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对传统政治哲学人性话语的批判是后现代主义政治哲学的重要视域.传统政治哲学,尤其是现代以来的政治哲学都相信有着共同的基本的人性,而只要捕捉到人性的真正本质就能实现理想的政治体制和美好社会.后现代主义者则认为这种理论的建构只是在人类解放的名义下对个人的奴役和压迫,他们因此反对人性的绝对性、永恒性、同一性,主张人性相对性、多元性,追求成为具有丰富感情色彩的、自我创造的、具有独特个性的人.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作为西方社会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思潮,有其特定的产生背景。社会的变化、人们对社会生存危机的反思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都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后现代主义反对个人主义、反对主体性、强调内在关系;批判理性主义、崇尚非理性、倡导创造性;反对“同一性”、拒斥“整体性”,主张多元论等这些基本观点,对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引发了对当代教育的不断反思。后现代主义的多元教育目的论、后现代的课程观则为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哲学认识论试图消解传统认识论的主客二分和反映论的基本原则,试图解构传统认识论对确定和终极目标的追求,既反对理性主义原则,又反对非理性主义原则。主张一种约定的、任意的、不断增生和开放创造的认识论。后现代主义认识论虽然反对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的认识精神,但从其特征来说,它又具有明显的非理性倾向,可以说是对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认识论的延伸。  相似文献   

4.
国家主权是国际法的基本范畴与基石,主权原则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然而,对主权不同理解的争论,从其产生之日起就没有停止过。人类进入21世纪后,区域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传统的国家主权理论更是不断受到挑战和冲击,形成了国家主权过时论、国家主权削弱论、国家主权让渡论等新的理论体系。本文拟就这几种理论作一些简要的介绍与评述,并以此形成我们对新形势下的国家主权观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法学是继三大法学流派之后又一独具特色的理论思潮。出现在后工业社会的法律危机不断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一批后现代主义法学学者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制度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进行全面反思和质疑。后现代主义法学否定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反对用单一的、固定不变的逻辑和公式来阐释和衡量世界,方法论上主张多元性和差异性,并形成了一些有创建、有价值的旨在批判现代权利理论兼有探索未来法治的后现代主义法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民族自决原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法基本原则之一,这项原则对于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以及支持民族解放斗争、保证民族国家独立权利的行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21世纪初叶前后被冠以民族自决的新国家的产生引起了学界在国际法理论层面上对民族自决原则、新国家建立和国家主权等问题的深思和反省。在民族自决原则的适用过程中有一个重要前提,即这个民族必须是被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和压迫并正在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而斗争的民族。同时还要特别注意,一个民族通过行使民族自决权组建了民族独立国家,或与其他民族、国家联合组成国家,则该民族的民族自决权上升为国家主权,此时如果该民族再主张民族自决则是对国家主权的损害。  相似文献   

7.
中国封建时代缺乏国家主权观念.伴随着近代中国全民族救亡图存的主题,近代国家主权观念逐渐产生,并经历了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萌芽、各种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产生、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基本确立三个发展阶段.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形成使中国对外争回了大量国家主权,维护了国家的独立自主;对内则使资产阶级民主观念深入人心,对独裁者的专制行为有一定抑制作用,在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民法社会本位观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文婧 《兰州学刊》2005,(5):161-16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民法的个人本位观念受到了冲击,传统民法的基本理念受到了许多质疑.有些学者开始主张引用西方的社会本位思想,从而取代民法所主张的个人本位观,以期弥补传统民法的不足.本文通过对社会本位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考察,提出社会本位虽然可以弥补传统民法的缺陷,但仍未改变民法个人本位为主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民法仍应坚持个人本位.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的社会理论与后现代之下的社会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主义自产生后尤其是晚近时期对诸多学科的发展、社会生活 (常人世界 )的变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本身亦是社会生活变迁的影射 )。作为一种专业助人活动的社会工作日益受到后现代的社会思想的启发 ,触动了传统社会工作的理念、价值观、社会工作过程的更新和发展。美国、加拿大、香港等国家或地区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已在社会工作事务中自觉运用后现代理念从事助人活动。应从后现代主义及其社会理论出发 ,探讨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社会工作 ,分析后现代主义对传统社会工作理念与价值、案主理解和社会工作过程的批判 ,并相应地提出后现代社会工作的理论和社会工作范围  相似文献   

10.
吴丹梅 《北方论丛》2004,(1):124-126
后现代主义进入法学和法理学领域所起到的作用更多的应是建构,而非解构;是更好地发扬法律的理性传统,而非颠覆现代法治所赖以存在的基本价值.在价值论上,后现代主义法学的核心观点为:理性的个人作为自治的法律主体并不存在;现代社会的"进步"是应幻的;法律的普遍性是虚拟的"宏观话语";法律中立的原则仅仅是一种假设.在方法论上,后现代主义的视角也极大地影响了现代法理学的发展,有助于防止法律的垄断和激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反思.  相似文献   

11.
彭卫红 《学术界》2005,(6):278-280
后现代主义作为西方的一种文化哲学思潮,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对整个西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标榜的有关非中心化、解构、多元化、碎片化的思想文化主张深刻影响了当代西方的艺术观念,对当代西方的文学艺术创作更是有直接和间接的指导作用。20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的文化艺术界对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引进和借鉴也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后现代主义已经和必将对我国的文化艺术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就写作学而言,西方许多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家的一些理论,对中文的写作,尤其是文学创作类的写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对它的写作特性…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值中国由前现代走向现代之时 ,流行于欧美半个世纪的后现代主义却在 80年代末期开始涌进中国。作为对西方现代主义批判者的后现代主义 ,对于置身特殊历史境遇里的中国现代化进程而言 ,其意义错综复杂 ,既有着积极的启发作用 ,又有着消极的负面影响。因此 ,探讨后现代主义在西方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 ,把握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精神特征 ,并在此基础上进而分析后现代主义与当今中国现代化的关系 ,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后现代主义兴起的社会文化根源一般认为 ,后现代主义产生于 2 0世纪的上半期和中期 ,它是作为对西方现代社会及其理论表现的现…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主义幻象的破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印年代以降,西方社会经历了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相应地文化理论领域也异彩纷呈,尤其是后现代主义思潮迅速崛起。特里·伊格尔顿作为英国当代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的传统,对后现代主义思潮进行分析和批判,宣告了后现代主义幻象的破灭。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主义思潮与当代中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尚九玉 《东岳论丛》2000,21(3):102-105
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已经传入当代中国。尽管后现代主义哲学对于西方社会的批评具有其合理性,不乏真知灼见,但后现代主义哲学所宣扬的基本思想不适合当代中国社会的情况。因而,当代中国应当拒绝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张国清 《东南学术》2002,(2):122-132
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转变不仅是话题本身的转变,而且是语境的变迁。本文试图从现代性话语转向和语境变迁的角度探讨和评价后现代主义思潮产生的社会背景。本文首先探讨了后现代主义和“现代性”的一般语境,接着讨论了后现代主义在经济、文化、政治、科技、意识形态等领域的不同表现,认为反形而上学传统、怀疑论和不可知论、反基础主义、反本质主义、结构主义等诸多不同“主义”和“观念”的嫁接、挪用、篡改和拼凑导致了后现代主义。最后本文对后现代性作了基本规定:后现代是知识化时代、文化化时代、泛游戏时代、全球化时代,也是政治斗争得到缓和和传统意识形态得到终结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体育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从后现代主义的各种主张中能更加明确地认识到体育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巨大作用及体育现代化过程中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17.
国家因享有主权而地位平等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现实基础。虽然60年来国际关系的社会化取得长足进展,但国家主权没有发生任何动摇。国际条约与国际组织对国家的约束都以主权国家的同意为条件,因而不是对国家主权的限制。不以国家同意为前提的限制可以看做是国际关系社会化走向更高形式的探索,但必须满足合法性的要求。在国家主权平等依然是国际社会的基本现实的情况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依然是规范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詹姆逊的总体性思想最明确地表达在他对后现代主义文化的深刻批评之中,认为在这个差异性时代也需要总体性。这种总体性是这个时代的生产方式,是在敞开与流动中统一的,而不是封闭的、铁板一块的。理解詹姆逊的总体性思想的时代背景与基本主张,有助于我们理解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与根本局限,也有助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主义对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具有“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否定中心和等级、去掉本质和必然”等特征,对高职德育工作产生双重影响。正面影响体现在对传统高职德育目的、德育内容、德育方式、德育评价机制、德育队伍等方面的冲击;负面影响体现在高职学生容易产生缺乏崇高理想,滋生自卑、迷茫情绪和孤僻行为,缺乏社会责任感,张扬叛逆的行为习惯,极力追求个人利益,夸张追逐标新立异等现象。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主义以对现代主义的反思、批判和否定为基本特征,它拒斥二元对立,消解人类中心主义,对现代道德教育中人与自然的对立进行了无情的批判,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互惠共生的主张.生态德育是后现代主义德育观的新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