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党内协商民主是新的民主实践机制和理论范式,对于推进党内民主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协商民主在中国共产党党内的发展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现实条件,也有着值得期待的发展前景和价值判断,发展党内协商民主的路径在于理顺党内关系、结合本土的理论创新和立足基层的实践。作为一个与选举民主并列的民主形式。协商民主是破解选举民主困境、弥补选举民主缺陷的民主形式。  相似文献   

2.
发展党内民主的关键是完善党内选举。目前,我国在党内选举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有力措施来加以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是党内民主的一项根本制度。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需要着重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对"选举"类干部和"选拔"任命类干部作出明确划分和规定;强化党内监督制度;改进候选人的提名方式;适当扩大差额选举比例;建立和实行竞选制度;坚持和完善票决制;建立健全与党内选举制度相配套的制度等。  相似文献   

3.
党内选举制度的继续改革与完善是健全与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针对党内选举制度中所存在的-系列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改革.必须建立开放式的竞争性选举制度,设置选举制、任期制和罢免制三位一体的党内选举机制,完善对违反党内选举制度行为的监督和惩罚机制,最重要的是要加强纪委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党代表任期制暂行条例》是顺应加快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这一历史要求而郑重出台的。它的颁行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内民主建设和发展的合乎逻辑的必然结果,必将对党内民主理论和实践的继续前进产生强大推动力。党代表任期制的有效实行和继续完善,仍有待于党代表的选举产生、党代表的权利职责以及对党代表的监督等理论及实际问题的厘清和解决。  相似文献   

5.
党内民主问题不仅是理论问题,而且还是一个现实问题。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探讨和丰富的现实实践。通过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内民主的历史考察,初步研究了新时期党内民主发展的历史条件和历史进程,并力图寻找其发展的内在轨迹和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6.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发展党内民主,提高民主执政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必须认清党内民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障碍性因素,采取切实有效对策,从增强广大党员的党内民主观念、建立党内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委员会制度、建立党委内部的民主决策制度、加强和健全党内监督、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等方面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7.
党内选举是通过投票的方式实现党内权力授受的程序性行为,是构筑党内合法性的主要方式,是推进党内民主最基本、最直接的方式和途径。在市场经济和世界民主发展的双重背景下,通过党内选举来选择领导人,成为中国执政党巩固合法性基础的必然选择。推进以党内选举为核心的党内民主,有助于实现党内有效的政治整合,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有效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8.
为加强工人阶级政党建设,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深入论述了党内选举。以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内选举思想。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为加强党内民主建设,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届党的领导集体,把党内选举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通过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使党内选举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同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内选举思想。  相似文献   

9.
突破党内民主发展过程中路径依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内民主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和前提。对党内民主的发展路径进行梳理,认为当前党内民主的发展存在党的代表大会制度不完善、党内选举制度不全面、党内监督制度弱化的路径制约。为扩大党内民主,消除路径依赖惯性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尝试从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改革党内选举制度、建立健全党内民主监督机制3个方面来突破传统路径依赖,发展完善党内民主。  相似文献   

10.
党内民主是实现党内和谐的基石,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源泉,如何发展党内民主成为当前党建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而列宁的党内民主思想对我党的党内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发展党内民主应结合列宁的党内民主思想,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党员民主权利的有效保障、党内选举和集体领导的充分实现这四个着力点。  相似文献   

11.
切实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新形势下切实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关键要做到: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完善党内决策机制,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12.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应当从完善党员权利保障制度、党代会制度、党委会制度、党内选举制度、党内监督制度等方面进行,并使这些制度相互连接,协调联动,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3.
党内权力制衡是立足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保障党员基本权力,解决党内权力过分集中问题的政治改革新探索。考虑到执政党的多层次高耸型组织体制,从降低执政成本和提高执政效率考虑:党内权力制衡的合理取向是: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实现重大议决权从常委会向全委会的转移;提高党内监督机关的独立性,建立适当的分权制衡机制;扩大党内差额选举的幅度,逐渐形成竞争性选举制度;在发展党内民主的同时,积极推进人民民主进程,促进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的历史时期应当重视发挥党内批评在建构党内民主中的作用.通过转变对党内批评的观念,破除对党内批评对象的禁忌,创新党内批评方法途径,引导党内批评内容,促进党内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15.
党内协商民主作为党内民主的一种实现形式,能够充分体现党内民主的本质.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党内民主理论中,包含着丰富的党内协商民主思想,这些思想表明,党内协商民主的本质是党内一律平等,发展党内协商民主要以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为目标,发展党内协商民主的保障是构建以党的章程为依据、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原则、以具体制度安排为支撑的党内民主制度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有关论述,是我们今天发展党内协商民主的重要思想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6.
党内民主,历来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共八大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总结民主革命时期党内民主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建设的内在要求,对如何加强党内民主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提出了许多富有创建的发扬党内民主的思想和举措,初步形成相对比较完善的党内民主建设的理论。八大对党内民主建设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探索并提出了党内民主的生成和实践途径;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引导党内民主向制度化发展;扩大党员的民主权利,健全党内民主生活的保障机制。深入研究和借鉴中共八大关于党内民主建设的历史资源,对于今天加强执政党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列宁明确指出,党内民主的实现程度受客观历史条件和党自身状况的制约,发展党内民主必须与党所处的具体历史环境和党自身的实际状况相联系;发展党内民主不能脱离党的工作重心,党内民主必须服从服务于党所面临的中心任务;党内民主并不是不要纪律,党内民主权利的行使必须以服从党的纪律为限度;党内争论和批评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发展党内民主不能损害党的团结与统一。  相似文献   

18.
关于党内县级层面直接选举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历史分析等方法,从直接选举优于间接选举、中国推行党内县级层面直选的可行性分析、推行党内县级层面直选需要解决的几个重大问题三方面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党内县级层面直选在中国选举制度完善中的重要意义和实践价值。得出结论:党内县级层面直接选举较之于间接选举,民主程度更高,更能体现党员意志,在实践中是可行的,是理顺党组织权力授受关系、巩固党执政组织基础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保障党员主体地位的具体行动,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科学选拔任用机制的有益探索,有利于实现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本文总结了十六大以来党内民主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的重大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其中的宝贵经验,旨在推动党内民主在新时期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协商民主:推进党内政治民主的现实价值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对推进党内民主发展提出"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这一重要思想.协商民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新的理论范式.在中国共产党内发展协商民主有其现实迫切性,党内协商民主的确立与发展有许多有利的条件和环境,存在很多的机制与渠道.进一步推进党内协商民主的发展,将推动协商民主在党际民主和人民民主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