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供给侧改革与中国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康 《求是学刊》2016,(6):41-52
我国现代化进程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任务,现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方针,是引领新常态、在改革深水区攻坚克难推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供给侧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有必要从学理分析、理论模型构建、政策建议和供给侧改革中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思维要点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供给侧改革是实现一系列顶层规划和治国理政方略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7,(8):52-54
如何有效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引领我国发展新常态的重大举措,也是天津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对天津市推进供给侧改革的背景和产业现状深入分析之后,从推动制度创新、化解过剩产能、推动科技创新、化解地产库存、防范金融风险等五个方面提出天津市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探求》2017,(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新常态下解决我国经济运行矛盾的必然选择。从经济新常态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现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针对性和整体性。习近平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西方供给学派有本质区别,他们在研究范式、经济背景、政策主张方面都有不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提出的解决当前问题的具体对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生产力理论、市场均衡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等方面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探求》2016,(6)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化解诱发中国系统性风险因素的关键抓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有效化解经济动能转换带来的增长风险,有效应对美元霸权引致的金融风险,是中国为全球经济治理提出的中国方案。要全面理解中央精神,夯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全面理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思路,明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重点,培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5.
滕泰 《新华文摘》2022,(3):51-52
如果说"十三五"期间影响中国最重要的经济政策战略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那么"十四五"期间最重要的经济战略应该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从供需两侧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6.
黄娟 《创新》2016,(1):86-91
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两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建设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国必须走生态文明道路,经济新常态是探索中国特色生态文明道路的大背景,需要我们正确把握由此带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文章在分析中国特色生态文明道路内涵与地位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经济新常态对生态文明道路产生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进而提出从建设绿色生态、发展绿色生产和培养绿色生活等三个方面应对新机遇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7.
张旭昆 《阅江学刊》2016,(4):5-13,143
回顾供给侧改革的理论发展和英、法、德、日等国的政策实践发现:长期来看,一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兼顾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不可偏废;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是依靠市场机制实现产业升级,不可偏离。目前,我国经济在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区域发展、市场失灵、社会公平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供给侧改革应当遵循三个基本原则:调动个人的工作和创业积极性;运用市场机制推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不忽视市场的失灵;发展教育,增加人力资本积累。供给侧改革的具体内容包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尊重市场的区域发展规划,尊重市场的产业和产品升级政策,尊重市场的农业发展政策,建立诚信和竞争的市场,完善劳动市场,改革国有企事业制度和促进社会公平。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和政府调控的正确作用需要公正的社会环境,中国未来的全方位转型应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同时发力,积极主动地推进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8.
王宇 《青岛画报》2016,(4):66-67
正今年全国"两会","供给侧"成为最受瞩目的热词之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原本是经济术语,指的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如今,这个原本属于经济术语的词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7,(4):39-43
2016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互联网+农业"作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种新业态,作为自绿色革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实现赶超发展的重大机遇,将全面改造传统农业的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经营模式、组织形态与产业生态。因此,以"互联网+"引领驱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必将是当前与未来较长时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0.
《创新》2020,(1):34-41
可持续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意。青海省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省份,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但同时也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的艰巨任务。影响青海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柱作用尚未充分体现、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较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比较突出、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难度较大、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等。要实现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协调,青海省必须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绿色新型产业体系,继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推进经济开放型发展,充分发挥人才、科技、市场、改革和创新的动力作用,把脱贫致富与生态文明建设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