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如果从语体的角度来考察,中国古代小说基本上可以分为文言和白话两大类。20世纪的小说史著,多半依循鲁迅的观点,将唐代文言小说作为古代“有意为小说”的证明,而将宋元话本视作古代白话小说的开端。就语体特征而言,唐代文言小说明显地继承了前代史传文学以及杂传、志怪、笔记的影响,而宋元话本则体现出一种与唐代文言小说完全不同的文体风貌。如果将宋元话本直接衔接于唐代文言小说,其间艺术轨迹的无法接榫乃至错位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说,这是20世纪小说史研究的一个悬而未决的重大课题。这一重大课题在近十年间,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也取得…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 ,对话本小说“拟书场”的特殊叙事模式进行了总结。指出话本小说以模拟的说书人为特殊的叙述者 ,以假想的听众为程式化的叙述接受者 ,而固定的叙述者声音与全知的叙述者眼光构成其基本的叙事视角方式  相似文献   

3.
王委艳 《东方论坛》2011,(6):108-113
话本小说研究已经走过90个年头,回顾九十年的研究状况,我们可以把话本小说研究划分为开创、深化、总结和繁荣突破四个时期。话本小说研究已经形成了有自己的研究对象、边界、方法、成果、研究者队伍等一系列要素的“话本学”学科。但研究依然存在缺乏深度模式、理论总结能力欠缺等问题,在文艺学的立场,话本小说未来的研究主要有三个方向:口头艺术与话本小说叙事研究;传统文化与话本小说叙事研究;话本小说的接受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4.
古体小说在民初呈繁荣之势。笔记体小说大多沿随笔杂录与讲求实录的固有轨辙前行,部分作品出现与传奇体合流的趋向;稗官故事类和野史笔记类作品居于主流,具有消遣与补史功能。尊体意识下的传奇体小说以婚恋、侠义、神怪题材为主,讲求辞章结构,追求诗意美;破体意识下的作品拓展了新内涵,形成了新的叙事模式和诗化、心理化特征。话本体小说以说话虚拟情境演述社会万象,充满世俗性、娱乐性和民间性;体式上变异很大,其抒情、评判的个人化与新体白话短篇小说日渐趋同,“说话人”隐形成为必然。白话章回体小说面向市民写作,具有很强的通俗性,在语言、题材、适应报刊及类型化等方面呈现新变;文言章回体分诗骈化与古文化两类,其文体风格与主题题材相得益彰,变白话章回体的情节中心为写人中心。在遭到“五四”新文学家批判后,诸种古体小说或黯然退场,或顶风坚守。历史证明,民初古体小说的守正出新为避免与阻挡中国小说文体的“全盘西化”起到过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如果从语体的角度来考察,中国古代小说基本上可以分为文言和白话两大类.20世纪的小说史著,多半依循鲁迅的观点,将唐代文言小说作为古代"有意为小说"的证明,而将宋元话本视作古代白话小说的开端.  相似文献   

6.
母题概念具有如下特点:最小情节单元;传承性;历史筛选性。话本小说叙事的民间形态使其保存了大量的传统叙事母题,这些母题经过历史的流转和筛选而成为最具有中国传统叙事特色的文化因子。话本小说有着许多的母题类型,比如乔装母题、真假母题、友谊母题、救助母题等等。这些已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叙事的内核部分而在历代的叙事中不断的变异。话本小说母题的形成与长期的"说话"艺术的"说听"交流密不可分,其叙事功能表现为内在的交流性。  相似文献   

7.
论郁达夫小说与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视角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小说采用的是零聚焦的叙事视角(即没有固定视角的全知叙述视角)模式,郁达夫的小说主要 采用内聚焦的叙事视角模式(包括内聚焦的叙事视角下的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叙事方式)。郁达夫对中国传统小说叙 事视角模式的革新,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五四”女作家的小说叙事具有独特的“自足性”.她们以作家主体为话语中心,以个体的感知替所有角色代言,小说中各种叙事技巧的使用皆为达到个体言说的快感.从叙事视角看,作者、叙述者、被叙述者的身份不断出现重叠、错位和流动.从叙事结构的安排来看,作者惯用书信、日记等体裁推进情节发展,交代故事背景,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女作家对小说叙事结构的安排,同时又给单纯的以“心理-情绪”为中心的结构以物化的情节形式.“五四”女作家这种叙事上的“自足性”与她们当时“边缘化”的生存心态和女性意识有着直接的联系.文章力求通过对“五四”时期女作家代表性小说的叙事特征的分析,展现其背后隐含的“五四”知识女性独特的生存境遇和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9.
试论话本小说中因果结构的演变历程与审美优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话本小说情节模式的演变过程中,因果结构是逐渐突显并被广泛采用的。这一点通过考察一系列相似题材的话本变迁时可以看得更加明显。如佛教报恩与道教成仙的结局模式,即因它们具有合于因果、便于劝化、且能使作品结构更显完整等审美优点,遂被大量话本习用。而此种模式被大量效仿之后(如文言言情话本中道教成仙模式的滥用),因果结局的庸俗不堪及各种负面影响开始突出,并直接影响到话本小说反映现实的深度。这妨碍到话本小说的现代性转变,成为话本创作走向衰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宋元时代的话本小说中存有数量不少的禅宗预言偈,它们既是佛教文化的产物,也是贯穿小说叙事的神秘纽带.这种预言偈在<五灯会元>等禅宗语录及<宋高僧传>等僧人传记中均有纪录.禅宗在宋元时代的盛行,使得预言偈以种种途径影响并进入到宋元时期的说话艺术之中,"说参请"是二者之间的媒介之一,而禅宗预言偈与古代小说的结缘,肇端于唐宋文言小说,唐代的敦煌变文以及南宋文言小说集<夷坚志>等书中皆有轨迹可寻.  相似文献   

11.
1990年代:走向叙事自觉时期的短篇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代以来短篇小说在借鉴了现代派小说理论及叙事话语之后,重新发现了叙事的重要性,不仅改变了以往小说忽略形式因素的模式,而且在叙事上表现出独特的文本策略.本文从叙事时空、叙事视角、叙事者、叙事方式等方面对这一时期的短篇小说进行深入考察,认为1990年代以来短篇小说真正进入了文体自觉时期,小说的叙事"话语"与文体相互对照、补充,在短篇小说的艺术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人类存在是以叙事的方式展开的,本事作为叙事本体,也就敞开了本事生存意义。孔子作为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积极地建构了中国人时空“往”的本事生存范式,规约了中国人的现实生存。孔子敬事而信;敏事慎言;成事不说;遂事不谏。其本事生存的赜义就在于向本事寻求生存的本体支架,从而搭建诗意的本事栖居。孔子本事生存建构既裨助也束缚着未来。  相似文献   

13.
《金锁记》借助转述、省略、概要、停顿等叙述技巧,增加了叙事时间之外的故事,从而在篇幅与故事容量之间取得了平衡。三言两语的转述交代了主人公的背景材料;省略与概要将故事所占的叙事时间减少到最小程度;停顿在《金锁记》中表现为心理停顿,虽然叙事时间无限大、实际故事停顿,但心理停顿给予了读者想象的空间,无限扩大了故事本身的寓意与韵味、接受者解读文本时往往关注占据文本篇幅较长的事件,而这些叙事技巧所蕴涵的叙事时间之外的故事对解读《金锁记》也别具意义。   相似文献   

14.
《霸王别姬》和《梅兰芳》两部影片有着重叠的时代背景,相似的京剧题材、相同的京剧大师、一样的爱恨纠葛情景,而相同的时代,相同的身份,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命运。在叙事表现上,《霸王别姬》是将时代融入人物命运里,《梅兰芳》则是将人物融入时代中;在叙事风格上,《霸王别姬》采用的是虚拟的叙事手法,而《梅兰芳》则采用的是写实风格;在角色设计和人物关系设置上,两部影片都具有一种趋同中变进的特点。同为京剧体裁影片,《梅兰芳》让我们看到了陈凯歌的回归,也让观众重温了国粹的魅力,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陈凯歌的转型。  相似文献   

15.
在汉译佛典十二部经中,属于叙事类文体的主要有本事、本生、因缘、譬喻、未曾有和授记六种。它们在叙事上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因果报应的叙事伦理,它具有鲜明的印度佛教色彩,讲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和自作自受。二是详赡、重复与夸诞的叙事风格。详赡,指叙事内容的详实、周密,且特别重视运用各种细节描写.诸如场景、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等。重复,主要指一部佛经在叙事时,相同或相近的故事类型反复出现在同一主人物身上。夸诞则和神通叙事有关。三是集锦式、葡萄藤式的故事结构。前者多用于整部佛经,后者多用于组经中的小经或其中的某个故事。而汉译佛典叙事类文体的这些特点,通过不同的途径影响了中国古典小说的生成与发展,像虚构、重复叙事与神通叙事等方法的运用,莫不和这些佛典的传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古镜记》作为唐传奇的开山之作,具有极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此作以上古神镜为中心,叙述了一系列与古镜有关的奇闻异事。作者熟练地采用了多种叙事手段,如第一人称叙事、多重讲述者以及时间标志等,极大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同时也为以后唐传奇的发展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广告叙事包含了中正思维和出奇思维。中正思维的特征是"正"、"雅"、"解谜"、"神话";出奇思维的特征是"反叛"、"留白"、"独白"。两种不同的叙事思维共同促进中国广告叙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按写作和出版的时间顺序看,其小说叙述方式和叙述视角都或多或少发生了变化,叙事体态也相应有着较明显的变化,逐渐由全知型过渡到限制叙事和纯客观叙事类型,较明显地表现出叙述客观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王长中 《南都学坛》2001,21(1):54-58
老舍和赵树理小说的叙事模式有同有异。二人小说叙事模式之同,源于他们对中国小说叙事传统的情有独钟;二人小说叙事模式之异,源于各自所处的现实环境及个人艺术气质的不同,赵树理基本上是对中国传统小说叙事的重读和照搬,只顾及了“普及”,而缺乏创造性的提高;老舍则既继承了传统,又没有囿于传统,而是以现代的叙事方法,对之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造,适应并提高了市民大众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0.
《金瓶梅》写西门庆之死与《红楼梦》写林黛玉之死,同在章回的“七”、“九”之数,情节皆“三而一成”,皆因自戕和遭遇对象突然打击,有同一人生哲学的况味。这些基于两书中男女主人公分别一死一生和一生一死之生死错位的极相近似之处,溯源一是两部书的命意、中心不同,二是西门庆与林黛玉在各自书中地位角色的不同,三是写人叙事艺术上意足神圆的要求。其后先相反而实极相近似之迹,可见“《红楼梦》深得《金瓶》壶奥”之一大法门,是其大处每与《金瓶梅》适得其反,所谓“反弹琵琶”,可称为“反模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