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壮族是广西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其服饰绚丽多姿、精美实用,壮锦图案的秀美大气早已名扬四海,是壮族文化的精华,但是目前并未见系统的分类与总结.本研究通过对壮族服饰构图纹样及其寓意的调查研究,总结出这些壮族服饰纹样的种类及其代表的寓意,为壮族服饰和其他壮族文化的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
壮族是广西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其服饰绚丽多姿、精美实用,壮锦图案的秀美大气早已名扬四海,是壮族文化的精华,但是目前并未见系统的分类与总结。本研究通过对壮族服饰构图纹样及其寓意的调查研究,总结出这些壮族服饰纹样的种类及其代表的寓意,为壮族服饰和其他壮族文化的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
壮族是个歌唱民族。鉴于壮族先人社会的发展,当原始父权制社会确立之后,母权制势力还十分强大,男子不得不对女子作出妥协让步。男女聚会作歌,既形成了壮族先人的山歌文化,又成为壮族先人祭祀水神诉求丰收的礼仪。本文追溯了壮族先人山歌文化的起源,以及其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出现的时段,发前人之所未发,观点新颖。  相似文献   

4.
壮族麽教和壮族师公教都是壮族原生型民间宗教.本文通过神癨、主神、经书、法事仪式、法器、神职人员、教义和教规八个方面的比较,认为麽教和师公教在本质上是壮族两种不同的民间宗教.  相似文献   

5.
刘三姐是壮族民间传说人物,在壮族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刘三姐作为壮族古代民间传说中的歌手,其人物具有聪慧机敏、勤劳勇敢的特征,歌声具有歌如泉涌、优美动人的特点。壮族乃至全国人民都对刘三姐有着很高认同,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刘三姐的故事,在壮族地区,每年三月三日已经成为刘三姐的纪念日。本文对壮族刘三姐女性主义意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意见,旨在通过刘三姐的相关故事阐述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6.
壮族生态研究就是对壮族社会群体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研究。从学科进路的角度来看,壮族生态研究大多是民族学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即或偶尔有民族生态学、历史地理学、生态伦理学的学者参与其中,其研究成果也仅占较少的部分。作为一个边缘的、交叉的研究领域,壮族生态研究需要在壮学中确立自己的学术地位。而壮学仍在持续构建之中,需要壮族生态研究的参与,因为壮族生态研究不仅可以拓展壮学的研究领域,填补研究空白,而且可以提供科学的研究视角,增强深度和广度,从而进一步扩大壮学的学术影响力,增强其统摄性。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壮族是我国第一大少数民族.长期以来我国民族学、人类学界的学者,对壮族的社会文化及经济作了大量的描述和研究,但这些研究绝大多数都是静态(static)的研究,动态的(dynamic)研究极少.因此,本文试图对壮族的经济社会变迁作一研究,从动态的角度把握解放后壮族的经济社会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8.
由张声震研究员主编的《壮族通史》的出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壮学研究取得的最新也是最重大的成果,集中了壮族社会历史文化研究的精华。我对这个重大研究成果的取得,表示衷心而热烈的祝贺!过去曾经出版过几部壮族简史和通史,但限于人力、史料等诸多原因,对壮族历史问题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并存在不少问题。现在出版的这部《壮族通史》,是一部全面系统阐述壮族社会历史文化的巨著。无论编写的力量、史料的收集、现代科学手段的运用,还是对壮族重大社会历史问题的研究,都达到了新的高度,是迄今为止论述最全…  相似文献   

9.
西方学者关于择偶标准的研究揭示了择偶的历史变迁,并形成了多种理论体系。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壮族择偶标准大致经历了1949年以前的门当户对、集体时期对家庭状况和个人自身条件的双重考虑以及改革开放时期择偶标准的多元化等三个变化阶段。壮族择偶标准经历的变迁历程,反映了壮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脉络,是壮族社会发展的开放性和现代化程度的折射。  相似文献   

10.
《壮族麽文化》是迄今第一本研究壮族宗教的专著,它使我欣佩作者的勇气和毅力。由于种种原因,在壮族中要写一本宗教专著,谈何容易?没有吃螃蟹的勇气是做不成的。在写这本专著的时候,首先遇到的大前提是壮族有没有宗教?黄桂秋多年担任《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的副主编,负责翻译整理和后期统筹工作,翻开《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的整理翻译班子名单就知道,他是其中翻译原文的核心骨干,多年的实践使他对壮族有没有宗教做了肯定的回答。这一回答对冲破壮族历史文化研究的一个禁区,使人们在思考壮族思想发展史的一个重要侧面时尊重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人类学的"冷逻辑"思维为反思维度,以壮学理论建构及其学术史发展为论域,尝试对壮学个素研究进行再思考.在此基础上,尤其侧重于时空坐落选取方面的反思,设想专题研究中的时空坐落选取更具有多元化特征,以此对研究旨趣与学科宏观微观互补的有效综合进行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2.
论壮汉语S-与t-的对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语里t-(t'-)>s-的音变现象是存在的,不论是汉语,或者是壮语,它们的内部或两者之间都存在着s-与t-(t'-)对应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壮语的数词“一”有多种语音形式.一般意见认为?it7跟汉语有关系,而?deu1和nш:η6是民族固有词.然根据语音对应规律,?deu1和nш:η6同样跟汉语有关系.特别是?deu1,其语音对应规律显示出壮汉语之间有非常久远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4.
壮语地名有壮语和汉语两部分,其关系有以下三种:有壮语有汉语,汉语和壮语有对译关系;有壮语有汉语,汉语和壮语没有对译关系;有汉语,但是没有壮语。书写壮语地名的方块字有的本身就是汉字,即使不是汉字,也会向汉字系统靠拢。壮语地名有转化为汉语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1997年和 1 998年间 ,笔者参加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主持的“南昆铁路建设与沿线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项目 ,到广西田林县利周瑶族乡爱善村那善屯进行田野调查。其间有幸参加了当地的一个婚礼 ,豁然感悟到族际联姻既是壮族婚姻文化变迁的结果 ,又是壮族婚姻文化变迁的原因。那善屯现有 1 4个姓氏 ,1 54户人家 ,是一个至少有了 2 70年历史的壮族自然屯 ,长期与汉、瑶民族杂处。在同一个行政村 ,那善北约 2公里的囊混、北约 3公里的尾寿、北约 5公里的平凉、东北约 3公里的可立、西北约 2公里的囊许、西南约 1 .3公里的那柴是瑶族…  相似文献   

16.
壮族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经历长期的不断积累、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首先是壮族的民族认同.在民族认同的基础上,随着壮汉民族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特别是西南边疆遭到外来入侵,壮族的国家认同日愈增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共同繁荣发展政策,促进了壮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壮族的国家认同有了质的提升,维护了祖国南部边疆的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7.
职业分化是劳动生活方式现代化的指标 ,职业非农化是农村现代化的终极目标之一。改革开放为金竹寨壮族大规模的职业分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金竹农民主要是通过国家的“农转非”政策、内部非农产业的发展 ,以及劳力外流逐渐实现由农业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这种转移使金竹寨壮族社会发生了转型性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壮族民居文化中的宗教信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壮族是我国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少数民族。壮族的宗教信仰是从原始宗教发展而来 ,而后又吸收了从中原传入的道教和佛教的因素 ,形成了以师公为核心的巫、道、佛三教合一 ,信仰多神的格局。在壮族的民居文化中 ,宗教信仰得到集中的体现 ,而且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 ,从村落四周到村落内部 ,从居室内到居室外 ,从地上到地下 ,遍设神坛 ,供奉各种神祗 ,形成一道道严密的心灵上的防御体系 ,反映了壮族丰富复杂的文化心态及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19.
语法化是人类语言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一现象使壮语在漫长的发展变化中产生了一批举足轻重的虚词,"jщ33"就是其中一个,它由一个表示"在、居住"意义的动词虚化为两个语言成分:一是介词;二是进行体的标记.  相似文献   

20.
近五十年来 ,金竹寨壮族婚姻家庭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婚嫁打破了血缘、民族和地域的界限 ,青年男女在婚姻中获得了自主权。传统的多元化婚嫁模式的传承 ,为现代金竹壮族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金竹壮族家庭结构以核心家庭与直系扩大家庭为主 ,家庭关系呈现民主化趋势 ,妇女的家庭地位得到了明显提高。这种婚姻家庭生活方式选择性地继承了传统 ,吸纳了现代文明 ,它对金竹社会生活方式乃至文化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