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于1926年成立了日本太平洋问题调查会,日本太平洋问题调查会在成员构成、资金来源以及系统独立等方面均表现出了一定的民间性,实际上是作为为日本官方外交政策和行动进行善后的民间外交组织而存在的。本文通过解读当时日本太平洋问题调查会的文献史料、会议记录,厘清日本太平洋问题调查会参加第四次会议前后的历史背景、经过以及日本政府的态度来对第四次太平洋会议中日本太平洋问题调查会的民间外交活动形成一定的认识。第四次太平洋会议召开时,正值中日间围绕东北问题展开外交交涉的最盛期,亦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不久之后。为此,通过研究日本太平洋问题调查会在第四次会议中的外交活动和主张,有助于我们从日本外交政策的角度进一步深化“九一八”事变后中日关系走向研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太平洋亚细亚的关系——现在与未来①[韩]金尚哲1.中国和太平洋亚细亚太平洋亚细亚可分为三个大的地区:东南亚,由10个国家组成,即东盟7国和老挝、柬埔寨、缅甸;东北亚,包括俄罗斯的远东部分,中国、韩国和日本;其他国家,它们或在太平洋范围内,或者与...  相似文献   

3.
国际化:日本教育面临的挑战[美]R.L.-布朗一般来说,日本及其海外伙伴过去仅仅关注其经贸上的国际化。但近来,政治家、经济学家以及教育学家开始认识到,国际化这一日本的根本国民性能够带来巨大的收益。其中最小的收益是日本在其太平洋周边地区建立的霸权。日本...  相似文献   

4.
克林顿入主白宫后,把“经济安全”作为其对外政策三大支柱的头号支柱,又把主要注意力放在亚太地区,但近两年来尤其是1994年初以来,其亚太经济政策遇到一系列困难。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把贸易上的主攻方向指向日本,但日本又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经济利益最多的国家;对中国,意识形态上的短期利益与经济交往上的长期利益迎头相撞;在“新太平洋共同体”的推行上,加剧矛盾与谋求扩大经济合作背道而驰;在谋求美国在太平洋经济战略利益时,也受到美国在西欧利益和欧洲盟国的牵制。上这种种困难,迫使美国政府对其亚太经济政策作出不同程度的调整,它对亚太地区今后的经济以展和经济关系的演变将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娟 《社会工作》2010,(19):53-55
日本列岛地处太平洋环火山带,经常遭受台风、地震、海啸、泥石流、火山喷发、暴雨、暴雪等各种自然灾害侵袭,是世界上最易遭受自然灾害的地方之一。在长期与自然灾害抗争中,日本形成了比较完备的防灾抗灾体系。  相似文献   

6.
<正>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一个围绕太平洋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地区,有一连串海沟、列岛和火山、板块移动剧烈。它像一个巨大的环,围绕着太平洋分布,沿北美洲北太平洋东岸的美国阿拉斯加向南,经加拿大本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墨西哥西部地区,到达南美洲的哥伦比亚、秘鲁和智利,然后从智利转向西,穿过太平洋抵达大洋洲东边界附近,在新西兰东部海域折向北,  相似文献   

7.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在亚洲地理板块中占据着主体地位,在全球地缘政治比较中,以“亚洲重心”和海陆兼备而拥有较大的优势。前文(上)通过与欧美的地缘政治比较,认为欧洲的地缘政治特征是无中心的绝对“破碎型板块”,北美洲是以美国为中心的“绝对主体板块”,亚洲则是以中国为中心的“相对主体板块”。本文(中)通过中国内陆地缘政治的区域比较,认为中国的地理大势是北部陆域广阔,东部大部分地带与大海衔接,这样的地形对中国政治产生着双重影响:它既保护了也弱化了中国的国家安全。当今的中国作为海陆复合型国家,其国防务必海陆兼顾,方可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8.
南朝鲜国际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金时旭在南朝鲜《财攻》杂志1980年第3期上发表文章,介绍日本及澳大利亚学者关于建立太平洋贸易开发机构的设想。关于建立太平洋贸易开发机构的设想最先是日本的小岛清教授于1965年提出的。后来小岛清和澳大利亚的P.德赖斯代尔教授在第一次太平洋贸易开发会议上又提出了这项建议。1979年7月,德赖斯代尔和美国的帕特里克教授向美国国会提出报告,他们提供的有关资料成了当时美国国会举行的关于亚洲、太平洋地区经济统一听证会的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9.
很多美国人都在谈论大西洋时代已经结束,太平洋时代正在到来,因而人们对南朝鲜,台湾和日本的认识也正在提高。从历史上看,文明从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现实却与历史不同,日本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而中国人却生活在与他们的气质格格不入的共产主义制度下。美国正在衰弱下去不仅表现在贸易、技术、资  相似文献   

10.
生存意识──日本民族的一个精神支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存意识──日本民族的一个精神支柱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崔新京所谓生存意识,指的是一种为生存而抗争的社会意识,它强调主体精神和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改善和优化外部生存环境,以谋求自身的存在与发展。一般而言,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都具有这种生存意识,只是显露的...  相似文献   

11.
日俄旅顺海战是日俄战争的首役,从1904年2月8日至1905年1月1日,俄国太平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以旅顺口为中心,进行了数次海战,俄国交出旅顺要塞宣告投降是此战结束的标志。海战的结果,俄国旅顺的太平洋舰队被全歼,太平洋舰队支队的海参崴舰队遭重创,远东的制海权完全落入日本手中。俄国为何会在此战中败给日本?在谈  相似文献   

12.
日本是一个严重依赖海外市场而生存的国家,这种外向型的国家战略,必然决定其对外经济合作是其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要素.从战后60年代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后,便不断提出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构想,如“环日本海经济圈”、“环太平洋经济圈”、“环黄海经济圈”和“东亚共同体”等.日本不同时期提出的区域经济合作构想都潜存着不同的国家战略意图,即经济的到政治的战略转型.本文主要以日本不同时期提出的区域经济合作构想为切入点,揭示其日本国家战略取向的转型变化.  相似文献   

13.
书讯     
《太平洋潮流:太平洋地区国家的合作与四大强国——日本、中国、英国、苏联》,K.罗伊等编,格林伍德出版社,1987年,216页。本文收集了数十位国际知名学者、专家就“太平洋社会”撰写的文章。太平洋区域是个有待于开发的富饶地区,人们亟待在这一地区的各个国家之间建立起一种合作发展关系。这一地区的贸易总额近年来已大大超过大西洋国家,这一切导致“太平洋世纪”的到来。但是,太平洋国家与地区间的合作依然隐存着许多障碍,不同的经济制度有不同的  相似文献   

14.
去年应我国邀请来杭州参加世界经济讨论会的日本一桥大学经济学家小岛清教授,是太平洋经济共同体设想的提倡者。这一设想,自1965年提出以来,在太平洋地区各国企业界和学术界中广泛传播,得到一些知名人士的响应。日本前大平首相于1980年1月间访问澳大利亚时,与该国总理弗雷泽共同发表了联合新闻公报,也提到了“环太平洋联合设想”。我国是一个太平洋沿岸国家,对有关发展本地区经济的重要建议感到兴趣与关注,自是意料中事。小岛清著《太平洋共同体范围内的经济合作》一书,原来收集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校长J.克劳弗德爵士编辑的《太平洋经济合作:采取行动的建议》(1981年版)文集中。后经原作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在亚洲地理板块中占据着主体地位,在全球地缘政治比较中,以"亚洲重心"和海陆兼备而拥有较大的优势。本文通过与欧美的地缘政治比较,认为欧洲的地缘政治特征是无中心的绝对"破碎型板块",北美洲是以美国为中心的"绝对主体板块",亚洲则是以中国为中心的"相对主体板块"。中国的地理大势是北部陆域广阔,东部大部分地带与大海衔接,这样的地形对中国政治产生着双重影响:它既保护了也弱化了中国的国家安全。当今的中国作为海陆复合型国家,其国防在实现台海统一后当注意海陆兼顾,如此方可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6.
由于二战后日本与南太平洋岛国外交发生演变,有必要探讨日本从环境外交向海洋外交转变过程中对该地区的外交定位。二战结束后,日本势力一度彻底退出了南太平洋地区。随着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和南太平洋岛国纷纷独立整合组建"太平洋岛国论坛",日本从20世纪80年代起,重新开始加强对该地区的外交攻势。此后,通过举办八届"日本—太平洋岛国首脑峰会",日本对南太平洋地区的外交逻辑实现了从环境外交到海洋外交的转变,在历史惯性和现实主义外交的双重作用下,日本力求在南太平洋地区构建符合自身利益与偏好的外交模式。目前,日本已将其对南太平洋岛国的外交,提升到与中东地区、非洲的"西翼"并重的高度,成为其海洋战略的"东翼"。中国今后在南太平洋地区的外交将不得不直面日本的海洋战略,并与之展开博弈。  相似文献   

17.
从现代到二十一世纪,欧洲文明将为太平洋文明所代替。以日、美、澳、新西兰、加拿大为中心的太平洋经济圈有粮食充足、天然资源丰富等优越性。建立太平洋经济圈必须充分发挥人力、资金和物力的作用,强化金融机能,提高能源自给率,充分利用太平洋地区的钢铁原料和日本的生产技术。中国经济的发展将成为太平洋经济圈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发刊词     
发刊词《太平洋学报》是中国太平洋学会的会刊。太平洋学会的宗旨是研究太平洋及其周边国家的历史和现状,促进中国人民对太平洋地区的了解,也促进太.平洋地区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并进而促进太平洋国家与人民相互间的文化、经济交流,最终达到太平洋地区的逐步整合。...  相似文献   

19.
战后日本政府的粮食政策及其启示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王铁军粮食,是维系人类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岛国,其国上总面积为37.78万平方公里,仅相当于我国青海省面积的二分之一,而其中百分之七十二为山地,适于种植粮食作物的平原,低地仅占全部...  相似文献   

20.
在日本非法"购岛"前夕,著名钓鱼岛研究专家、香港亚太研究中心主任、《太平洋学报》编委郑海麟来京,与中国太平洋学会开展访问交流.中国太平洋学会常务副会长鹿守本,海洋出版社总编辑杨绥华,中国太平洋学会副秘书长、《太平洋学报》编辑部主任陈泽卿等一同会见了郑海麟主任,并在热烈的气氛中开展学术交流.郑海麟主任介绍了香港亚太研究中心主办的"东亚海洋安全形势与中日关系研讨会"的情况,以及他本人近期的研究成果.鹿守本常务副会长介绍了中国太平洋学会学术研究工作委员会承担的"东、南中国海争议岛屿史地研究"项目的研究进展和今后的打算,并希望郑海麟主任鼎力相助.同时,针对当前的钓鱼岛和南沙群岛等热点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