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尉凤英,女,67岁,辽宁新阳机器制造厂退休职工。1953年至1965年实现了技术革新170项,仅用434天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又用4个月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1956年当选全国劳动模范。1966年尉凤英被命名为“毛主席的好工人”;曾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的九大、十大、十一大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68年当选辽宁省委常委、省革委会副主任和省妇联主任 1975年调到北京任全国妇联第四届筹备组副组长 1977年调回辽宁原单位任副厂长  相似文献   

2.
赵旸  张馨予 《城市》2013,(1):54-57
一、引言《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是我国城市规划行业的第一部国家标准,自1990年颁布实施以来,对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事业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标准制定的城市用地分类办法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实际需要。2008年1月颁  相似文献   

3.
《职业》2000,(12)
从明年起,我国将进入第十个五年计划时期。这是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开始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以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正如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建议》所指出的,今后 5到 10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在这样一个重要时期,作为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重要手段的职业培训工作,将面临更加繁重的任务。因为无论是发展(这是“十五”的主题)、结构调整(这…  相似文献   

4.
《城市》1990,(1)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将于今年四月一日正式实施。这是我国建设领域内第一部大法。《城市规划法》的颁布和实施不仅使我国城市规划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更重要的是标志着我国的建设事业走上了法制管理的轨道,为城市的科学、合理、协调发展提供了可靠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发展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中国50年来的城市化历程自1949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来,50余年间,中国的城市化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程。它大致可以分成4个阶段:第一阶段:1953年~1958年即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这一阶段是以重点工业建设带动城市化的阶段,其特点是国家在经历了百余年战乱动荡后,开始进行大规模工业建设,相当数量的农民被吸引到工厂当工人,全国城镇人口随着工业建设的进行而有计划地增长,这是一段城市化稳步发展的时期,全国城市化水平从1949年的10.6%提高到1958年的16.3%。第二阶段:1960年~1970…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城市规划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部《城市规划法》是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第一部法律,它科学地总结了我国建国40年来城市规划与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吸取了国外城市规划的先进经验,是一部符合国情、比较完备的法律。它为我国城市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  相似文献   

7.
龚超  刘林娇 《职业》2016,(34):125-126
一、精准扶贫背景分析 据资料记载,我国目前还有贫困人口7000万人,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考察时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就是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前,我们正站在第13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扶贫攻坚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8.
张祎娴  王仲谷 《城市》2008,(8):44-47
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化发展和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拓展.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观点已逐渐成为研究界的共识。然而,目前城市规划范畴对公共政策的研究多偏重于对公共政策基本理论的探讨及与城市规划理论的结合.缺乏对具体政策问题的研究。始于2004年7月的上海郊区宅基地置换试点工作,以居住点集聚、房屋置换和土地流转为手段.达到了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9.
《老人天地》2010,(12):4-5
国家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实施5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一五”期间也是我国老年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的5年,到2009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67亿,老年人不仅影响着社会发展变化,更推动了改革开放走向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安家》2011,(11)
由欧洲建筑艺术设计和城市规划研究中心与芝加哥建筑设计博物馆共同组织的绿色优秀设计奖(Green Good Design).日前颁布了2011年的多个获奖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