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李强 《北方论丛》2021,(5):152-160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坊市制的解体、夜市的兴起,拓展了商业经营的空间和时间,为城市商业注入巨大的活力.唐宋商人社会地位逐步提高,商人及其子弟获得进入士阶层的机会,士商通婚也并不罕见,"贱商""抑商"思想虽然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但的确受到极大限制.文人书帖、文集的商品化,是唐宋商业发展的重要表征,也加深了士商间的融合互动.商人群体中读书人和僧道人士逐渐增多,是唐宋商业发展的标志事件,为我们研究唐宋商业文化史提供了极佳的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2.
尽管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是空前的 ,市场繁荣 ,作为商业主体的商人大量增加 ,但是从政府、官员与商人的关系 ,从宋初关于科举、舆服的规定看 ,商人仍处于社会的底层 ,受到政府和官员的任意压榨、剥削和束缚 ,并且商人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也很低。另一方面 ,宋代富商大贾利用其优越的经济条件努力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具体表现在入仕参与政治、与官员联姻和突破舆服的限制上。而士人阶层的部分有识之士在观念上已经把商人看作是与士、农同等地位的“齐民”了 ,这反映了宋代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变化。  相似文献   

3.
商品经济:唐宋社会变革的根本力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文勋 《文史哲》2005,(1):40-42
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在唐宋时期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一基本结论已为国内外史学界所认同。 2 0世纪以来 ,不少学者曾力求从文化、政治、阶级、阶层、经济、婚姻等不同的专题研究入手 ,试图对唐宋时期社会变迁作出“知微见著”的分析概括 ,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而社会经济研究 ,无疑是研究的基础。我们约请部分对这一问题作过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就唐宋时期的土地制度、商品经济、经济制度、制度变迁等问题展开讨论 ,以期推动对唐宋时期社会变迁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在唐宋时期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一基本结论已为国内外史学界所认同。 2 0世纪以来 ,不少学者曾力求从文化、政治、阶级、阶层、经济、婚姻等不同的专题研究入手 ,试图对唐宋时期社会变迁作出“知微见著”的分析概括 ,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而社会经济研究 ,无疑是研究的基础。我们约请部分对这一问题作过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就唐宋时期的土地制度、商品经济、经济制度、制度变迁等问题展开讨论 ,以期推动对唐宋时期社会变迁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经济制度变迁与唐宋变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黄纯艳 《文史哲》2005,(1):42-45
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在唐宋时期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一基本结论已为国内外史学界所认同。 2 0世纪以来 ,不少学者曾力求从文化、政治、阶级、阶层、经济、婚姻等不同的专题研究入手 ,试图对唐宋时期社会变迁作出“知微见著”的分析概括 ,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而社会经济研究 ,无疑是研究的基础。我们约请部分对这一问题作过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就唐宋时期的土地制度、商品经济、经济制度、制度变迁等问题展开讨论 ,以期推动对唐宋时期社会变迁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谢元鲁 《文史哲》2005,(1):45-47
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在唐宋时期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一基本结论已为国内外史学界所认同。 2 0世纪以来 ,不少学者曾力求从文化、政治、阶级、阶层、经济、婚姻等不同的专题研究入手 ,试图对唐宋时期社会变迁作出“知微见著”的分析概括 ,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而社会经济研究 ,无疑是研究的基础。我们约请部分对这一问题作过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就唐宋时期的土地制度、商品经济、经济制度、制度变迁等问题展开讨论 ,以期推动对唐宋时期社会变迁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特别是唐宋时期的契约制度已经渐趋完善。为了确保契约双方目的的实现,从汉代开始,民间契约实践中就逐步发展形成了越来越复杂的瑕疵担保责任条款,以保证各方能够顺利完成契约交易,实现契约目的。中国传统契约的瑕疵担保责任条款可分为物的瑕疵担保与权利瑕疵担保两种类型,而伦理化的中国古代社会又使得中国古代契约的瑕疵担保责任具有与古代罗马法的瑕疵担保诸多不同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3,(12):128-132
古代君主自谦词经历了秦汉、唐宋、元明清三个发展阶段,其中唐宋时期为君主自谦词使用最鼎盛的时期。君主自谦词从使用语境看,多是面对祖先、先帝、太皇太后、皇太后等长辈或提及承继大统的语境,也有面对臣属的情况。在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下,君主自谦词的核心原则是表现君主独一无二的至尊地位,即使唐宋以后君主自谦词倡行孝道,亦是以移孝于忠的方式教化百姓,有利于形成更广泛的忠君意识。自卑尊人也是自谦词使用的一项原则,统治者希望以此构建和谐的君臣关系,维护社会安宁稳定。  相似文献   

9.
元代舆服制度与前代相比稍显混乱,这与其统治者的执政思想、政治制度中融合了蒙古族的旧俗即"国俗"有关.祭祀和上朝是舆服制度实施的重要场合,通过研究元朝政治文化制度可以发现,元代祭祀制度和御前奏闻制度中具有鲜明的蒙古族游牧特性及其与汉族传统习俗与制度的不完全融合,影响了统治者对舆服的需求与管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清代蒙古社会的封建人身隶属制度,是古代蒙古社会人身隶属制度的延续和发展。由于租典、雇佣关系的出现和汉族商人到蒙古地区经商,促进了当时蒙古地区的农业和商业的发展;苏鲁克制度和雇工加速了蒙古社会封建人身隶属制度的解体。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古代商贾小说中的诚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诚信是举世公认的美德。中国古代商人从自己的生活和需要出发 ,对诚信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从文化的角度来看 ,诚信是一种与“善”紧密相连的道德规范 ,是“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在商品交换领域的延伸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 ,诚信是一种市场竞争力 ,是中国古代商人的经营秘诀 ;从中国古代商人的生存状态来看 ,诚信是中国古代商人健康成长最需要的营养。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我国史学界一直把土地集中看成是导致中国古代社会矛盾尖锐激化的主要原因。本文认为,这一观点失之笼统,实际上只能解释西汉末期的情况,唐宋以后就不尽然了。宋、明、清几朝的初期,土地集中现象十分突出,但其社会矛盾却比较缓和,就是这几个朝代的衰亡,和土地集中也没有什么直接、必然的联系。土地集中对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消极影响前后变化很大,总趋势是日益减弱,这一变化的内在原因,是赋役制度的演变。  相似文献   

13.
张明 《天府新论》2015,(3):88-94
农地租佃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的历史问题,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传统社会的存续和发展。唐中叶至宋代的租佃制度作为唐宋之际诸多变革中之最著者,它不仅是简单的对前代的自然地延续,更展现着新的时代特征:在国家保障产权关系明晰的政策思想前提下,以契约形式结成的租佃关系成为唐中叶至宋代农地租佃关系的主导形式。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认为,租佃制度本身是一种调节机制,它可以给贫穷但却很勤勉的人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而有效地减少了社会地不平等及贫富差距。  相似文献   

14.
晚清海关与洋务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清海关简介 中国古代海关的历史渊源 中国古代海关,历史悠久,它的起源可以上溯至三千年前的西周。秦汉以后,关卡增多,开始征收关税,海关制度逐步建立,但大都偏重于陆地关津。唐宋以后,随着海上交通贸易的日益发展,在沿海城市和港口,陆续设立管理船舶进出的市舶司,奠定了中国古代海关的初步基础。清初康熙年间,清政府在广州、厦门、宁  相似文献   

15.
春秋时期的商人仍属于“工商食官”制度的范畴。春秋时期的商业组织以及与之相应的所有制形式“都多少带着土地所有制的性质”,在各种关系上“模仿着乡村的组织”。这一切主要是由当时社会生产关系中最根本的经济制度———井田制的变化所决定的。此外,政治关系、血缘关系等非经济因素对于春秋时期商人的发展形态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中国古代私人工商业在战国时期出现了第一次大发展,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井田制度的破坏。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唐宋诗之异及其由此带来的唐宋诗之争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具体说来,唐宋诗的异趣主要表现在艺术手法、审美风貌等方面。而对于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宋代社会环境和诗歌自身发展趋势两个大的方面来进行分析。宋诗特色的形成,是基于内外各种因素的"新变自得",我们不应当以单一的艺术标准来评价唐宋诗的优劣。  相似文献   

17.
唐代举制与选制是分离的,举选权利即参加科举考试与铨选的权利。唐前期承前代之余绪,商人举选权利被剥夺,教育权利亦受极大遏制。唐中期以后,商人及其子弟逐渐可入官私学读书,并参加科举得官入仕。这是衡量唐中期以后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可资参考的重要标准,中国古代商人入仕之途至此发生实质性转变。  相似文献   

18.
商事法律制度功效发挥,系商事法律制度外核与商人精神内核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历史和现实原因,中国缺失与现代商事法律制度相匹配的商人精神。这制约着商事法律制度功效发挥,进而阻滞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分析商人精神体系的内在要素,对比中国商人精神现状,重新构建商人的精神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封建社会的考绩制度及其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绩是中国古代依法对官吏进行考核并予以奖惩的制度,它萌芽于尧舜时代、奠基于西周,初步形成于秦汉魏,发展于唐宋,明清集其大成,经过长期沿革,中国古代考绩制度形成了规范详备、运作有序的特点,对澄清吏治,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考绩制度的标准方式和程序以及奖惩,各代都有较为明确的规定。考绩制度是封建政治法律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实施过程中受封建政治体制的掣肘,不可能性自发挥作用,同时由于各朝代政治状况的不同以及考绩制度完善程度的差异,考绩制度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中国古代的考绩制度优秀成果对我们今天建立公务员制度,完善公务员制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社会,人们对于离婚的观念经历了从离合随意到耻于离婚的巨大变化,这一变化的关键在唐宋时期。唐宋之前夫妻之间是有义则合,无义则去,唐宋时期社会对于离婚逐渐持否定态度,非有大故,不得出妻。发生这一转变的原因首先是国家加强了对离婚行为的规制,以达到社会控制的目的。其次,唐宋时期结婚和离婚成本的增加促使人们对待离婚问题采取了更加谨慎的态度。最后,佛教的社会化导致佛教教义中姻缘天定、因果业报等宗教理念深入人心,慑于业报轮回的威吓,社会观念逐渐认为离婚是丑行。唐宋时期离婚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社会组织结构的稳定,维护了社会关系网的平衡,从而实现了国家的政权稳定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