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琢玉工艺的方面,砂绳切割技术是我国玉器工艺的重要发明,逐渐将我国的玉器工艺推向顶峰。本文力图围绕砂绳切割技术在东北的出现和影响,全方位展开砂绳切割技术历经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等技术变革的讨论。砂绳切割技术是史前玉器得以传承千年的重要技术保障之一,在一定深度和广度上促进了东北史前玉器的研究,拓展了东北史前玉器起源研究的技术范围,丰富了东北史前玉器研究的视角,增添了东北史前玉器研究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徐兵 《中国民族博览》2016,(10):163-164
我国早期玉器雕刻加工主要采用的是磨光玉器的技法,主要是指对玉器的切割、钻孔和打磨,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玉器雕刻技术发展成为镂雕和线雕等.早期的玉器设计发展方向是作为装饰品以及一些小件工具,之后玉器开始被制成一种非实用的器具以及一些礼器等.玉器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从发展到现在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为此文章对玉器雕刻与设计方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我国早期玉器雕刻加工主要采用的是磨光玉器的技法,主要是指对玉器的切割、钻孔和打磨,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玉器雕刻技术发展成为镂雕和线雕等。早期的玉器设计发展方向是作为装饰品以及一些小件工具,之后玉器开始被制成一种非实用的器具以及一些礼器等。玉器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从发展到现在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为此文章对玉器雕刻与设计方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红山文化玉器在中国史前玉器发展进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考古发掘的有关红山文化玉器资料可知,红山文化玉器种类繁多、造型独特、雕琢工艺精湛,并且还有自成体系的用玉制度,地域和时代风格鲜明。文章拟以考古调查或发掘的红山文化玉器资料为基础,辅之以专家、学者的观点,将红山文化玉器特点进行初步分析,以便更进一步探讨红山文化不同类型玉器尤其是特殊类玉器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内涵,也有助于我们对红山文化玉器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发掘的史前遗址数量不断增多,遗址类型丰富,分布在不同的地区,这些遗址的发现为我国古代文化以及人类历史进程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物质资料.这些挖掘的实物资料的复原陈列是现阶段考古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主要对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遗址复原陈列展开研究,系统分析沈阳新乐遗址的发掘过程以及博物馆的建设现状,分析史前遗址复原博物馆陈列的设计原则和新乐遗址展陈设计理念,以此来阐明自己的思考观点.  相似文献   

6.
田野 《中国民族博览》2016,(20):240-242
红山文化遗存出土的玉器,内涵丰富、寓意鲜明,在中国玉文化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考古发现的红山文化玉器入手,对几类典型红山玉器的特征进行分析,透过红山玉器,结合现有资料,对红山时期的一些文化特征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7.
肖鑫 《中国民族博览》2020,(5):210-212,218
良渚遗址是我国三大玉文化遗址之一,通过良渚遗址出土玉器进行统计学研究领域内还鲜有著作涉及。本文通过对良渚遗址群瑶山遗址的出土玉器进行统计学分析,深入剖析了瑶山遗址出土玉器不同类型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得出了瑶山遗址出土玉器的部分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考古人员近日在被称为“中国原始第一村”的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发掘出 1 5间在地下沉睡了 450 0多年的红烧土排房。专家说这是我国到目前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史前建筑遗存。这些房屋面积从 2平方米到 2 0平方米不等。据介绍 ,红烧土房是史前人类最豪华的住宅 ,制作工艺复杂 ,先用粗木和泥土混合物搭建出墙体和屋顶 ,再用火烘烤 ,直至整个房屋变成红色。安徽发掘史前人类的住宅  相似文献   

9.
良渚遗址是我国三大玉文化遗址之一,通过良渚遗址出土玉器进行统计学研究领域内还鲜有著作涉及。本文通过对良渚遗址群瑶山遗址的出土玉器进行统计学分析,深入剖析了瑶山遗址出土玉器不同类型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得出了瑶山遗址出土玉器的部分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玉器是我国历史文明中的一个重要载体,经历数千年的发展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黄金有价玉无价"。本文试从清代玉器的发展及时代特征等方面,结合馆藏文物和大家一起赏读清代玉器的精美雕琢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陈剑 《民族学刊》2013,4(4):35-53,113-116
近年来国内史前及商周地震考古工作取得系列新发现与新认识,为龙门山地区这个多断裂带和地震多发区的史前地震考古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方法基础和参考样本。龙门山地区史前地震考古研究应避免"两张皮"的困境,田野工作与整合研究均需要考古学、地质学等多学科的共同参与、有机融合。龙门山地区史前先民在定居地点选址方面的科学智慧值得今人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发掘的史前遗址数量不断增多,遗址类型丰富,分布在不同的地区,这些遗址的发现为我国古代文化以及人类历史进程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物质资料。这些挖掘的实物资料的复原陈列是现阶段考古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主要对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遗址复原陈列展开研究,系统分析沈阳新乐遗址的发掘过程以及博物馆的建设现状,分析史前遗址复原博物馆陈列的设计原则和新乐遗址展陈设计理念,以此来阐明自己的思考观点。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右江流域史前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后特别是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右江流域史前文化遗址的考古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发现了较为丰富的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和陶器等遗物 ,其文化特点较为鲜明 ,文化序列较为清晰 ,在广西乃至中国和东南亚史前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为驳正“莫氏线”理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右江流域是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史前文化起源的重要地区。  相似文献   

14.
舞蹈是东北人民日常生活、休闲娱乐中不可取少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东北民族舞蹈发展迅速,受到众多大学生的喜爱与认可.但是,就目前我国高校东北民族舞蹈教学活动而言,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以当前我国高校东北民族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深入浅出地分析了这些问题的改进措施,希望给广大高校科学、合理地组织、实施东北民族舞蹈教学提供一些指导.  相似文献   

15.
红山文化遗存出土的玉器,内涵丰富、寓意鲜明,在中国玉文化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考古发现的红山文化玉器入手,对几类典型红山玉器的特征进行分析,透过红山玉器,结合现有资料,对红山时期的一些文化特征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6.
东北是满族及其先民的发祥地.满族在这块土地上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习俗文化.随着关内大批汉族人不断移居东北,致使东北地方民俗呈现出多元多色的文化态势.东北民俗是在中原汉族习俗向北流播,与当地固有的满族、蒙古族、达斡尔族等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不断融合的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因此,东北民俗是众多民族风俗的融汇而成.而满族风俗在东北民俗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东北民俗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共同  相似文献   

17.
济宁的堌堆遗址分布较为密集,十二县市区几乎皆有堌堆遗址的分布,共计66处.在每一个堌堆上,一般都能采集到龙山文化、商周以及汉代的遗物,有的堌堆甚至存有细石器(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过渡时期)、大汶口、龙山、岳石、商周、汉代等各个时代的遗物,可见堌堆沿用时间较长.这些遗址发现,对于研究我国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同时为汶泗流域地区建立完整的史前考古学序列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8.
红水河是组成珠江水系的主要河流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起源地之一。红水河流域所 发现的6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和48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在珠江流域史前文化乃至中华民族史前文 化中都占有重要位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树皮布文化"作为中国史前文明之一部分,记载和传承史前人类衣食住行之"衣",透露着人类文明的演变信息.这种制衣文化在今天的保存更说明了它的生命力与实用性.本文以环珠江口为切入点,探讨环珠江口地区海洋文明孕育之下的史前树皮布文化,以期对史前时期南中国乃至整个中华文明能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新疆和田玉是我国的国玉,是世界上最顶级的软玉。如何客观,公正对待史前和田玉制品工具发现,保护情况,保护现有潜在和田玉文物资源,是全民刻不容缓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