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匡峻 《老年人》2008,(9):30-31
我是个不幸的孩子,才一岁,正值壮年的父亲就丢下我们兄妹四人和母亲去了天堂。 父亲上山时,有人就说:“可怜这次出殡回来,只怕这个家也就散了!”散了吗?没有。虽然家里突然失去了顶梁柱,但我们还有母亲!她用赢弱的身躯把家顶了起来。由于家里孩子多,母亲身体又不好,当时一些好心人劝母亲,让她送走一二个孩子给别人去养,减轻一下身上的担子。母亲舍不得,她说:“孩子都是我的心头肉,即使讨米也不能送人。”  相似文献   

2.
陪父亲睡觉     
母亲已经70多岁了,自父亲三年前去世后,我和姐姐曾多次接她,要她跟我们一起生活,可她总是说:“自己过,既轻松又自在,我可不跟你们在一起搅和。再说,我也舍不得这些老邻居……”无奈,我们每逢节假日、双休日都要去看望母亲。  相似文献   

3.
外婆的期待     
最近舅舅从老家来电话说外婆得了重病,看来不行了,希望我们回去。由于外婆病重的消息最近几年也有几次,最后也都好了,只不过是需寄一些钱用急。母亲常说外婆的命大,舅舅只是想要一些钱,找个借口而已,所以父母知道消息后没有十分惊愕,但这次舅舅的口气有点和以前不一样,母亲有些疑虑,外婆真的病了,还需要照顾。外婆有三个女儿,但都不在身边。母亲常给我们讲她小时候的故事,说外婆把他们拉扯大不容易,外公去世的早,她们小时候都是苦孩子。谁都知道父母这一代经过了十年动乱和三年自然灾害,确实不容易。自从母亲离开老家后,她…  相似文献   

4.
正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室友妍的母亲生病了,她对我们说,家里条件不好,母亲的病一直拖着。私下里,我们另外七个人商量好,要捐些钱给妍,让她给母亲看病。大家都来自农村,家境也都一般,但当我们向父母说了这件事,他们还是非常支持。那个年代普通人的月工资也就一百多元,我们却每人给她凑了300元。  相似文献   

5.
小云 《老年人》2013,(10):34-34
从广东回老家湖南参加侄女的婚礼,看到一年未见的母亲似乎苍老了不少,想着独居的母亲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孤寂生活,心里就非常难过。回广东前我提出让母亲跟我去广东生活,母亲未有同意,她说":我这般年龄怎么敢出远门,死在外头都没人收尸。"母亲身体不好,她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于是我便宽慰她说:"妈,你心好命大,活到百岁没问题。"不曾想,我这话不说还好,一说却把母亲惹哭了:"我哪里说得上命好,崽女都不在身边,连个伴都没有,哪天要是发急病死了,谁也不会晓得……"母亲情绪失控,我知道她常年独居,缺少亲情的抚慰,一分孤独占据着她的心灵。说起来母亲一辈子是被我们几个崽女拖累了。父亲去世那年母亲才四十多岁,母亲害怕自己再婚我们做儿女的心无定所,一次次与幸福擦肩而过,  相似文献   

6.
张正 《老年世界》2013,(2):13-13
一大早,还没有起床,就被电话铃声吵醒,那边传来母亲的声音。母亲说,父亲刚刚出门到城里来了,说要检查身体,让我在单位传达室等着,把户口簿带给他。父亲和母亲住在老家乡下,户口一直和我们在一起,户口簿平常由我们保管。我问检查身体要户口簿干什么,母亲说她也不知道,父亲一定要你带给他。  相似文献   

7.
宋殿儒 《老年世界》2013,(15):17-17
由于工作性质所致,我们家每年就这一个小假期。妻子和儿子早羡慕别人家,外出旅游,欣赏美山丽水,在外面的大世界里沐浴小家的别致亲情。可是,当我们驾车前往黄山的途中,忽然就接到了母亲的电话。母亲先是问我这个小长假作何打算?我说,我们已正在前往黄山的路上。母亲迟疑了一下,然后说,去吧,好好照看我的孙子,开车一定要慢些。还没等我问她和爸爸的身体如何,她就接着给我说,家里我跟你爸都很好,不用担·心。  相似文献   

8.
母亲     
人们都说母亲是伟大的,我自己做了母亲,才慢慢体会到这几个字的真正含义。母亲比什么都珍贵,任何人都代替不了她。  相似文献   

9.
为母亲梳头     
母亲耗尽了她的黑发与青春,我们何时能自觉、简单地报答她?哪怕只有一次——母亲生病住院时,有一天,我偶然听到她对别人说:我现在最怕、也最难的事是梳头,两只手好像有千斤重,举不上头,每梳一回,都是疼痛难忍、满头大汗……可我每次去看母亲,见她  相似文献   

10.
母亲慈航     
邹学军 《老年人》2006,(9):29-29
小时候,我总认为母亲什么都懂,像个读书人,其实,她从来就没有进过正规的学堂。后来,母亲自豪地告诉我们,她小时候经常蹲在私塾的墙角偷偷听老师讲课,也认得一些字。母亲特别羡慕读书人,懂得知识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小的时候虽然家境不好,但父母都很支持我们读书。  相似文献   

11.
雪含冰 《老年人》2008,(6):27-27
医生说,假如没有什么奇迹出现的话,母亲的生命只有三个月了。所以,不管父亲怎么赶我们,我和弟弟妹妹都不愿离开,执意轮流在医院守候她老人家。但医院有规定,不允许家属长久留在医院,所以我们只能在探视时间进去看母亲一眼。就这样三个月过去,幸运的是,母亲竟然没有一点要去的迹象,面色反而比先前好了许多,父亲再次催促我们回去上班,说有事就打电话给我们。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的爱     
冬雨 《当代老年》2007,(11):12-12
有一天,一位母亲向我抱怨她的女儿,说女儿不够体贴她,对她很冷漠,她伤心透了。我安慰她说:我觉得她很记挂你呢,每次出差,好像她都给您买这买那,我对自己母亲就没有做到这样呢。想不到阿姨竟然说:她那是内疚,就用东西来打发我,就像有些所谓成功的父母,不花时间和心思好好陪伴孩子,把孩子送到昂贵的寄宿学校,给孩子买各种奢侈品,孩子其实需要真正的爱。老人也一样,我有钱,我什么都不缺,就缺女儿心里对我的爱,非物质的爱。  相似文献   

13.
宋殿儒 《老年世界》2013,(10):18-19
我们这一代人,是伴着江姐等一代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长大的。不能说对她们都耳熟能详,但最少一提到宁死不屈的女英雄,都会知道有个江姐。江姐是我们中国人学习和敬仰的偶像。我们的今天是她和千千万万个英雄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江姐是我们这代人的母亲,更是我们子孙后代的母亲,那种情感只有母亲这个称谓才撑得起啊!  相似文献   

14.
错,只对天堂里的母亲说文/蔡汉平有生的日子我要天天造梦,让母亲永生在游子的梦中。母亲是在去年冬至的那天夜里突然离开这个世界的。据五姐说,那天夜里她和母亲说了许久的话.快11点时五姐有点困.母亲要她光睡。五姐不依,要母亲也早点休息,母亲答应了,便起身去...  相似文献   

15.
母亲的宝物     
他准备把母亲送入养老院,因为,母亲已患了老年痴杲症。母亲经常一个人坐在客厅里,抱着个铁盒喃喃自语,见了他或者他的妻子,只是一笑。问她说什么,她摇摇头说:“什么也没说。”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和儿。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又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活。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  相似文献   

17.
爱的回报     
鲁瓜 《现代妇女》2010,(4):20-20
那段时间她常常想到死。生活突然变得黯淡无光,没有一丝希望。一场突来的车祸让她的两条腿完全失去知觉,她只能每天躺在床上,两眼呆呆地望着天花板。母亲送来的饭莱被她全部掀翻在地,她说我不要吃饭,我死了算了!她把所有的烦燥都发泄到母亲身上。母亲成了她的出气筒。  相似文献   

18.
母亲王梅玉,高龄84岁,可她却耳不聋、眼不花,身子骨硬朗得很。只是有一条,说啥她都不愿走出家门,一天到晚守在家里,虽说有电视相伴,有孙辈热热闹闹,可我们担心,长此以往她也会感到寂寞。母亲早年逃过荒,要过饭,受尽磨难。如今赶上了好光景,住的是楼房,穿的是新衣,吃的天天像过年。然而,物质上的享受代替不了精神上的快乐,我和老伴经常考虑如何让老母亲晚年快乐,为她赶走寂寞,让她天天都有一份好心情。一天,老伴对我说:“老小老小,人老了也同小孩一般,需要关心呵护。要让老母亲活得有点精气神儿,能不能买些玩具给她耍…  相似文献   

19.
那些偏心事     
正尽管母亲总说,我们姐弟三个都是她的心头肉,她从来都是"一碗水端平"的,我才不信呢!其实,她的"偏心眼儿",从我们小时候就开始了。小时候,我总认为母亲是最偏爱弟弟的,有好吃的好玩的,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她儿子。那时候我们家有一个木制的八仙桌,桌子前面有三个抽屉,被我们姐弟三个瓜分为各自的"藏宝  相似文献   

20.
敬一丹:因为我是母亲文/孙现富图/李昕在敬一丹主持的节目里,包括她以前主持的《经济半小时),除了批评,更多的是让观众感受到人间的亲情和温暖。所以,中央电视台的同仁们都说她是位具有柔媚潜力的典型的女性节目主持人,她也坦率承认,"因为我是母亲"。七月五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