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群众通过不同的民主方式选举出来的。人民群众把各级领导干部称作“官”。人民群众让他为官,是为了让他们执政,为人民群众办事。为了“官”的领导干部如何执政为民呢?最起码要做三个方面的表率。  相似文献   

2.
一、正确对待权力 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它来干事创业、服务人民,就能创造业绩、造福于民:用它来谋取私利,势必祸国殃民、害人害己.如何对待权力,实质上是权力观问题.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来自人民,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共产党人的正确权力观.党和人民把我们放到领导岗位上,赋予我们一定的权力,是一种信任、一种重托.越是职位高、权力大,越要牢记权力的本质,真正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绝不能一朝权在手,便把私来谋,忘乎所以,迷失自我.一是要认清权力的公共性,做到秉公用权.  相似文献   

3.
作家袁野作过一幅对联“作文烟茶酒,读书手眼心”。手,即手法正确,手艺娴熟;心,即用心专一,思想公允;眼,即细心观察,目标高远。为文读书讲究手眼心三者合一,方能作出好文章来。为“官”如为文,亦须手眼心合一,方可做个好“官”。 为“官”须正手。一日“正”,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始终做到“不为外物身所累”,在物质利益上不伸手,在荣誉面前不伸手,在名利上不伸手,在权力面前不伸手。二曰“勤”。为“官”手要勤,甘做老黄华,勤奋为人民,“一生只为百姓累”,造福万民,不辞辛劳。三曰“能”。为“官”要有真本事,硬功夫,想得到,做得到,有能力为百姓做出实  相似文献   

4.
一般来说,把“官肥民瘦”还是“民肥官瘦”当作衡量一个官员廉洁与否的基本标准,大致不会有什么错。想想看,为什么“脑满肠肥”的官员给面有菜色的群众做廉政报告,效果总是不佳,症结就在这里。当然,此处的肥瘦,不要只理解为形体的肥瘦,更指的是财产的多寡。加拿大...  相似文献   

5.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句话本无大错,然而,一些行为不端的人力资源经理“靠人力吃人力”,把手中的权力当成资源来经营。  相似文献   

6.
为官与用权     
官与权是一对孪生姐妹。手中握有一定的权力,是为官者的标志。而为官者,又是以获得权力为出发点,以使用权力为落脚点的。所以,要做个好官,又是以获得权力为出发点,以使用权力为落脚点的。所以,要做个好官,首先要用好权,因为权力运用得如何又是为官好坏的分水岭。而用好权的要义又在于认识权力,研究权力的功能,掌握用权方式。在研究中我们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权力的功能和为官者的用权方式正在发生变化,权力本身的刚性在减弱,柔性在增强。适应这种变化,重新认识为官与用权的关系,善待权力,做个好官,应该成为每个为官者的共识。  相似文献   

7.
略晓中国历史者肯定知道,中国历史上不仅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而且还有“不智治国”的愚官政策,“愚民”也好,“愚官”也罢,其始作俑者皆为老子。关于“愚民”,老子曰:“常使民无知无欲”,以达到“使民不争”,“使民不为盗”,“使民心不乱”。对于“愚官”,他主张:“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最好是“绝圣弃智,民利百倍”。其实,无论是“愚民”还是“愚官”。说来说去离不开一个“骗”字。至于如何才能手腕高明,达到“愚而不露”,全靠个人的悟性与本事了。  相似文献   

8.
把人民群众当作父母,对于一些喜欢以“父母官”自居的干部来说可能有些不习惯。其实,把人民群众当作“父母”,是我们党与群众关系的传统定位,是处理好干群关系的重要准则。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之所以得到群众拥护和支持,就是因为群众从内心深切地感受到党是真心实意为劳苦大众服务的,因而把红军当作自己的“子弟兵”。自觉地做人民群众的儿子,是党的干部最崇高、最光荣的职责。邓小平同志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焦裕禄、孔繁森等党的优秀干部,都说“人民是重生父母”,他们以对人民群众的赤子…  相似文献   

9.
贯彻“党管人才”的要求,对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要的组织保证作用,对于企业同样也意义重大。在企业中实施“党管人才”原则,必须结合企业实际,积极探索,建立有效途径和长效管理的机制。一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必须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新特点,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在推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中的政治核心作用。企业党组织要站在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明确自己在人才管理中的定位,充分发挥自己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要坚持把党的干部工作和人才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坚持“党管干部”和…  相似文献   

10.
近来,1:26的“官民比”成为一个舆论热点,特别是在网上,吸引了不少人参与讨论。从讨论情况看,对“官民比”的分析越来越深入,越来越趋于理性,笔者从中受到很多启不。启示之一:“官”的概念要科学界定。财政供养人员不一定都是“官”。1:26是从财政供养人员4500多万人与全国人口之比算出来的。实际上,财政供养人员又分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据统计,党政机关干部人数为653.67万人,事业单位为2903万人(两项之和仍比4500多万少1000万)。事业单位人员主要从事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政府公共服务事业,从大家对“官”的普遍认识来讲,进行“官”民比应以党政机关干部数和人口数来算,这样算来中国的“官民比”应是1:  相似文献   

11.
“做官不许发财”是先烈吉鸿昌于1920年最先提出来的,他把这6个字亲笔书写、烧制在细瓷茶碗上分赠给部属,郑重告诫部属要牢记,做官必须勤政为民,必须清正廉洁,不能只为自己和少数人谋取利益。这充分表达了吉鸿昌的做官原则和权力观念。 在今天,“做官不许发财”已不再是一种原则,而是共产党人权力观的一种现实要求。这是由共产党人的权力观所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总书记说:“人民群众是中共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这不仅是领导人亲民爱民情怀的体现.更是对党的根本宗旨和行动指南的重申和强调。江苏省海安县创造性地开展“党代表约见党员目”活动.真正把老百姓的事儿放在心上.全心全意为人民做好事、办实事.受到了老百姓的热烈响应和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13.
大凡为官者,手中握有一定的权力,而想利用你手中权力的人,往往是从你的嗜好上打开缺口的。春秋时期,鲁国大臣公仪休嗜鱼如命,他当了宰相后,很多人前来“送鱼”,作为  相似文献   

14.
“官”热方能众“靠”江苏孙超“锅不热,饼不靠”。这是群众用日常生活用语来形容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它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教谕人们密切联系群众的方法。个中深刻的内涵,值得引起各级领导的深思。“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党正是依靠广大人民群...  相似文献   

15.
朱千波 《人才开发》2001,(12):21-21
江泽民指出:“党的作风问题,也是党的形象问题,作风不正,形象好不了,必然脱离群众,脱离实际。”领导干部改进作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用一颗真诚之心面对人民群众,即应该时时想着群众,事事贴近群众,处处维护群众利益,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血肉相连。善听真话是领导干部改进作风的要求之一。善听真话,贵在用真心、动真情、下真功。 一要愿听。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原因就是坐在那里侃的人讲的都是真话,是不太愿讲、不太敢讲、没什么机会讲的大实话,既为老百姓所熟悉,很平常,又为观众所好奇,觉新鲜。观众从荧屏上看到的尽皆真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社会上陆续出现了一些触目惊心的骗官案件。其实,骗子的骗术并不高明,一路行骗竟然畅行无阻,钻进了党员队伍,钻进了干部队伍,这除了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不讲政治、放弃原则、搞权钱交易外,组织人事部门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不力,把关不严,使假人事档案材料蒙混过关,为...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提出新世纪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就是要形成全 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要实现 创建学习型社会的目标,最重要的是要 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政党。通过把 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政党来引导整个社会 向学习型迈进,实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 “21世纪的中国应处处成为人人皆学之 邦”的伟大构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笔者认 为,建设学习型政党,最基本的应该做到 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用人絮语     
只想让下属适应自己的领导,难免推动助手;善于使自己顺应民意的领导,才会赢得群众。器重某个人,切勿看轻其他人;看准更多的人,才可能用好众多的人。人才是最为宝贵的财富。要想“发财”,得先“发才”。重“财”轻“才”的思想要不得,只认“财”不认“才”的偏向当杜绝。用人絮语@萧德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各级对干部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并把学历高低作为干部升迁任免的一个重要标准,而有些知识底子过薄,文化程度偏低的干部,未能达到岗位职责的要求,就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学历;利用手中的权力,用公款“捞文凭”,读了大专读本科,读了本科又读研攻博,虽然手中的文凭越来越高,实际水平和能力却不见有多大的长进。这种干部公款“混”文凭现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正常的组织关系被庸俗成感情关系、裙带关系和金钱关系,正常的组织程序也被少数领导干部的独断专行所代替,以致导致象江总书记所说的“任免干部不按规定程序办事,搞临时动议的;不讲原则,封官许愿的;党委讨论人事问题跑风漏气的;利用管理干部的权力为个人谋取私利,授意送礼甚至公开勒索的”等腐败现象的滋生。选人用人方面存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在党内外的影响极坏,危害极大。笔者在工作实践中认识到,要克服和防止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关键在于建立一套完善的选人用人制约机制。 一、建立领导干部推荐干部责任制,加强对领导干部选人用人权力的制约,做到防范在先,公正荐人。 中共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中明确规定:“领导干部个人向党组织推荐领导干部人选;必须负责地写出署名的推荐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