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0 毫秒
1.
以国家、民间权威和族群作为三个能动的主体,以鄂西南土家族地区为中心,考察清代民族边缘地区乡村社会的权力关系.清初国家强化了对这一区域乡村社会的控制,清代中后期,随着民间权威和族群在社会秩序建构中力量的加强,国家权力日益被地方性知识所消蚀.三者在地方社会秩序的建构中,构成相互依存而又相互矛盾的统一体,并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之中,共同完成了这个区域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2.
民族地区农村社会治安问题浅议周新华,夏大胜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的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秩序稳定。但是,在深化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过程中,民族地区农村也产生了一些不稳定因素,社会治安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有的...  相似文献   

3.
力求在社会哲学的层面上从社会秩序的生成、总体性展开以及秩序主体构成等几个视角对社会秩序存在的实践基础进行分析,以推进社会秩序问题的相关研究。指出在社会哲学的意义上,社会秩序有其存在的实践基础。实践是探寻社会秩序的存在本质的现实起点。社会秩序是在实践中生成,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总体性展开。要正确地认识社会秩序的存在方式,就必须把社会秩序放到其与人的关系中去探讨,而要正确把握社会秩序与人在实践中的关系,必须首先正确地理解社会秩序的主体问题。  相似文献   

4.
力求在社会哲学的层面上从社会秩序的生成、总体性展开以及秩序主体构成等几个视角对社会秩序存在的实践基础进行分析,以推进社会秩序问题的相关研究.指出在社会哲学的意义上,社会秩序有其存在的实践基础.实践是探寻社会秩序的存在本质的现实起点.社会秩序是在实践中生成,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总体性展开.要正确地认识社会秩序的存在方式,就必须把社会秩序放到其与人的关系中去探讨,而要正确把握社会秩序与人在实践中的关系,必须首先正确地理解社会秩序的主体问题.  相似文献   

5.
论网络社会秩序的维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网络社会秩序的范畴角度入手 ,分析了网络社会秩序维护的必要性 ,并就如何维护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益阳地区自古就是水灾多发之地,民国时期水患更加频繁严重,呈现季节性、连续性、频率高、范围广的特征。连年的水灾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严重破坏民众的生产生活,造成社会秩序混乱,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对民国时期益阳地区的水灾研究,可以为当代治理洞庭湖区的水患、减灾防灾提供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儒学社会秩序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认为,在汉代形成的儒学社会秩序尊重了远古传统、运用了儒学理论、吸取了秦代经验与教训,也符合了时代要求。以仁爱原则为基础、以礼教和儒家法等伦理控制为手段、以维护家国同构的宗法秩序为目的是儒学社会秩序的基本构成。分析儒学社会秩序的特点与当代积淀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根据礼乐征伐之所出,孔子判定春秋社会乃是无序的社会,理想的社会秩序是以君臣、父子各尽其责为基础的社会。继而,孔子坚持从周正名与以仁释礼的思想,通过正名与援仁入礼来重整和重构社会秩序。在这种重整与重构中,孔子通过提倡君子人格和养民、教民、治民并举对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主体进行了安顿。孔子的社会秩序观启示我们,良性社会秩序的建构与维系需要融入时代精神,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也需要教育感化、制度保障与榜样示范。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珠江三角洲地区盗匪组建了许多堂口,规模不一,既沿袭了传统会党的组织形式与某些外在形态,又因时而发生新的改变,甚至出现了军队化的倾向。盗匪并不忌惮,公然以堂口之名勒收保护费等有之。清末民初珠江三角洲地区盗匪堂口林立,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近代工商业发展与剧烈政治变动对基层社会的影响,整体而言,传统会党影响在减弱,但非法地域势力的影响却在加剧,从中可以看到,军阀政治对近代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秩序的武力化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南方少数民族中间,实行社会控制的不仅仅有法律,还有基于传统之上形成的一套社会控制系统,它在本民族内部充当了社会控制的功能,起到了维系社会秩序的作用。而这一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一些少数民族民间社会组织的习惯法效力、禁忌暗示以及日常生活中文化和知识的传承习俗即民族成员的社会化过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已经处在了极为关键的阶段.由于经济体制的转轨导致了我国原有社会秩序的坍塌和新生社会秩序的形成.但是这种崭新的社会秩序毕竟还只是处于发展期,多方面处理社会冲突和斗争的调节机制还不健全.这也导致了我国社会秩序时刻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的冲击而缺乏相应的制度保护,尤其是法律制度的保护.而作为国家稳定基石的法律制度在立法与法律价值的取舍上一直存在缺陷.政府必须要变革法律制度,解决其中的不合理性同时配之以多种制度体系建设来保证我国变轨中的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有序.  相似文献   

12.
试论社会秩序的本质及其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自由行动的主体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面对的首要问题 ,是社会整合与社会秩序的问题。通过对现代社会理论的研究 ,利用自组织方法论 ,作者分析了社会秩序的本质、结构和变迁 ,提出社会秩序的现代转型 ,进而滤清现代社会的秩序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信仰的国家。宗教工作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政策性、民族性和群众性。宗教工作进行得怎样,直接关系到社会秩序的安定和生产建设的发展。林彪、“四人帮”否定宗教存在,破坏宗教政策,镇压信教群众,曾导致宗教方面出现不少反常现象,造成严重的恶果。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使党的宗教工作做得更好,是有其必要性的。  相似文献   

14.
个体自主和结构制约的矛盾,是社会学理论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这一问题的解决关涉到社会秩序、社会整合等方面,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论述,吉登斯结构二重性理论,试图解决这一矛盾。时空概念的引入,扩展了社会整合、社会秩序研究的领域,并且提出了社会秩序研究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5.
社会问题,当然包括社会秩序问题。研究社会秩序问题,自然应集中全力找出社会秩序中的主要问题。那么,什么是我国社会秩序中的主要问题呢?首先是游民、半游民问题。从北京的反革命暴乱和成都等地的骚乱来看,游民流氓分子所起的作用是极其恶劣的。因此,  相似文献   

16.
迪尔凯姆社会学思想的发展轨迹清楚地彰显了改良社会秩序的实践意向。面对19世纪中后期法国和欧洲社会的严重危机,迪尔凯姆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解剖了现代工业社会常态运行的机理和条件,发现社会危机的症结是整合社会秩序的法制和道德纽带出现了断裂。以此为基础,迪尔凯姆提出了改良社会秩序的原则性方案:国家监督下的职业规范和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在长期革命及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中逐步形成了社会秩序思想。邓小平重视社会秩序的原因在于总结了近代以来中国的苦难历程、新中国成立后的深刻教训及世界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其社会秩序的内涵丰富,包括经济秩序、政治秩序、文化秩序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等方面。邓小平的社会秩序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秩序的变迁与制度结构的变迁紧密关联,制度结构的变迁括约了社会秩序变迁的过程。制度结构中的正式规则是根本性的,但非正式规则同样参与了社会交易。非正式规则的产生和变迁主要由传承、派生和重复博弈三种途径构成,但其局限在于自身的不自足性。非正式规则作为社会秩序的隐性调节力量,其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正是非正式规则得以生成与演化的内在根据,也是其获得制度生命的根源所在。其中,价值系统是非正式规则的核心,引导着社会主体的行动方向和社会秩序的变迁,使得社会秩序的变迁具有深刻的内驱动力。社会变迁就是寻求一种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的平衡,形成一种体制性的博弈均衡和相互调和。  相似文献   

19.
近代川陕边缘地区长期处于动荡之中,流民、秘密结社、土匪等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给正常的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带来极大的隐患。政府对各种社会问题的控制措施以强制性的法律、军队控制为主,但受地方政局的长期不稳定、地区边缘化及传统控制力相对减弱等因素的影响,使本地区社会控制绩效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20.
个人主义是一种肯定个体的生存目标、否定反个人的社会秩序的人生哲学。文章论述了赫丝黛个人主义思想的觉醒及促使其觉醒的因素,并从宗教和道德、社会制度、法律制度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这种觉醒对既存社会秩序的否定和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