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4 毫秒
1.
贵州的苗族蜡染作为我国极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间工艺,亦是贵州的艺术之花,其样式独特、技艺精湛流畅,本文通过对贵州苗族蜡染艺术的艺术价值进行挖掘,结合贵州当地旅游文化,将其与景点元素相融合,研究其在当地现代旅游宣传中的应用价值,促进贵州苗族蜡染艺术的传承和区域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贵州的苗族蜡染作为我国极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间工艺,亦是贵州的艺术之花,其样式独特、技艺精湛流畅,本文通过对贵州苗族蜡染艺术的艺术价值进行挖掘,结合贵州当地旅游文化,将其与景点元素相融合,研究其在当地现代旅游宣传中的应用价值,促进贵州苗族蜡染艺术的传承和区域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交错杂居和少数民族成片聚居的省份,红军长征经过贵州不仅是一支军队的突围行动,它引发了贵州社会多方面的变迁,民族关系亦不例外.红军长征前贵州的民族关系形势是,一是少数民族众多,二是由于历史及现实的原因,民族关系紧张.红军经过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党和广大红军战士经过亲身经历,对中国的诸多民族问题,特别是少数民族的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等方面有了切身的认识.结合贵州少数民族众多的特殊情况,党和红军积极主动调整政策,积极制定并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对民族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政策与策略趋于实际与具体.基于红军长征在贵州等民族地区的一系列政策基础和历史经验,党的民族政策很快成熟与完善起来.  相似文献   

4.
明朝时期在贵州地区普遍形成的定期集市,对当地民众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无疑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这些进行物品交换、互通有无的便利场域,既满足了个体的消费需求,又成为生产技术交流的场所。贵州地区的集市有其独特的民族性、地域性和社会性,因而也就成为了解贵州地区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媒介,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对贵州集市发展历史及其文化内涵的梳理,实际上是打开了研究贵州地区民族关系和民族交往的一扇窗口。  相似文献   

5.
总编:吴代省长好。到贵州采访认识您很高兴。 吴代省长:欢迎您到贵州采访,并为宣传贵州做些工作。 总编:省长到中央国家机关工作之前,曾经在吉林省委担负领导职务,对民族工作是了解的。现在您出任贵州省代省长,相对而言,贵州的民族情况比吉林更复杂一些。请问,您怎样看待贵州省的民族工作?  相似文献   

6.
贵州布依族消费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价值,非常符合当下"五大"发展理念。通过对贵州布依族三大土语区的调查,从消费文化的物质层、观念层、制度层发现贵州布依族消费文化特点,挖掘其内在的积极价值,为民族地区消费升级和小康社会建成提供启迪。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博物馆是向外推介贵州民族文化的重要平台,馆内珍藏着许多具有贵州民族特色的文化展品,是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缩影。本文采取实地调查法,对馆内展品的外宣文本翻译进行取样研究,筛选具有代表性的翻译案例,从文化外译视角对翻译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总结贵州省博物馆文化外宣文本的翻译问题及译介难点并提出修改意见,以期规范贵州省博物馆外宣文本的翻译,推动贵州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8.
龙鸥 《民族论坛》2009,(8):60-60
本文从旅游消费者的角度,对贵州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消费者旅游消费需求的发展,对促进贵州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提出了相应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王岚  唐菁 《民族学刊》2022,13(2):126-132, 146
儒学自两汉始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有了初步的传入影响,并随着历史的演进而渐进增强。汉代中央王朝对西南夷的开发,孕育出主动习儒传儒、开发民智的“汉三贤”。明代贵州建省,统治者大力兴教,加之贬谪贵州的儒士王阳明创办书院讲学,当地少数民族上层积极靠拢儒学,大大促进了儒学在贵州的传播。清朝雍、乾改土归流后,书院、义学的繁盛,使儒学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影响更趋广泛、深入,以伦理为本的儒学文化逐渐被少数民族普遍认同、吸收、融汇,促进了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相似文献   

10.
鲍扬 《中国民族博览》2023,(17):102-105
近年来,贵州本土制作的院线电影产量逐步提高,赢得了强烈的市场反响,同时也引发了各界对贵州电影现象的强烈关注。本文主要通过深入分析近年贵州本土电影的上映数量及票房收入、内容题材、拍摄视角及商业运作机制等方面的市场化发展现状,总结出贵州本土电影在市场化发展过程中尚存的不足,并依此提出未来发展的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11.
朱基总理不久前在视察贵州省时指出 :西部大开发贵州是一个重点。在谈到贵州在西部大开发的重中之重时 ,九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省长钱运录说———西部大开发对贵州来说既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又是严峻的挑战。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有关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科技教育、加快人才培养、扩大对外开放等内容 ,非常符合贵州发展的实际情况。钱运录省长说 ,去过贵州的人都知道贵阳市有个“大十字” ,那是贵阳市的交通枢纽。贵州的开发 ,就是要建设全省的交通“大十字”。在这里 ,公路建设又是个重点 ,就是…  相似文献   

12.
卯丹 《回族研究》2023,(4):57-64
20世纪50年代费孝通及中央民族访问团在贵州的访问经历,在贵州省乃至中国民族工作史及费孝通的学术生涯中,都是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大事件。对费孝通而言,访问团经历是其学术思想的转折点。对贵州而言,访问团在贵州参与的民族工作及其后果,本身就是一项长达70余年民族平等关系政策的省级实验,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经验,当下更可成为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省级样板。  相似文献   

13.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贵州是我国反贫困战略实施的重要省区,与我国其他地区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相比,呈现出入境旅游人数少、逗留时间短的特征.因此,区位因素的制约成为贵州入境旅游的瓶颈与障碍.近年来,贵州不断后发赶超,贵州省委省政府秉承“生态贵州”“多彩贵州”的理念,把旅游业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三块长板”之一,明确了旅游的新定位.本文将结合贵州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相关情况,提出贵州省旅游发展的相关思路与策略.  相似文献   

14.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每一民族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文化,苗族也是如此.而且苗族按照区域的划分还分为贵州苗族、湖南苗族以及云南苗族等,每一地区的苗族服饰、舞蹈以及其他习俗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文将从贵州苗族舞蹈的审美特征、风格以及仪式舞蹈三方面展开论述,对贵州苗族的舞蹈与仪式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5.
在文化、精神消费的优质旅游时代,贵州地区原始而完整的民族文化旅游已经发展成为贵州旅游产业的重要方面。但是,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民族传统文化旅游中存在着民族节日文化的时间错位情况,民族传统节日风情的时间认定问题成为今天民族文化岁时节日旅游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本文将对这一现象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梁黎 《中国民族》2008,(8):42-43
20年前,由胡锦涛同志亲自倡导并经国务院批准,在贵州毕节地区建立起了"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顶着一个巨大的问号,贵州毕节地区创建了"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20年后,这个问号变成了一个惊叹号─GDP、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都增长了10倍以上。毕节由原来整个贵州最贫穷、最落后、发展最慢的一个地区,提升到整个贵州的第三位。  相似文献   

17.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贵州是我国反贫困战略实施的重要省区,与我国其他地区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相比,呈现出入境旅游人数少、逗留时间短的特征。因此,区位因素的制约成为贵州入境旅游的瓶颈与障碍。近年来,贵州不断后发赶超,贵州省委省政府秉承"生态贵州""多彩贵州"的理念,把旅游业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三块长板"之一,明确了旅游的新定位。本文将结合贵州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相关情况,提出贵州省旅游发展的相关思路与策略。  相似文献   

18.
民族服饰既是一种无字史书,也是一种视觉文本,是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民族图志,“百苗图”不仅图文并茂地展示了贵州各民族独特的服饰文化,还呈现了晚清民国贵州多民族服饰文化交融的历史图景,对贵州多民族共享的服饰元素、共有的织造技艺、共营的服饰交易有详细记录和生动图描。可见,历史上贵州各民族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服饰文化和自享的视觉形象符号,也在长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形成了多民族共享的服饰文化和视觉形象符号,可为塑造中华民族的视觉形象提供丰富素材和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贵州苗族蜡染为对象,对贵州苗族蜡染这种独具特色的传统手工印染工艺进行研究。将蜡染文化作为载体运用于平面产品设计中,使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及其传统制作工艺得以保留,把苗族灵魂以更好的承载方式进行传承,也为现代平面产品设计注入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20.
改土归流所涉及的意义并不仅仅是政治、军事、经济等问题,它还涉及大量的汉族迁入贵州,影响贵州民族结构、民族关系等.本文就贵州民族关系在改土归流这一历史背景下出现的广泛、深刻的变革与发展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