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晨光主编的《走好人生路》是一本非常及时的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教育的一本好教材,读着该书,仿佛清风扑面而来。本文围绕着该书的思想教育意义和艺术特色展开评论,认为该书蕴藏哲理,讲道理深入浅出,发人深省;联系现实,富有教育意义,警钟长鸣;让人读后联系个人实际,可以身体力行。全书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  相似文献   

2.
1999年秋 ,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 ,这是内蒙古地区的文艺评论工作者首次集合在一起。大家都感到 ,相对于活跃的文艺创作来说 ,内蒙古地区的文艺评论工作显得有些滞后 ,纷纷表示要努力改变这种状况 ,更好地发挥文艺评论的作用 ,并提出要不定期出版评论文集 ,有关方面也表示要给予大力支持。由我区文艺美学家宋生贵教授主编、装帧精美的《走进花的原野———内蒙古新时期文艺理论评论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 0 0 2年 4月版 ) ,即是协会成立后奉献出的第一项成果。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这是新时期我区第一部用汉文写作的评论合集 ,更因为编选者在篇目的取舍上确定了一个高标准 ,即选那些我区著名评论家撰写的、评论我区 2 0年来优秀作品的文章。因此 ,称其为“名家论名作”是毫不为过的。这部评论集收录了我区各民族老中青三代文艺评论家的批评文章 ,其中有些文章作总体性研究 ,或回顾内蒙古地区文学发展历程 ,或就某一文艺领域做史的描述 ,或概览特定的艺术创作者群体 ,分析其成就与不足 ,都给人留下了完整的宏观印象 ;有些评论则对具体的艺术作品进行深入分析 ,挖掘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和作品的内在意蕴 ,既是对接受者的有益导引 ,也是...  相似文献   

3.
以微信、微博、B站、抖音、豆瓣、百度百科等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推动了当代文艺的生产和消费,也促成了当代文艺评论的转型。文艺评论体系中出现了新的标准即网民权威,社交媒体催生了新的评论方式和语体风格,拓展了文艺评论的公共空间。社交媒体带给文艺评论的不仅有赋权,也有剥夺或阻碍。当社交媒体出现反连接的情形时,旨在获得注意力、流量或商业利益的“锁定”,不再具有互联网开放精神的“隔离”和无法选择的“退出”,使得文艺评论出现了景观化和圈层化的趋势,文艺评论被流量和算法劫持,表达方式日益表演化、浮夸化,难以完成有效的对话;圈层中的舒适区、同温层和过度连接使评论者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和排他性,加速了审美固化的形成,导致文艺评论丧失生命力、创造力和行动力。  相似文献   

4.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文艺评论是面临着危机了.刊物的萎缩,订数的下降,还只是一个表面戒象,而文艺评论专著出版之难,也还不是最值得忧虑的,最令人忧虑的倒是文艺评论界至今还没有普遍地、清醒地认识到危机的真正根源.在我看来,最关键的一点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文艺评论和文学作品一样早就带上了很强烈的商品性,而文艺评论如何在商品性与科学性之间取得平衡成了一个难题。我们许多评论家、学者都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这一点。他们面临商品潮的巨大冲激,多少有点谅惶失措,多少有点怨天尤人。总是使客观环境不利于文化的发展,而自身…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在评论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青年德意志派”文艺、四十年代的“真正社会主义”文艺及五十年代的“席勒式”文艺时,曾多次重申他与马克思在《费尔巴哈》中阐述过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因此,评价任何一个作家、任何一个文学流派都应强调他们“是他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他们的动机不是从个人琐碎的欲望中,而正是从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文艺评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在文艺评论上的主要建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百年中国文艺发展的重要成果,体现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在文艺评论方面的成绩。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为中国特色文艺评论提供了哲学基础、实践导向与话语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构成了它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底蕴。新时代语境下中国特色文艺评论应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坚守人民立场,在现实主义批评精神的坚守与再造中,实现文艺评论“守正创新”的目标与任务。  相似文献   

7.
孙桂平 《云梦学刊》2006,27(5):15-16
文艺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文艺如何经由一系列的文化实践活动而得以形成;文化研究的宗旨是研究作为意义主体的个人或群体,如何更有效地自我敞开以获得更多有意味的精神体验."文艺研究"和"文化研究"可以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文艺事业的发展,我区文坛涌现出一批跨世纪的青年文艺评论新人。为了更好地团结评论界的青年文艺工作者,振兴广西文艺评论,全区100多位青年文艺评论工作者于1991年8月20目至21日在首府南宁举行了“广西青年文艺评论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年会”。大会通过了学会章程,选举了以彭洋为会长的领导机构,并举行了青年作者黄佩华小说创作、林冬诗作、以及慈明和电影剧作研讨会。我区老一辈文艺评论家和作家韦其麟、武剑青、蓝怀昌、农冠品、杨绍涛、王敏之等到会祝贺。与会者对如何开展青年文艺评论活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要有效地开展  相似文献   

9.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庆祝共和国建国三十周年之际,在全党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历史关头,回顾建国后至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的文艺评论,吸取经验教训,以进一步在新长征中促进文艺的发展和繁荣,更好地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显然是很有意义的。 十七年的文艺评论,同文艺工作的其他方面一样,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作出了不小的贡献,诸如评价文艺作品,扶植作家,帮助读者,开展文艺思想斗争,贯彻党的文艺路线、方  相似文献   

10.
东北的三家文学批评期刊《当代作家评论》、《文艺争鸣》、《文艺评论》立足本土,视野开放,有力地提升了东北文学的境界,积极地介入并推动了全国的文学批评实践。《当代作家评论》敏锐地把握文学现场的动态进程,《文艺争鸣》以其胆识与锐气激浊扬清,《文艺评论》朴素地扶植批评新锐。它们在相互呼应中构筑起“东北阵线”,成为文艺批评生生不息的沃土。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文化革命主将鲁迅关于美术作品曾经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评论。认真学习这些评论,不仅可以深入领会鲁迅所具体阐述的文艺主张,而更重要的是,可以从中了解与掌握鲁迅所遵循的文艺评论原则,包括从方法论角度,从中汲取可贵的营养,改进我们当前的文艺评论工作,使这些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文艺评论文献,对无产阶级革命文艺事业继续产生应有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吴正锋 《云梦学刊》2014,(3):159-160
作为一位资深的文艺批评家,胡光凡坚持文艺理论评论工作已有六十余年。2009年,中国文联向他颁发了从事新中国文艺工作六十周年的荣誉证书。最近,胡光凡出版了他的六十年自选集《美的领悟与思考》(湖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出版),收入发表在各种报刊上的三百多篇论文、评论、杂文和读书札记等作品。这是他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理论和毛泽东文艺思想作指导,紧密联系实际,对六十多年以来共和国流光溢彩、波澜壮阔——当然也难免泥沙俱下的思想文化大潮,  相似文献   

13.
文艺评论是说理的,但写得干巴巴的,不讲文彩,是不好的。如何把我们的文艺评论写的生动活泼,具有艺术性,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古代的文艺评论,有很多是写得很好的。如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等。这些文学论著,像优美的散文,像抒情的诗。现代也有不少很好的文艺评论,而写得最好的要数鲁迅。鲁迅不仅是伟大的作家,也是伟大的文艺批评家。他的文艺评论,文情并茂,情理交融,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14.
一 当前我们需要理直气壮地提出评论自由,为评论自由正名。这是因为长期以来,文艺界受“左”的影响极深,“左”的偏向得不到纠正,跟创作自由一样,评论自由的原则难以贯彻,甚至遭到践踏。这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理论的发展。评论的不自由及其危害,大致有如下的表现: 文艺评论变为纯粹的政治评论,进而沦为帽子、棍子、政治判决书。文艺评论,顾名思义,是对文艺作品进行艺术规律、文艺手法的探讨,以促进创作的发展和提高。当然,作品是作家头脑的产物,是作家的思想感情的表现,因此分析渗透在艺术中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字媒介环境中,网络文艺评论中的网络暴力事件已然成类出现。无论是从现实世界的典型现象还是就其表现出来的关键特征看,生成性媒介环境都是网络文艺评论的总体环境。生成性媒介生态环境凝聚“媒介动能”,重塑文艺评论的“物质性”能量场。文艺领域之所以频繁发生网络暴力,主要是过于偏信“媒介生长论”的价值取向,同时却又在根本上忽略了巴洛克式的“褶皱”场景本来就是网络暴力的温床。在数字传播背景下开展网络文艺评论暴力治理,主要的伦理策略包括:重塑社交健康的自我伦理,超越联结和断联的复杂性伦理,强化“趋势结果”——突显事件伦理,凭借“宏大叙事”增强文艺评论厚度。  相似文献   

16.
文艺风格学     
文艺风格亦称文艺文体学,是本世纪六十年代西方语言学和文艺学之间出现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把现代语言学成果用于文学作品的分析和研究,收到了非同寻常的效果,被西方评论界称为“语言学和文学研究中的一场革命”。文艺风格学的理论和实践上最富有成果的英语界中要算英国的杰费里·里奇教授。他认为文艺风格学研究的是文学作品中语言形式和文学功能之间的关系;不仅考察文本,而且应透过文本来考察作品的意义;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精细地分析来“检查验证”人们对作品产生的直觉,“促进、指导和固定”这直觉,使其成为一种认知。  相似文献   

17.
古今中外,有许多优秀的小说家、诗人、散文家,同时又是优秀的文艺鉴赏家和文艺评论家。他们能够写出大量优秀的作品,不仅仅依赖于对生活的熟知,同时还凭着对艺术规律与技巧的谙察:深得三昧,胸有全局,高屋建瓴,势如破竹。这些优秀作家的文艺评论,常常是他们的创作实践的宝贵总结,是值得格外珍视的。至于这些优秀作家的评论文章的写作技巧、艺术特色,也各有他们的独特之处,往往是“别辟蹊径,不同凡响”。因此,研究这些  相似文献   

18.
进入数字时代之后,特别是永远在线、支持用户生成内容的社交媒体兴起以来,文艺评论呈现出“云游于艺”的姿态。数字时代文艺评论面临的危机和挑战不在于社交媒体的无处不在性,而在于它的不可见性与不可知性。社交媒体所具有的锁定、隔离和(无法)退出等情形,构成了数据的“围墙花园”,消解了社交媒体的平等性、多样性和赋权功能,导致文艺评论走向反连接或无效连接。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文学作品四层次结构理论为依据 ,以文艺心理学为主要研究方法 ,用一个鲁迅学专家的独特而深邃的眼光 ,对《鲁迅文艺心理阐释》进行全方位的审视 ,给予了客观、科学的评价。评论中不乏作者独特的发现和精辟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北朝文艺品评管窥赵险峰魏晋南北朝在我国历史长河中是一个大动荡时期,但在文学艺术方面却是一个勃兴时期,在我国文艺发展史上闪耀着令人眩目的光彩.我国传统的文艺品评在这个时期由发端走向了鼎盛。何以出现这样的局面?文艺品第评论方法的渊源与形成是怎样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