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人类,诗意地居住在这地球上……”当20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大师海德格尔在援引荷尔德林的这句诗句时,不仅使自己从对存在的追问走向诗化哲学,而且个全人类深刻反省:人类到底应该怎样生活?当上海在拼命拽住时间老人的尾巴奔向现代化的时候,当上海人在想方设法使自己尽快富裕起来,尽情享受人生时,上海人啊,您是否想过:怎样的生活才是诗意的?怎样的居住才是诗意的?诗意的生活,诗意的居住——这是人类生活和居住的最高境界,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之间关系的高度的和谐与统一。几千年来,我们祖先追求的“天人…  相似文献   

2.
海派姻缘     
上海人向来好称自己具有海派文化的承裔,连婚姻也不例外。那么,上海传媒又是如何标称这种海派姻缘的呢?也许用文字表达难以准确,用数字概括就容易多了。如今的上海,每天有232对新人缔结姻缘,每天有30余位外未妹成为“上海媳妇”,每天有7位上海姑娘远嫁海外,同时又有54对夫妻分道扬镳……这来自上海高安路35号市婚姻管理处的报告,似乎能帮我们界定思路。透彻些说,这是“大杂烩”。用句学术方面的话说,这叫外打进、里打出。之所以会形成这样一个特点的,这又与上海这样一个城市自开埠后形成的社会中,C的地位相吻合。(-)由于众…  相似文献   

3.
赈灾加选美,既满足了上海人对美好、和平生活的愿望,又能激发起他们的同情心,解决难民的问题。可是60年前的上海,即使是观念再开放的上海市民,到底能不能买这种选秀的账呢?  相似文献   

4.
大连.以足球和美女闻名全国。这是一个绿地多、空气清新、抬头是蓝天的城市,一个靠海、有各种美食、市民文化丰富的城市,一个随处可见异域建筑、却又不失东北式的热忱的城市。羡慕大连人,有这么美丽的大海,在这里,去海边叫“上海”,听上去很容易让人误解。他们的生活比我们多了很多乐趣。这样的乐趣如何能不让人向往?  相似文献   

5.
如何搞好区街经济,促进城区经济发展?带着这一问题,我们调查了一批区属企业。得到的答案之一是:现代企业家是国民经济增长的栋梁,是当前区街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必须上下高度重视,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现代企业家,构建城区社会经济跨世纪发展的战略性基础。现代经济是建立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化大分工基础上的产业经济。企业家是现代产业发展、管理、经营的主体,对现代产业、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现代企业家,就没有现代产业。各级领导应认识造就一批优秀企业家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特别是今…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物价变动对家庭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成了全社会特别注目的问题,几乎家家户户都在议论,各级组织也都在关心。1985年5月份,上海市总工会作出决定,组织基层工会建立职工家庭生活调查户,定期分析物价变动对职工家庭生活的影响,这是一个很好的措施。最近,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作了一次个案调查。一、这是上海一个普通的职工家庭从家庭结构看,它是一个典型的城市核心家庭。全家有四口人:丈夫49足岁,是上  相似文献   

7.
好友从贵州考察回来,印象最深刻的,竟然是这一幕:他看见数十农人耕种,另外有数十农人蹲在田埂上看这数十人耕种,从日出,到日落,日复一日。学者受不了了——难道一批人工作,需要另一批人监督?他跑到田边去问那蹲着的人:“你们为什么看他们耕作?”  相似文献   

8.
洋酒不打烊     
邂逅VOLCANO,于青岛海边,典型的上海先生,洋派味道、机灵精神、言语悦耳,带着名唤"上海"的别致尾音,说话语速快而轻盈。现代小资的发源人群,也是最正宗的"小资"人群,尽管如今,他们已经习惯称自己作"中产"了,而那种对于生活细节的考究,对于个人情愫的重视……让人一看便知,这是个在上海十里洋场中如鱼得水的地道上海男人,自我,自恋,又自得其乐。  相似文献   

9.
《东西南北》2011,(24):34-35
从科学角度而言,人类对于时间魔术的最迷人猜想在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但是从文学角度而言,关于时间的想像却似乎永无终点。如今,当各种穿越影视作品再次借由现实土壤复活,新一代“时光机器”能带着中国人奔向哪里?  相似文献   

10.
我叫周翠珍,1965年7月1日出生于江苏扬州,我 的祖籍也是在那里。我的父母都是农民,没什么文化,家境一般;没什么积蓄,但也从来没饿过肚子。我在26岁的时候,通过他人介绍认识了现在的丈夫。丈夫是同村人,一个很平凡的男人,但他老实又勤劳,不久,我便与他结婚了。婚后,我和丈夫与公婆住在一起,家庭生活和睦幸福。一年后便有了儿子。现在上小学三年级。 我和丈夫是97年来上海的。在这之前,大概是93年的时候,我们到上海来过,那时是来玩的,住了没几天就回去了。那时对上海的印象很深,觉得上海很大、很繁荣,尤其是南…  相似文献   

11.
一位来自瑞典的K先生到中国后常纳闷:生活在这里的中国人和我在西方见到的中国人,真的都是中国人吗?因为来中国之前,他们全家与一些中国朋友建立了很好的关系。在他的头脑里,“中国人”是和“好学向上”、“勤奋刻苦”、“礼貌文明”这些字眼连在一起的。他对中国人极有好  相似文献   

12.
有人把职业社工比喻为“北斗星”——人们生活中的引路人。上海涌现的第一批内地社工的生存态度如何,他们的幸福与困惑是什么呢?2007年11月上旬,我们来到了内地社会工作发展的前沿——上海学习。召开了一个有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的领导、社工机构负责人、一线社工、社工专家学者参加的座谈会。得到他们的热情参与。会上他们发表了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上海是中国最大、最发达的工商业城市。然而,在外地人眼中,上海却具有一种与这一地位不相协调的城##6正文市人格。上海人的心理品性、处世为人,往往到外地人的非议。有一长串带贬义的词语可以形容上海人在外地人心目中的印象:精明、会盘算、浮浮雕、时髦、标新立异、集体观念淡薄、市侩、自私、冷漠、能说会道、小家子气……,如此案等。这些词语不论其具体含义如何,其总的倾向是表示对上海人的鄙夷。的确,上海人具有这些特征。但是,只要我们放下鄙夷之心,而认真地推敲一下,我们不难发现:上海人的这些性格,其实是现代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走进个体户的世界,对于我们来说,是那么陌生、复杂,然而就是这一新兴的力量给了我们社会以有力的冲击,迫使我们不得不引起一系列的思考。上海个体户肖像就全国城镇个体户而言,上海的个体户所占比例是最低者之一。尽管如此,到目前为止,有执照的个体户也已达10万。本文所要提醒的是:每一张营业执照都要牵动一批人。就拿上海经营最兴盛的服装百货业来说,每一位个体户必须集进货、加工、联  相似文献   

15.
这几年中国的“吃喝风”就象受了惊的野马,简直是在泛问,公欢吃喝规格也从几十元一桌,到几万、十几万元一桌;从吃山珍海味到开“黄金席”;从三日一小庄五日一大石到大枝三六九小餐天天有。我不明白这是中国的饮食文化在进步呢?还是我们吃者的贫救在膨胀;是中国太富足了呢?还是一些败家子在劳作乐.我只知道中国还有八千万人生活在贫困期以下,还有名干多万中小学生因贫苦而失学。而流入“美食家”肚田里的都是国家的乳汁,纳税人的血汗.吃者是不用指一分钱的。正因为吃者不用掏自个腰包,所以我们在“美食家”中间看到了这样一个怪…  相似文献   

16.
妻管严”(谐音叫气管炎)是对怕老婆的男人的谐戏,意指丈夫的行为受到妻子的严格管束。我们从电影、电视及身边的生活中领略了太多的“妻管严”男人的趣事。当我们提及他们时,有时是不含恶意的纯粹玩笑,而更经常的是带着一点点的轻视与嘲弄。那么,一个堂堂的大男人又是如何患上“委管严”的呢?这一现象又说明了什么社会问题呢?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性别角色有着严格的规定,女性代表着柔弱和被动,男性代表着强硬和主动,女性对男性只有绝对的服从,妻子怕老公被视为天经地义。随着文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夫妻关系屯发生了变化,女…  相似文献   

17.
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建构什么样的道德规范体系?这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充满争议的问题。笔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构道德规范体系,应该以正义为基础,以奉献为引导,它们构成了道德规范体系的两大层次。一正义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合...  相似文献   

18.
一年缴税知多少。生活在发达的经济社会,税每时每刻都如影随形,我们也清楚缴税是每小公民的义务,只是不清楚我们每年到底缴了多少税.我们在离开这个世界前又要缴多少税?  相似文献   

19.
1996年1月29日晚上,从《新民晚报》读完一则来自台湾的消息——“死神在校园游荡,一天之内三名中学生自杀”,随后又从电视新闻中获悉,上海一名中学生自杀身亡。深感震惊、痛心,在哀悼之余,不由陷入沉思。这似乎尽是巧合,但绝非巧合!那三名台湾中学生力何自寻短见?因为学校功课压力太重。上海的这位中学生为何自杀?因为听说期终考试已有两门功课不及格。而自杀,实际上也就是不堪承受功课的沉重压力。由此可见,功课压力过重是两岸这四名学生自司长的共同原因。因此,他们的死闩非历吕。但是,R作这样的S析还嫌肤浅,历额深一层友…  相似文献   

20.
1937年12月13日上午9时,日军攻入南京城。入城后,这帮法西斯便大势抢掠、强奸、放火、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开始了……。敢问:今天在某些只问金钱其他一概不论的国人心中,尚忆知此事否?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请”日本“吃”了两颗原子弹,一在广岛,一在长崎。日本人对这件事可是刻骨铭心、永志不忘的。每年此时,他们大多要摘活动、作纪念,有时还有原子弹受害者呼天抢地为镜头出现是颇具声色的。至于被侵略的我们,仅就南京大屠杀这件事,半个世纪以来,我们的反响又如何呢?对南京大屠杀,中国的历史学家早也有几本小册子奉献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