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美债务关系是在目前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中,中美两国基于相互间巨大的经济失衡、贸易—金融循环而形成的规模空前的国家间借贷关系。其形成原因既有国际体系因素,也有中美两国各自国情、政策方面的因素。在债务关系的相互依赖中,由于两国在贸易依存度、贸易收益、对外投资收益、行动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中国的敏感性和脆弱性相对较强。债务问题对中美传统安全关系、人民币汇率和美国贸易战略等领域具有间接影响。对中国而言,债务关系也具有一定的政治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中美轮胎特保案透析WTO框架下特别保障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别保障措施是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在特定的过渡期内对特定成员的进口产品采取具有特定性和歧视性的保障措施.美国对中国轮胎出口实施特保措施,缺乏事实根据,违反WTO规则,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升级.美国轮胎业业绩下滑和就业减少不是中国轮胎出口所导致,而是因为美国金融危机和自身产业转移造成的.美国对中国轮胎出口实施特保措施将对中美贸易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严重损害中关两国经济利益,并产生扩散效应,延缓全球经济复苏.为此,我国应采取的应对策略为:扩大国内市场份额,开拓新的市场;调整产品结构,鼓励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和产业重组;积极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美两国对美国人权外交的看法存在分歧,其根源既来源于两国之间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差异,也产生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争执。因此,两国对美国人权外交的性质,基本特点的看法也大相径庭。在冷战后时代,中美之间存在着的基本分歧和争执点之一,就是美国所谓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4.
周金凯 《日本学刊》2020,(1):138-158
中美贸易失衡是继日美贸易失衡后美国在经贸领域的又一关注焦点,美国将中美贸易失衡与“产业冲击”相挂钩。通过从汽车和半导体产业入手,对日美贸易失衡中的产业冲击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在中美贸易和日美贸易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产业发展阶段、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的影响、贸易对就业的冲击、产业竞争与互补程度以及出口管制程度等方面存在不同,日美贸易失衡对美国产业构成了实质性冲击,与中美贸易失衡在该问题上的影响存在本质差异。美国以贸易失衡和“产业冲击”责难中国,并借此发动贸易战,是美国意识形态方面的固有偏见和遏制中国发展的托词,中国需要在谋划中美磋商和反制的策略、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及提防美国发动金融战等方面进行政策应对。  相似文献   

5.
美国近来以"公平贸易"政策为由,频繁对他国所谓"不公平贸易行为"实施单边贸易保护措施,与多个经济体产生贸易摩擦。中美贸易关系最为紧张,双边就知识产权保护等关键议题分歧巨大,未达成任何制度性协定,同时两国在高端制造业和贸易新领域竞争日益激烈。301、201、232、337等条款作为美国贸易政策工具由来已久,是美国维护自身贸易霸主地位的有力武器。因此中国缩减贸易顺差并不能解决中美贸易摩擦,而应坚持多边贸易机制,维护自身系统性利益;扩大开放,建立合作制度;提升贸易政策合规性,为"中国制造2025"铺路。  相似文献   

6.
美国金融危机以后,国外学者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研究有了一些新的进展,其中将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体系是金融危机后国外学者研究的一个亮点,但目前在一些涉及国家主权利益及终结美元"霸权"等核心问题的改革上还难以形成基本的共识。本文综述了国外学者近期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重点与辅助措施等几方面,并对这些研究进行了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7.
美欧之间的经贸纷争与合作是美欧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特征一直贯穿于战后美欧关系的发展中。"二战"结束后,美国通过一系列的援助政策帮助欧洲恢复社会秩序、推动经济复苏,同时也成功地通过援助附带的经济要求打开了欧洲市场,并且在国际货币和金融领域成为制度的设计者和主导者。随着欧洲实力的恢复,特别是欧洲开始实施一体化战略以来,美欧在经济和贸易领域的摩擦日渐增多。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经济发展趋势为美欧双方在经济合作方面提供了新的契机,合作仍然成为美欧关系在经贸领域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8.
智利、秘鲁、墨西哥是TPP机制的三个拉美成员国。从区域内贸易角度来看,一方面,拉美三国参与TPP的内在动因在于受与亚太区域内国家日趋紧密的经贸利益所驱动,三国积极寻求进一步拓展亚太新兴市场、发展对外关系多元化的主观意愿;另一方面,作为三国参与TPP谈判行为的外部约束,中美两国对拉美三国经贸政策具有重大影响力,但近年来,基于二者在亚太区域内贸易中呈现相异的趋势特征,中美因素对三国参与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决策形成了不同的影响路径。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外贸出口的传导机制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金融危机的发展态势来看,金融危机的影响日益从虚体经济迅速扩散到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扩散到发展中国家。对于中国来说,外需减弱导致出口急剧下降,工业经济受到了十分严重的影响。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出口的传导机制主要有6个方面:需求传导机制、汇率传导机制、贸易政策传导机制、价格传导机制、贸易融资传导机制和贸易链传导机制。为了应对外需减弱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我国政府应该继续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大力开拓新的国际市场;重视人民币汇率问题,呼吁建立新型国际储备货币;高度重视贸易摩擦问题,构建良好的国际经济环境;加大对企业的融资力度,帮助出口企业转型;大力发展内需,加快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0.
十九世纪的中美生丝贸易与美国丝绸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国达 《浙江学刊》2001,54(2):174-178
生丝是我国近代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美国是我国近代生丝出口的重要市场,中美生丝贸易与美国丝绸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在简要回顾十九世纪美国蚕丝绸业发展的基础上,以中美两国的历年生丝贸易量等统计数据为依据,就十九世纪中美生丝贸易与美国丝绸业发展的关系,对美生丝出口在中国生丝贸易上的地位,以及中国生丝在美国生丝市场上地位变化的时期及其背景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1.
建国60年来,我国婚姻法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初步确立及停滞期.这一时期,我国婚姻法学研究才刚刚起步,因此成果多以介绍和宣传普及为主,研究性成果较少.第二阶段为发展繁荣期.这一时期,婚姻法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为:研究队伍的日益壮大和众多学术团体的建立,大量教材、专著的问世,学术刊物的发行、理论阵地的扩展以及学科体系的建立完善和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60年来,婚姻法学研究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婚姻基础、夫妻财产制、事实婚姻、法定离婚条件等.  相似文献   

12.
美国货币政策的演变轨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货币政策演变可分为三个时期 :战后至 80年代初是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时期 ,主要采取“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 ;80年代是新自由主义货币政策时期 ,主要采取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 ;90年代是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货币政策的“折中”时期 ,主要是采用灵活微调的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3.
袁雪 《学术交流》2005,(6):37-40
在<合同法>中,影响合同效力的因素主要有错误、欺诈、胁迫、显失公平等,这些都是各国都普遍认可的影响因素.但是在英美法系还有不正当影响也能对合同效力产生影响,而我国以及大陆法系各国均无关于此制度的法律规定.不正当影响是指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受到另一方当事人的不适当的影响,未能按照其真实的意愿订立合同.而在合同法律实践中,经常出现合同一方当事人利用不正当影响使对方违背自己真实意思表示而与之签订合同的情况,损害另一方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危害交易安全.所以,有必要对不正当影响制度的涵义、起源、表现形式、与胁迫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介绍,进而探讨在我国建立不正当影响制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执政党的党风建设 ,也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民族事业的成败。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艰苦奋斗、民主集中制五大作风。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 ,应把这五大作风发扬光大 ,真正做到“三个代表”才能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相似文献   

15.
16.
李颖 《学术交流》2013,(2):128-132
通过透视分析"美国社区调查"数据,美国文化产业移民呈现下述四大特点:(1)文化产业移民少于其他行业移民;(2)文化产业领域各行业移民分布不均衡;(3)文化产业移民主要来自拉丁美洲和亚洲;(4)各洲文化产业移民从业分布不同。初步研究表明:移民的种族与所从事的行业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18.
民国时期医生甄训与评核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晚清政府对医生采取放任政策,致使医生品流芜杂,庸医盛行,给民众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危害.民国初期到南京政府成立时期,政府颁布了一系列与医生行医资格有关的法规、条例,但由于政局动荡、医疗人才匮乏,医学教育及社团组织还在初创阶段,医生甄训与评核制度难以顺利实施.医界和政府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纷争.民国中后期,政府加强了对医生甄训与评核制度的管理,医学界也对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反省.尤其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加大了对该项工作管理的力度,虽然有些法规没能做到真正贯彻实施,1940年代成立的医生检核委员会表明这一工作逐步制度化,医生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9.
20.
核战略是为实现政治目标而对核威慑的运用,是在国家政策与战略理论基础上,受政治、军事、财政、心理等诸多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国家战略。核战略是核国家逐渐成熟的标志,也是其不可忽视的国家军事指南。核战略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冷战时期,美国核战略经历了大规模报复、灵活反应、现实威慑和星球大战四个发展阶段。每一阶段的核战略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与背景中,适应了美国国家政策与政治战略的需要,为争夺世界霸权的既定目标与方针,通过理论认证,内部辩论从而成为美国国家战略、走向国际舞台的。核战略在实施过程中所暴露的弊病和弱点被修正,直至其自身已无法调整,为新的核战略所替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