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主要基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斐奇诺哲学来还原毕达哥拉斯主义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理论复兴和理论遭际。指出其轮回观如何与基督教的心向上帝之旅结合起来,灵魂轮回之旅如何成为向着上帝前行的过程,以及成为柏拉图主义的死后审判和死后生活理论的补充,更贴合基督教的教义。同时分析了毕达哥拉斯主义复兴时与其他理论的关系,以及诸多教义的主要内容,比如毕达哥拉斯与上帝的唯一智慧的关系,神圣的数、星座与灵魂的关系,毕达哥拉斯主义的宇宙论和道德训诫等。从而总体上论述了毕达哥拉斯主义在文艺复兴时期复兴的原因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柏拉图主义在当时是一股不可忽略的知性力量,但其形成性研究还是一个学术冷门。主要考证该思潮的本土化变体,尤其聚焦约翰.克里特的基督教理式模型、托马斯.莫尔结合了柏拉图古典社会完美观念和古罗马修辞策略的乌托邦思想、约翰.迪的基督教—柏拉图式数字命理哲学和神秘主义魔法理论等具有英国风貌的新柏拉图主义宇宙图景。  相似文献   

3.
基督教文化与科学——兼评欧洲中世纪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习惯于把从公元5世纪末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之前的一千年时间称为欧洲中世纪。这是一个神学大一统的时代,基督教不仅是欧洲社会统一的意识形态和统一的政治领导力量,而且也是统一的知识体系。科学的命运不仅要取决于基督教会对它的评价,而且科学的生存与发展也要依附于神学这个母体。  相似文献   

4.
西方传统艺术理想始于古希腊时代,特别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理想化的艺术摹仿观确立了西方传统艺术理想的哲学基础.中世纪基督教将希腊艺术理想改造成了神学形态的艺术理想,强调上帝是理想美与艺术美的根源.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批评了中世纪神学艺术理想,创造了旨在追求人神和谐的艺术理想与审美理想,并通过康德至黑格尔的德国古典美学创造了体系化的艺术理想观.整个西方传统艺术理想包括完美、理性、理想化这三个核心范畴,并具有形而上的思辨主义、基督教主义和艺术审美中心主义三大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文艺复兴以来,欧洲人的基督教信仰已经逐渐解体。"超人"尼采应运而生,他第一次明确地指出了基督教信仰解体之后欧洲出现价值真空这个事实,猛烈地揭露和批判了传统的基督教道德和现代理性。本文结合好莱坞电影《新基督山伯爵》来洞察尼采哲学的几个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6.
《摩尔·弗兰德斯》是英国小说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主要作品,它塑造了一个流浪妇女的形象。在这部作品里,笛福以一个作家特有的敏锐和良知,描绘了孤独的个人在荒凉的环境中为生存而作的斗争。它不仅启发读者去思考其中的道德价值,更引发了对宗教的反思。小说中充斥着物质主义、基督教现代性、言论自由和渎神表现,体现了时代的特征。本文将从社会形式和个人行为两方面对基督教世俗化的这些核心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道德剧原是流行于中世纪的一种宗教戏剧,它以圣经故事为依据,着重宣扬基督教的教义信条和道德伦理。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富有文化巨人特征的莎士比亚,继承了道德剧的写作传统,他的名剧《一报还一报》既是对中世纪道德剧的继承,也有独到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研究了波普尔和哈耶克对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的批判。本着对道德的热情 ,建构论者所提出的理想社会具有理想主义、理性主义、线性主义、目的论的、道德主义等特征。笔者分析了两人对这种理想社会的批判 ,指出理想社会的理性主义的实质是非理性主义 ,其历史主义实质是圣人主义 ,其自由会导致奴役 ,其道德的激情会造成不道德的后果 ,以此说明 ,人类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到达天堂式的理想社会 ,反而会因追求天堂而跌下地狱。  相似文献   

9.
<正>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是巨人辈出的时代。无论在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方面都有惊人的成就。卜伽丘就是成长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里。《十日谈》是他的代表作,但后人对这部具有深远影响的巨著很少做过专题性的研究。本文试图就这一巨著产生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以及社会意义做一不成熟的探讨。 1 欧洲文艺复兴,最早产生于十四世纪的意大利。当时,意大利出现了工场手工业和发达的商业贸易,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萌芽,成为西欧文艺复兴运动的策源地。 中世纪的基督教会权力至高无上,垄断一切学术。哲学、教育、科学和文学艺术等都成为封建教会服务的工具。正如恩格斯所说:“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  相似文献   

10.
历史背景研究是历史主义文学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蒂利亚德是历史主义莎评的代表人物,他对文艺复兴宇宙论的研究就是历史主义文学批评中最著名的历史背景研究之一。蒂利亚德认为,莎士比亚和其他文艺复兴作家处在一个被中世纪神学思想所左右的时代,其中传统神学宇宙观念是当时的知识分子普遍接受的一种世界观。这种宇宙观念以存在之链等概念为核心内容,以秩序为关键词,体现了基督教神学思想对整个世界的认识。蒂利亚德认为文艺复兴作家的文学创作自然而然地也会受到这种宇宙观念的影响,他的这种保守观点对我国的莎学和文艺复兴文学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世界历史上,中国文化曾一直保持着世界领先的地位,宋代被誉为东方的文艺复兴。这种兴盛的局面主要建立在宋代的科学技术之上,也与当时的宗教局面和对外开放的国家态势有着密切的关系。全面认识东方文艺复兴的根源,有助于我们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增强民族自豪感,促进21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的新的伟大复兴。,In history China had all the time kept the leading role as her international position before the end of the Song Dynasty, t herefore she has been honoured as the Renaissance in the East. Such a prosperon s situation was set up on the basis of the 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had much to do with the religious situation and the open towards foreign countr ies. To recognize the roots of the Renaissance in the East in a comprehensive wa y may enhance our sense of national pride to realize a new Renaissance of the Ch inese nation in the mid-2000s.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在阶级社会中的一项普遍的社会活动。古往今来,思想政治教育在维护阶级统治,培养人们道德品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今,人类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人们不禁开始怀疑思想政治教育还有何用处?这实际上是在追问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何在。那么,我们应如何科学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呢?这就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世纪晚期英国一直为乞讨问题所困扰,此时乞讨问题的出现是多种社会因素的结果。虽然中世纪基督教会主张对所有的贫困者予以救济,但中世纪晚期英国仍出现对乞丐限制的普遍呼声和行动。政府、教会和社会精英都提出了一些限制乞讨的措施,主张对乞丐救济区别对待。中世纪晚期英国对乞讨的限制有助于鼓励人们积极的生活,这孕育着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因素。  相似文献   

14.
法实证主义将法律效力的条件诉诸社会事实,与道德无关。该主张不能合理解释法律为什么有效,不能区分"守法义务"与"抢匪命令"。同时,该主张将法律效力诉诸于立法者的法律创制活动,由于创制的法律可能为恶,也可能为善,不能避免"恶法亦法"的实践困境;自然法学派主张法律有效必须满足道德条件,符合道德标准。该主张未能动摇哈特关于"法律与道德彼此之间并不存在概念上的必然联系",反驳了自然法学派关于道德对法律资格效力的影响;德沃金试图开辟第三条道路,重点关注道德如何影响和作用法律裁判实践与推理,即最终作为裁判根据的法律,需通过其建构性诠释中的"符合"与道德"证立"的双重检验,换言之,法律是从一组融贯的政治道德原则中推导出来,并为当下的法律实践提供了最佳的道德证立。法律与道德没有必然关联不等于法律可以独立于道德,法律与道德有必然关联也不意味着道德等于法律。  相似文献   

15.
传统社会道德的有效性对当代道德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规范适应小农经济的发展要求,并以“熟人社会”为条件,以“由礼入刑”为手段,重视启蒙德育的作用,是传统社会道德有效的真正原因。相应,当代道德建设要取得成功,道德规范就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并以开放的市民社会为条件,把反映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基本道德规范制度化,高度重视启蒙德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霍桑对普遍的原罪与救赎的独到诠释是源于超越新教伦理的泛基督精神。因而以污点主人公、写情、社会救赎为特点的《红字》所表现的艺术真实具有轰动效应,是推动新教自身改革及美国文艺复兴的重要武器。  相似文献   

17.
孔子的思想道德学说是中国传统思想道德的核心所在,贯穿于这个道德线索的主要包括"仁"、"礼"、"正名"等思想内涵,这是孔子对完善的社会道德、合理的社会秩序的要求与向往。在心理学的维度观照下,孔子的这种思想道德学说看似是一种对社会秩序和社会道德的规范,其实质则是对个人在社会中的具体角色的描述与定位,它规定了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应具有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心理学上的"人格面具"诉求。  相似文献   

18.
从伦理道德角度对莎士比亚文学作品进行考察。以文化为参照,以人为基点,以道德主题嬗变的整理讨论为指归,透析文艺复兴“人”的道德图式。文艺复兴是神性回归并参与人性建设的时代,其成为莎士比亚文学创作的主要特征。他完成了后期人文主义对“人”的诠释:享受现世节制的自然之爱,同时以上帝之爱消弭邪恶。莎士比亚文学作品道德主题体现为神性超拔人性、人文终极的图式。  相似文献   

19.
法律起源于道德。因此,现代立法都非常重视法律必须反映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即最具普遍接受性的道德层次。法律的滞后性特点,使法律无法完全反映社会基本道德要求,但这种矛盾却可以进一步推动法律发展。在司法实践中,法官“自由裁量权”在有法律明确规定或无明确规定的情况下,都存在着不得不利用社会基本道德原则案例,如何防范任意性或随意性的司法实践道德原则运用,需进一步探讨完善。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人类文明传承最重要的手段,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时代的特征和价值,并为后阶段的发展提供了必然的借鉴。以基督教文化为主流的欧洲中世纪教育充满了上帝的神性,但教会为培养上帝忠实的仆人而致力于文化教育,对欧洲教育的复兴具有积极意义。中世纪教育的复兴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加洛林王朝、大学兴起和文艺复兴,为构建西方教育制度和世界教育体系的完善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