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隋唐时期,唐诗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标志着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而历时近三百年的唐代,是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文坛上百花齐放,文学成就辉煌灿烂。白居易作为其中的一个优秀代表,与其说白居易是一个诗人,倒不如说是一位学者,本文将深入剖析一位深受儒家经典影响的中国古代文人的诗与儒家经典之间的联系,将白居易诗学思想的儒家经典来源探究清楚。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一代鸿儒辜鸿铭以其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坚信儒家学说正译可以纠正西方对中国的偏见、造福所有的民族。他大力传播儒家文化,开创了中国人翻译儒学经典的先河。当代著名翻译家许渊冲教授一生致力于文学翻译工作,出版了包括《论语》在内的多部典籍译本。本文拟从德国功能派翻译目的论和作为中国文学翻译目的论的三之论视角来浅析二位译者英译《论语》的目的及译文特点。最后得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的结论,并且针对如何应用该结论提出了一些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一代鸿儒辜鸿铭以其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坚信儒家学说正译可以纠正西方对中国的偏见、造福所有的民族。他大力传播儒家文化,开创了中国人翻译儒学经典的先河。当代著名翻译家许渊冲教授一生致力于文学翻译工作,出版了包括《论语》在内的多部典籍译本。本文拟从德国功能派翻译目的论和作为中国文学翻译目的论的三之论视角来浅析二位译者英译《论语》的目的及译文特点。最后得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的结论,并且针对如何应用该结论提出了一些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华 《民族论坛》2007,(8):42-43
沈从文是一个风格独特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有个性、有影响的批评家。沈从文的文学批评极力维护文学独立、自由、纯正的品格,同时也强调文学对民族品德重造的社会作用,主张以美育代替宗教,以文学代替经典。  相似文献   

5.
唐代音乐繁盛,而白居易所生活的中唐时期,更是兴起了崇尚新变的音乐潮流.白居易通晓音乐,精通文学,以其独特的文人审美观,根据“洛下新声”创作了《杨柳枝》,摆脱了旧曲的格局,在曲调、本事、体式、内容和风格等方面都展现出全新的艺术面貌.这一个案生动地体现了中唐音乐崇尚新变的社会潮流,为古代音乐文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两汉"时期的儒家政治化运动,形成了一套自帝王至平民,自政策、法制至学校、家庭的上下纵横、相互贯通的全方位"教化"行政运行机制,保证了儒家理念、政治价值观的全面贯彻落实.其实质是古代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运动.  相似文献   

7.
人类学根植于古希腊经典,而人类学中国本土化实践也与经典研究的人类学转向密切相关.百年研究实践表明,关注并深入经典是人类学本土化实践的重要方向之一.在当今反思、重建文化传统与解决民族融合、生态危机特别是人际生态等重大国策问题面前,中国经典尤其是儒家经典作为最重要的思想资源,无疑是人类学本土化实践必须关注的“文本田野”.儒家经典人类学研究的核心方法四重证据法及其间性互补调和了证据真实与理解真实间的紧张关系,是人文社科研究中相对科学又具操作性的研究方法.然而实际操作中诸如物象叙事在何种程度上足以替代文字叙事,人类学和考古学对无文字社会的文化重构经验,在何种程度上适用于有文字社会,物证与书证矛盾时该如何权衡辨识等问题值得所有用人类学方法来研究经典者深思.  相似文献   

8.
唐传奇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种文学类型,融合了多种文体之长,成为一种别具一格的文学体裁,在古典文学殿堂中熠熠生辉.本文将重点探讨唐传奇在中国文学历史发展中的演进和贡献,阐述唐传奇对于后世文学创造的影响,为唐传奇研究尽一丝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明代回族文人的杜诗接受活动是他们通过诗文向儒家经典文化靠拢的有益尝试,体现了回族诗人对中华文化的深刻认同,是文化交流交往交融的硕果。韩雍是明初诗坛一位极具代表性的回族诗人,受当时诗坛尊杜风气的影响,加之个人经历、人生目标和文学理想与杜甫相投,他在诗学理论、诗歌创作上取法杜甫,与之有密切的承继关系。他的文学活动因台阁诗学的影响,固然有其片面单一性,但代表着回族诗人宗杜诗学起步阶段的面貌,是回族诗人杜诗接受史上不容忽视的一环,对于了解回族诗人接受传统文化具有范例价值,开辟了回汉文化交融共生的又一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10.
清代翻译政策是清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统治中原而采取的一种特殊语言或政治政策.随着清代翻译政策的施行,翻译人才日渐增多;翻译种类呈现多样化,既注重儒家经典、宗教经典的翻译,还涉及军事、科技、小说等类的译著.清代翻译政策有效地配合了清代统治者对整个国家的管理和统治,也丰富了各民族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思维的基本模式,"天人合一"的思想由来已久.天人相通的"天命观"可上溯到西周之前的夏商时期,而比较成形的"天人合一"学说则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最早由老庄阐述了这一思想概念,后来被汉代儒学思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本文对"天人合一"的学说进行了简要分析,从儒家和道家在此学说之上的观点展开了阐述,并对"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的体现进行了赏析.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西方文学大规模进入中国的学术研究和文学阅读视野,"外国文学史"课程也在中国高校中文系逐渐普及.伴随几代学人的努力,我国的"外国文学史"类教材逐渐完善,更加深入和广泛地为国内介绍外国文学.而一本文学系教材其实是一种知识和意识形态的传播工具.从几个时代"外国文学史"教材的演进,我们可以看出在每一个时期,研究者和其背后的权威所想要传达出的话语形式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13.
回族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学的贡献,不仅仅是在作家和作品数量的增加上,更表现在文学与文化结构的扩展和增添。回族作家和学者不但促进了中国文学文体的发展,而且更重要的是,引进了人类另一重要的文明成果——阿拉伯和伊斯兰文化及文学,从而对中国文学起到了有力的丰富、补充和拓展作用。回族作家的创作实践表明,他们始终将民族与国家、民族性与人类性紧密地结合起来,这对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无疑是一个宝贵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唐代音乐繁盛,而白居易所生活的中唐时期,更是兴起了崇尚新变的音乐潮流。白居易通晓音乐,精通文学,以其独特的文人审美观,根据"洛下新声"创作了《杨柳枝》,摆脱了旧曲的格局,在曲调、本事、体式、内容和风格等方面都展现出全新的艺术面貌。这一个案生动地体现了中唐音乐崇尚新变的社会潮流,为古代音乐文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契诃夫不仅是一位短篇小说家,而且还是一位剧作家,其创作了《伊凡诺夫》等经典剧目,为俄国戏剧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契诃夫的《伊凡诺夫》为过去僵硬、呆板的戏剧艺术增添了浓厚、鲜活的文学色彩,这部剧作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为俄国引入了“俄罗斯”式的戏剧风格。但《伊凡诺夫》不仅是俄罗斯的,也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16.
江凌  李辉 《中国民族》2014,(10):56-57
大禹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治水英雄,也是儒家"内圣外王"的典型代表。将神话内容转化为古史,自古以来就是存在的。但到了上世纪的20年代,受到日本"疑古"风潮的影响,中国出现了以顾颉刚为代表的"古史辨派",对大禹身份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顾氏的观点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使这一问题成为史学、文学乃至哲学界共同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7.
一、引论 1.1 九世纪及其后的数百年间,藏文经历了大规模持续的正字和修订,形成了较为统一规范的藏语书面语.据研究,这时期的文字修订基本符合当时语言发展的实际情况,所厘定的书面藏语也基本反映当时口语的情况。为了方便,我们把这时期藏文所反映的藏语称作经典藏语. 本文研究经典藏语的动词形态。讨论之前,先将动词形态状况及本文目的作一简单  相似文献   

18.
对先秦儒家和法家的政治哲学作一些述评.先秦时期,在文化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给我国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儒家和法家也是在这一时期产生.  相似文献   

19.
文学的发展和演变都与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变革在推动文学艺术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为文学艺术的发展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文学作品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十七年中的女性作家创作涉及各个领域,用文体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生活现状,虽然受到规范的限制,却也不是纯粹的平淡.在这一点上,女性作家和同时期男性作家的创作倾向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本文从十七年时期女性文学创作萌芽入手,十七年女性文学受到政治意识和政治时局的影响,然后进一步分析了十七年女性文学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人,称"回回"、"回民"或"回教徒";遵从儒家学说的读书人,称"儒生".遵从儒家学说的中国回族知识分子,就称"回儒".明清时期回儒翻译阿拉伯伊斯兰教宗教哲学的学术著作和研究成果,也包括了他们研究的方法,提出的学说理论,与创立的学术体系等.它包括了两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中国理学,一是阿拉伯伊斯兰理学.回儒是学通四教的大学者,也是回回理学的创立者,他们既精通中国传统哲学中儒道释三家的学说和思想,也十分了解阿拉伯伊斯兰教的哲学思想和观点.回回理学实际上是中国哲学中理学和阿拉伯伊斯兰哲学中的唯理派--主要是苏非派--交融结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