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6 毫秒
1.
“七月诗派”因《七月》而得名。《七月》是由我国著名文艺理论家、诗人胡风主编,在汉口创办的。它创办于“七·七”芦沟桥事变后不久,取名“七月”,正是提醒国人不可忘记这一事变的意思,刊物的定名就具有民族意识和爱国色彩。《七月》是文艺性的综合刊物,后易名《希望》,于1941年辑《七月诗丛》选集。凡是给这一刊物撰稿的人,在思想内容和艺术上有类似的追求,被统称为“七月派”。而“七月诗派”其实是这一派中人数最多,最活跃,成绩最为显著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以最夺目的光彩,为新诗矗立了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2.
朱自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的结尾总结说:“若要增立名目,这十年来的诗坛就不妨分为三派:自由诗派、格律诗派、象征诗派。”格律诗派即指新月诗派,他们在新诗格律化方面的追求,恰如陈梦家在他编选的《新月诗选》序言中所说:“主张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差不多是我们一致的方  相似文献   

3.
论《七月》及“七月派”的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七月》到《希望》七月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有深远影响而又历经坎坷的文学流派。它因一份名叫《七月》的刊物而得名。《七月》是伴随着民族解放斗争的隆隆炮声诞生的。当时文艺界部分人鼓吹“投笔从戎”运动,甚至有人说:“无用的笔啊,把它扔掉好啦”,可是胡风却说:“我们没有。不但没有,为了得到用笔的机会,还不得不设法越过了种种的困难条件”,他克服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创办《六月》,七月派也因此发动。七月派的活动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以《七月》为中心,自1937年至1941年;后期以《希望》为中心,自1945年至…  相似文献   

4.
新月派在中国新文化运动中曾经产生了重要影响,其活动是多方面的.然而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新月派被简单地否定或者几同于新月诗派,至今,新月派的戏剧活动还没有引起现代文学研究者的注意.其实,新月派始终是诗、剧并重的,新月派在倡导格律诗的时候,也颇为热闹地鼓吹“国剧运动”,徐志摩在《晨报副镌》上开办了十一期《诗刊》后,紧接着又主持了十五期《剧刊》,新月书店既出版《志摩的诗》和《新月诗选》,也发行《国剧运  相似文献   

5.
龙泉明、汪云霞在《武汉大学学报》2 0 0 0年第 4期撰文《中国现代诗歌的智性建构———论卞之琳的诗歌艺术》 ,对卞之琳的诗歌艺术及其独特地位作出了评价。作者认为 ,卞之琳出自 2 0世纪 30年代“现代派”营垒 ,上承新月派、象征派 ,下启九叶诗派 ,他的诗歌能融西方现代派技巧与中国古典诗歌神韵于一炉 ,尤其重视诗思的提炼和凝聚 ,追求诗歌的智性之美。通观卞之琳的诗作 ,他正是通过戏剧性途径、意象凝聚、意境营构等艺术法则 ,建构起了中国现代新智慧诗。其新智慧诗所达到的高度 ,既表明中国现代派诗歌发展已与世界诗歌潮流取得了同步之…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学史上的流派,常以地域命名,虞山诗派即是如此。虞山位于常熟城北,因周太王次子虞仲葬于此山而得名,以虞山名派,似乎更有地域文化特色。虞山诗派是清初江苏诗坛上的三大流派之一,形成于明末,壮大于清初,历明天启、崇祯,清顺治、康熙四朝,前后时间近一百年。代表作家为钱谦益、冯班,有一定影响的作家更多,阵营之强、影响之广,为当时诗歌流派之冠。可是,在一个很长时间内,它没能引起研究者的重视。最近,赵永纪的《论清初诗坛的虞山派》一文,做了  相似文献   

7.
七月诗派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应运而生.它继承并发展了新诗现实主义的传统,一反过去静观欣赏的习惯,停止了牧歌与哀曲,而高唱起抗日的战歌,表明了诗歌发展方向的共同趋势.七月诗派在形成、发展过程中,胡风做了许多组织、引导工作.他积极倡导革命现实主义的诗歌理论,始终不渝地坚持办刊物、出版诗集,善于发现、培养文学新人.艾青的诗作对七月诗派的发展也有一定影响,是在《七月》上发表诗歌最多的诗人.艾青的诗融象征主义于现实主义之中,追求意象美、散文美,反映时代精神、民族意识,具有凝重阔大的诗风.七月诗派的历史,可划为三个时期,一是《七月》时期,七月诗派业已形成,且呈兴旺发达之势;二是《七月》停刊,进入《七月诗丛》第一辑时期,七月诗派在苦斗中巩固,在困难中韧战;三是《希望》创刊,七月诗派步入变异或,诗作以暴露国统区黑暗与人民的苦难为主,诗风也变得沉郁、冷峭。四十年代末期,胡风及其理论受到了某种误解与曲解,七月诗派的创作逐渐冷落,七月诗人所办的刊物也相继停办.七月诗派具有人数多、活动时间长、覆盖的地域宽广、强调诗作与诗论并重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七月诗派”是经胡风主编的《七月》、《希望》以及《七月诗丛》等为中心而形成的一支诗歌流派。它继承和发扬了“五四”以来新诗的现实主义传统、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历史阶段,为新诗的发展谱写下战斗的篇章。(一) “七月诗派”以倡导现实主义为中心内容。胡风认为:“现实主义者的第一义任务是参加战斗,用他的文艺活动,也用他的行动全部”,为此必须“更直接地和生活结合;更迅速地替战斗服务”。他强调诗人人格与风格一致性,只有先做“向前突击的精神战士”,才能做民族解放的歌手。当年“七月派”诗人的实践大体和胡风的倡导相适  相似文献   

9.
四十年代,我国诗坛上出现了一个被称为“新现代派”的诗歌流派——九叶诗派。这派诗人,“艺术上,结合我国古典诗歌和新诗的优良传统,并吸收西方现代派诗歌的某些手法,探索过自己的道路,在我国新诗的发展史上构成了有独特色彩的一章。”辛笛是其中的年长者,也是其中卓有成就,较有特色的一位。借鉴外国诗歌的表现手法,吸收外国诗歌的养分,这是中国新诗得以产生、发展的重要条件。辛笛早在中学时期,就曾翻译过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特莱尔的诗集《恶之华》片断;大学时代,“曾广泛吟味了西方诗  相似文献   

10.
抒情诗是以抒发感情来表现主题的诗歌体裁。“诗言志”,可以说是抒情诗的宗旨。它具有极大的敏锐性,各个时期人们的心理,愿望,社会形势的波动和发展,总是首先迅速地在抒情诗的琴弦上反映出来。中国无产阶级的抒情诗是在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中,在同资产阶级“新月派”、“现代派”、“七月诗派”以及右派诗人的斗争中,同修正主义诗歌理论的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在诗歌创作,其中包括抒情诗的创作上,我们不断地总结经验,我国古代灿烂的诗歌遗产,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有益的借鉴。特别是建国以来,毛主席关于诗歌问题的一系列的指示、  相似文献   

11.
新月诗派对新诗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低估的历史贡献.其一,在特定的历史境遇、历史契机中形成的新月诗派对新诗诗坛产生了积极的意义.其二,就诗歌理论建设的角度而言,它繁荣了新诗理论,对新诗的理论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三,从新月诗人们创作实践的角度来说,它有力推动了新诗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月诗派二十年代中期曾崛起于中国现代诗坛,其后在新月主将徐志摩、闻一多等的典范影响和热情扶持下,在1931年前后,以新人为主的新月诗再度在中国现代诗坛中营造了辉煌。  相似文献   

13.
《再别康桥》是现代著名诗人、新月诗派的主将徐志摩先生的代表诗作。该诗既融入了自由体诗歌的现代元素又继承了传统诗歌的意蕴丰富、音律优美的精髓,呈现出底蕴深厚、优美清新的风格。新月诗派的又一主将闻一多先生,提出了新格律诗主张,即诗歌创作的“三美”原则——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相似文献   

14.
卓光平 《东方论坛》2011,(2):99-104
在抗战文化运动中,"七月诗派"的活动一直与广西桂林的抗战诗坛息息相关。一方面以艾青、胡风、彭燕郊、郑思、邹荻帆、钟瑄等"七月诗派"诗人在桂林的诗歌创作和文学活动,团结了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一大批"七月诗派"年轻诗人,并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的抗战诗歌运动;另一方面,他们在广西桂林的生活经历、诗歌创作以及文学活动强化了"七月诗派"作为一个统一的抗战诗歌流派的存在,也促使他们的诗歌创作和整体风格进一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5.
韩孟诗派因诗歌交游而形成,韩愈从诗派形成、发展、定型及诗派走向均起着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集中体现在他有意为派之中,具体表现为萌芽期、强化期、定型期和稳固传承期四个阶段.探讨韩愈诗派盟主意识的变迁,揭示他有意为派的过程,从而探讨他在中国诗派发展史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五四以来,新诗蓬勃发展,但新诗过于散文化,脱离了诗歌的本体。新月派和现代诗派在借鉴了中西方诗歌特点的基础上,对新诗进行了反拨,尤其在音乐性的探索上成绩斐然,对新诗音乐性探索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新月派提出诗歌的"音乐美",现代诗派主要是强调音乐性"纯诗",他们对新诗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徐志摩是著名的诗人,是中国资产阶级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从一九二二年留英回国,到一九三一年因飞机失事去世,在中国文坛大约活动了十年。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在诗歌方面,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四个诗集。徐志摩复杂矛盾的观点与非凡的才华,从二十年代起就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或严厉谴责,或热烈赞扬。半个世纪来对他的评价一直未取得一致意见。现在我们有必要对这位曾在中国新诗运动史上发生过影响的作家,作出较为切合实际的评价。 徐志摩是新月派诗人。过去评论界大都认为新月派是买办资产阶级的文学流派,新月派的诗歌,内容上是反现实的,形式上是唯美主义的。近年来,对于新月派的性质有  相似文献   

18.
美国现代派诗歌的发起人埃兹拉·庞德的意象派诗歌理论对中国新诗的发生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庞德为中国新诗运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诗歌创作又对20世纪30年代“现代”诗派与左翼诗人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而且一直延续到40年代的中国新诗派。  相似文献   

19.
西方现代主义的源头及重要流派象征主义,五四前后登陆中国就对中国新诗的建设、发展生了深远的影 响。从李金发的象征诗歌开始,象征主义逐渐为中国新诗坛所接纳,并被探索中的中国诗人“为我所用”成就了中 国史上的“现代派”“九叶诗派”。从20年代到30年代40年代,在中国新诗中涌动着一条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并 行发展的象征主义诗潮。  相似文献   

20.
徐志摩是新月诗派的一员主将,新格律诗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对他的评价历来有尖锐分歧,但大都给予否定。特别在后期新月社由一般的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团体,逐渐显露其政治倾向,胡适、梁实秋主编《新月》,其反动政治倾向越来越明显之后,把他和新月社相提并论,和资产阶级反动文人胡适、梁实秋一视同仁。这是不公平的。长期以来,徐志摩和他的诗歌成了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和研究的禁区,徐志摩的名字也象流星般地在现代诗坛上销声匿迹,正如他的生命过早地消失在大雾迷茫的山巅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