利和外围海洋权益)和海洋权力(海洋硬权力和海洋软权力)三要素的有机统一。其中,海洋实力是前提,海洋权益是目的,海洋权力是手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海权三要素”的内在关系,并对海洋权力从新的视角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